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个月:美国硅谷10万白领丢了饭碗

硅谷寒潮持续。

2023 年开年才一个月,科技公司里已经有 10 万人丢了饭碗。据 trueup.io 统计,2023 年1 月 1 日至 2 月 1 日,全球已经有 326 家科技公司提出裁员,总计 106950 人受到影响,平均每天 3342 人。

FAAMG 是这波裁员的排头兵。亚马逊、微软、Alphabet 三家巨头裁员 4 万,再加上去年四季度裁掉 1.1 万人的 Meta,短短半年里四家公司裁掉超过 5 万名员工。苹果暂且幸存,但传出了裁减 Apple Store 以外零售渠道的非季节性员工的消息,库克也被传自愿降薪四成。

实际上这场裁员潮从 2022 年夏天就开始了。科技企业在 2022 年中已有陆续裁员,11 月,马斯克「清洗」推特和扎克伯格含泪道歉正式拉开大裁员序幕,至今愈演愈烈。

这些科技公司给出的裁员原因高度一致——疫情前期的过度招聘和当前下行的宏观经济环境。这话不假,收缩过冬是必要的,尤其对一些资金流紧张的创业公司而言,裁员降本攸关公司的生死。但对于几大科技巨头,似乎不只是这样。

部分外媒和熟悉科技公司作风的意见领袖认为,大刀阔斧裁员的科技巨头,远远谈不上是被外部环境被迫不得已而为之,而是趁着大裁员的风潮顺势而为——减脂清淤,裁掉那些「吃空饷」的,裁掉暂时赚不到钱的,清理快速增长期的积弊。

他们践行着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那句名言,「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

开年一个月,裁员十万人

新年伊始,数家硅谷巨头开启了裁员的步伐。

1 月 4 日,Salesforce 宣布裁员 8000 人,占近 8 万名总员工的 10%;1 月 18 日,亚马逊宣布裁员 1.8 万人、微软宣布裁员 1 万人;两天后,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宣布裁员 12000 人。此外还有 IBM 宣布裁员 3900 人、软件巨头 SAP 宣布裁员 3000 人……

新年第一个月:美国硅谷10万白领丢了饭碗

1 月 26 日,英特尔刚刚发布的四季度财报被称为「灾难」。财报中,英特尔明确提到,预计今年将削减 30 亿美元成本,裁员、砍业务将会继续进行。已经公布的裁员有从 3 月 15 日起在美国圣克拉拉市裁员 177 人、在旧金山湾区裁员 378 人。

去年 10 月到 12 月,英特尔已经进行部分裁员,包括中国区,媒体称裁员涉及 2.4 万人,占总人数的 20%,英特尔还给数千名员工提供了 3 个月自愿无薪假期。

1 月 26 日,美国三大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之一泛林集团宣布,计划裁减约 7%的员工。12 月 22 日,美国最大的内存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将在 2023 年裁员约 10% 并停发奖金。同时,美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格芯也宣布,2022 年 12 月底前在全球裁员近 800 人,约占格芯全球 1.4 万名员工的 5.7%。此外,2022 年 3 月,英国芯片公司 ARM 计划在全球裁员 12% 至 15%,在 10 月 6 日,有消息称 ARM 已经将其英国员工人数减少了 20%。

属于「未来」的行业——自动驾驶和元宇宙也被寒风刮过,烧掉大量资金却久久见不到回报的创新型业务,在寒冬来临时会首当其冲被调整。

2022 年,海外多家明星自动驾驶公司都情况不妙。Robotaxi 全球第一股 Aurora 巅峰市值高达 130 亿美元,当前股价缩水了超过 90%,传出消息将卖身苹果;无人车配送公司 Nuro 年前裁员 300 人,占比 20%;2022 年 10 月,背靠福特和大众的 ArgoAI直接宣告破产。

Waymo 也没有挺住。1 月 25 日,据谷歌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爆料,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本轮裁员大约涉及 80 人,占该团队员工总数的 4% 左右。前员工在 LinkedIn 和 Blind 上发的帖子显示,Waymo 裁员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感知和运动控制工程师、车队和车辆技术人员,甚至还包括招聘人员(HR)。Waymo 回应,承认裁员,但强调「比例有限」。

国内的自动驾驶创业明星们同样近况不佳。小马智行在去年 11 月传出 50% 裁员的消息后否认;12 月图森未来表示裁员 25%;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部门 Crusie,去年裁员 8%……

元宇宙裁员的讨论集中在 Meta 和微软两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况。

扎克伯格已经走上了一条「元宇宙不归路」。在裁员时发布的公开信上,扎克伯格表示,「我们已将更多资源转移到少数高优先级增长领域——比如我们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我们的广告和商业平台,以及我们对元宇宙的长期愿景。」

不过投资人们并不买账。美国投资公司 Altimeter Capital 持有 Meta 公司数亿美元的股票,10 月,其CEO布拉德·格斯特纳在一封公开信中,呼吁该公司削减 20% 的员工成本,并将「元宇宙」项目的支出限制在每年 50 亿美元。

和扎克伯格的「ALL IN」元宇宙不一样,微软的目光已经转向火热的AI领域,似乎在「抛弃」元宇宙。裁员时,微软的AR/VR团队首先受到重创。微软宣布,将于 3 月 10 日关闭其 2017 年收购的 VR 社交平台 AltspaceVR,有报道称,微软还将摆脱其整个混合现实工具包(MRTK)团队。微软 HoloLens MR 头显的军方大单被叫停,未来堪忧。

此外,苹果 MR 设备即将在今年上线的消息传来得越来越频繁,「元宇宙果链」或将成为今年元宇宙行业的新变量。

科技巨头不浪费每一次危机

各家公司对外声明的裁员原因都指向了同一个理由——疫情时期的过度扩张,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亚马逊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日前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由于经济形势不稳定且过去几年招聘速度太快,我们不得不继续裁员。」

亚马逊的 150 万名员工,大多招聘自一年多前的疫情期间,2020 年 3 月,亚马逊的全球员工数只有约 62.8 万人。Salesforce 联席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也在致员工的信中表示,疫情初期,公司收入激增,导致过度招聘,而现在公司正面临经济下行,客户的采购决策变得更加谨慎。

然而,这些科技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虽然很多公司年报和四季度财报还未发布,但是券商和市场研究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各公司的数据并非惨不忍睹。

1 月 26 日加入裁员大军的 IBM 便是如此。这个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宣布,将裁员约 3900 人,根据该公司最新的年报,此次裁员将使其 28 万的员工总数减少 1.4%

但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IBM 在刚刚过去的 2022 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亏损,反而出现了不低的涨幅。1 月 25 日 IBM 公布 2022 财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显示,四季度 IBM 营业收入 166.9 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 164 亿美元,和 2021 年四季度持平。调整后每股收益 3.6 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 3.58 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 16% 至 27.1 亿美元。

其实一直以来,科技企业的裁员动作都不只是无奈之举,更是主动割掉腐肉,去除淤血。增长不足时,科技公司会为寻找新的增长点扩张大量业务,但一段时间的运行后,这些业务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会积累很多鸡肋部门和冗余的人员。下行环境下,这些人就会被裹进裁员潮中。

新年第一个月:美国硅谷10万白领丢了饭碗

微软是典型的案例,裁掉了几年前收购的VR社交团队,但要在AI领域进行招聘。再如 Meta 在裁员中停止智能手表的研发,裁撤掉多个收购部门的员工。

据外媒报道,一位了解公司运作的前 Meta 员工认为,不属于 Meta 核心业务的项目正在拖垮公司。「今天的裁员新闻不仅仅是由于疫情肆虐,可能是过去 5 到 10 年公司项目扩张的结果。我实在想不出在过去的五年中,有哪一个成功的 Meta 应用或功能不是收购得来的。」

紧缩之下,市场对前景不明朗的创新业务的包容度也会缩小。投资人会对公司施压,正如 Meta 投资人格斯特纳写道:「Meta 已经陷入了过度的境地——太多的人数,太多的想法,太少的紧迫感……当增长放缓和技术急需变革时,这种情况就会致命。」

国内大厂的裁员逻辑也如此,多家大厂借外部压力给内部做改革,借着「降本增效」一口气清理清理业务线。

腾讯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22 年 12 月 15 日,腾讯在线上召开了一场内部员工大会,马化腾在会上提到,「看到别人增重,我们就跟着增,结果发现增的是脂肪,打不过对手」「如果不能自负盈亏,留给腾讯新闻的时间不多了」。

这些话道出了部分科技巨头大刀阔斧裁员的本质:借着外部的经济危机,清理内部快速增长时期留下的积弊。

科技巨头不浪费每一次危机,紧缩过冬,是为了春天的复苏。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新年第一个月:美国硅谷10万白领丢了饭碗,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27726,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03
Next 2023-02-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