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土耳其有什么美食,你认为有比中国美食更好吃的国外美食吗?
我记得小时候一说吃好吃的,最高级的得说西餐了,倒不是崇洋媚外,不过是那个时代的氛围吧。电视剧《我爱我家》里“818案件”一集里就展现了当时人吃西餐的特殊情结,而且那个时候还没钱到外面去吃,想吃西餐还要自力更生自己做,我记得《编辑部的故事》里“水淹七军”一集里,葛大爷饰演的李东宝在《人间指南》里的每周一菜里还经常会介绍诸如“法兰西磨坊女主人式煎鱼、斯特格利茨小鸡儿、斯特拉斯堡肉饼”这样的菜谱,以彰显他特别文艺的气质。
西餐自清末在北京为人所熟知,至今已经100多年了,人们对它的热情一直没有衰减。我记得当年肯德基刚刚在前门开业的时候,门口如长龙的队伍,就是为了吃口正宗的美式快餐,以至于当年很多人会在肯德基办婚宴,这都是现在我们无法想象的。记得那年我表姐还专门带我去赶了这个时髦,那天吃了原味鸡、土豆泥、沙拉和面包,20多年了,依然记忆犹新,所以至今我对肯德基的感情远远胜过麦当劳。
可实话实说,虽然国人对西餐的热情一直高涨,但直到近10年,人们才对它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肯定能很轻松地告诉你法国的鹅肝、意大利的面条、西班牙的海鲜饭、德国的烤肘子。不过,我们小时候吃的西餐虽然并不正宗,可并不影响我们那个时候生活的美好,而且8、90年代的西餐也包含了几代人的美食记忆。
说到老派的西餐,还是俄餐最为深入人心。其实从晚清到民国,真正英国人、法国人进中国的并不多,所以那时中国英国菜、法国菜多是山寨的,但俄餐的情况却大不相同。1917年后,有大量沙俄贵族来到中国,渐渐落魄,就把他们那里比较正宗的饮食传播到中国的各大城市。解放以后,咱们跟着苏联老大哥建设社会主义,俄餐又借着这样的东风在中国深入人心了。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拌沙拉,其它的印象并不深,但总会有土豆、苹果、蛋黄酱,其实现在我们了解到,西餐里的沙拉多种多样,大部分其实是并没有这三样东西。由土豆、苹果、蛋黄酱组成的沙拉,其实是俄餐里的一种名为“节日沙拉”的菜品,因为当年在中国普及的比较广,到成了当时中国人拌沙拉的标配,没有这三种东西好像就不能算沙拉。即便到了如今,有些品牌还会把蛋黄酱写成沙拉酱,甭管拌什么,有了蛋黄酱才能叫沙拉。
我小时候北京最著名的西餐厅有老莫、新桥和马克西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离老莫最近,还是因为我爸对俄罗斯的情结,我小时候只吃过老莫。每年过生日大多吃的是老莫的蛋糕,虽然三宝乐的很有名,却只是长大以后才吃过。餐厅本身,还跟着家里人去吃过几次,我就记得吃过罐焖牛肉、红菜汤、鱼子酱、炸猪排、大列巴和奶油蟹肉汤,其它的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大概这也是那个年代普通家庭里小孩能说出的几样正经西餐了。
其实对于这些西餐里的大菜,我的印象也并不深刻,能说得上来的无法就是两个字“好吃”,这好吃也只是记忆力的,生命力也并不强,倒不如一些小零嘴在我脑海里那样闪闪发光。奶油栗子粉,是我小时候印象极深的。这东西其实也并不难,不过是栗子打成粉,再浇上一勺甜奶油,吃的时候,用勺㧟上部分栗子粉,再捎带上一些甜奶油。一口下去,既会有栗子沙口的感觉,还会有奶油滑腻的感觉伴随期间,栗子的甜香附和着奶油的醇厚,这么立体的感觉,真的是绝好的搭配。
这两年做口述采访,原来不仅我爱吃这东西,很多上了岁数的老北京居然也爱吃这个,加上我,得算是三代人的心头好了。去年我给一位曲艺行年近八旬的老先生做口述历史,他曾跟我讲过他小时候跟奶油栗子粉的故事。这位老先生当年家境富裕,住前门地区,在师大附小上小学,他说起当年的生活时,就说当年家里有洋车,每天会有人接送他上下学,等放学以后,车夫问他,“少爷,咱是回家啊,还是去哪儿?”“去柜上!”到了自家的买卖,从柜上支钱,去二妙堂叫一份奶油栗子粉。据说,当年卖奶油栗子粉的地方不多,解放前以二妙堂最有名,解放初以和平餐厅最为人熟知,后来西四的大地也操起了这项手艺。
时光荏苒,虽然现在西餐吃的越来越多,也吃的越来越明白了,不过童年里西餐的记忆仍然是我最宝贵的美食记忆。很多那时让人馋涎欲滴的菜品到如今已经消失殆尽,或上了怀旧菜单,可对于一个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当老派西餐摆上餐台的时候,心中总是有着极其留恋的感觉,当然,这留恋里不仅有美味,还有更多的温情。
土耳其料理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三大料理之一?
实名反对问题下的绝大多数回答。
首先,国际上确实有三大菜系之说。
谷歌上搜索“3 Great Cuisine”或者“3 Grand Cuisine”就能找到关于三大菜系的争论。而且国外所提的三大菜系确实也是中国、法国、土耳其这三个菜系。三大菜系的说法在互联网流行的90年代之前就已经诞生,甚至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是个舶来的概念。
那么,为什么三大菜系是中国、法国、土耳其呢?
比较普遍的解释是这样的——
1.区域内充满多样性的天然食材。比如中国本身就地大物博,充满多样性;土耳其(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奥斯曼帝国)可以得到东地中海和中东的各种食材、香料;法国是欧洲大陆最适宜农业的土地,也可以得到各种欧陆食材。这些食材是烹饪实力和传统的象征。
2.宫廷厨房。奢侈的皇室是高品质美食的第一主顾,也是烹饪手法推陈出新的推动力。中国有数千年的集权传统和历代御膳房;土耳其有继承了东罗马和伊斯兰传统的御厨房;法国则是欧洲宫廷文化的中心。
3.悠久的历史和生活传统。传统立足于历史,只有历史悠久的国家。
此外,从地理上来看,中国、土耳其、法国分别位于欧亚大陆的东、中、西部,从地理位置和文化交流的角度看,选择这三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富物产和宫廷美食传统的国家也是比较合适的。
那么,什么是土耳其菜?土耳其能否代表清真菜系?
土耳其坐落于欧亚大陆东西、南北交叉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和物产的交汇点。土耳其菜的多元与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理位置,而非宗教,自然,更不能以土耳其菜代表清真菜,或者反之。
今天的土耳其菜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奥斯曼帝国的美食传统,正是因为奥斯曼帝国这样一个强盛一时、幅员辽阔、文化多元的帝国的存在,才有了融汇东西、菜式丰富的土耳其菜。虽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阶层信仰伊斯兰教,说着源于中亚的突厥语以及当时通行于中东的波斯语。但奥斯曼帝国整体上并不是一个伊斯兰-波斯的一元化国家,在政治体制和文化上,奥斯曼同样也继承了很多来自东罗马的遗产,在饮食文化上同样如此。
(土耳其农村地区的食物拼盘,能看到东罗马范的糕点、中亚风的酸奶、遍布中东的鹰嘴豆和源于东亚的米饭。)
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半岛是奥斯曼帝国的重心所在,这片地区有山有海,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供给了各种食材的生产,得益于发达的贸易网络,奥斯曼人还能得到南亚和东南亚的香料,以及各地的珍奇食材。在奢侈的宫廷催化下,一道道美食推陈出新,这才有了充满融合特色的土耳其菜。
而在民间,由于物产和文化的差异,土耳其不同地区的饮食传统同样也有不小的差异,比如富裕的沿海地区较少使用香料、黑海沿岸则偏爱各种鱼类,等等。
随便举些例子,就能真切的体会到土耳其菜的融合——
Manti:这道菜的名字来源于中文的馒头,而在形式上,则源于中国的包子或者饺子。Manti可能诞生于蒙古帝国时期,经由丝绸之路传播至土耳其、高加索等地。土耳其的Manti体积娇小,通常佐以酸奶和香料食用。
果仁蜜饼(Baklava):这是种用坚果、糖浆、油酥等制成的层次丰富的甜点。今天的果仁蜜饼可能源于奥斯曼帝国的御厨房,而追溯历史,2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帝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它的雏形。今天,土耳其人和希腊人还常常为这道甜点的归属而争论不休。
抓饭(Pilaf):抓饭可能起源于印度,经由阿拔斯王朝,传到中东甚至西班牙。传统的抓饭由印度长粒米、肉类、水果、蔬菜、香料组合蒸煮而成。
poğaça:poğaça是一种你起源于东罗马地区的面包。poğaça通常由小麦粉制成、也可添加大麦、黑麦。有时会在面包表面撒上奶酪、胡椒、洋葱、打算、芝麻、肉类以丰富口味。
肉串(Kebab):这大概是土耳其菜中最著名的一种。其实中东和地中海地区的烤肉传统由来已久。3000多年前的米诺斯时代,就已经出土了烤肉用的烤串。虽然通常称作烤肉,但土耳其式的Kebab有用碎肉制成的,有炒熟的,也有炖熟的,其实包括非常多的做法。
最后,三大菜系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说法。
重视香料胜过一切的印度菜、善用椰子和海鲜的东南亚菜、热衷玉米和辣椒的墨西哥菜、同样融合了各种菜系的秘鲁菜、讲究本味的日本菜……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和三大菜系的任何一国都有足够大的差别,岂是简简单单的三大菜系所能概括的呢?
嘴长在自己身上,没有谁能代替你吃,不必在乎什么菜系,排名,自己的胃,才是最重要的标准。
突厥和希腊的关系?
敌对关系。
希腊曾经被土耳其统治了近四个世纪,对土耳其是有亡国之恨。今天,两国还就塞布鲁斯问题冲突不断!
1453年,以希腊文化为主导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来自中亚的突厥人攻陷,千年国祚的东罗马帝国就此灭亡。至此,整个希腊笼罩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将近400年。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希腊土耳其有什么美食(你认为有比中国美食更好吃的国外美食吗),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9083,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