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有什么特点美食,南充的小吃都有哪些?
米粉、锅盔、火锅?串串、干锅、川北凉粉?
南充周边的小吃太多,绝壁不止这些,看看你吃过哪些?
西充
狮子糕
“狮子糕哩,脆绷绷,绷绷脆,脆绷绷”狮子膏原名寿王膏,创始于清末。香甜酥泡、入口化渣,长方形,表面平整,无斜边缺角,有不同的花形色之金黄就像狮子毛。西充晋城牌狮子糕比较出名。
腊肉铜火锅
提起铜火锅,很自然让人想起寒风呼啸的冬天。火红的木炭,烧得红红的紫铜火锅,一家人围炉而坐,半肥半瘦的腊肉、香肠,干豇豆、萝卜干……各种美食在红白相间的火锅汤底里相逢,慢火煨出的腊肉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如今,在西充吃铜火锅已成为当地的一个符号。
蓬安
河舒豆腐
河舒豆腐产于相如故里蓬安县河舒镇河舒豆腐历史悠久。据当地老人回忆,河舒豆腐相传清顺治年间就有了名气。镇上的豆腐酒家更是众多,光有名气的就多达二三十多家,单听豆腐酒家的店名便是一道独特的视觉盛宴:“张大胡子豆腐城”,“张小胡子豆腐庄”,“张文革豆腐店”,“桂花村豆腐庄”“河舒豆腐山庄”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相如古镇麻花
金黄酥脆,蓬松芳香,购者云集,供不应求,那现炸现卖的相如古镇麻花在蓬安下河街堪称一绝。
川北醪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买酒谷!”故乡川北的醪糟吃时不醉人,吃后人自醉!古色古香的蓬安除了盛产美女和风流韵事以外,更以芳香醉人的醪糟而诱人不已。
唐氏米凉粉
唐氏米凉粉是唐氏三代祖传的地方风味小吃,它具有麻、辣、酸、香等特点,味美可口,回味无穷,曾荣获“南充市2002年首届美食文化艺术节”名特小吃银奖,非川人难以享受也!
南部
南部肥肠干饭
南部肥肠以色艳、味美、汤鲜、爽口、老少皆宜而闻名川内。其做法说来简单,不仅家庭“煮”妇能迅速学会,就是没有一点厨房基本知识、从不关心厨房“建设”的“厨盲”也能一看就懂。但是,看似简单的东西,背后往往都暗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学问。
方锅盔
方锅盔是南部特色,常见的南充锅盔、红糖锅盔都是圆的,南部的锅盔是方的。皮皮烤得金黄酥脆,带着香甜。锅盔里面还要罐上凉拌的川北凉粉,胀得鼓鼓的,吃到后面锅盔的皮皮也会吸收凉粉的味道。
营山
营山凉面
营山凉面系营山的一大特色小吃,因其面条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色香味俱佳而远近闻名。营山的红油也是一绝噢!
营山油腐
据传营山油豆腐已有约二百年历史。清咸丰年间,营山县小桥乡街上居民黄文才开始生产油豆腐,同治末年他迁到县城文星街继续经营油豆腐,清末明初,做油豆腐的已发展到十多家,行销省内外,颇负盛名。营山油豆腐分干、湿两种.油炸后即用清水泡透的,称为水油豆腐,用于鲜食;干油豆腐便于贮存、携带、旅居异乡的营山人和往来客商,常常购买此物以作馈赠亲友的佳品。
阆中
阆中三绝汤
三绝汤是近年来新创制出的一道风味菜品,现在很多阆中酒店都有这道菜。它的做法是:首先将牛肉切成小方块,将蒸馍切成小方块,并在油中酥一酥,使之颜色金黄,而又坚硬。配之高汤,根据不同客人加醋,经文火煮沸即可。就做成了又香又浓的“三绝汤”,既是汤,又是粥,颜色黄亮,味道鲜美,沁人心脾。
阆中油饟馍馍
清代初年,随着回教传入阆中,甘肃河州的清真食品“油饟馍馍”也就在阆城安家落户了,由于其风味独特,所以深受百姓喜爱。它是用面粉、白糖、鸡蛋、芝麻、菜油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做成的食品。下锅用油炸成红黄色后,外脆,内酥,吃起来爽口舒心。
红油小笼包
小笼包子全国各地都有,但阆中城里这种蘸着红油吃的小笼包却是别具地方特色,并且其味道也与外面的小笼包子有所不同。这种小笼包一律用竹笼蒸制,皮薄馅大,汁多味美,蘸上红油吃就更不摆了,再加上一碗鲜美的骨头海带汤,很是惬意。
早餐
虽说绝大多数南充人的早餐都是米粉,其实除了米粉可以选择的还很多…
米粉
南充人的“米粉情节”那是莫的说的,据统计南充城区每天要喝掉10万碗粉…
其他各种粉
除了米粉,南充还有各种凉粉、冰粉、酸辣粉等等…
面
南充的面也是种类相当丰盛,很多南充人的晚饭和夜宵都爱吃面…
小吃
南充三区六县各种特色小吃那是数不胜数,不信,你看…
鸡
爱吃鸡也是南充人的一大特色,各种做法的鸡都离不开四个字“麻辣鲜香”…
特色民间菜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特别是南充的劳动人民在吃方面的智慧更是无穷的…
特产水果
南充是一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果城,各种美味的特产水果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还在等什么?约上妹子一起去啊!
南充五星花园商圈还能火起来吗?
五星花园历来就是人们购物娱乐之处,基本上也是步行街。六七十年代人民电影院常常人山人海,每周末文化馆还要教群众唱革命歌曲,也很聚集人气,所以去五星花园玩耍购物是历史形成的,就像重庆的解放碑,成都的春熙路一样。现在南充除了果山公园文化宫也聚集人气(也是历史形成)外,其它还找不到一处。
10年前,如果有人问,南充哪里最繁华,最热闹?五星花园附近———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回答。而如今,带着同样的问题,再走上街问一问,答案肯定不止一个。在南门坝商圈,约上三五好友逛街,吃些特色美食;在西华商圈,一起KK歌,看看电影;高坪、嘉陵商业副中心强势崛起,吸纳了不少人的眼球。
现在由于五星商圈里被人为地用路障隔离,使商业经营很困难,有的商场都倒闭了(如盛华堂、优玛特)一些个体商户也同样表示经营困难。人们行路不方便(特别是老人、残障人),十分抱怨。如果把五星商圈改成步行街,把吃喝玩乐住的各种设施配套,甚至将图书馆的部分功能(如阅览室、文化讲堂,定期搞点文化讲坐)转移到圈内会更好,也能吸引人气,五星商圈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城市建设,一座座商业建筑在南充拔地而起,城南、城北、江东、北部新城竞相发展,南充已经形成多“中心”的格局,有的依然充满活力,有的重新定位再度繁荣,有的蓄势待发,期待“蝶变”。
南充城市中心变迁,数出城市的年轮,也见证大城崛起之路。
南充城市发展之变迁 多中心格局初步形成
陈会琼今年55岁,是土生土长的南充人,对南充城市中心的变化颇有感触。在她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南充,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五星花园附近,包括模范街、人民花园、文化路这些地方。“五星花园是南充老商业的中心,记得当年百货大楼开业,每天楼上楼下都挤满了人,尤其是一二楼的零售营业厅,人气一直很旺,百货大楼上班的女孩子都是年轻又漂亮的,别提多洋气了。”陈会琼说:“那些年物资匮乏,五星花园周围是商品集中区,这里可以买到很多生活所需的商品。”
“五星花园”一度成为南充核心商圈的代名词。进入2000年以后,南充飞速发展,五星花园作为南充城市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开发商开始兴建商业楼盘,茂业百货、新世纪百货、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纷纷入驻,从单纯的购物场所,变成了随处可逛、随处可吃、随处可玩的综合型商业中心。
然而繁荣背后,五星花园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交通拥堵、停车难、营业房租金过高……为调整现代商贸服务业态和网点布局,形成多点多极经济支撑,顺庆区在“十三五”规划中绘就了商业发展新蓝图,以顺庆城区为核,着力打造五星商圈、南门坝商圈、西华商圈、清泉坝商圈四大片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顺庆区南门坝大润发超市、顺庆府衙、明清仿古街、南充文庙等处,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个聚集了众多商气、人气的新商圈正在顺庆城区崛起。
“从柳林路到1227广场,大约5公里,每天早上开车10余分钟就到达公司楼下。”两年前,市民张军看准了南门坝商圈的区位优势,将经营了三年的网络公司从西山广场附近的小区搬到了这里,“这块区域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我当初选择这里的原因。”
时间倒回到2009年,南门坝片区当时是南充典型的棚户区,被人们称为南充城的“补丁”。2009年1月20日,启动南门坝8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南门坝旧城改造,不仅局限于把“旧房”变“新房”,更为重要的是把“旧区”变“新区”、把“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各大实业集团在这里置地兴业,建仿古街、重建古衙、发展商业街区、打造休闲娱乐中心。从2009年,旧城改造开始,南门坝的片区功能价值就在不断提升,其发展潜力也不断显现。如今,南门坝已成为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商业中心。
南门坝商圈强势崛起的同时,西华片区、清泉坝片区也乘势而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西华商圈集聚了西华师范大学,西河体育公园,佳兆业、英伦城邦高档商住小区,仁和春天商业综合体等,商圈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其中心地位显著增强。而清泉坝商圈将打造为南充的城市会客厅、新的休闲购物中心。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南充市委经济顾问、全国知名经济学家宋先钧表示,南充单一中心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多中心格局初步形成。“伴随着南充经济、人口、消费力的提升,其商业版图也在逐步向外扩张,城市中心的变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南充城市发展之规划 城市中心与发展相辅相成
南充地处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特殊地理位置,是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交通次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机遇,为南充城市建设和发展放飞了梦想,201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2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
区域中心是大城崛起的首要标志。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必须高点定位、紧跟成渝、领跑区域,确保到2020年“南西蓬”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突破,努力实现区域同城、产业同链、基础同网;争取蓬安、西充撤县设区后,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0万人,建成成渝城市群特色产业基地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教科文卫中心、金融中心、通信中心。
宋先钧说,近年来南充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各个区域形成商圈,从而为新的城市中心打下基础。反过来,新的城中心集聚人气,又推动了城市发展。所以,城市发展与城市中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过去,高坪区、嘉陵区的人们看场电影要往顺庆区跑,买个高档商品也要往顺庆区跑。现如今,这两个区都形成了各自的商业中心,共同构筑起了南充的多中心格局。宋先钧认为,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城市,均形成了多中心格局发展模式,南充多中心格局的形成是迈向大城市的标志。
“城市中心”又称为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中供市民集中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广场、一条街道或一片地区,城市中心往往集中体现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其功能有:政治、行政性的,商业、经济性的,文化、娱乐性的等。
相关经济人士认为,城市多中心的发展格局,必须要具有高度集中的人口、发达的交通网络、合理的发展规划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南充各个中心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得有自己的特色。“多中心结构城市是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选择,随着南西蓬一体化的发展,南充拓展城市空间的红利将进一步增加,这种特色也将进一步放大。”
伴随着商业中心多点多极发展,城市休闲中心也逐步扩展。以前,南充市民出门就去北湖公园,再远点就上西山。如今,西河体育公园、南门坝生态公园、白塔公园、市体育中心等众多休闲中心相继建成,随着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活动的空间范围更大,生活的幸福值也逐渐提升,有了更多的成就感、获得感。
◆手记
南充城市发展之崛起之路
传统与现代、开放与包容交汇交融,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让南充土地尽显发展之美、和谐之美、活力之美。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 “蝶变”,都令人惊喜不已。
2002年, 成南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作为南充市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不仅摘去了南充无高速公路的帽子, 还拉开了南充交通格局的新篇章。
2004年, 南充高坪机场举行首航庆典,南充高坪机场正式通航,打破了南充空中运输的空白, 辐射面积涵盖整个川东北地区。
2009年, 南充正式启动最大规模旧城改造项目—南门坝旧城区改造。 此次改造涉及搬迁居民近3000户,改造范围为165万平方米。期间,南充市仿建川北民居,恢复了文庙、顺庆府衙等历史建筑, 为市民留下“南充记忆”。
2014年, 四川省住建厅联合省审计厅、 省财政厅联合发布重磅信息,南充、绵阳、泸州等三个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携手迈进百万人口大城市。
2015年, 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落户南充。 翻开了南充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振兴发展崭新的一页。
城市在变,交通在变,经济在变。一件件大事,记录了南充发展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共同促进了多中心格局的发展。川东北教科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文化中心,南充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一次次走在了前列。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06年,南充GDP(地区生产总值)为399.20亿元,到2015年,GDP为1516.20亿元。10年来,无论是从地区生产总值、城区人口数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各项指标来看,南充均一年好过一年。
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鑫达30万吨高分子复合材料生产研发项目投产……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的开花结果,是时代给予南充的信任,让这个昔日的嘉陵江畔小城迎来了历史性的飞跃,南充在城区面积、经济水平、城市影响力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突破,正从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向“成渝第二城”迈进。
怎么看待南充蓬安县?
谢邀。作为南充本地人我就发表点我自己对蓬安的看法,不喜勿喷。南充市蓬安县又名蓬州,是全国十佳生态旅游示范城,行政区里有大大小小的河流一百多条,是一座真正的“水上公园”。一提到蓬安很多人应该都知道蓬安名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他可是蓬安的城市名片了。史书记载,司马相如本是成都人,后来迁居到蓬安的,然后就长居蓬安,所以蓬安县又叫相如故里,在县城内很多地方的名字也和他有关,比如:相如文化广场、相如大道等。蓬安的美食也不少,到过蓬安的人肯定都会吃河舒豆腐,特别是他们那的“豆腐宴”,将豆腐用各种方式烹饪出来,一桌子的食材都是豆腐,但是又各不一样,到蓬安必须尝一尝,还有就是蓬安的“姚麻花”也是一绝,只要进到蓬安,到处都会看见有售卖的地方,清脆又好吃,如果到了蓬安一定要吃哟。蓬安还有好多好看好玩好吃的,关注我,我后边细细给你们讲,我是南充身边事,一个土生土长的南充本地通。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蓬安有什么特点美食(南充的小吃都有哪些),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7028,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