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流行美食,发一发你最喜欢小吃的图片?
大中国的美味小吃数不胜数,可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所以每个人最喜欢的小吃也不尽相同。
借此机会,推荐几款我最喜欢的小吃,希望朋友们也能喜欢。
一、铁板鱿鱼须
说真的,此款小吃还是两千年在济南工作时,济泺路泺口批发市场附近的夜市铁板鱿鱼摊,让我成为了它的终身俘虏。
摊主是一位40多岁中年男子,但见他一手紧握着一把钢制泥抹,不停在特制烧热的铁板上,正反两面按压着另支手所拿用竹签穿制的鱿鱼须串,动作显得非常娴熟、迈力,但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包围鱿鱼须串的油和密制酱料,在压力和高温的作用下,滋滋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鲜香,禁不住让我偷偷做了几个深呼吸,不由自主也加入了等待品尝的队伍中。
终于到我了,10元钱买了10串 。争得我的同意,老板又往鱿鱼须串上撒了少许辣椒面和孜然粉。
我迫不及待的撸上一串,鲜美筋道的口感、浓醇香辣的味道,立刻打败了我的味蕾。
自那以后,我自然成为了他的常客。离开济南后,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碰到铁板鱿鱼,都要买上一些解馋。
二、油炸小焦鱼
不管是在农贸市场,还是在大街上,每当我碰到有现炸现卖油炸小焦鱼的摊主,我必买无疑。有时候,还专门买些鲜鱼,自己亲手制作。
油炸小焦鱼,一般用的是小白鲢。把鱼开膛洗净后,用盐、五香粉和料酒腌制一下,油炸之前,先放入用面粉、蛋清和淀粉调制的面糊中挂糊,再放入六七成热的宽油锅中,煎炸至金黄色捞出晾凉。
食用之前,再复炸一遍,撒上辣椒粉或孜然粉即可。
当吃上一条时,外焦里嫩的口感,香浓酥脆的味道,马上俘获了我的胃,一条、两条、三条⋯⋯⋯,简直就停不下来。
三、麻辣羊蹄
说起麻辣羊蹄这款小吃,还要数安徽太和县的最正宗,走出太和县,做此生意的人也不少,每次发现有太和的板面店时,麻辣羊蹄必不可少。
麻辣羊蹄是用特制的卤水,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而制成,单看卤水的表层,就飘浮着一层红红的椒油,闻着就有一种厚重的麻辣味。
捞上若干个麻辣羊蹄,直接用手拿起一个,用嘴先把未干的汤汁吮吸干净,一股股麻辣的味道,让舌尖直跳,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住继续吃下去的念头。
香烂软糯的羊蹄肉,让我欲罢不能,羊蹄上的肉啃完后,剩下的羊蹄骨一咬就破,里面的骨髓又是一另外番风味,真是美不胜收、回味无穷。
朋友们!你对我推荐的三款小吃喜欢吗?欢迎大家评论哟!
什么小吃味道好?
增加食欲,让你流口水的小吃简介,
1.湖北小吃-热干面
2.湖南小吃-火宫殿臭豆腐
3.海南小吃-竹筒饭
4.上海小吃-南翔小笼馒头
5.福建小吃-手抓面
6.天津桂发祥麻花
7.山西小吃-刀削面
8.四川担担面
9.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串烤肉
10.云南过桥米线
11.江苏小吃-千层油糕
12.广东粉果
13.贵州肠旺面
NO.1 湖北小吃-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NO.2 湖南小吃-火宫殿臭豆腐
用黄豆为原料的水豆腐,经过专用卤水浸泡半月,再以茶油经文火炸焦,佐以麻油,辣酱。它具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的特点,奇在以臭命名,不同于其它食卤以香自翊。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外焦微脆,内软味鲜。这是因为卤水中放有鲜冬笋、浏阳豆豉、香菇、上等白酒等多种上乘原料,故味道特别鲜香。
NO.3 海南小吃-竹筒饭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饭食。黎族民同,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
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著名风味美食。
黎家竹筒饭竹节青翠,米饭酱黄,香气飘逸,柔韧透口。吃时,饮一口黎家“山兰酒”,咬一小口竹简饭,慢品细嚼,趣味盎然
NO.4 上海小吃-南翔小笼馒头
上海称包子为馒头,因此,生煎馒头实为生煎包子。生煎馒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生煎用的是半发酵的面粉报上鲜肉和肉皮冻,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锅里油煎,在煎制过程中还要淋几次凉水,最后撒上葱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其底部色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以出锅热吃为佳。生煎馒头原为茶楼、老虎灶(开水店)兼营品种。馅心以鲜猪肉加皮冻为主。20世纪30年代后,上海饮食业有了生煎馒头的专业店,馅心花色也增加了鸡肉、虾仁等多种品种。
美味秘笈: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着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喷薄而出,味道一级。
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已有100多年历史。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是用夹心腿肉作成肉酱,不加葱蒜,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馒头的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作成的,50克面粉可包8个,100克一笼屉。蒸熟后的小笼馒头,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南翔小笼馒头的馅心还可以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初夏加虾仁,秋季加蟹肉、蟹黄、蟹油。豫园商场内的南翔馒头,是豫园商场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NO.5 福建小吃-手抓面
手抓面,漳州话又叫做”豆干面份”。这种道地的小吃,真是用手抓着吃的。如果嫌不卫生,你当然也
可以使用筷子(叉子也行),只是不够”地方风味”罢了。
和卤面一样,手抓面也要用碱面。在沸水锅里氽熟后捞出,分别团成直径大概为15厘米的薄面饼。取这样一片面饼放在手上,先后涂抹上甜酱、花生酱、沙茶酱、辣椒酱、蒜蓉酱和芥末酱,再放上一条油炸豆腐干,然后把面饼包卷起来,蘸杂醋酱吃。
看到这么多种酱,眼花了吧?花生酱、辣椒酱和芥末酱都比较平常,但甜酱、沙茶酱和蒜蓉酱还是介绍一下:甜酱是用淀粉加水和红糖边煮边搅做成的;蒜蓉酱是蒜泥加白糖和白醋调拌成的;而用花生仁、白芝麻、干扁鱼、干虾米、椰丝、葱、蒜、芥末、香菜子、辣椒等多种原料磨碎加油盐熬煮,就可以制成金黄香辣的沙茶酱。
面卷里有这样多的酱,拿在手上当然会滴滴嗒嗒地漏一路,所以不仅要吃得快,而且还得当心你的衣服。
NO.6 天津桂发祥麻花
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
NO.7 山西小吃-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
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而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 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NO.8 四川担担面
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制作原料:圆细面条500克,辣椒油、酱油、葱各50克,芝麻酱35克,味精2.5克,川东菜100克,化猪油、香油各20克。
烹饪方法:将川东菜稍洗,将其和葱分别切细末,分装5个碗内,再把其它调料分装 在每个碗中待用;锅中放水烧开,将面条下锅煮熟,分捞碗中即可食用。
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的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中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现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多数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
NO.9 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串烤肉
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串烤肉,同样既是街头的风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样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
不腻不膻,肉嫩可口。用料的讲究不似烤全羊那样严格,二者的区别在于烤制规模的大小和具体方法上。
串烤肉,首先将净肉剔下来切成薄片,每一片有瘦有肥最好。然后将它们肥瘦搭配,一一穿在铁钎子上。过去,做串烤肉用的钎子都是用红柳的细条截削而成的木钎。现在,这种原始的木钎不容易看到了。把肉穿好之后,便将它们疏密均匀地排放在燃着无烟煤的槽形铁皮烤肉炉子上,一边扇风烘烤,一边撒上精盐、孜然和辣椒面,上下翻烤数分钟即可食用。
近年来,在墨玉、库车和乌鲁木齐二道桥市场等地出现了串烤肉的另一种形式,民间称它为”米特尔喀瓦普”,意为”1米长的串烤肉”。这种串烤肉确实名符其实,钎子足有70-80厘米长,肉块儿也大,立在馕坑里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几串,味道鲜嫩可口,吃起来更为过瘾,因为这一大串足顶那小的7一8串烤肉。所谓炒烤肉,就是用上述那些调料用锅炒出来的羊肉片。
更为有趣、难得一尝的要数”肚子烤肉”。何谓”肚子烤肉”呢,就是把羊肚子洗净后,把羊肉剔下来塞进肚子里,再倒进些盐水把肉块拌匀,然后把口系牢,埋进用篝火烧热的沙子里烤熟的肉。烧烤的只是那肚子,肚子在这里真正成了”饭锅子”。人们尝了这种烤肉后都赞不绝口,说只有吃到这种肉时,才能享受到羊肉特有的、天然的鲜嫩香昧,那独特的滋味是任何其它方法烹制而成的肉食无法替代的,或许,这是最原始、传之最久远的食俗之一吧!
NO.10 云南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脆、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口。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公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正常,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砂锅熬好后送去,很长时间仍角温热,便用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和其他佐料放入,味道很鲜美,收生也喜欢吃,贤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好送去。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的做法吃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NO.11 江苏小吃-千层油糕
据传,扬州千层油糕系福建人高乃超创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厨师在长期操作实践中,吸取了”千层馒头”的”其白如雪,揭之千层”的传统技艺,创制出绵软甜润的千层油糕,为扬州传统名点之一。
原料配方(制40块):
上白面粉650克 酵种500克 生猪板油300克 白砂糖800克 甜红瓜丝35克 食碱5克 熟猪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板油去膜,切成8毫米见方的丁,用白砂糖(150克)拌匀,腌3天制成糖板油丁。
2.用沸水50克化开食碱,加入酵种,揉匀后摘成核桃大小的块。将面粉(500克)放案板上,中间扒窝,一面徐徐倒入20℃左右的温水450克,一面将酵种块与面粉搋揉成生面筋状,当可拉成韧性较强的长条时,再揉成面团,静置10分钟左右。取面粉(50克)撒在案板上,放上面团,翻滚几下,待面团不粘手时,用擀面杖轻轻擀成长约2米、宽约33厘米、厚约3毫米的长方形面皮,边擀边撒面粉(100克),防止沾粘。然后在面皮上涂抹一层熟猪油,均匀地撒上白砂糖(650克),再铺上糖板油丁,然后自右向左卷叠成16层的长条形,用两手托起将其轻轻翻身,横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轻轻压一遍(防止擀时脱层),再用擀面杖自面团中心压向四边,边压边擀成长约1米、宽约27厘米的长方形,再将左右两端各折回一点压紧(以防止蒸时漏出糖油),对叠折回后,用擀面杖轻轻压成边长33厘米的正方形油糕坯(每折16层,共为64层)。
3.取直径约47厘米的蒸笼一只,垫上湿布,两手捧入糕坯并平糕面,均匀地撒上红瓜丝,盖上笼盖,置旺火沸水锅上蒸约45分钟,将千层油糕端出,倒竹席上晾凉,用刀修齐四边,切成相等的40块菱形糕。食时再上笼复蒸。产品特点:糕呈半透明状,色彩美观,绵软甜润,层次清晰。
NO.12 广东粉果
很久以前,广州西关是达官显贵集居的地方。娥姐是某官僚雇的一个女佣,模样漂亮,聪明伶俐,能做几种细点。有一天,主人请客,让她做几样细点。她琢磨再三,决定做一种别人没吃过的点心。她把晒干的大米饭磨成粉,用开水合面做皮,以炒熟的猪肉、虾、冬菇、竹笋末做馅,包好上笼蒸熟,称为粉果。客人尝后,无不称奇。于是,粉果渐渐被官僚们传扬开。
后来,一座名号叫“茶香室”的茶馆老板得知此事,他灵机一动,觉得这“粉果”倒是他大可利用的生财之品。于是,他用重金聘用娥姐为其制作粉果。
“茶香室”规模不大,但很讲究。老板为了招徕顾客,特别为娥姐搞了个玻璃棚子,让娥姐坐在棚内制作粉果。并起名为“娥姐粉果”。这样,顾客不但可以品尝娥姐粉果,而且还可以看看漂亮的娥姐如何做粉果。于是,茶室生意越来越好,娥姐粉果也越来越出名了。各个酒楼茶室一见,纷纷仿制起来,就这样,娥姐粉果越传越广。
现在的娥姐粉果是用澄面和生粉做皮,用猪肉、叉烧、冬菇、笋肉、生虾肉、白糖、酱油、精盐、味精、白酒、胡椒粉、蛙油等做馅。每个粉果包馅六钱,要包得满而不实,形如榄核,捏口不留指痕,摇之有声。包好后,别具风味。
NO.13 贵州肠旺面
肠旺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它的主要原料是猪大肠、新鲜的猪血旺和擀制的鸡蛋面条。配料和调料有20多种。主料和配料的制作都非常考究。猪大肠越肥越好,里外洗净,用盐、醋反复揉搓,将肠壁的粘状物揉净,再用清水反复浸漂,除去腥味。然后放在木盆或瓷瓦盆中(忌放金属器皿内),把肠子花椒、山奈、八角放入锅内煮熟,捞出切成片。然后又用姜、葱、山奈、八角放入砂锅小火慢炖。血旺要嫩,也切成片吃时在汤锅里放一下。配料如脆哨即用猪糟头肉或五花肉,用以鸡蛋面、猪肠、血旺、脆哨四大原料为本,再调放鸡汤、红油辣椒等佐料,经12道工序,才出成品一份。其汤色鲜红、面条蛋黄、肥肠粉白,葱花嫩绿,豆芽金黄,一碗捧出,使人顿感赏心悦目,待举箸下咽,更是满口生香。面条脆细爽口、食不粘牙;肉哨香脆、肠旺鲜嫩;辣而不猛、油而不腻;汤鲜味美、回味悠长。
摆摊卖什么小吃又简单又最火?
一、章鱼小丸子
口感新鲜、味美,章鱼小丸子都是现做现卖,由多种可口的原料配成,纯正的章鱼小丸子的味道非常吸引人,让人百吃不厌. 口味不断推陈出新,变化多,形成众多系列,消费者选择广。
二、铁板鱿鱼
香喷喷的铁板鱿鱼是食客们的喜爱,尤其是在一些路边摊摆档的档口更是受欢迎,铁板鱿鱼是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起源于鱿鱼产地大连。脆嫩爽口,香辣鲜美,红亮诱人,回味无穷。
三、长沙臭豆腐
食为先臭豆腐色泽焦黄,外焦里嫩,鲜而香辣。 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具有白豆腐的新鲜爽口,油炸豆腐的芳香松脆 。
四、杂粮煎饼
杂粮煎饼,是中国传统食品之一,用调成糊状的杂面摊烙而成,煎饼多由粗粮制作,也有细面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一般圆形,疏松多孔。
五、泡沫盒肠粉
早上上班的时候,路边摊一个泡沫箱子里挖出已经做好的纯肠粉,淋上带肉末的酱汁,撒上花生米和腌菜,喜欢吃辣的还可以加上辣椒油,这种肠粉似乎并不多见。在各大街边推着三轮车卖的这种2元、3元一份的肠粉,白白的斋粉 里面没任何辅料,再倒入香喷喷的酱汁与酸豆角与辣萝卜干,非常好吃。
六、肉夹馍
腊汁肉夹馍由多种调料精心配制而成,由于选料精细,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具有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独特风味。
七、油炸烧烤
油炸烧烤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烹饪法,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油炸烧烤在过去的时间里对人类一直都是一种形式与味觉的诱惑。油炸食品的主要特点是很香,很脆,深得人们喜爱。
众所周知,现在比较火的行业当属餐饮行业,尤其是小吃市场比较火爆,所以投资做小吃车生意是无数创业者的选择。在学校附近适合一个人摆摊卖什么小吃好?食为先教做的适合摆摊项目的品种多,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什么叫流行美食(发一发你最喜欢小吃的图片),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3859,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