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ChatGPT刚刚问世时,只是震动了AI业界。到2023年1月,微软、谷歌开始了关于对话大模型的消息大战。到了2月,不仅是AI业界,各行各业甚至公众都开始关注对话大模型。而现在,3月过半,全球的AI研发力量已经准备好打响产品大战了。
而对于产品大战的核心焦点OpenAI,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质疑“限制盈利机构”的高调商业化动作。大嘴巴马斯克也加入了“讨论”,他在推特上回复一位网友时写道:“我仍然很困惑,一个我捐赠了1亿美元的非营利组织是如何变成一个市值300亿美元的营利性组织的。如果这是合法的,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做呢?”

Google Workspace的AI功能可以完成:起草、回复、总结Gmail邮件并确定其优先级;在Docs中集思广益、校对、撰写和重写;根据需求在Slides中自动生成的图像、音频和视频;
通过表格中的自动完成、公式生成和上下文分类,分析原始数据;在Meet中生成新背景并记录笔记;启用工作流程以在聊天中完成任务。
对于当下的生成式AI市场来说,技术实力显然是竞争的关键。然而,大厂之间并不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即便有,也会很快被对手用大量的“资金”磨平。
ChatGPT问世以来,各方专家就都认为,OpenAI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巨大的优势,谷歌在大型语言模型方面的技术实力也不差,又有强大的数据基础,必然可以迅速追赶上来。
从过去二十年全球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经历来看,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大厂之间的“神仙打架”,最开始可能是卷技术,但卷到最后,都会变成价格战。而对于AI大模型与商业化软件的融合来说,定价、利润是关乎未来发展的大问题。
目前,谷歌的Google Workspace采用弹性付费方案。三档年费订阅价格分别为:商务新手版,每位用户86.40美元;商务标准版,每位用户172.80美元;商务Plus版,每位用户$259.20美元。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用户数量,也可以选择更便宜一点的连续包年,或弹性更高的按月订阅模式。
Microsoft 365在国内的个人版订阅价格是每年398元人民币,企业版最便宜的Microsoft 365 F3包年套餐为每年696元。在公布了Microsoft 365 Copilot之后,微软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中,公布增加了AI功能的Microsoft 365将有哪些价格变动。
利润、成本是下一步的问题
在ChatGPT刚刚公布的时候,算力成本过高一直是其商业化受质疑的重点。而到现在,抛开研发成本不谈,ChatGPT的计算成本约为1000 Token话费0.002美元,1000个Token约等750个单词。这个价格比ChatGPT刚刚开放测试时大幅下降,OpenAI官方称,12月以来,OpenAI把ChatGPT的价格“打下来”90%。
不过,最新宣布的GPT-4的API价格并不便宜,大概是纯文本输入每1000个prompt token定价0.03美元,每1000个completion token定价0.06美元。默认速率限制为每分钟40000个token和每分钟200个请求。而微软公布的Microsoft 365 Copilot也将使用这一最新模型。
当然,无论是微软还是谷歌,SaaS办公软件调用的AI肯定不会按照API调用的公价算帐。其真正的成本多半是要聚焦在大模型背后的云算力成本。
而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刚刚发布了文心一言的百度在办公软件方面似乎并没有特别大的传统优势。而国内有此业务的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则都没有在大型语言模型方面做出特别明确的表态。当然,从国内对标Microsoft 365最多WPS来看,没有高调提过大模型研发能力的金山,似乎压力更大。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坐上GPT-4的副驾 微软又行了,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42715,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