摘要:
要不要回家过年? 如果你纠结这个问题,那么,朋友,你和我一样漂泊在异乡。 如果没有外出打拼,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是不会有这个难题的。 到不了的远方,回…
正文:
要不要回家过年?
如果你纠结这个问题,那么,朋友,你和我一样漂泊在异乡。如果没有外出打拼,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是不会有这个难题的。
到不了的远方,回不去的故乡。打工人的灵魂和肉体总有一个在路上。
当然,一旦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说明年快到了,我们又老一岁。
曾几何,一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坚定了无数异乡人归家的信念;一首《常回家看看》,是父母对异乡儿女亲切的呼唤。
那些年,回家过年,与父母亲人团聚,温暖了游子的心,是回到人生起点的重整行装再出发。多少打拼人,即使在外过得鸡零狗碎,日子千疮百孔,一到年关仍然毅然决然、头也不回的选择回家过年,哪怕开年后还得重新找工作,也义无反顾。
那时过年,温暖。我们珍惜亲情和岁月,回家过年有种朝圣般的使命感。
那时,钱的味道小于年的味道。
当然,那时,我们年轻,还有资本从头再来,日子不用精打细算。
一转眼,我和我的朋友都老了,我们的孩子都长大了,回家就有很多顾虑,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
大疫三年,我们与父母分隔两地,三年没有回去过年了,父母嘴上说着没事,心里对我们回家可以说是千盼万盼、望眼欲穿。
但这年味,确实变得淡了。
以前过年不回去就觉得心里惶恐,好像对抗了传统,犯下了大逆不道的错误。但三年封控驯化了我们,改变了生活,甚至思维,我们突然觉得不回去过年也没事,新的一年还是分秒不差的到来,日子还是一天天过。
关于该不该燃放鞭炮还在争论……
关于该不该调整假期凑天数还在争论……
关于是回男方家过年还是回女方家过年还在争论……
我们还得抢票。三年没抢票了,有些生疏了。
但这年,是确实淡了,似乎回不回去都行。
我们纠结。回去就得花钱,这三年确实没有挣到钱,别说衣锦还乡了,还得还钱;不回又觉得对不住父母,父母一年年老了,最怕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纠结,回去可能有感染的风险;不回又觉得三年太久了,是该回去看看。
今年有个新现象,我身边的朋友有很多是男的回去过年,老婆和孩子不回去,家庭开始撕裂了。至于原因,有的依旧是为该回娘家还是回婆家发生争吵,有的是婆媳关系不好就不回去影响过年氛围,有的是怕路上感染耽误孩子读书。
我觉得原因是大家习惯了不回家过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回家过年的理由似乎很多,困难是确确实实的存在。回家的理由除了站在传统道义的制高点,似乎越来越少了。这三年,很多传统和道义被疫情冲垮了,大家都怕了、服了、跪了。
我还是准备回家过年。人生,除了眼前的老婆孩子,还有远方的爹娘。
关店。明年再卷。
想起古代有副对联: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难成事事难成事事成。艰难困苦磨成融于血脉的坚韧,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
祝各位粉丝和读者朋友: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十点读书」回家过年的第8天,我后悔了,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25555,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