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2年最后一周,国家疾控中心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 第一个吃螃蟹的入境航班。大家憋了三年,市场预期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真的如…
正文:
2022年最后一周,国家疾控中心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而且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这意味着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管控彻底结束。1月8日国内首个入境航班来自南航的多伦多至广州的CZ312航班,于0:16落地广州白云机场,成为新规实施后第一个吃螃蟹的入境航班。
大家憋了三年,市场预期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真的如此么?其实消费恢复需要“消费场景、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三大条件都具备才行。
一、消费场景
消费场景指的是餐厅、宾馆、旅行、航空公司航班等。过去2年,去餐厅、酒店、坐飞机需要48小时核酸,出境旅行更加麻烦,回来得隔离7-14天,很多消费场景被限制或者消失。随着12月8日国家宣布疫情防控结束,消费场景是第一个恢复的。
1、餐饮:倒闭了10%,23年集体恢复,新开增加
2019年服务齐全的餐厅门店数量最高为711万家;其次是快餐,其门店数量为183万家;位列第三位的是大排档,其门店数量为404万家。2022年1-11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万亿元,同比下降5.4%。2021年,88.5万家餐企关门倒闭,在2022年里,餐饮行业,上半年就倒闭了 35.1万家。
展望2023年:目前全国部分餐厅都已经恢复正常营业,最惨的是过去倒在黎明前转让店铺的餐饮人。此外,部分餐厅选择了提前放假过年,原因是很多员工三年没回家过年,员工离职导致餐厅无法正常营业。这样看,彻底的餐饮恢复还得等到2月春节后,疾控专家预测春运前后还有2波感染高峰,等彻底过去后,预计3月开始才是政策经营的开始。
2、酒店:比19年倒闭了25%,龙头整合时代开始
2016-2021年中国中端星级酒店(三星级)数量持续下降。2021年底,全国上报文旅部的中端星级酒店数量为3636家,延续下滑趋势。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不振,部分三星级酒店停业。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中端星级酒店数量下降至3046家,自高点算倒闭了至少25%。
今年元旦,三亚8万元一晚上的酒店被订完,春节期间部分酒店高达20万/晚,有老板惊叹:一个月赚回过去3年亏损。2023年1月1日三亚全市经营性住宿设施平均入住率为76.18%,预计接待过夜游客人数为15.65万。
参考美国、日本疫情管控放松后的数据,可以预测中国酒店入住率也会提升:2022年11月日本国内住宿宾馆、旅馆的外国人为400万人次,增至上年同期的12倍。新冠防疫边境口岸对策大幅放宽后,访日外国人数量顺利恢复。日本人增加13.9%至4170万人次。日本人和外国人合计增长23.7%,达到疫情前2019年同月的92.0%。2022年11月日本旅馆、宾馆等的入住率为55.8%,创下2020年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2019年11月为65.6%。
展望2023年:2022年上半年中国酒店行业注/吊销了9.6万家,而且各酒店集团业绩恢复的速度在去年拉开了差距。从2022年第三季度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对比2019年同期数据来看,锦江酒店达到80%、华住为90%、首旅酒店则为67%。此外,锦江和华住的境外酒店数据水平已达到或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2023年,酒店行业整体薄利的背景下,将进入存量资产改造高峰期。
3、旅行:倒闭了25%,日本韩国泰国是首选
2019年,我国出境游人数位于全球第一,高达1.54亿人次。其中通过旅行社出境旅游组织6288万人次。2019年度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营业收入2145亿元,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41.54%;出境旅游业务利润为89.6亿元,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利润总量的38.4%。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对旅行行业冲击最大的是2022年。2020年旅行行业影响并不大,2021年度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7857万人次,全国旅行社总数为42432家,2022年1月-4月注销的旅行社数量高达5420家,整体来看,预测2022年有25%的旅行社倒闭了。
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达到5271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元旦假期的4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恢复至2019年元旦假期的35.1%。中国游客最关注的海外目的地排名前三为日本、韩国、泰国。出境游主要搜索用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三地。
4、航空:中国三年亏2500亿,收入恢复至60%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2022年,全球航空业累计净亏损额将达2010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是疫情爆发后航空公司最为艰难的时期。按照以往的经验,每年的暑期客运飞机的上座率都在90%左右,而今年这个数字只达到了70%。
中国航空业方面:2020、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旅客量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滑36.7%、33.2%和58.9%。2022年上半年,航空业营收为3072亿元,仅为疫情前2019年的60%,航空业亏损高达1089亿元,超过2020年、2021年全年水平。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A股12家上市航企的净利润合计为-2497亿元,而从2013年至2019年,这12家上市航企净利润总计也只有1500多亿元。仅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就亏损738亿元。
二、消费能力:收入放缓,能力很差
有了消费场景还不够,老百姓还是得有消费能力,过去三年,疫情导致裁员,降薪,倒闭,很多人收入没有增长甚至在下滑,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足,部分省市通过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但是杯水车薪。
当然,这三年,做核酸检测的、抗原的、口罩防护服的人赚得盆满钵满,做煤炭、石油、光伏、新能源行业的人也发了财,国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如何提升消费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穷人减税或者直接发钱,富人的边际消费能力是很差的,或者消费也是升级到国外去了,最有消费愿的是刚需普通老百姓。
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比2021年同期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增速明显放缓,出现了收入和下消费支出同时回落的现象。
三、消费意愿:疤痕效应,需要修复
消费意愿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收入增强预期,年龄变好,疫情冲击心里的“疤痕效应”,风险偏好下降等。
根据央行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7万亿元,同比多增6.1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3.2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98万亿元。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居民存款已经增加了15.65万亿,2022年全年可能超过16万亿。超过了过去10年的净储蓄总额(储蓄余额-贷款余额)。2005年储蓄率见顶后后,A股从998点涨到了6000点。2009年6月左右,储蓄率达到了历史极值的18%左右,A股开始了牛市。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就是2020年8月到9月,储蓄率继续攀升到接近12%。而股市是在4月开始涨,7月结束。
12月27日,央行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8%,与上季基本持平;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5.5%,比上季减少3.7个百分点。我国整个住户存款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达到了86%,总额在11.38万亿,与前几年相比,增加了4万亿左右。根据央行第三季度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居民有超过58%的人更加愿意储蓄,而倾向于消费的居民则降低至22.8%。所以,在大家都不愿意消费的情况下,这些钱自然而然的就会变成存款。
如何刺激消费意愿?我的建议一是减少对民营企业的干预,稳定民营企业信心,民营企业是就业主力军,他们愿意投资扩产了,会带来新的就业,工人收入增长了会带动消费信心恢复,增加消费意愿。二是尽快稳定房价,稳房价不是刺激房价上涨,而且保障交房,稳定地价,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居民大量资产是房子,房价如果不稳定,他们的消费意愿也会比较差。三是适当延长假期,发放消费券,或者增加消费抵税额度。
总之,2023年开始消费场景是最先恢复的,但消费能力恢复有待于经济企稳,企业开始增加,而消费意愿恢复最为缓慢,信心比黄金最重要。对消费板块的投资也要区分开,整体看大概率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受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制约。消费板块表现大概率会分化,要跟踪好数据。
目前是市场预期先打起来了,数据还没有出来,估值先起来了。消费数据的变数在于2023年春节后疫情的第二波、第三波冲击到底有多大?2023年全国两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是否会进一步出台新的刺激消费的政策?让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关注转发。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2023第一波报复性消费,杀到了,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25870,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