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财经新势力新春季#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487篇原创文章:从2022年年底,到2023年开局这段时间,全球经济舞台之上,要说最靓的仔,特斯拉一定当仁不让,榜上有…
正文: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487篇原创文章:
从2022年年底,到2023年开局这段时间,全球经济舞台之上,要说最靓的仔,特斯拉一定当仁不让,榜上有名,光彩四射。
而且,这样的关注和热度,延续进入了2023年,特斯拉,一边在美股资本市场跌跌不休,一边在中国,开启了“自杀式”降价,持续引爆关注和舆论。
2022年10月20日,马斯克在特斯拉三季报会上大放厥词:特斯拉的市值,将超过“苹果+沙特阿美”的总和。
2022年年末,这个疯狂的flag,每天都离破灭更近一步。
2023年1月6日,新年第一个交易周的最后一天,特斯拉(TSLA.US)股价续刷2020年8月以来新低。不过好在尾盘有了拉升,又回到114元以上。
图片来源:网络
一年之前,特斯拉股价还屹立在414.5美元的山巅,犹如新能源宇宙的新王被全世界膜拜。但13个月后,特斯拉狂泻近70%,将9200亿美元(约63460亿人民币)的市值蒸发殆尽。这些钱,多到能拯救3个中国恒大。
《华尔街日报》在2023年元月3日称,特斯拉经历了充满挑战的一年,股价下跌65%,市值蒸发了约6750亿美元。该公司需要交付超过140万辆汽车,才能实现将交付量增加50%或更多的最初目标。
特斯拉2022年迄今的股价下跌69%,市值损失几乎相当于整个传统汽车行业的总和。
自由落体般的暴跌,让特斯拉成为2022年美股表现最差的公司之一,也使马斯克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缩水高达200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
但大跌的原因,却成为了全球资本市场无法达成共识的一个不解之谜。
众说纷纭,资本市场那套情绪和预期交织的“事后诸葛亮”套路,大家都懂。
什么市场需求不足,特斯拉正谋划减产;
什么特斯拉上海工厂2023年1月延长了春节假期的传言;
什么林志颖车祸,导致特斯拉在销售市场受到严重冲击等等的说法……
实际上,这些说法,都不重要,最关键的一点,是特斯拉二手车的价格在美国已经崩盘。
2021年,特斯拉二手车在美国堪比期货。由于新车紧缺,现货二手车比到不了手的新车更贵。
很快,车主发现了“炒车”这条生财之道:车到手后立刻转手就能赚差价,于是马上再下订单等新车。
但2022年,好日子到头了。
随着特斯拉产能放量,新车不用等,炒家大撤退,二手车崩盘,导致新车滞销、降价……
一个向下俯冲的死亡螺旋由此形成。
二手车泡沫破裂,让特斯拉开始慌了。
在北美,特斯拉直接给出7500美元的强力折扣,想用“年终促销”拉动新车交付。
即便如此,马斯克年初定下150万辆的产销目标,还是大概率完不成了。
毫无疑问,特斯拉正遭遇一场大危机。而敏锐,现实,并且冷血的资本市场,先跌为敬,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市场永远是最冷酷的玩家,你行就做多挣钱,你显出颓势就做空一样挣钱。
不过中国的老祖宗不是说过吗?东山不亮西山亮?
2023年1月6日,特斯拉又冲上了中国的舆论热搜。
这次不是因为车祸或股价下跌,而是因为产品大降价。
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标准版起售价由26.59万元降至22.99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从35.79万元降至30.99万元。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一口气降了三四万元,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史上不敢说“绝后”,但绝对是“空前”。
对价格调整以后入手特斯拉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这相当于买一台特斯拉,和以前的特斯拉车主相比,多了一个平均超过3万元的“现金红包”!
这不是特斯拉第一次降价,以Model3为例,从2019年上市32.8万,短暂摸高到35.58万之后,就一路下行。33.1,29.9,27.1,23.59,中途因为疫情缺车,上升到27.99万,这次一下子到了22.99万。
从最高点35.58万到22.99万,这是35%的降幅,讲真,特斯拉这种玩法,是真的把汽车玩成了纯消费品。
就在市场和舆论都在将关注放到因为特斯拉降价动作背后的各方热议和情绪上面的当下,实际上,从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角度出发,一场轰轰烈烈的降价去库存运动,正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启动了。
2023年才刚刚开局,在经济战场上,却已经硝烟弥漫,越来越多的信号和动向都在表明,一场经济硬仗,即将全面拉开序幕。
这篇文章,就将以特斯拉在金融市场和实体产业两个维度的动向作为分析切入点,透过动向表面,挖掘深层本质,并且基于对因果逻辑的梳理,对2023中国经济领域的这一轮经济硬仗的走向和发展,进行有深度,有态度,有专业,并且有依有据的深入讨论和研判分析。
特斯拉在金融市场和实体产业营销维度的动向,非常有研究本质和逻辑的意义,只有读懂看懂,才能更好的准确预判中国经济2023年的走向。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特斯拉CEO,全球首富马斯克(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特斯拉股价泡沫破碎背后,三个重要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1月3日美股新年第一天,特斯拉惨遭开门黑,股价暴跌12.24%,创下两年多来新低。特斯拉当天公布的交付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生产特斯拉汽车超43.9万辆,交付首次超过40万辆,达40.5万辆。
2022全年特斯拉共交付131万纯电动车,较2021年增长40%;生产137万辆,同比增长约47%。尽管各项数据再创新高,但交付量未能达到华尔街预期,也未能达到马斯克定下的年均50%的幅度目标。
2022年,特斯拉遭遇了从未有过的股价滑铁卢。《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斯拉股价去年累计下跌65%,自2021年11月股价见顶以来,该公司的市值现已蒸发超过9,500亿美元。
来张股价图给大家体会一下特斯拉的大起大落:
图片来源:网络
马斯克则被媒体评为“全球最惨富豪”,短短一年时间马斯克的财富缩水了1,320亿美元,全球首富宝座也拱手让人。
时代周刊封面的马斯克(图片来源:网络)
马斯克和特斯拉为何走到这般田地?
2022年是特斯拉股票泡沫被残忍刺破的一年,这一年,天量的财富从特斯拉股票中出逃,仅12月一个月就跌了37%。
背后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疫情打击、美联储加息及马斯克购买推特。
2022年4月,贡献全球交付半壁江山的特斯拉上海工厂遭遇了严厉的疫情封控。据《财新》报道,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产量损失约为2,000辆/天。从3月28日开始停产到4月19日正式复工复产,22天产量损失或高达4.4万辆。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表示,上海的主要汽车公司4月份的产量比3月份暴跌了75%。其中,受创最重的车厂是特斯拉、大众和日产。CNN报道称,特斯拉上海工厂4月销量仅为1,512辆,与3月的6.5万销量相去甚远,出口直接归零。
尽管特斯拉跻身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白名单,但由于部分关键零件的供应中断和人员短缺,特斯拉产量始终保持在低位,生产困境依旧,这种困境直到6月才逐渐恢复,这导致特斯拉二季度总交付仅25万辆,比一季度还少了6万辆,这意味着封控带来的产量损失至少在6万辆以上。
华尔街分析师为此纷纷下调特斯拉股票的目标价,特斯拉股价则从4月初的360美元/股一路跌至5月底的近200美元/股。
这是FIRST BLOOD的第一杀,当然算不可抗力;
随着美联储2022年大幅加息、缩表,特斯拉神话破灭已成必然归宿,美国一众科技公司纷纷开启裁员。这也再次说明一个道理:美联储的印钞机不但不能熨平经济周期,相反它正是经济周期的制造者。
这是时代规则环境变化带来的第二杀;
对市场信心更大的打击来自马斯克对推特的觊觎。马斯克的财富主要来自持有的特斯拉股票,为了拿下价值440亿美元的推特,马斯克数次售出特斯拉股票套现。
据统计,马斯克在过去一年里出售的特斯拉股票总额达到近400亿美元,目前马斯克持有特斯拉约13.4%股份,仍然是最大股东。马斯克的套现行动已成为悬在特斯拉投资者头上的利剑,市场看空情绪由此不断加剧。
除此之外,特斯拉2022年又同期开业两家工厂,分别是3月开业的德国柏林工厂和4月开业的美国得州工厂。但是2022年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所带来的深远影响,造成这两个新工厂因为电池产量不及预期、疫情管控和供应链受阻而陷入困境,仅2022年这两家新工厂已亏损数十亿美元,全世界仿佛都能听到金钱在这两座厂燃烧的声音。
马斯克刚买下的推特状况也不容乐观。11月,马斯克对员工表示,推特有可能破产,自己近期出售特斯拉股票就是为了“拯救推特”。12月,推特又被曝出数星期未支付旧金山总部的房租。自从马斯克买下推特,他已经裁掉了大约一半的员工,各种不利的消息满天飞。马斯克疲于应付推特的糟心事,又引发市场对特斯拉经营不善的担忧,导致特斯拉股价在12月狂跌不止。
这是马斯克自己的企业经营策略和现实运作层面带来的第三杀。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关键,就是疫情冲击可以时间消化,经营动向可以调整修复,其实特斯拉在资本市场的暴跌行业,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美联储的加息,包括马斯克本人,也对全球经济衰退,多次公开表示了担忧:
就经济形势而言,马斯克2022年6月就预警美国经济衰退将更严重,前不久,他再度预言2023年全球将面临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此次经济放缓的规模可能与2009年相似。他认为“任何非刚性需求,特别是昂贵的消费需求,将会降低”。
2022年当地时间12月22日,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表示,他预计经济将在2023年陷入“严重衰退”,届时民众对于汽车等高价商品的需求将会下降。他还承诺,将在大约两年内暂停出售特斯拉公司股票。
特斯拉作为全球化程度很高的车企,必然大受影响。
作为全球首富,对于经济大环境的风险担忧,或许才是真正值得从特斯拉暴跌行情中,看到的关键。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为什么特斯拉开年的“价格屠夫”行为,打响了一场经济硬仗?
2023年开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大降价动作,颇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一个关键的背景不能不提,从2023年1月1日开始,中国就取消了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这意味着,不管你是什么性质的车企,只要在中国市场上卖新能源汽车,每卖一台都得少了近万元的利润。
为了对冲这部分损失,比亚迪、奇瑞、长安、上汽大众、一汽大众、荣威、零跑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涨价。这给新年中国新能源消费市场,带来了非常现实的冲击。
元旦期间,新能源车营销中心的热度,甚至还比不上一些旅游景区,部分品牌展点的情况甚至可以堪比2022年最惨的地产售楼部……
图片来源:见图
部分视销量为生命线的新能源汽车就自掏腰包,承担补贴差额。带头搞“保价”的小鹏汽车,还被很多车友誉为“业界良心”。
图片来源:见图
但是这一次,特斯拉的营销动作,都已经不能说是不走寻常路了,简直就是逆势而行,逆风狂奔:
放眼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只有特斯拉在元旦前后大搞降价活动。
而且,几乎所有车型都降价10%以上,刷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历史纪录。
为什么特斯拉会这么做?难道美国资本家良心发现,让利中国消费者,还是为了冲业绩,保住资本市场的预期这样的目的?
实际上,从市场和现实的角度出发,特斯拉选择降价,甚至不惜以前的车主产生吃亏负面情绪坚持大幅度降价的动作背后,是特斯拉的“市场焦虑”。
而且,从成本的角度出发,特斯拉也有足够的底气来做这个事:
特斯拉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为33.3亿美元,但由于仅出售了34.3万台车,每台车的平均获利已经达到了夸张的9711美元。差不多,特斯拉单车利润,在人民币7万元左右。
但是回过头去看中国的新能源车企的情况,恐怕会让很多中国人大失所望:
图片来源:网络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表现都不太乐观,不仅销量打不过特斯拉,而且无一实现盈利,单车利润都为负数。
好在,自主新能源车企除了造车新势力,还有比亚迪和上汽通用五菱这些“优等生”。
在销量包揽新能源车企排行榜前二的同时,它们也实现了盈利。比亚迪卖一台车能赚一万元出头,五菱卖一台车,大约能赚645元。
但是和特斯拉平均7万一台的利润比,实在是不够看,具体的经营数据这里不多罗列,行内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账面随便算一算,就算特斯拉平均降价4万,也还有足够的利润缓冲垫,而国内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所有失去国家政策补贴的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面对这样的价格战策略,结合自身的的成本考量,必然非常难受了。
马斯克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专利先发优势,再次验证了这么一个真理:
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最关键的利润保障和来源。
但是,也不能就此否定中国的造车新势力。
马斯克之所以给中国消费者让利,就是因为中国本土品牌越来越成熟,让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使得特斯拉走下了神坛,从“一车难求”状态变为“库存积压”状态。
2022年1-7月,特斯拉的中国月订单量都维持在10万辆以上。
林志颖车祸事件发生后,特斯拉的订单量直线下滑,9月份降到了不足2万台。
10月份,特斯拉搞了一场降价活动,订单量环比提升了100%。
但进入11月,强心针就失效了,订单量降到了不足1.3万辆。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保住2023年的销量,马斯克才发动了“自杀式”促销大法。
不去讨论特斯拉过往车主当下的郁闷心情和情绪,实际上,特斯拉的新年大降价行动,已经拉开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和房企全新一轮的市场份额抢占的硬仗。
汽车消费周期按照3年来算,3年一波,得市场份额者生,失消费群体者死,商业社会,就是这么现实残酷。
和资本市场的波动跌宕相比,马斯克作为一个在工厂里面具备一线经验的新生代资本家,核心和关键抓的很准:只要特斯拉在现实市场中能够站稳脚跟,资本市场的股价才有未来可言。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从消费领域的“降价去库存”开始?
2023年伊始,越来越多的动向和市场信号都在表明:一场轰轰烈烈的降价去库存运动,正在中国的经济领域中疯狂蔓延。
为什么特斯拉的营销策略调整动向值得关注?主要还是因为马斯克全球首富的眼光,以及来自于全球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研判态度,值得重视。
先知先觉,是不确定性时代和风险之下实现生存,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素养。
任何时代,都是先知先觉者吃肉,后知后觉者挨打,不知不觉,就被时代浪潮冲刷淘汰,就是这么现实。
2022年,对于中国国内的生产企业和品牌商家而言,是一个艰难的年份。
实体经济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一个是流通效率,一个就是市场份额。
2022年中国的手机、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都出现了市场需求量下滑、品牌商销量下降的现象。
以手机为例,2022年11月,苹果、荣耀、小米、OPPO、vivo的销量分别同比下降了29.4%、11.6%、27.3%、26.2%、36.2%。
历经三年特殊期,消费者都在有意识过紧日子。广积粮。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38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
人均消费支出减少的背后,是大家存钱的力度更猛了。
2022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新增13.21万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多增4.72万亿元。
4.72万亿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的四分之一多。
中国实体经济,走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不是困局突围,就是全面收缩。
这个逻辑,或许很多白手起家,从小超市做到大规模的群体,最有共鸣:明明生意越做越大,为什么最后都只有货没有钱呢?
经济上行阶段不是问题,但是一旦经济收缩,所有问题就会集中爆发。以微见诸,对于实体行业,基本都是这个逻辑。
在均值回归,竞争激烈,叠加需求不足的现实环境中,各路巨头都集体摘下皇冠做平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中国经济领域还有一则值得关注的新闻。
宗庆后、曹德旺、李东生等21位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央视《对话》栏目的集体发声。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都坚定地看好中国经济。其中,“降本增效”、“市场规模优势”、“市场消费潜力”、“品牌建设”、“双循环”、“美好生活”、“强预期”、“提信心”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
这和国家在2022年年底所说的“扩内需”不谋而合。
一切为了消费,从供应端到需求端,国家都在发力想办法。
2023年,特斯拉是第一家降价的车企,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面对特斯拉2023年刚开始的新一轮大幅调价,一众造车新势力可能有些左右为难,本来就亏损,再降价,可能会亏得更多,涨价的话,又担心丢失销量和用户。
价格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车的性能和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不靠价格战,靠质量也能获得用户的青睐。
不过,特斯拉此次大幅下调价格,新能源车新一轮价格战已经不可避免。
汽车,房产,还有养老,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仰仗的消费领域的马车上的三大主题,实际上,新一轮的商业博弈,经济硬仗,已经全面开打了。
2023年,对于中国经济领域而言,注定将成为一个残酷,惨烈的洗牌和淘汰之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特斯拉在资本市场和实体营销上的动向,能够给民众和市场带来哪些现实启发?
大概的事件动向和因果逻辑,上面的内容已经说的差不多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和投资群体而言,通过穿透表象,把握本质,看清趋势,才有价值。
文章最后,分享几点独家个人的分析观点和思考,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读者朋友讨论,思考,和参考就好:
1.中短期来看燃油车依然是消费主力,这意味着市场总量无法立马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提高销量的最直接方法是抢占友商的市场,最简单的手段是吞并对方。
因此,未来在中国会看到为了生存下去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上演一出兼并好戏,撑不下去的被吞并掉,留下的市场与产能由吞并方获得,吞并者的销量上去后能够取得盈利。
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个事件,就是吉利汽车在2022年的一个表现:
2022年9月,帝豪L这款车明显就是为了提升帝豪L 雷神Hi·P定价而打造的“过渡品”,刚提车就成了绝版车型。
这对于消费群体和市场而言,上了生动的一课,而且同样的案例,在中国新能源车企,陆续出现。
不管是从消费角度,还是投资角度,实际上这就是典型的急功近利,浮躁轻狂的表现,值得警惕。
随着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化,类似的乱象和风险,非常值得规避。
2.从2021年年底开始,新能源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碳酸锂价格从去年几万元一吨涨到今年的几十万元一吨,涨了八倍左右。
再加上芯片等不定因素,以及新能源汽车在网联化、智能化、电气化等方面技术快速迭代,这些都会增加企业成本。
要么继续亏,要么死
造车新势力们的亏损,可能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金融市场上,对于新能源板块的选择,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和谨慎,毕竟,连巴菲特都清仓跑路新能源,在很多事情上,姜还是老的辣。
3.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这意味着自主汽车品牌不仅肩负着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责任,也肩负着振兴民族品牌的责任。
只有在这面红海中走出来的卷王,才能担起这一重任,带领国产汽车冲上高端、走向全球。
但是摆在工业化和市场经验尚属稚嫩的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还有品牌来说,这是一轮残酷而又现实的必然洗牌淘汰过程。
不仅仅是新能源车,其实所有行业都是一个逻辑,过去经济增长阶段割韭菜,暴利效率的玩法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如何在需求层面真正的向合格规范看齐,是必然的主流。
这个判断,实际上应用面很广,无论是行业,公司的选择,还是投资和消费的决策,实际上看懂这个关键逻辑,并且把握本质,就能够规避很多的风险和陷阱。
4.马斯克2023年的关键词是“渡劫”吗?不好说。
马斯克会一直“难”下去吗?也难讲。
但可以肯定的是,马斯克的2023年大概率是依旧风雨如晦。
不光马斯克,全球科技股的艰难时刻仍未过去。
如何在一个充斥不确定性迷雾的全新一年,生存下去,看清方向,不仅仅对于马斯克而言至关重要,实际上对于所有中国人,企业家,经济个体而言,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2023,对经济环境,规则趋势,值得保持持续关注和应有的敏感。
要看懂集资本一线,实体主体于一身的马斯克的行动逻辑和预判。
这对于中国的实体经济后续的生存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以上,就是基于特斯拉最新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领域最新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解读,深入挖掘,讨论分析的内容,和各维度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分享和交流。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特斯拉2022年四季报:价格屠夫要来了?,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25909,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