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伊拉克提前进行了大选,由反美反伊朗的什叶派获得了优先组阁权,但大选结果并不被所有政党承认,随后巴格达地区爆发了游行示威,造成100多人受伤。而就在游行示威发生后的第二天,伊拉克现任总理卡迪米遭到袭击,不过好在他本人并未受伤。至于这场袭击幕后策划者或者说元凶是谁?动机又是什么?伊拉克官方并未透露,但美国以及伊朗的表态却很值得品味。
据路透社消息,这次袭击是发生在戒备森严的巴格达绿区,袭击由搭载导弹的无人机发起,最终在总理府邸内炸响。事发后伊拉克安全部队迅速控制局势,随后卡迪米本人通过电视讲话向外界保平安,并要求各界保持冷静和克制。美国国务院也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将这次袭击事件定义为恐怖主义事件,表示强烈谴责的同时,称美国愿意提供调查帮助。伊朗国家安全委员秘书沙姆哈尼称袭击是一种新的煽动叛乱方式,背后势力则是外国智囊团。

这件事有三个值得关注的地方。第一个,无人机是如何进入戒备森严的绿区的?这里全是大使馆以及政府行政机关,相比外界要安全许多,毕竟在大使馆云集的地区搞恐怖袭击,后果极其严重。此外这里的安全防卫要比一般的区域严密得多,一般的恐怖势力很难渗透。
这次负责袭击的无人机能够满载弹药,顺利达到绿区内卡迪米的住所,并展开袭击,需要具备一定的突防能力,袭击难度比较大。另外,这个无人机不一定要从外部进入,也有可能就是从绿区内部出发,各大使馆相对是比较私密的地方,就算是内部藏有武装无人机,也难以发现。据悉,美英使馆距离卡迪米的住所就并不远,不过没有确切的信息表明无人机的出发点在何处。

第二个,这次袭击后,最大的获利者是谁?这次袭击中,无人机是满载火药,时间选择在凌晨,说明策划者是要对卡迪米下死手。卡迪米作为总理,总揽伊拉克政务,如果他遇袭身亡,那么为了争夺执政权,伊拉克可能会陷入新的内乱。
愿意看到这番景象的势力有三个,内部的反对者、恐怖组织以及美国。不过恐怖组织为了单纯地制造恐怖事件,一般不会直接选择政府元首下手,因为在戒备森严的绿区想要得手并不容易,而且成功后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表态负责,但迄今为止没有恐怖组织认领这次袭击事件。

内部反对者为了争权发动袭击也是有可能的,因为目前伊拉克国内政党林立,而不少派别对这次大选结果并不满意,此前就爆发了游行示威,示威者就想要冲进绿区,但安全部队阻止了示威者的激进行为。而对于美国来说,只有伊拉克乱了,自己才有理由继续留下来。
第三个,美国以及伊朗的表态耐人寻味。事发后美国国务院便第一时间发表了声明,这份声明是由美国国务院发表的,足以见得美国对此事十分关注。美国的这份声明翻译过来就是:这件事是恐怖袭击,而且与我无关,美国愿意提供帮助。美国将此事定义为恐怖袭击,这其实就给美国继续留下来找到了借口。

现在伊拉克国内普遍存在反美情绪,政府也早就想把美军赶走。今年7月拜登和卡迪米曾经针对这件事讨论过,拜登给出的回复是美军会在年底结束作战任务,但未明确表示会撤军。明面上拜登的表态是美国可能会撤军,但这种说法有很大的弹性,如果局势有变,美国只需要再找一个借口,就可以继续在伊拉克驻军。
伊朗国家安全委会秘书沙姆哈尼通过非官方的方式谈及了这次袭击事件,表明这背后是外国智囊团所指示策划的恐怖袭击事件。言外之意,执行者有可能是内部的武装力量,但策划者是域外势力,而且这个国家长期资助恐怖组织以占领伊拉克。很显然,沙姆哈尼认为这很可能是西方国家干的。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谁是伊拉克总理遇袭事件的幕后黑手(伊拉克反美总理遇袭,幕后元凶浮出水面),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7591,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