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美食街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关于安徽的冷知识分享?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由江南省分治而建,安徽省名由明清时期的安庆、徽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简称“皖”,以古皖国为名。
安徽历史上具有名医多、御医多、医学著作多等特点,历代名医千余人,御医、官医百余人,存世医学著作500余种,形成徽州新安医学、建安医学、西园喉科等独具特色的地方医学流派,涌现出以亳州华佗为代表的的建安医学,在中国中医史上具有极为重要地位。
1969年,有意迁往河南的中国科技大学遭遇河南当局的冷淡,时为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曾任党中央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却主动要去了这所名校。历史很有讽刺性,李德生的故乡就是河南。从此后,中科大成为安徽的骄傲和机会,河南则因此而后悔、痛楚,经年不绝。
大蜀山是座火山。下次再有合肥丈母娘要求你买蜀山区的天价房,你可以回嘴「那西门的房子有什么好?火山爆发都给他烧掉。」
通常认为抗战胜利后的民国34年(1946年)合肥才第一次成为安徽省省会。实际上咸丰三年(1853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期间,安庆被太平天国占领,安徽巡抚衙门迁驻庐州,合肥就第一次成为安徽的临时省会。
环城公园是合肥的护城河。安徽省博物馆的所在地,是庐州府衙旧址。
清末民初,因为李鸿章、段祺瑞等一批淮西籍政治家当政,讲合肥话成为了北洋政坛的时尚,京津民谣说「会讲合肥话,便把洋刀挂。」
老合肥人常根据住址说自己是西门的、东门的,但鲜有人知大东门、大西门都只是俗称,东门西门都是有正式名字的。大东门的正式名称是威武门、小东门叫时雍门、大西门叫西平门、北门叫拱辰门,南门叫南熏门。
解放初期的大西门(西平门)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西边开有西平门即今大西门,取西方太平之意,位置在省团校与琥珀潭之间。另有水西门,今仍用其名, 水西门(原为旱西门,明正德六年堵塞后,另辟水西门), 在省财政厅以西, 今亳州路桥附近,因位于合肥古城内金斗河之西而得名。从清朝嘉庆八年 (1803 年 ) 的合肥城郭图上可以看到,金斗河当时为自西而东贯穿合肥的主干河流,为东西二门间的水陆通道。
解放初期的北门(拱辰门)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古城合肥北面只有一门,名为拱辰门,取于《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且此门正对北方。拱辰门旧址位于现拱辰街与环城路交口处, 省政协以北,即今北门。
解放初期的大南门(南熏门)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小南门(德胜门)城楼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城南两门为南薰门和德胜门。南薰门取自帝舜《南风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 ”,即今南门,在省建设厅与银河大厦之间 。德胜门意指“得胜”之意。历来官员上任,军队回城也都从此门入。 德胜门今仍用其名,在省教育厅与原安徽日报老报社之间。
解放初期的小东门(时雍门)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合肥古护城墙东面有两门,分别为威武门和时雍门。威武门位于今环城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处,即今大东门,之所以取名威武门,是因为合肥城池西南部高,东边最低洼,且沿水路可直抵城门下,因此,一般欲攻合肥城,敌方必会首选此门。取名威武门,一是好听吉利,二有振我军威、威慑敌军之意。时雍门在威武门南侧不远处,寓意“时序雍和,四季平安”,祈求平安和顺。其在淮河路桥西,长江中路东口,即今小东门。
合肥“聚落”(居民点)的形成、发展,实与古代的水道、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合肥”这两个字,本来不是指县城的名称,而是指肥水(东肥河,又名金城河)和施水(南肥河,又名金斗河)的相合——“合肥”。
让记忆中的老城鲜活起来,既唤起了老一代合肥人的旧梦,也让新一代合肥人重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根”。让更多的合肥人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是我们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和担当!
如今合肥公认的富人区是包括蜀山区、政务区在内的西门,房价高企。但实际上在旧社会,西门外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北门(庐阳区)才是合肥真正的富人区,李鸿章府、段祺瑞府、庐州府衙都在庐阳区境内。后因1938年、1942年河南两次两次灾害,大量南逃的河南灾民落户北门外(今双岗、劳动村一带),李段军阀门第也开始衰落,北门才逐渐变成平民区。
西城的CBD三里庵,现在还有三里庵这座庙。三里庵古称「卧佛庵」,90年代旧庙被拆迁,庙中文物被搬迁到明教寺,老主持师太被安置在新建的蜀山新村,98年老师太圆寂,信众王居士等仍旧坚守蜀山新村的「三里庵」阵地,在此修行礼佛,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赵朴初先生得知后深受感动,题字「老三里庵」。至今蜀山新村39栋一楼仍有「老三里庵」,大家在农历的初一、十五可以去上香吃斋。三里庵恐怕也是全国唯一一座藏在居民楼里的庙宇。
老三里庵
解放前淮河路九狮河
解放前的长江路
1949年的合肥城市中心,四牌楼亦名魁楼、魁星楼
南淝河孝肃桥
合肥四牌楼,1937年被日军炸毁
50年代南淝河孝肃桥
1958年 合肥拱辰桥
1958年,合肥市政府
金寨路三孝口段
1959年合肥长江路老照片(从长江饭店角度看)
一九五六年的合肥长江西路,那时候还是一条看上去比较宽的泥土路
1956年,刚刚开业的合肥长江饭店(当时名为安徽大旅社)
正在建设中的合肥工业大学
50年代期间的芜湖大甡门市部
老火车站
1989肥的三里庵
淮河路中段的面馆
60年的南淝河
三里街飞机场
百货大楼老照片
八十年代初期的大蜀山
1980的花园街
三孝口商圈的前身
津逍遥看熊
当年合肥的满城梧桐满城绿
合肥的老公交车
合钢二厂
四牌楼合肥邮电局
安徽大学
安徽医学院
文革时期的合肥
合肥走“赤脚医生”之路
市府广场建成前的旧貌
淮河路小花园旧址
淮河路桥
百货大楼
省博物馆
省委党校
老芜湖路
1960年,合肥四牌楼一带
淮河路步行街入口(十字街)
长江路桥
58年毛主席来视察时的长江路
70年代:长江路到庐江路
1978年10月1日晚,合肥国庆夜。 建筑物上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口号。
1978年,合肥江淮大戏院
1989年,合肥三里庵(现在中国移动通讯大厦所在地)
合肥的一些冷知识和老片就分享到这,这也许会勾起50–80年代老合肥人的回忆。现在合肥已经进入城市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明天的合肥会更加美好。
江苏人有什么特点?
一、江苏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世界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抱膝危坐,笑傲风月,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
二、他们不求人,不害人。
三、江苏人往往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人。孤独的灵魂配不上满身的才华!
宿迁有哪些传统风味特色小吃?
之前写过几篇关于宿迁的特产小吃,我还是来说一下宿迁的特色的小吃。
早餐,宿迁人的早餐如今已是多样化了。各种各样的特色,只要符合宿迁人口味的,基本上每天早上都是爆满。宿迁的传统早餐也跟大多数城市一样,多样、特色、美味。
辣汤、豆腐脑、豆汁加油条与油饼。这样的早餐充斥着我们的童年,那时候生活相对变好了一点,早上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辣汤,加上几根油条,小日子赛神仙。辣汤,在其他城市也叫胡辣汤,各地口味都不一样,宿迁的口味是浓稠、丝辣、饱满。想要清淡一点的可以喝上一碗豆腐脑与豆汁,那时的豆汁才真的是豆汁,豆味浓厚,都是在做豆腐时候得到新鲜的豆汁。如今的豆汁,真不想吐槽,跟甜水一样。油条与油炸三角包直到现在还是我们的最爱,尤其是油炸三角包,完美诠释了油炸带来的脆爽与清香。肉馅处的松软,与边角的脆爽的搭配,尤其是那一口浓厚的油香味,吃在嘴里说不出的满足,在喝口淡淡的豆汁,油腻感瞬间稀释了不少。
可是很早之前那还是拿粮食可以换物品的时代,在我的童年里潮牌饼,一直是我的早餐。刚出炉的潮牌饼,酥软、热乎、干脆,那种入口满足感是我儿时最难以忘怀的味道。那时候早餐是奢侈的,很多时候,我都是羡慕别人能吃上热乎的包子,尤其是豆沙包,那时的豆沙不是现在的豆沙,而是满满的红豆加糖,咬上一口,面的柔软,加上豆沙的甜腻,才让我认识到,真正的美食来自对食物的敬佩。不得不吐槽如今的包子的质量,纯粮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加工的早已失去食物本体的味道。伴随我童年的还有一款早餐,那就是米糕。就是那种用木罐蒸煮刚出的米糕。现在部分地区还有,那时对甜食的记忆源自米糕,松软、甜香。拥有入口润滑的质感。让我欲罢不能。
宿迁是杂食的地区,主食既可以是面食也可以是米,而且划分也不是很细。所以在我的童年的记忆里,面食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煎饼、包子、馒头、水饺、大饼、单饼、潮牌饼、油条、面疙瘩、面条。不用说煎饼是宿迁城区对味蕾记忆最好的见证。之前写过一篇关于煎饼的文章,这里就不写了。母亲的手是多变的,简单的面,不同的吃法,也源自母亲的手艺。如今的妹子,估计连做饭都不会,哎不提也罢。那时候,韭菜盒子,是我一直爱吃的主食。韭菜加粉丝与鸡蛋,与面饼搭配,那种令人难忘的味道。虽然吃过之后,味道浓厚,但还是经不起我们对韭菜盒子的热爱。那时候面条是要面条机压的,我记得我家之前是我们村第一个有压面条机的。但这之前我家一直是吃我爸的手擀面,面在我爸手里一遍一遍的柔,直至松软,面花然后切割成面。面条的劲道配合浓厚的汤汁,才是人间极品。
说到米不得不提,锅巴。宿迁的童年源自地锅,而地锅蒸煮的米饭拥有特别的香,但米饭需要火候的掌握,检验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锅巴。锅巴的金黄脆软,才是极品。但常常是黑边糊了比较多,所以小时候自己的零食就是锅巴。同样也忘不了,偷偷在烧地锅时,秘制烤红薯,和秘制烤花生。红薯自不必说。烤花生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尤其刚拷完那种,水分集中,吃起来有特别的味道。
暂时写到这里,关于美食,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泗洪美食街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关于安徽的冷知识分享),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0979,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