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近日连发文章批评大陆制造“台海紧张”,近日更有一篇“台湾人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攻台威胁’”的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渲染岛内若有若无的“恐慌”气氛,甚至指称有台湾民众“战备存粮3个月”。对此,台当局防务部门发言人史顺文10月26日回应:“民众有危机意识是正向的发展”。

《华尔街日报》文章以“两国论”的话语框架称,几十年来,相较于与“邻近的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台湾人更关注自然灾害威胁。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对“中国入侵”的担忧开始在这个岛屿2,300万人口的许多人心中蔓延,其中一些人担心他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该文声称,自10月初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向台湾附近派出约150架战机,包括战斗机和轰炸机,这种破纪录的武力展示引起了“西方政府的警觉”,并促使台湾空军紧急出动自己的喷射式战机作为回应。由于缺乏更详细的解释,台湾的军事战略家和普通民众都在猜测,中国(大陆)政府到底是在“虚张声势”,还是在为真正的攻击做准备。

这家媒体主要采访了三个“普通台湾民众”。
一是”51岁的电影制片人汪怡昕(Issac Wang)
他认为,中国(大陆)现在对台动武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必须严阵以待;台湾自身必须战斗”。汪怡昕曾在高登岛的台湾军队中服役。高登岛是距中国大陆6英里(约9.6公里)远的一个离岛,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战略顾问曾认为中国军队会首先攻打高登岛。汪怡昕说,如果有人告诉他哪里能拿到枪和子弹,他准备再次拿起武器。
二是台中的35岁的软体工程师Marros Lai
去年,特朗普派高级别官员访问台湾后,Lai决定开始储备物资。他家的厨房现在储存了三个月的食物,以防“导弹袭击”迫使人们“在家避难”。他说,现在的可能性要高得多。他指出,有一个军事基地离他家只有几英里。
三是台北的女研究生Ou
她更关注的是自己的硕士论文,而不是战争前景。她的论文探讨了台湾女性在休生理假时面临的来自雇主的挑战。她表示,很难想象“飞弹会如雨点般落在台北的玻璃摩天大楼上”。

对于《华尔街日报》报道台湾民众“战备存粮3个月”,民进党当局防务部门发言人史顺文26日表示,“民众有危机意识是正向的发展”,包括“国防”自主、发展不对称战力,后备战力提升等都是“预防战争”。
史顺文还认为,民众“不需要过度担忧”,声称“国军”本务就是持续强化战备整备以及军事训练的任务,做好防卫的准备以“维护台湾安全”。
综合各方面的反应来看,岛内各阶层对于台海形势存在一定的温差:
其一,民进党当局高层对台海形势的紧张态势最为敏感,毕竟一旦生战,他们很可能作为“台独”顽固分子受到法律和军事上的惩罚。但作为政治人物,即便害怕他们也不会显露出来,相反,他们其实很乐见台海形势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这样便挑动民意以攫取政治利益,绑架民意来当挡箭牌。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当局防务部门“全民防卫动员室”正在编制一份所谓的战时“应急手册”,预计2022年3月完成。
其二,民众对于两岸可能发生冲突的担心并不大,但因个体而异。台湾《联合报》近期公布“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显示,尽管两岸政治对立,台海安全形势紧张,但民众普遍认为“两岸开战”可能性低。以1-10为概率刻度,民众评估两岸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得分平均为4.1分,评分和去年相当。《华尔街日报》也声称,许多台湾人认为,北京方面有足够的理由克制自己。另外,台军事专家苏紫云也认为,台湾社会“都可以感受到对岸的军事压力,但是不会觉得会是立刻就会发动武装攻击”,“一般民众可能忙于工作”,“他们不紧张并不表示就是没有放在心底,只是说没有到他立刻觉得要采取行动的程度”。至于《华尔街日报》提到有民众“存粮三个月”,不是普遍现象。
其三,美方倾向于渲染台海风险程度。像《华尔街日报》这样的媒体,为吸引眼球以及鼓吹“中国威胁论”,很愿意把台湾社会的不安以及对大陆的敌意夸大一些。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今年进行的一项岛内调查声称,在解放军本月出动大规模机群靠近台湾之前,台湾一些人就已经愈发担忧“中国入侵”的前景,大约有58%的台湾受访者担心“两岸开战”。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有台湾民众开始储存求生物资(台军方竟夸赞),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6128,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