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时期有什么美食(为何中国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会有坏名声)

楚汉时期有什么美食,为何中国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会有坏名声?

没觉得刘邦名声差。

刘邦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王朝!

在古代,很多开国者为了显示自己是真龙天子,不仅对自己进行包装,也会对自己的祖上进行包装。比如李唐王朝,将太上老君李耳当成他们的祖先!

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的敌人进行遍贬低,以衬托自己的正义性,比如唐朝对隋炀帝的评价不高!

而刘邦建立的汉朝却拥有海量的宽容,比如《史记》竟然单独给项羽列了一个本纪,而通过史记人们也了解到了项羽是当时的一个大英雄。《史记》也没有避讳对刘邦早年那些龌龊事的描写。比如喝酒不给钱,去别人家请客不随份子钱等等。不要忘了《史记》成书时,刚到西汉中期。可见,汉朝当时有多么宽容,也正是因为宽容,让后人了解到了这个“流氓”式的人物,刘邦!

王朝的气质往往与他的建立者相关,汉朝的宽容所反映的也是刘邦的宽容!从某种程度来说,刘邦被黑也算是汉朝的某种自黑行为,因为这样可以拉近王朝与民众的距离。

其实,刘邦所谓的名声差主要体现在他的私德方面,而在公义方面他却拥有极好的品质和智慧,正所谓行大事不拘小节!

刘邦建立汉朝后,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让百姓从秦朝的酷刑中,秦末的动乱中解脱出来,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而那时候的地租只有十五分之一,绝大部分收成都到了农民手里,让他们的生活也有了本质的改变。而刘邦在汉朝建立后,让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保证了帝国的稳定,堪称神来之笔。

他的后人明君辈出,与其说是基因好,我更相信这是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传承。所以,刘邦这个人还是很棒的!

最后,历史上认为刘邦是得国最正的皇帝,这种褒奖说明,刘邦的名声还是非常不错的。

楚汉时期有什么美食(为何中国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会有坏名声)

商洛自驾游沿途有什么景点?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自驾游到陕南,陕南是山水陕南,真美陕南。

汉中有山水景点,有三国景点,还有汉中美食。

一,汉中景点有:

1,紫柏山风景区,集山岳、峡谷、洞坦、泉溪、云海、森林、高山草甸、珍奇动物、稀有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古代建筑、园林、摩崖石刻、古战场遗址、古文化风情、宗教文化于一体,形成陕南最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1993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

2,华阳景区地处秦岭南麓的洋县华阳镇,距县城76公里,平均海拔1700m,山水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气候变化多样的生动写照。

3,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

3,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葬地,墓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4,勉县武侯祠位于陕西汉中勉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尚存有规模较大的武侯祠9座,而陕西汉中勉县武侯祠是皇帝下诏修建的,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约50年,堪称“中华第一武侯祠”,它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5,石门栈道景区是汉中比较著名的一个景区,同样也是国家级4A景点,地址在汉中市的汉台区和留坝三县、勉县的交界处,石门栈道风景区有很多特色美食和重点保护文物,是传说中褒姒的家乡,有“中国栈道之乡”和“西北的水利明珠”的美誉。

二,安康景点有:

1,中坝大峡峡谷景观由大峡谷、小峡谷、牛心峡、龙洞和黄村坝田园五大景区和一百多个景点组成,峡谷总长度十余公里。

2,安康瀛湖国家AAAA级旅游区瀛湖,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城区西南16公里处,景区碧水蓝天,秦巴仙境,水质优良,物种丰富,气候温和,岛屿众多,素有“陕西千岛湖”之称,是独具秦巴汉水自然风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陕西十大美景之一。

3,凤堰古梯田景区包括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位于陕西汉阴县漩涡镇黄龙、堰坪和茨沟村,距县城35公里,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650米之间,连片共1.2万余亩。

三,商洛景点有:

1,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坡的柞水县营盘镇,距西安42公里,秦岭长隧穿腹而过,S102省道直达公园门口。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罕见的石林景观,以及秦岭冷杉、杜鹃林带、高山草甸和第四纪冰川遗迹所构成的特有的高山景观造就了这里中国少有的景观多样性与独特性汇聚一园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2,塔云山,位于镇安县城西南35公里处,距西康高速公路东坪出口21公里,主峰海拔1665米,俊秀、高耸、险峻,远眺如破土而出竹笋,清新秀丽,近看又像耸入天际的高塔,雄伟壮观。山上十余处古朴、奇巧的殿堂楼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3,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商南县境内,辖属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连接巴山北坡,居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境内地势起伏,谷岭相间,主要属低山和丘陵地貌。

4,柞水溶洞位于商洛柞水县石瓮镇,地处秦岭南麓,有大小溶洞108个,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溶洞群落,目前已开发出了以三洞一台为主景的风景游览区,即佛爷洞、天洞、风洞和对峰台。

以上就是陕南重点的几个景点,望你自驾到陕南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上有哪些不经意的小事最终却酿成大祸?

在历史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事物的发展严重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让人瞠目结舌。今撷几则,以飨读者。

(1)一只猫葬送了一个指挥所。1917年秋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由于机枪的广泛使用,导致进攻的一方伤亡巨大,战场变成了“绞肉机”,谁也无力攻陷对方的阵地,双方进入了无奈而又残酷的堑壕战,战争陷入僵局。这一天,一个德军军官像往常一样用望远镜观察对面法军阵地,无意中看到远处的坟头出现了一只猫,开始也没当回事,但是后来几天都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看到了那只猫,这个军官便向上级报告了这个情况。经过分析,德军认为这是一只家猫,否则不会每天固定时间出来活动,而在交战区域,能养猫的肯定是有身份的人。于是,德军调集炮兵对坟头

附近进行了火力急袭。事后查明,那个地方就是法军的一个师指挥所!没想到吧?一个师指挥所因为一只猫莫名其妙的被打掉了!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由一个偶然事件引发的偶然结果,但实际上,这个偶然结果却揭示了事件背后深刻的必然性。有两点主要看法:

一是德军军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德军军官的整体素质高是国际上公认的,严谨细致、善于计划协调是其显著特点。在这个事件里,观察敌情的德军军官正是从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里,发现了里面的不寻常。换作其他人,说不定会想,这不就是一只猫嘛,出来溜达溜达多正常啊!大概率不会“小题大做”。善于见微知著的德军抓住了战机,从而取得了战果。

二是麻痹大意导致灭顶之灾。军队里养猫,在一战时是很普遍的,不但法军养,德军也养。我们知道,堑壕战是一战时的常态,堑壕既是防护工事,又是生活场所,当然就有很多老鼠。为了灭鼠,对抗双方就养了很多猫。据有关资料,整个一战中,约有50万只猫为军队服务,负责捕捉堑壕和军舰上的老鼠。关键问题是,堑壕和军舰的位置是公开的,谁都知道在哪,而指挥所是需要保密的!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偏偏法军没在意,居然把猫养到了指挥所里,充分显露了法军的“浪漫”本性和做事的漫不经心。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军在德军面前屡屡吃亏,估计也就是这种性格使然。

(2)裁一个公务员,断送了大明朝。明朝崇祯二年,兵科给事中刘懋提出裁撤驿站,理由是驿站之弊已久,很多官员私自乘驿,又不付钱,致使驿站系统和财政不堪重负,等等,说

裁撤驿站每年可以为朝廷节省数十万两白银。正为筹集“辽饷”焦头烂额的皇帝立马准奏,委派刘懋负责办理。刘懋大刀阔斧,对全国的驿站来了个“一刀切”,所有的驿站一律要裁掉人员、马匹的三分之一。本来整顿驿站、裁撤冗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可万万没有料到,被裁撤的驿卒里面,有个叫李自成的大咖!

当裁撤的命令传到银川(驿站)时,李自成刚刚因为粗心丢失公文受到了处罚,于是驿丞顺手就把李自成开除了。这以后,李自成加入造反大军,十几年时间,生生断送了大明朝!更

狗血的是,你知道当初刘懋为什么要力主裁撤驿站?不是心忧社稷,而是为他的亲戚毛羽健泄私愤。毛羽健是湖北公安人,官居监察御史,在京城养了个小妾,视若明珠,乐不思蜀,他太太十分不满,于是便赴京兴师问罪。来京城她可不是自己雇车雇船,而是假公济私,使用的是公家的驿站系统,方便快捷又省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毛羽健一个措手不及,最后毛羽健挨了打,小妾也没保住。于是毛羽健便迁怒于驿站系统,认为驿站不干正事,便拉着刘懋上书皇帝要求裁撤驿站。

要说,裁撤驿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却偏偏造成了致命后果,一个驿卒当然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能量,隐藏在背后的才是关键。那么背后有哪些推手呢?

推手之一,惨不忍睹的明朝财政。明朝在万历之前,日子还是可以维持的,虽说不富裕,却也收支基本平衡。经过万历之后百十年的折腾,到明末崇祯时,朝廷财政已经枯竭。当时每年财政收入不过400多百万两白银,即使崇祯10多年的加征,也不过每年多了200万两,而当时“九边”(边镇,相当于军区)一年军饷就要1500万两。崇祯皇帝连给京营部队发饷的钱都还要向大臣募捐,这种状况怎么可能维持?所以,当皇帝听到有人说有个能每年节省几十万两的号事,不去做才怪了!

推手之二,越来越多的破产农民。明朝中期开始,随着官僚和大地主无节制的土地兼并,造成越来越多的农民破产,从而形成了流民,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在古代,流民经常有,但明末特别多。说实话,明末的社会动荡并不是崇祯朝廷造成的,是崇祯朝廷承接了百余年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的结果,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外部势力威胁,终于压垮了这个庞然大物。当时西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民生活艰难,在驿站谋生成了许多人的选择。而一旦被裁撤,便立刻被推向深渊。当时在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造反队伍,都是从西北起家的,比如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刘宗敏等等,而流民为造反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有生力量,直接摧毁了明朝的社会体系。

(3)手指敲击的节奏暴露了身份。这是发生在二战苏联战场的一件事。有一天,苏军某部队司令部来了几个军官,自称是上级派来的,要了解该部队的作战计划。司令部查验了他们随身携带的证件和文件,也检查了服装,包括说话的口音,都没问题,于是便把详细的作战计划向几个军官作了汇报,场面十分和谐。就在汇报的过程中,该司令部一个参谋无意中看到这几个人之中有一个人的手指在桌子上像弹钢琴一样有节

奏的敲击,听了一会,司令部参谋断定,这个人手指敲击的居然是一首德军军歌的节奏!事情紧急,立刻采取措施抓捕。经过突审,方知道这几个人果然是德军间谍!因为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苏军的作战计划,不由心情大好,无意识地便露了马脚。

咱们前文提到,德军军官的个人素养比较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德军和其他国家的军队相比,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军官都出身于容克贵族,他们有很高职业素质,德军之所以能很快从一战的失败中站起来,依靠的就是这样一支军官团。对德军国防军的军官来说,专业化的

军事知识和技能自不用讲,关键是文化素养还很高,懂音乐会外语什么的太普遍了。这个间谍做梦也想不到会因为懂得多“栽跟头”。再看苏军,二战前苏联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和义务教育计划,用了10年时间初步完成了工业化,成为欧洲工业强国。尤其是军官,已经全部实现院校化培养,个人素养在各阶层比较靠前,在战前的1939年苏军大扩军之前,甚至各大机关、学校到军校和军队“抢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军军官队伍的素质是比较高的,那位苏军军官能发觉德军间谍的“小动作”,当然不全是运气。

每每想起这历史的一幕幕,不由感慨万端,谁又能想到这些轻若鸿毛的小事居然会牵动时空、影响全局呢!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楚汉时期有什么美食(为何中国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会有坏名声),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9355,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上一篇 2023-02-28 02:20:04
下一篇 2023-02-28 02:22: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