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美食为什么不普遍,李鸿章的母亲李氏大字不识?
道光三年,即1823年正月初五,一位影响中国百年历史的清末权臣在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李氏宗族的欢声笑语中出生了。
他,就是李鸿章。
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李鸿章的一生既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饱受史家诟病的一生。
誉者曰李鸿章“尽心竭力”、“为民担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毁者曰李鸿章“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思进取”、“丧权辱国”。
老实说,作为旧时代的典型政治人物,无论李鸿章的思想如何开明,也终究逃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枷锁。
故而,其道德操守、才识和能力根本不足以“拨乱反正”,更不消说有余力应付鸦片战争以后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了。
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李鸿章就是个”裱糊匠“,或可称之为“背锅侠”。
1896年,李鸿章访问英国。因为李鸿章之前中过风,所以其面部看上去颇为僵硬。
近来,时人论及李鸿章崛起之因,多认为是他在1862年临危受命率新创之淮军奔赴上海救援。
实际上,李鸿章真正崛起的机遇当为1843年结识名噪京师的学问大家曾国藩。
史载,“初以优贡客京师,以文学受知于曾国藩,因师事焉。日夕过从,讲求义理经世之学,毕生所养,实基于是。”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李鸿章回乡组织团练,期间虽颇著战功,却常遭上司和同僚排挤。
最落魄的时候,李鸿章竟被太平军追杀的窜入民房躲避,并与百姓抢夺食物。
史载,“时已逾午,饥甚,入宅不见一人,盖先避去。(李鸿章)疾往厨舍,饭正熟。灶低洼,即翘一足踏于灶沿,一手揭盖,一手取碗,直递口狂咽,不暇用筷,亦无一蔬。”
最终,还是曾国藩收留了他,并悉心传授给他军务知识。
也正是由于曾国藩的格外青睐,李鸿章才能越过湘军的一众功臣宿将,在1862年一跃成为主宰上海及苏杭的封疆大吏,奠定他以军功封侯的事业基础。
1864年太平天国覆亡后,曾国藩又帮了李鸿章一把。
先是举荐他接任自己的两江总督之位,后又保奏他担任平捻主帅,对李鸿章的提携也真算是不遗余力了。
其实,曾国藩之所以如此看重李鸿章,除了他确有才干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他和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既是同年进士,又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曾国藩像
说起李文安,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李殿华。
开始,李殿华本是个热衷功名的学子,但屡试不第却极大地打击了他的自尊心。
加之家境不富裕,李殿华只能放弃科举回到老家以耕种为生。
据载,李殿华心地善良,因自家耕地里多有坟冢,故而每当春耕时总会告诫雇工在坟冢旁留出空地。
有时,遇到无主且塌陷的坟冢,李殿华还要指挥雇工为之培土,“使无倾塌”。
但即使李殿华如何辛苦劳作,李家耕地所产的粮食总是不够李殿华夫妻及四子的嚼谷。
为此,一向爱面子的李殿华只能低头向亲戚借贷。
后来李鸿章就此事回忆说,“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祖父无法以偿,唯有支吾以对。支吾总非长久之计,即向亲友商贷,借无还期,亦渐为亲友所厌。”
好在李殿华走出黄土地的心愿很强烈,即使日子不好过,还是鼎立支持李文安和他的三个哥哥读书考学。
清朝私塾
开始,身体虚弱且生性木讷的李文安是四兄弟中最不被李殿华看好的,可谁料到最后中举的就是这个小儿子。
那一年,李文安正好40岁,已经度过了人生中的大半截。
也就在这时,李文安认识了还未发达、只是个普通京官的曾国藩。
李文安眼力不差,通过频繁接触,他知道这位30多岁的青年绝非等闲之辈。
于是,李文安遂主动与之交好,并在随后将儿子李鸿章介绍给了曾国藩,也算为后来的晚清中兴埋下了意料之外的伏笔。
清末年画《曾国藩庆贺太平宴》,榻上左为李鸿章,右为曾国藩
相比曾国藩仅用七年便从从五品升到从二品的内阁学士,李文安的仕途倒是很“稳定”。
史载,李文安“庭诤面折”、“以倔强不苟合,不获于上官”。
大意是清廉正直的李文安为了不冤枉囚犯,达到合理量刑,时常会和上司据理力争,搞得上司很下不来台。
所以,当他的同年们官运亨通时,李文安的刑部司法官一职当了很久也未升迁。
尽管如此,李文安仍然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批阅案宗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
据李文安的同事的诗文回忆:李文安掌管提牢厅时,每天都要到监狱巡视一遍。
当时提牢厅下属的两个监狱关押着约5万名囚犯,仅往返一圈就需要走上十来里地。
但李文安不辞辛苦,每天必须要查验一遍方可心安。
彼时的官场贪墨成风,狱卒克扣囚犯饭食是屡见不鲜的事。
李文安掌管刑部多年,深知其中的弊病。
于是,李文安给下面定了个硬性规定:每名囚犯每餐都要保证给足一满勺饭。
虽然如此,李文安还是怕狱卒蒙蔽自己,所以他不仅时常会突击检查囚犯的伙食,还要亲口品尝饭菜的生熟与否。
毕竟清末财政有限,所以晚饭后伙房便会关门停工。
若这时恰逢新囚入狱,他们便会饿肚子。
这时,李文安总会自掏腰包买来粮食熬成米粥分发给众囚。
当然,李文安的善良和心细还不于此。
比如:鉴于春夏季节狱中易爆发聚集性传染病,李文安常常会派人提前备下药材预防。
此外,为了方便病囚发汗之用,李文安还会在冬天备下棉衣和棉被。
故而,在李文安管事期间,狱中从未发生过意外死亡之事。
老实说,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象李文安这种厚道的官吏实属少见。
好人有好报,李文安不知道,他的天生良善直接给自己促成了一桩影响李家百余年运程的好姻缘。
清代夫妻
有一年,李文安的父亲李殿华出门办事,在路边歇脚时无意间碰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
当时,这个身患天花的小女孩正啼哭不止,显然是个被遗弃的病孩。
李殿华见之心怜,遂抱回家收治。
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大多略通医道,李殿华即是其中之一。
于是,经过擅长儿科的李殿华的几番调治,小丫头居然被治愈了。
长大后,小女孩感念李殿华的救命之恩,遂以养女的身份生活在李家。
下地锄田,上灶煮饭,小丫头把李家打理地井井有条,俨然成了李家的好帮手。
不过,看着小女孩日渐成人,李殿华却犯了愁。
按照当时的审美,大家闺秀都以小脚为美,可小女孩乃是弃孩,根本没有人会刻意地监督她裹脚,所以小女孩即使到了出嫁的年龄仍旧蹬着一双大脚。
此外,因为早年得过天花的缘故,小女孩的脸上也留下了稀稀落落的白麻点。
如此,不用说富裕人家看不上,即使正常人家也不愿娶这么一位姑娘。
李殿华不知道,他的四儿子李文安早就注意到了这位姑娘。
一天,读书归来李文安看到劳累过度的姑娘累得倒在了灶台旁,心中顿起怜爱,遂脱下自己的外衣盖在了姑娘身上。
李殿华听说后,知道李文安对姑娘的心思,遂命李文安娶之为妻。
李氏
从后面的历史可知,李氏有很强的帮夫运,直接为李文安撑起了一片天。
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就是:李氏“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拿得起锄头,遇事亦能担当”,堪称封建士子心中典型的贤妻良母。
也正是由于李氏的勤俭持家,李文安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冲刺科举。
史载,李文安从1825年开始参加江南乡试,虽然多次名落孙山,但冲刺的劲头依旧很足。
终于,在1834年,李文安顺利考中了举人。
4年后,李文安又高中进士,一跃成为了天子门生。
从此,李家遂成为合肥庐州府一带的望族。
据李氏家谱记载,李氏为李文安一共生育了六子二女。
可想而知,李文安夫妇该承担了多大的经济负担。
为此,忧愁不已李文安曾多次作诗浇愁,“难得多累怨丁添,烦碎高堂问米盐”。
不过,李氏倒是坦然以对,“吾教诸子发奋读书,皆巍巍有立,岂忧贫哉?”
意思是,我教孩子们发奋读书,让他们长大后都成为栋梁之才,到时还怕贫穷么?
的确,李氏后来真的做到了。
李文安六子,除了李鸿章的成就举世瞩目外,其他五子也都为一时翘楚。
如官居两广总督的大儿子李瀚章,人称“嵩山四友”、在“府院之争”中担任国务总理的三子李鹤章、主持编纂《续修庐州府志》的四子李蕴章、以财富知名且乐善好施的五子李凤章、“少通经史,博学能文”的六子李昭庆。
此外,李氏的两个女儿也嫁的很风光,如大女嫁与记名提督张绍棠的、二女嫁与江苏候补知府费日启。
李瀚章(右)、李鸿章(左)
1855年,55岁的李文安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但李氏却比丈夫多活了28年,不仅享尽了荣华富贵,还屡受朝廷推恩。
如1875年慈禧40寿辰,朝廷为笼络权臣李鸿章,光绪帝亲颁谕旨褒奖李氏。
1879年,李氏八十大寿,朝廷又命古文大师俞樾作寿联祝贺。
毕竟岁月不饶人,纵然李氏体格硬朗,却也扛不住老迈。
1882年,鉴于李氏久病不愈,朝廷特赐李鸿章一个月的假期去湖北武昌探望。
谁知,在圣旨下达当日,李氏就去世了。
于是,光绪帝又追加了一道谕旨,命令沿途的地方官员要妥善照料李氏的灵柩。
史载,载着李氏灵柩的大船子汉口沿长江一路而下,中经九江、安庆、巢湖,最后抵达合肥李家祖茔下葬,沿途的各地官员们迎来送往,无一人敢怠慢行事。
这还没完,在李氏去世二十年后,清朝仍旧对其进行了三次追封。
要知道,那时李氏所有的儿子均已去世。
“生荣死哀”,在满清一朝,李氏也算前无古人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惜阴堂笔记》、《咏李玉泉先生为提牢诗》、《国闻备乘》、薛福成《庸庵笔记》、梁启超《李鸿章传》等。
分子料理海藻胶和水的比例?
甜酒分子球
如果含有酒精是不需要黄原胶的 因为是反向配方 以250克为基数加入3.5克乳酸钙 然后海藻胶5克 加1000水
大阪东京有哪些美食?
大阪!
道顿堀!
几乎每次旅行都是先确定了时间和目的地,然后做功课,找吃的。
然而,去大阪是因为找好了吃的,为了美食专门过去的。
在日料风靡全球的今天,好的日料是相当贵的。首先原材料全部要从海外进口,还需在漫漫旅途中保存得当,再由日本学艺归来的大厨加以制作,端上餐桌后,价格起码翻一番。其次国内大城市的地价楼价已经令人叹为观止,商铺租金也是水涨船高,地处都市繁华地段的高级料理店的价格又要贵上30%左右。
魔都某日料放题,午餐价格每人近400元,任吃。菜式异常丰富,从鱼生到寿司,从热汤到牛排,应有尽有。大胃王们能胡吃海喝好一阵。但是食材大多是大众化的自助食材,谈不上多新鲜,处理方法也不至于多高级。吃完后什么印象都没有。
然而400元的午餐可以在大阪吃到什么呢?
大阪米其林三星料理Fujiya 1935,午餐9道菜的套餐,7800円+税,以当时的汇率算,差不多460元rmb。
这是米其林三星!9道菜啊!一般的街边小店,不到2000円就能吃到心跳的感觉了!味道秒杀国内大多日本菜!
进入正题。为什么是大阪,不是日本别的城市?因为“吃在大阪”嘛,就单单道顿堀一条街,可以吃一个月不重样!除了拥有众多美食之外,大阪消费水平低于东京,生活节奏也不像东京那么快,繁华程度却可媲美东京,酒店住宿都相对便宜些。现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可以直飞大阪,价格也很实惠,春秋、东航等都经常有特价机票。大阪位于本州岛关西地区,更接近我天朝大国,飞机行程也较东京少一个小时左右。而且,大老远跑去东京、京都、北海道,总要游玩一下自然风景、历史建筑什么的,而大阪,可以尽情地吃,只管吃,其他都一边去。
大阪道顿堀
到大阪,如果没有特别需要前往拜访的餐厅的话,就在道顿堀吃就够了。最好住在心斋桥附近,随时准备来吃!作为游客,在这里能吃到想象得到的一切日本料理:烧肉、河豚、蟹、章鱼小丸子、拉面、烧鸟、串子、鳗鱼饭等等等等。平民消费,真是平民消费,一般点的1000円~2000円就能吃饱吃好,豪华一点的蟹或者河豚料理之类,翻一倍。如果嫌贵的话,康忙,亲,这可是在日本,不能和国内的绝对价格直接对比。日本人均GDP近4万美元,中国才4万多人民币,物价比国内高是很正常的事。15块人民币的盒饭,在日本能找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看看道顿堀有些什么吃的吧。
金龙拉面。晚饭开始,一直排到打烊。
横岗级的串店,是不是很想进去一探究竟,好好撸个串?
元祖串烧,招牌是个面目可憎的大叔,内有中国服务生。
一兰!一兰!一兰!最爱的博多拉面!中午11点开始排队,排到晚上11点。旁边是个烧肉店。
大阪王将!饺子。
运河边的章鱼小丸子,人气爆棚!永远要排队。
赫赫有名的蟹道乐。在道顿堀这一小条街上有2家店,距离不到500米(生意是有多好),而且天天取号排队。
飞翔的河豚号。河豚料理比较一般,不算好吃。位子也不紧张。
还有中华料理呢,东北菜。别老瞅着美女广告牌啊。
前方是美食图片!
亲子丼,一般1000円以内搞定。可以理解为用鸡蛋与鸡肉的盖浇饭。
别有一番风味的亲子丼,创意在于将蛋白打成了泡沫,勉强归类为“分子料理”吧,哈哈。
半熟蛋黄、泡沫蛋白与饭交织纠缠在一起,入口后先是泡沫的口感脱引而出,又迅速消散在舌根;鸡蛋黄的鲜味紧随而至,浓浓的香味弥漫开来;最后在咀嚼中才能感觉到滑嫩晶莹的稻米之香。
酱油拉面。
味增拉面。
以上两碗是绵羊偏爱的博多拉面,选择的细面比较硬,与北海道的软面不同,不容易煮软煮散,很入味。经过腌制及入过蜜汁卤汁的日本豚肉叉烧,面汤是精髓,用的是浑厚香浓的豚骨高汤,喝一口,整个人都暖和了,日本人都把汤喝得干干净净。
一兰拉面!去过香港吃过一兰的朋友知道,在香港的排队盛况是多么的空前绝后。在日也是一样,饭店时分,几乎家家店铺都要排队。只有一款拉面,可选大碗小碗,可选择添加配料,十分详细。被称为“福冈第一”的一兰拉面的汤头是一绝,经过十数小时熬制的豚骨高汤呈乳白色,除了豚骨外,不用鸡汤高汤,不放味增料等其他佐料,需要调剂的味道全用原生态的食材提炼。看似略有油脂感,实则是浓厚清淡的香甜味。普通面790円,可加钱选择替玉(加一份面),玉子(溏心蛋)以及加一分叉烧。好吃不贵!必吃美食!
选择项目单,有多种语言的清单可选,方便游客。基本做到了“量身定制”,非常详细。而且一兰是尽最大可能做到了“标准化生产”。曾有日本的朋友告知绵羊,一兰招聘内厨与店员的时候会发一本《操作手册》,给1天的时间学习,之后就是简短的培训,然后就直接上岗了。日本劳动力昂贵,实在折腾不起。所有原材料都是按份量一份份固定的,煮面的时间、面汤的多少、下料的时间、叉烧的份量、捞起的时间、葱、蒜的份量都是严格规定的,内厨师傅只需对照《操作手册》严格执行即可。
道顿堀标志之一的蟹道乐。松叶蟹钳与蟹脚。经水煮过的蟹肉松软易入口,也完全不会塞牙。
超级新鲜的蟹刺身。沁甜的感觉在味蕾上起舞。
蟹肉焗饭。
天妇罗。
炭烧长脚蟹蟹腿。
汤。
蟹寿司与蟹肉卷。这一份套餐4500円,足够一人食用。一般套餐3500円~至6000円左右,算是道顿堀比较高级的消费了。
从一个小门头的入口进去上电梯到二楼,是一家人声鼎沸的烧鸟店,店内的食客喝着啤酒撸着串,其乐融融。
牛腩串。串子都是按个算的,一般是250円左右一串,也有套餐,1000円出头有7,8个串子加啤酒,一个人撸,很嗨了。
这是一份烧鸟套餐,有鸡肉、鸡软骨、鸡皮,每款两串,两人份。
还有这样的串子,是大阪特色的做法。用面粉、鸡蛋裹着主食材一起炸食,口感更丰富,沾酱是浓郁的甜酱。
元祖串烧,很出名的连锁串烧店。里边座了很多中国游客。可能是因为店内有2名中国留学生服务生吧。两层楼的店,大概座50个人左右,配了2名中文服务生,对中国游客的重视度可见一斑。
单纯从看相来说,元祖串烧的串子明显比之前那家二楼上的小店好看。黄金色的面粉与蛋清的外壳更加均匀,包裹得也更紧致。色也十分丰富,蔬菜、肉类、海鲜、豆腐什么的,看菜单就能看上好一阵子。相比一般的撸串小店,元祖串的价格偏贵。点的是2人份的套餐,送了一份卷心菜叶可以配着串子一起吃,税后近4000円。
章鱼烧。道顿堀有不少章鱼烧的摊位,几乎每家都要排队。
500円一份,八个热气噗噗而又懒懒散散的章鱼小丸子,可以做零食吃,也可以作为正餐,绝对管饱。在道顿堀,走到哪吃到哪,真没有什么正餐的概念。绵羊最爱吃那厚厚一层的木鱼花,闻起来是浓烈的鲣鱼香,吃起来是清淡的甘甜味。小丸子外皮像海绵一样柔软,内陷像豆腐一样滑嫩。小心烫啊!
一小小小店,招牌全日文,记不住了。专做天妇罗。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鳗鱼天妇罗了!细腻的鳗鱼肉身,柔软鲜美的肉质,完全没有刺,连在米其林一星的广川吃到的鳗鱼都是带一点小刺的。天妇罗的挂糊很薄,但是足够完全包裹住鳗鱼,面粉、鸡蛋与油、水的比例恰到好处,又脆又香,且丝毫不油腻。虾也是极其新鲜的,很弹牙,韧劲十足。4份定食,加一份杂锦天妇罗,吃得圆滚滚的,忘记价格了,反正很便宜。
道顿堀内还有这样吃和牛的地方,最贵的是这份和牛,3000多円。
像吃意大利菜的感觉。
时间有限,胃动力有限,每天至少吃5餐,不能尝试更多的美食了。去到大阪,就住在心斋桥、道顿堀附近吧,每天像个傻子一样吃吃喝喝,人生真美好!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分子美食为什么不普遍(李鸿章的母亲李氏大字不识),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2710,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