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有什么传统美食(黔东南特色美食排名)

侗族有什么传统美食,黔东南特色美食排名?

黔东南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决定了饮食方面的多样化,主要有:

1、苗王鱼

苗王鱼,主要为田养鲤鱼,以七八月鲤鱼最佳,青水煮,伴以烧熟的青椒、花椒等佐料,味清香,可口而十分开胃。

2、牛瘪和羊瘪

牛瘪和羊瘪,是宰杀牛羊时,将胃液取出并过滤干净,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时,放人适量。

3、苗家炒香虫

主要是昆虫类的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小米蜂的幼虫。炒干香炒,其味特别鲜美。

4、冻鱼

隆冬季节从池塘或河沟里捕来鲜鲤、鲫、青鱼或别的杂鱼,与辅菜和调料一起放入清水锅里烧煮。七、八成熟后置冷,第二天即冻成一整块。

5、牛背筋

牛背筋是精选牛蹄、牛背处的蹄筋和腱子肉剁成小块,与鸡块、辣椒煸炒。

6、肇兴烤鼠

每到秋收时节,肇兴人会带着各种工具去田里抓硕鼠。用篝火燎去毛以后,除去内脏,撒上食盐,做成腊鼠干。烹调方法还有黄焖、油炸、宫爆等。

7、从江香猪

仅产于从江县月亮山区。具有体型矮小,肉质细嫩,基因纯正,纯净无污染等特点,被国家列为二级珍稀保护畜种。煮沸后肉汤无浑浊,透明清澄,清甜,皮薄肉嫩,肉香鲜美,口感好,多汁有糯性,味醇香,无渣质感,肉味香浓,回味深长,食而不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颊齿余香三日长”的美称。

8、裕和腌鱼

锦屏腌鱼的神奇在于酸中带甜,辣酸适中、质好味美,口感纯香浓郁,风味独特。年轻人喜欢生嚼,美味无穷,爽口甜心;老少喜欢煎吃,酸脆可口。至于生吃还是熟吃,根据个人口味而定。

9、三穗麻鸭

三穗鸭是中国地方名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穗鸭是同野鸭杂交选育而来的,抗病性强、瘦肉量高,肉质细嫩,胆固醇低。三穗鸭以肉质健康、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产蛋率高著称,又以肉质清香细嫩、味美鲜香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加上传统的厨艺烹制的特色菜肴,比如血浆鸭、黄焖鸭、老鸭汤等,如今已逐渐成为独特的鸭美食文化。

10、黄平县苗家腌汤大肠

腌汤大肠是由储存数年的苗家腌汤制作而成的,它具有腌酸、臭香味道,常年储存,四季都可以食用,可以浸泡蔬菜、炖煮鱼肉,这样炖煮能激发食欲,增加食量,又能帮助消化,减少脂肪。是美容、保健的佳肴。腌汤可以去鱼虾之腥味、肥肉之肥腻,使大肠越炖越香,味道鲜美,使汤味更浓烈,喝汤时慢慢品尝,味道令人回味无穷。当然这道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因为其臭味浓郁,但是吃着特别香,如果能接受臭豆腐的人应该会特别喜欢这道菜。

11、凯里酸汤鱼

酸汤鱼是黔东南州的四大名菜之一,扬名省内外。来麻江作客的好朋友或贵人,麻江多以此菜招待之。其特点如下:料选用清水江野生活鱼或田鱼,如角角鱼、鲤鱼、鲑鱼、鲧子鱼、鲶鱼等。汤用米酸或辣椒酸加入姜、蒜、蕃茄、花椒、味精、鱼香菜等调配而成。属纯天然绿色食品,色、香、味俱全、肉质细嫩,口感好,汤鲜、刺激食欲,可增加饭量,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上等好菜。

12、下司狗肉

下司狗肉叫下司草烧狗肉,正因为采用草烧技术,即所谓的“天然”技术,所以它与其他地方的喷灯烧、煤烧煮起来的味道有所区别。另外,下司人在选狗的时候也比较讲究,只要农村人养的土狗,不要饲养狗,并且一般都只要重十多斤的,既不要老狗,也不要太小的狗,故味道与其他地方的有所区别。

13、苗家炸辣蟹

苗家炸辣蟹这道菜非常有特色,初看红色的糯米一块一块的,还以为是酒糟,据大厨介绍才知,原来是用糯米粉磨成面,混着辣椒一起泡在醋坛子里,腌制2个星期左右才制成的辣椒。用这种辣椒和螃蟹一起炒,炒出来的味道更香,而且清淡之中暗香萦绕,丰腴处盈润有韧性,相当有嚼劲。

14、苗家鸡稀饭

苗家鸡稀饭被众多人士誉为“营养粥”。它是用1斤半到两斤的本地鸡1只(用饲料养的鸡煮起来有腥味),杀死去毛抠除肠杂洗净后,砍成小块放入锅中,用五至七两白米倒入锅中用清水煮,待熟后加入,也可适量盐巴、花椒等作料,即可食用。这种稀饭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纯正。通常在苗家过年节、妇女生孩子、待客迎朋友的时候,都会以此为佳肴。

15、酸笋鸡

黔东南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黔东南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依靠的是酸笋。从黔东南大老远运来的细细长长的酸笋,发挥了土生土长的本色,不仅嫩脆,特殊的酸味也是一绝,和柠檬那种会叫人酸得掉牙的酸涩比起来,其实也算温和,最多也就是微微咂咂嘴,贵州老乡品尝起来一定会觉得很亲切

16、炸蕨粑

把厥粑切成块然后炸焦,可配以豆面吃,也可以沾辣椒吃。厥粑炸出来很软,有些弹性,有些像大米粑,但是不像大米粑粘口。

17、猪小弟

“猪小弟”,顾名思义就是公猪生殖器,一般都是搭配黄喉、肚条、天庭、蔬菜、花生炒成一份,装在铁盘子端上来,桌子上开洞,下面放置炭火,边烤边吃。猪小弟做成烧烤,不但可以吃到软糯的口感,还可以做成蹄筋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猪小弟”在凯里是与酸汤鱼齐名的美食。初来的外地食客,男人们大都一点就通,知道是什么菜,而女人们也多半能从男人的坏笑声中猜出来。

18、便便鱼

便便鱼是一种被戏称为“吃大便长大的鱼”。在黔东南地区,一些村寨房屋建在水池或池塘边上,没有厕所,人或家禽就在水塘板子上方便,水里的鱼被养的又肥又大,因而被戏称为“便便鱼”。但大家似乎并不介意,反而以“吃大便长大的鱼”大打招牌。其实“便便鱼”只是一种调侃,粪便实际是肥水用的,它提供给浮游生物养料,而鱼则靠吃这些浮游生物长大。

19、红肉

红肉又叫紫血肉,对于外地人来说,这种肉非常的陌生,它是贵州从江县的一道美食,出门在外的从江人最期待在外面吃到的家乡菜,红肉就是其中之一,主要制作方法是将肉在火上烤熟之后切片,然后使用生猪血和香料、折耳根拌制而成,难怪很多外地人说从江人的口味真重。

20、镇远陈年道菜

镇远陈年道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黔菜系。已有500多年的生产历史。由于此菜储藏愈久,品质愈佳,味道愈美,因而又称“陈年道菜”。随着客商往来,陈年道菜的美名也享誉四方。到了清代,曾为进奉皇室的贡品。陈年道菜分长、细两种。

21、腌鱼

腌鱼是一款苗家美食,是用田鱼、鲤鱼、禾花鱼等为主要腌制原料,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特有的地方性代表美食。它含有人工无法合成的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腌制10年以上的腌鱼还可以治肠炎、止泻,特别是病后或产后食欲不振,吃腌鱼能增强食欲,振奋精神。

22、侗家烧鱼

侗族的烧鱼,历来以其味道鲜,嫩,香,美著称,而且吃法新颖别致,饶有风味。到了秋天,侗寨家家包着糯米饭,带上食盐、辣椒,上坡去折禾。吃饭的时候,就在田边燃起一堆堆篝火,再从田里提来一笼笼活鱼,剖洗去鳞后用折来的树枝条,穿到鱼嘴里,在火炭上翻来复去地烤烙。直到,鱼烤炙得“滋滋”作响,转色变黄,香味扑鼻,就可以蘸着盐面、辣椒大吃一顿了。

23、侗家油茶

侗家人的一天,从一碗油茶开始。每天清晨,各家的主妇们老早就起来烧火,打起浓香扑鼻的油茶来。

打油茶,三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茶油、米花和茶汤。油茶的好坏,在于米花的酥脆、茶汤的浓淡及各种佐料的多少与搭配。一道好的油茶,茶香清新、味道浓郁,香脆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侗乡油茶,不仅是侗家的家常食品,更是侗家待客的必备品,家来贵宾,必以油茶待客,代表着侗家人的热情与好客。

在黎平古城翘街、肇兴侗寨及其他侗寨都能吃到上好的油茶。

24、烤肉糯米团

烤肉糯米团是黎平肇兴侗寨的一道特色小吃,每天早晨,肇兴街上就飘溢着烤肉的香气,软滑可口的糯米饭,配以一大块热乎乎、香喷喷的烤肉片,加上自制酸菜和辣酱,香糯软滑、肉味香浓,回味无穷…..

25、黎平米糕

米糕,是黎平老城一道传统特色小吃,也是黎平翘街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糕点。其最大的特色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糯米酒发酵而成。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抹上一层红糖,异常香甜,是最不能错过的小吃了……

26、血灌肠

血灌肠,本是侗家人过年杀猪时用猪血和糯米饭制作的一道特色菜,作为年夜饭的一道美食上桌,而平时却是很难吃到的菜品。但现在,这道美食在黎平大市场作为小吃来专卖,随时随地,想吃就有得吃。血灌肠,闻着香、看着诱人、吃一口,糯软皮香,吃了还想吃,不信,去尝尝?

27、芒粑

芒粑,也叫蕨粑,由蕨菜根制作而成,属绿色食品,将蕨菜根捣烂过滤后,取其淀粉,做成粑粑状,可油煎可炒食,各有味道。

侗族有什么传统美食(黔东南特色美食排名)

贵州的牛瘪羊瘪汤是怎么做的?

贵州一种叫牛瘪火锅的美食,一种让外人望而生畏的美食 !

守艺中华,风物之旅,我们在路上。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联合中华网与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发起的“守艺中华、风物之旅”采写活动来到了黔东南,在领略过苗绣的魅力后,前方又会有怎样的精彩等待着我们呢?

行程第二天,在去往地扪侗族村寨的路上,若不是路人指点,我们差一点错过了杨掌柜的瘪汤店。在榕江,做牛羊瘪的馆子数不胜数,想在街上专门去寻找一家店简直就像大海捞针。

沿着一道狭窄的楼梯上到二楼,一股浓重的腥腐味道扑面而来,味道中蕴藏着从脏腑深处释放出的生命力。“这些都是刚买回来的新鲜羊胃和羊肠,羊都是早上现宰的。”少掌柜杨洲指着面前案上一堆还在冒热气的羊内脏说道。

摄影/陆宇堃

一种让外人望而生畏的菜肴

少掌柜在灶前搅着一锅墨绿色的汤汁,掌柜杨细辉一边为我们讲解,一边看着时间指导儿子在合适的时机往汤里依次加入早已准备好的橘皮、吴茱萸、花椒、山奈,然后继续熬煮。待这些调料在汤汁中完全煮开、释放出自身的味道,原本并不好

摄影/陆宇堃

这锅视觉效果堪称惊悚的汤汁,就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奇特的美食——瘪。这道菜的原料是牛羊被宰杀时,消化系统中存留物质挤出的汁水。在宰羊的现场。皮肉骨头分别处理完毕后,鼓鼓囊囊的胃袋被一刀剖开,里面的绿色草碎从翻开的刀口中破壁而出。宰羊师傅举起一捧草碎,脸贴上去深吸了一口气,面带陶醉地捕捉着这来自羊胃里的气味:“这是我们侗族人最爱的味道,用它做的羊瘪是侗族人最香的菜。”

不过在杨掌柜的家乡,黎平县西北部的尚重地区,人们更喜欢用牛羊小肠前段中的液体做瘪,因为这个部位里的杂物更少、汁液更丰富。肠子一定要选小肠的最初段落,等待羊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集中在这个部位,只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才能把握好选取诀窍,取少了浪费,取多了会影响味道。“肠子越往后的部位,里面剩的营养越少,到了最下方,你懂的,里面就只有羊粪了。”少掌柜一边谈笑,一边把大锅中熬好的汤汁倒出来,再放进藿香、香芹及多种叫不上名的调味料,一锅羊瘪汤就大功告成了。

摄影/陆宇堃

到访匆匆,我们其实并没有看到制作瘪汤最复杂也最费功夫的步骤。从新鲜的羊肠到浓郁的羊瘪汤,要经过两次长时间的熬煮。先把肠皮和汁液一股脑放进锅里煮,待草碎翻滚肠皮软嫩时,营养便都融入了汤汁。这时捞出肠子,滤掉渣滓,剩下纯净的“鲜”汤。随后,加入各种调味料,再熬煮,让汤汁变得更浓。

摄影/杨通荣

苦到尽头是回甘

杨掌柜从冰箱里拿出一桶熬好的瘪汤,向里面加入半矿泉水瓶淡黄色的液体,然后请我品尝。坦白说,调制好的汤汁闻起来还是很香的,花椒与吴茱萸的香味混合在一起,甚是诱人。然而,满满一铁桶墨绿色的浓汤,上面飘着黄黑相间的调料,夹杂着一些凝结成块的油,这种视觉效果,恐怕会吓走胆量不够大的尝试者。

下定决心,闭上眼睛,稍稍抿一口,一股苦味顿时充盈了整个口腔,像小时候生病时被大人强行灌下的药,刺激得我不嗜苦的味觉细胞直激灵,随后便是毛孔扩张、浑身通透。原来,掌柜往汤里注入的“点睛之笔”是胆汁,瘪汤本就自带苦味,再勾兑上味道更足的胆汁,那种苦感可想而知。“再多品一会儿,除了苦,还有更丰富的味道。”按照杨掌柜的提示,我慢慢回味,确实,苦凉之后紧随而来的是爽口的甘,久不散去。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嘴里都回荡着一种清新的苦感。

摄影/陆宇堃

亦食亦药的黔东南味道

客观地说,如果只论口味,瘪汤应该不属于外人很难接受的地方名菜,其“排外指数”至少不会高于大名鼎鼎的老北京豆汁儿。真正会吓到远方来客的,无疑是它的食材,除了牛羊瘪,在一些地方甚至还能吃到兔瘪、鼠瘪。

侗族人为什么喜食如此奇怪的食物?

食瘪的习俗其实是从黔东南传统侗药中衍生而来的。侗医称瘪为“百草汤”,因为牛羊会选择无毒无害、营养丰富的植物去吃,黔东南的乡野中又盛产药草,人们相信这些“百草”在经过牛羊的消化之后药性会更强,有养胃护肠的作用。贵州省博物馆的学者申敏告诉我,侗人吃瘪,真正的需求其实是混合在胃肠遗留物之中的消化液成分,它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原来,瘪汤馆掌柜在瘪汤中加入胆汁,并非因为味不够苦,而是遵循传统,保留这种食物的本质。他们作为传承者,可能对先人为何会这样做并不了解,也不关心;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把这民族的古老传承延续下去。

侗人喜食不易消化的糯米,而且侗族聚居区域夏季普遍潮热,饮食不洁或变质在所难免,人们的消化系统常有疾患,因而“食瘪养胃肠”的传统土方历史悠久,从唐宋时代就以“青羹”、“圣齑”之名见于史籍。一方水土,一方医药,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的生理需求,有需求自然就会促生解决方案。

药食同源。饮食文化其实是一种补充需要,其本质上的来源是本地居民的生理需求。就像黔东南的瘪一样,民族医药,时间久了就演变成地方美食;饮食习俗,总是会符合一方人民的所需。“简而言之,就是‘缺什么,吃什么,补什么’。”申敏总结道。

饮食习惯既然更多由地理环境决定,那么自然也不会严格地区分“自我”与“他者”,外来者居住久了,慢慢都会被熏陶。在黔东南,很多外来者在尝试过牛羊瘪后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道菜,有些甚至比本地人更加痴迷。杨掌柜经常接待外地人,“有人回到家乡后,还专门请我把瘪汤包装好,翻山越岭地给他们快递过去呢”。

我忽然想到“风俗”这个词。所谓的“风”,指的就是这种不分你我远近的渐次浸染,像风一样席卷大地。蔚然成风,自然成一方之俗。不知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又会见识到哪些当地的风俗,它们又会以怎样的方式,走向更远的地方呢?

图文节选自《地道风物·黔东南》

有哪些贵州特产比较好吃?

依次为:仅为黔东南美食

腊肉

腊排

腌鱼(苗族侗族特色美食)

香肠

凯里红酸汤(凯里特色)

剁辣椒(苗侗特色 酸味)

香辣豆豉

霉豆腐

腌肉(苗侗特色)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侗族有什么传统美食(黔东南特色美食排名),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8166,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7
Next 2023-02-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