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相关新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网友:这效率,杠杠滴!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将实现三个首次、创造新纪录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多个首次,即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实现4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载人飞船兼货运飞船系统副总指挥顾侧峰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神舟十三号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
90度的“稳”
神舟十三号将首次与49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神舟八号以来5艘飞船与目标都是轴向对接,而径向与轴向的夹角呈90度。就在今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顺利返回东风主着陆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标志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返回前在轨飞行期间,开展了绕飞和径向交会的试验,验证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径向交会对接技术。

在发射神舟十三号前,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分别停靠核心舱的前向端口和后向端口。这样的布局是为了满足神舟十三号径向交会对接时的组合体姿态控制要求,对接机构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对接偏心长度变大的可能。为此,805所对接机构分系统通过全面分析对接工况,在增加可控阻尼器的基础上,配合总体完成任务规划,并开展了31个工况的捕获缓冲试验,仅单项极偏差工况就达到24次。可有效消除对接机构与多构型、变吨位、大偏心对接目标的捕获、缓冲、连接适应性风险,确保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径向稳妥可靠对接。
创造纪录的冰山一角

神舟十三号还将首次在轨飞行6个月,期间首次实现4个航天器组合体在轨飞行。中国航天员将创纪录的长期照料空间站,并在天宫里过新年。而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也将刷新聂海胜等人刚刚创造的110天的在轨飞行记录,创造新的中国高度。
从神舟八号改进型飞船至神舟十一号应用型飞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经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空间实验室任务的考验,而今,已经打造出适应空间站任务的应用型标准飞船,只不过在不断创造纪录的过程中,为人所知的是众多改进项目的冰山一角。能源管理、信息管理两个系统都进行了大幅度地能力提升。

尤其是神舟十三号将在径向对接口停靠,帆板将长期被空间站大型柔性太阳电池翼和大柱段舱体遮挡,导致载人飞船在光照区供电能力受到影响,需要空间站为飞船并网供电。轨道舱配电器为了满足长期停靠最大并网供电能力需达到1400w的要求,进行多项适应性更改。
在极其有限的设备空间里,八院805所的设计师对内部器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均进行了大范围调整,并通过鉴定级力学试验、热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期间,还开展了空间站并网供电试验,证明未来神舟十三号将可通过这条并网专线获取需要的电能。804所测控与通信子系统对视频话音、遥控遥测、空空通信链路,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复核,确保飞船在双目标测控区内,可以独立与地面进行遥测信息传输,这是载人飞船的一条特有的信息传输带。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安家
总共分几步?
答案看这里!

第一步
天外来客
中华神箭承载古老文明
初入太空寄托飞天梦想

第二步
巡天遥看
结伴飞行俯瞰山河辽阔
坐地日行览尽银河遥远

第三步
太空漫步
腾云驾雾漫步九霄云外
首次出舱挥舞五星红旗

第四步
筑梦天宫
巾帼女将问天不让须眉
三剑客开启天宫筑梦之旅

第五步
太空授课
最强“网课”探究科学奥妙
天地对话穿越时空距离

第六步
太空之吻
中期驻留穿梭星辰大海
交会对接演绎浪漫一吻

第七步
筑巢天和
“三人组”首次进驻空间站
“网红”太空之家赚足流量

第八步
太空安家
关键技术验证打赢决胜之战
承前启后建造温馨太空之家
加油,中国航天!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热(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5194,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