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本地有什么美食(福建福州都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福建本地有什么美食,福建福州都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吃”这个字在福州话里被称为“食”。“食饭”、“食酒”、“食茶”。

八大菜系里的“闽菜”,说的就是福州菜,可见饮食这一路在福州的分量自然不轻。提起闽菜,第一个总能想到佛跳墙这种大菜。但就像烤鸭虽然登得大雅之堂,却不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食物。在福州,五花八门的“小食”或许才最能代表这个地区人们的饮食风貌。

在我这个外人看来,福建饮食里最吸引人的部分在闽南三角,即泉州、漳州和厦门。“古早味”的丰富和混杂似乎远远超越了福州小吃。比起拥有沙茶、醋肉、姜母鸭的闽南,福州的饮食风格似乎更加保守和传统,更偏向于清淡一派,也算是十分尊重食物的本味了。

鱼 丸

▲ 福信鱼丸

鱼丸大概是福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吃。

鱼茸剁碎再加淀粉,铰的很上劲,有嚼头,但又不会过分Q弹。确实是实打实的鱼肉,里面包的猪肉馅,很香。吃了两颗就开始想怎么才能买点带回家,冬天的时候吃火锅正好。

福州有许多吃鱼丸的店。我在“福信鱼丸”吃了两次,大概能排进我最喜欢的福州小吃前三名。鱼丸店一般还有其他的鱼小吃,比如鱼骨汤、鱼皮汤、鱼滑。

▲ 江南红鱼汤,各种鱼皮看起来有点怕 @知乎江虹

我猜福信的鱼丸是鳗鱼做的,因为同时也卖鳗鱼皮汤。

说到鳗鱼皮汤就有点意思了。汤是淡淡的,鱼皮应该是裹了红薯粉或淀粉浆,滑且腥。喝到的第一口就让我想起了英国的黑暗料理鳗鱼冻。正好,鳗鱼冻没有皮,鳗鱼皮没有肉。鳗鱼皮和鳗鱼冻就像一对失散多年的黑CP,终于在我的味觉深处相会……

▲ 黑暗料理界的两口子

肉 燕

▲ 肉燕,吃多了会有点腻哦

说完鱼丸就必须来说说肉燕啦。作为福州小吃里最等能登上宴席的食物,有“无燕不成席”的说法。

最早见到肉燕,以为跟沙县的扁肉差不多。其实,肉燕的奥义全在于燕皮。肉燕看起来是“皮包馅”,其实是“肉包馅”——没错,最外面的燕皮是用肉做的!知道的时候简直瞠目结舌,因为燕皮看起来真的没法跟肉联系在一起。

做燕皮要选用精猪瘦肉,用木锤锤成肉茸,再加入过筛番薯粉,擀成纸片薄。肉燕细品起来比想象的要脆,燕皮非常滑嫩。但吃多几个会觉得有点腻,因为实在是太香了。

锅 边 糊

▲ 锅边糊的制作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锅边糊也叫鼎边糊,是用大米磨成米浆摊在锅边,等米浆被烫成皮以后再用锅铲将其慢慢刮到汤里。汤底由各种小海鲜熬成,虾、鱿鱼、海蛎之类,烧沸以后就是一锅汤汁鲜美又黏稠的锅边糊啦。吃的时候可以配油条、虾酥或者海蛎饼,都是油炸食物,这样搭配不会腻。

▲ 10元钱的锅边糊,料就很丰富

锅边糊看起来很随意,有一种家常的亲切感,让我想起了北京的疙瘩汤。都是那种有点稀溜溜,不知不觉能抱着吃一大碗的食物,作为早餐来吃真的不错。

元 宵

▲ 在福州,元宵是肉馅,汤圆是甜馅

在福州,元宵和汤圆有着非常清晰的界限。元宵特指肉馅的,汤圆才是甜馅的。老福州似乎特别钟情于元宵,街头巷尾经常看到有人售卖。

拌 面 扁 肉

▲ 拌面加扁肉,一份最常见的福州早餐

很多外省人认识拌面和扁肉大概是因为沙县小吃的风靡,其实在福州街头也很常见。尤其是早上,拌面和扁肉的组合简直就像南昌的拌粉和瓦罐汤一样是当地人的首选。

猪油和花生酱是一碗拌面的灵魂。扁肉由馄饨演化而来,但比起馄饨,皮薄而滑;肉馅要用猪后腿上最紧致的瘦肉才能保证口感不粘而爽脆。

拌 粉 干

▲ 拌兴化粉,还没放作料

拌粉大抵有两种,一种是细细的兴化粉,一种是粗点的像湖南米粉那种粉干,但是没那么韧。

福州的拌粉只有一碗光粉,除了一点葱花没有任何其他东西,所有的调料都放在桌子上要自己加。然而,调料的种类也非常有限,除了臭臭的鱼露(福州叫虾油),就是醋(颜色很淡,跟北方的醋完全两回事,倒有点像果醋),还有胡椒粉。

▲ 罗汉肉

吃拌粉干一般要配个汤,于是要了一份没听说过的罗汉肉。原来,罗汉肉就是猪肝沿,肉质很耐嚼,夹杂着筋膜。

卤 味

福州的卤味种类太多了,真是挑花眼。点一份打包带走,店家把肥肠、牛肉分别用剪刀剪好后过卤水装在小碗里,还额外给了一份酱汁,吃的时候感觉特别入味。

▲ 肥肠和牛肉

看到其他食客都是配着米粉吃的,感觉这个搭配也很美味。来福州之前曾听朋友说,见过北方爱吃面的省份把白面条盛出来直接当饭吃,配着点菜,有点匪夷所思,结果来福州就看到吃白米粉配卤味了。

炖 罐

▲ 刚刚出锅的炖罐

福州人爱喝汤,炖罐必不可少。炖罐的食材五花八门,海鲜、乌鸡、甲鱼、牛羊肉、排骨、鸭腿、鸽子应有尽有。炖罐一个挨一个的码放在蒸笼里,现蒸现卖。尝试了红鲟饭和红糟鱼。

▲ 红鲟饭

红鲟饭端上来真是诱人,看起来跟螃蟹长得很像。后来才搞明白,鲟是螃蟹的一种,红鲟就是有红膏的雌鲟,也是福建这一带的特产。

红鲟饭里有半只鲟,现在这个季节去吃应该更肥美。饭也很香,红鲟的鲜味会渗到饭里,再加上香菇,美味。

▲ 红糟鱼

红糟鱼也很好吃,有股淡淡的酒香。红糟是红曲米酿酒之后剩下的酒糟。福州人很喜欢用红糟做菜,比如红糟肉、红糟排骨、红糟炒小肠。

捞 化

▲ 猪血化

捞化里的“化”,指的是兴化米粉,很细,是福建莆田的传统特产,但福州人吃的也很多。捞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汤化,一种是重口味一点的猪血化。猪血化是用猪血、猪骨和豆瓣酱熬成的。但豆瓣酱没有辣味。

据说现在好吃的猪血化越来越少。个人感觉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地方的小吃,就像北京的炒肝儿一样,非本地人不能驾驭。后来看到有人说,猪血化即便对福州人来说,也非人见人爱的类型。

牛 排 / 牛 肉

▲ 感觉福州的牛滑应该好吃过牛排

牛排这种小吃本是起源于泉州,福州也吃,但看起来跟泉州的不太一样。泉州的牛排是卤的,有少量的卤汤,而福州的牛排更像是牛排汤。福州人爱吃滑,从各种鱼滑就能看出来,所以牛肉店里自然也少不了牛滑了。

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闽菜

▲ 把荸荠换成土豆的荔枝肉,不怎么正宗

荔枝肉作为闽菜的代表倒没给我太大惊喜,有点像糖醋里脊,其得名是因为在猪里脊上划了十字花刀。若是炸得好,则形似荔枝,菜里还应配有荸荠,但去吃的时候被土豆代替了,不太正宗。

而爆炒双脆却让我很惊艳。“双脆”指的是海蜇皮和腰花,偏酸口。海蜇很大片,特别脆,腰花也没腥臊味。

▲ 爆炒双脆

▲ 兴化炒米粉是我吃到兴化粉最好吃的做法啦

▲ 醉排骨,酸口的

兴化炒米粉才是兴化米粉的正确打开方式,加上小鱿鱼之类的海鲜炒在一起特别香;醉排骨也是闽菜的一个特色。本来以为既然是“醉”一定是用了酒或酒糟,其实主要是醋,口味酸甜偏酸,在宴席上都应该是个挺有人气的菜。

▲ 南煎肝

▲ 光饼夹糟肉,不如街边小摊正宗

福州人一般过年过节会买光饼。平时吃一般都是夹东西的,雪里蕻或米粉肉。这种小吃在街边小摊子上吃更好。南煎肝,猪肝薄而嫩,酱汁很浓郁。

甜 品

▲ 酥而不烂的花生汤

花生汤是福建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甜品,最早起源于泉州,后来流传到福建各地。

花生汤的汤色乳白,味道清甜,里面的花生酥而不烂。再配一块花生糕,实在完美。芋泥则口感异常细腻,是将芋头捣烂,加红枣、白糖、猪油等辅料做成的甜品。在福州,即便是宴席,芋泥也可作为压轴甜品上桌。

▲ 芋泥

▲ 糯米饭

▲ 藕糕,跟藕粉的意思有点像

糯米饭很小的一碗,粒粒分明但又有粘牙的香糯。藕糕有点像藕粉,比普通藕粉轻盈、剔透的多,是属于味道不错,而新鲜感差那么一点的食物。

福建本地有什么美食(福建福州都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福建有哪些比较有名的特色小吃与名胜古迹?

中国八大名菜最贵就是佛跳墙,制作工艺需要几天,,还不一定吃到,福州三坊七巷有旅客吃佛跳墙,鱼丸,锅边糊,肉燕,米线,月饼,过桥米线,三鲜汤,荔枝肉,干锅鱼等,南平板鸭,扁肉,泥鳅汤,野菜,板栗,红菇,茶叶,宁德芋头面,米果,海鲜干货等,三明,沙县小吃,扁肉,炖罐等。莆田云吞面,混沌,泉州,米线糊,茶叶,厦门竹冻等,肉松。牛肉汤,花生汤,粥等,龙岩地瓜干,花生,梅菜扣肉,漳州水果非常多,桂圆荔枝等。福建每个地方特色小吃太多。地道味道超级好。

福建名胜古迹比较多,出名有武夷山,各种寺庙,山清水秀,鼓浪屿,

1.宁德太姥山,白水洋等,宁德寺庙出名灵验,不收钱,霞浦一带海岛中国十大美丽岛屿,自愿捐款。

2.福州鼓山三坊七巷,左旗山右鼓山。马尾中国海军发源地,海坛岛,那边附近岛屿许多石头建筑,海上风情,海鲜。

3莆田,湄洲岛,南少林寺等,

泉州闽南代表,清源山,开元寺东西两塔,里面有历史博物馆,附近闽台博物馆等,古代三大桥洛阳桥,崇武古城,全部石头房子,惠安女故乡,中国最勤快女性,正月初六妇女开始干活,男的外出,泉州许多寺庙,香火很旺,各种景点。

4厦门鼓浪屿为主,会展看金门,厦门大学历史悠久爱国华侨捐款建设,靠鼓浪屿对面,全国最美丽大学。还有集美大学,清华北大赛龙舟比赛场地。

漳州龙岩去路没有怎么玩,但文明世界的客家土楼,有跳水基地,龙舟赛舞狮等传统节日,三明大小金湖,溶洞。

南平武夷山福建名山代表,有里面寺庙古迹,中国第一茶大红袍等,夏天秋天代表避暑,冬天看雪。其他小景点比较多,商业开发严重,古镇比较少,代表政和县杨源古镇,建欧建阳闽北文化,邵武古城等,

如果内地建议武夷山,土楼 金湖代表山区景点,海边福州小吃最多,然后泉州厦门,喜欢海边村落强烈建议,霞浦,平潭岛,厦门。

福建的糕点你最喜欢哪些?

福建的糕点款式多样,蒸、烤、炸、炒做法不一,各有特色。像是碗糕的米香松软,满煎糕的Q弹浓郁,菜粿(萝卜糕)的外脆里嫩,桔红糕的软糯清凉、蒜蓉枝的咸香回味、绿豆饼的酥皮香浓、信杯饼的嚼劲十足、雪片糕的清甜细腻、寸枣的香甜酥脆、千页糕的入口即化等等,都让人回味无穷。

作为泉州人,碗糕、菜粿(萝卜糕)、桔红糕是我从小吃到大十分喜爱的美食。

碗糕:

在泉州,碗糕有白、红两种,红色的是用红糖制的,白色的是用白糖制的;碗糕是在碗中蒸制而成,气孔细密,入口松软清甜,顶部因膨胀而裂开,底部则是碗的形状,因此取名“碗糕”。

闽南俗语有言:“煎粿蒸糕‘发’新年。”,因碗糕的制作过程需经过发酵,人们取其“发”的寓意,象征发达、发财、发家致富新。而且,碗糕做得好,顶部就会有四五个胀开的口子,像一张“笑脸”,象征全家笑口常开。由此,逢年过节,泉州家家户户都要蒸碗糕供奉灶君、先祖、天公,不可或缺;如今更是作为日常糕点,每日清晨,它常是人们口中美味的早点。

碗糕的做法:

1、浸泡好的大米打成米浆,加入适量白糖搅拌(如果加红糖,做出来碗糕就是红棕色的),再加上酵母搅匀后发酵;

2、待发酵完全后将米浆分倒入小纸杯中,上锅蒸熟。

经过发酵后,蒸熟的碗糕膨胀出杯面,中间裂开的纹路就像一张“笑脸”。

菜粿(萝卜糕):

菜粿也称菜头粿、萝卜糕等,是闽南一带盛行的传统小吃,因主要原料是白萝卜(俗称“菜头”)和米浆。在闽南地区的街头,即使不是过年过节,也能看到卖菜粿的小摊子。

菜粿外酥内嫩,表皮呈金黄微焦,一口咬下,内馅洁白软滑,稻米的清香和萝卜的清甜在口腔中爆发,唇齿留香。这种独特的美味,使得菜粿一直是闽南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

菜粿的传统做法:

1、将白萝卜去皮和浸泡过的陈年米分别打成浆,然后将打好的白萝卜浆与米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调味。

2、利用特殊蒸煮器具将调好的浆熬至稀稠状,再倒入蒸笼隔层中蒸煮8小时。

3、蒸煮出锅后的即为菜粗胚,待冷却后,切成块状,放置油锅中油炸即可。

桔红糕:

桔红糕是很多闽南人小时候最爱的甜食小吃,是泉州各地在传统节日和婚庆时的必备甜品和配茶佳品,最著者有永春吉红糕、晋江安海桔红糕、安溪官桥赤岭桔红糕等。

桔红糕呈半透明状米白色,晶莹剔透,清津适口。谐音“吉红糕”,寓意吉祥、美满。其弹性极佳,且有金桔味,当地谚云:“眼看手摸韧又嫩,斧劈也不会深五寸。”

安海桔红糕的传统做法:

安海桔红糕的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白糖、金桔等。

1、首先要把糯米放在温水里洗净、滤干,拌河沙入锅炒酥,然后筛掉沙子,将糯米磨成粉状,用白纱绢置于竹筛上过筛。

2、金桔需用蜜酿后带皮捣烂,加砂糖和清水后加热熬煮至半固体状,最后切碎。

3、将白糖放入另一口锅里煮至可拔丝的糖浆,待糖浆稍冷,按一定比例加入事先磨好的糯米粉,用双手反复揉匀,而后撒下少量金桔碎,再搓揉成圆条状,撒上淀粉,切成细块,即可。

如此制作的桔红糕,嫩、甜、香,富有弹性,食后有金桔味,是佐茶佳品。

(闽南网 陈辉达)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福建本地有什么美食(福建福州都有哪些好吃的小吃),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8411,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7
Next 2023-02-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