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双方以及国际新闻媒体预热近一个星期后,2021年度中美元首会谈在北京时间11月16日上午正式开始。作为本年度中美两大国元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会晤,从本次会谈确定之日起,它就吸引了国内外各路媒体以及分析人士的关注。面对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中美两大国在经济、军事和外交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双方在此次高层会晤中会有哪些精彩绝伦的交锋呢?尤其是对于大部分普通民众而言,本次中美高层会晤有哪些看点值得仔细关注呢?
结合当下国际环境以及中美两国所持的立场,本次会晤有五大必不可少的看点值得大家细细关注。

第一,会晤时间
北京时间11月16日,这并不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而中美双方在经过长期讨论过后决定将本次会谈确定在这个时候,很大一部分原因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的跌宕变化有关。从10月中后期开始,美国高层先后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主权问题上犯下严重错误,拜登表态支持“武装保卫台湾”,布林肯表态“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充分暴露了华盛顿在对华关系上的“两面派”立场。

就当很多人以为中美关系将会因台海问题一直陷入僵局时,一些缓和的迹象也逐步出现。在前不久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美气候特使共同签订了“联合行动联合宣言”。气候领域的合作,为中美两国保持沟通管道的畅通提供很大帮助。此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美国政府将降低特朗普时期对华高额关税。这些发言和表态,无疑是两国元首能坐下来会晤的先决条件。

第二,远程视频会晤
虽然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状况已经比2020年刚爆发之初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欧美地区,新冠病毒以及其变异病毒仍然是威胁大众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因此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中美元首会谈才决定以相对安全的远程视频方式举行。
其次,就目前中美两国紧张的关系来看,根本没有举行高层面对面会谈的氛围,因此远程视频会晤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国之间敏感而脆弱的关系。

第三,双方谈了什么?
元首峰会,最重要的还是看两国领导人谈了什么。综合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中美双方就两国关系和很多重要议题进行沟通交流。
中方表示,在21世纪人类迈入“地球村”的现代,中美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全球前两大经济体,既肩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要职责,又有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义务。现如今,随着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全球性危机的不断涌现,两国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广阔。中美双方只有携手应对危机和挑战,才符合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期待。

美国方面有两个表态值得关注。首先,拜登总统表示美国无意与中国寻求对抗和冲突,对于影响两国关系的台海问题,他表示美国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
此外拜登还提到双方需要设定一些“合理限制”,以便于规范各自的行为。如果美国真能说到做到,那么中美间将少了很多直接和间接的冲突与矛盾。

第四,与会其他人员
本次中美会谈采用“1+5”方式举行,除了两国元首外,各自主管中美外交、经贸和安全领域的高级别官员也参加会议。中方的与会人员还包括大家熟知的杨洁篪主任、外长王毅与刘鹤副总理等。拜登的陪同人员也都是几张熟悉的老面孔,国务卿布林肯、国安助理沙利文、财政部长耶伦等。
中美高层人士齐聚一堂,有助于双方把彼此关切说清楚、讲透彻。

第五,会谈成果及今后中美关系走向
作为双方元首的事务性会谈,本次高级别会晤和其他元首峰会一样,注定很难就中美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利益纠葛的矛盾给出具有实践意义的解决方案,因此它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尽管本次中美峰会看似没有“干货”,但对于已经在深渊中徘徊了多年的两国来说,能坐下来会晤沟通,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此外界并不期待在本次峰会结束后双方会签署什么协定,而更关注彼此的表态及发言,以及会谈中流露出来的中美关系未来可能的走向。

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中美关系今后将要走向何方,最主要还是看美国方面在对华核心问题上做出哪些具有实际意义的让步,如果美国高层继续不按照两份“纠错清单”来改正自己的错误言行,中美一切对话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中美元首会晤近4小时(中美元首会谈重点内容),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8802,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