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市区有什么美食(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

文成市区有什么美食,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

都说贞观十三年,李世民预备许配自己的女儿给尉迟敬德是试探,是警告。但实际上,这件事压根就没那么多心机在后面,李世民看尉迟敬德老了,和他联姻表示君臣之间的感情好罢了。

在李世民凌烟阁大臣中,魏徵、房玄龄、杜如晦都曾经获得李世民的婚配,长孙无忌更是自己人,而魏徵是因为后来侯君集事发被取消了婚约,但是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李世民的亲家,总不能说李世民试探他俩吧,这个联姻其实就是亲上加亲的表现啊。

之所以许配女儿给尉迟敬德遭人猜疑,觉得是不是李世民要拿尉迟敬德做文章。其实就因为这件事情就出在了李世民不是说把女儿嫁给尉迟敬德的儿子尉迟宝琳,而是嫁给这个比李世民还要大十三岁的尉迟敬德。李世民嫁女给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嫁给了他们的儿子,而不是直接给他们当媳妇,是给他们当儿媳妇,只有尉迟恭这里有点意外之处。

不过这也无关大雅,或许是尉迟宝琳不愿意,李世民才说嫁给尉迟敬德,可个中的细节没有被记载到,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模糊的。

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突出此事,难免会形成一种阴谋论,总觉得是不是李世民要对尉迟敬德下手。可事实上,整个贞观朝,李世民如果连尉迟敬德都信不过了,那就真的完蛋了。尉迟敬德的真性情李世民太了解,就那幅天天得罪人的样子,根本不用李世民防他。

尉迟敬德跟了李世民很多年,最早和李世民相遇,是源于交战,武德二年为了反击刘武周,李世民在美良川设下埋伏,打得经过的尉迟敬德全军覆没,不过这一战他却跑掉了,没被俘虏。在次年,李世民才招降了尉迟敬德,得到了这个来自鲜卑族,还要比他大十几岁的猛将。

其实尉迟敬德这个人真的不复杂,李世民对付这类武夫,就是用感情打动他。

本来大家嚷嚷着还是杀了尉迟敬德吧,说怕尉迟敬德这么能打,要是哪天造反就麻烦了。而李世民却在这个时候力保尉迟敬德,什么感人的台词都说了出来,尉迟敬德佩服李世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二十岁的秦王,就这样获得了尉迟敬德的忠诚。

当然啦,光是李世民仁义也不管用,尉迟敬德一辈子都服李世民,还是因为李世民比他厉害。

在后来的诸多战役中,尉迟敬德建立了很多功绩,比起李世民身边本来的将领还要厉害,直到玄武门事变前夕,尉迟敬德已经成为了李世民最顶级的那种心腹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年玄武门之门的推动,和尉迟敬德有着很大的关系。

尉迟敬德看着局势严峻,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要把天策府一众人给逼得没路走了,尉迟敬德和李世民摊牌:

“要造反就赶紧造反,杀了太子和齐王,解除隐患,如果你还当一个乖秦王,那么俺就要带着你的大舅哥长孙无忌跑路了,你又不反抗,只会害死我们”。

李世民整个人生中,敢这样和他说话的,一个是魏徵,另一个就是这个四肢发达的尉迟敬德。

所以玄武门事变后,尉迟敬德能成为李世民赏赐的第一等功臣,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之所以说尉迟敬德这个人是一个四肢发达的人,因为他真的是典型的头脑简单,是一个十足的莽夫,最起码贞观年的中前期是这样。

武德九年,尉迟敬德被封吴国公,地位很高,加上李世民刚刚登基那几天,突厥颉利可汗带兵趁着大唐内部权力动荡入侵。其实这一年的入侵,是李世民一生中最险的一次,除了李世民机智地立下渭水之盟解除危机以外,带兵在半路拦截突厥并且获得大胜的尉迟敬德则是给了突厥震慑。

但就是这样功劳巨大的尉迟敬德,人格有点缺陷。

他经常嘲讽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甭管啥事,只要是他尉迟敬德看不过眼的,都要参与发表言论。而尉迟敬德,大家也知道,一个莽夫,没什么坏心思,就是嘴臭,脾气遭人恨。时间久了,李世民都觉得这尉迟敬德再这样下去迟早被人打死,于是贞观三年,让尉迟敬德襄州当都督去了。

最过分的是贞观六年,李世民这一年摆了宴席邀请这些老伙计们来吃饭,尉迟敬德从同州赶了回来。谁知道,老尉迟一到现场就不开心了,因为有他不喜欢的人坐在他的旁边,具体是谁,史书没说,但极有可能是后来凌烟阁里的人物,老尉迟从来不吃亏,一开口就是拿着功劳来灵魂发问:

“你有什么大功劳呢?有什么资格坐在我旁边”

座上的众人一听,这不就尴尬了吗,没脑子没到这个地步,真是让人不省心。于是李世民的堂弟、江夏王李道宗出来圆场,说将军人家也是有功劳之人,别生气了,快坐下吧。

不说还好,一说这话,李道宗脸上就挨了一拳,还是打在眼睛上,差点就打瞎了。

当着皇帝的面殴打老李家人,也只有尉迟敬德干得出来。

李世民还真的生气了,立马和尉迟敬德讲道理,说大家一次次面子你,你也不要得寸进尺,这才让尉迟敬德醒悟,连连道歉。

看起来好像李世民真的对尉迟敬德不满了,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狂到没边的尉迟敬德,才让李世民放心。

打了李道宗之后,事实上尉迟敬德一点惩罚都没受,这就意味着李世民也就是做做样子,毕竟也是打了自己堂弟,这个尉迟敬德还不给众大臣面子,作为老大怎么都要说句话,但是李世民的处理方式很明显,就没打算追究尉迟敬德。

同样是贞观十三年,李世民问尉迟敬德,有人说你造反,这是真的假的。尉迟敬德一听,脾气就来了,他说:

“对啊,我就是造反了!李世民,我跟你出生入死打仗这么多年,全身不是刀伤就是箭伤,现在好啦,和平盛世啦,你就想着杀俺尉迟了,真是太让人寒心了”。

可能李世民都没想到尉迟恭反应这么大,于是连连道歉,流着泪说就是开个玩笑啊,尉迟老哥别说得那么夸张。

反正李世民手下那么多将领,完全真的只有尉迟敬德不按套路出牌,你说李世民这一辈子有没有防范过他,或许还真的是没有。

所以就李世民说要嫁女给尉迟敬德一事,就是李世民想要联姻那么简单。不过关于联姻一事,尉迟敬德倒是有点智商了,不是说皇上的女儿不敢要,而是他的发妻真的是跟了他很多年了,他也五十多岁了,再说老牛吃嫩草有点过分,于是拒绝了:

“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最重要的是,尉迟敬德的老婆苏娬不是什么小女人之流,苏家还是有点地位的,尉迟敬德的岳父还是都督。那么李世民女儿嫁过来了,苏娬又该如何自处,谁受委屈都不行啊,李世民自然也不可能看着自己女儿受委屈,所以这件事情完全就是在伦理上有难题,尉迟敬德才拒绝。

因为整个大唐,李世民和许多功臣都联姻了,所以试探尉迟敬德这件事根本就不现实。尉迟敬德是整个大唐最没可能造反的人了,如果不是李世民拦着,那么尉迟敬德得罪那么多人早就被打死了。

而实际上,李世民一直觉得自己愧对尉迟敬德,因为尉迟敬德性格有缺陷,注定不能在京城当高官享清福,不然就会鸡飞狗跳,只能到地方去。而其他的财宝又没给他多少,这才有了联姻一事。

再到后来贞观十七年,尉迟敬德之所以这一年退休,和李承乾造反后,李泰想要当太子有关。这一年,李泰和李治是当太子的热门人选,各自有大臣支持他们,而尉迟敬德必然是一个很有力的将领,可他也知道就他这个脑子,没必要参与其中,于是和李世民达成默契,退休回家。

贞观十九年,尉迟敬德还和李世民去了一趟高句丽,回来之后,就只管修仙之事了。

因为老年的尉迟敬德也明白,李世民也老了,朝中的功臣太多了,难免会让李世民担心鱼龙混杂。而尉迟敬德,这个曾经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武将,他的退休,才是李世民隐藏最深的一张底牌,不过幸好,直到尉迟敬德去世都没再出山。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文成市区有什么美食(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

这句诗说的是个什么道理?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这是《金陵五题》第一首的开头。

当年,白居易看到它时就曾说过:“后世为文,无复措辞”。

你这么写,后来人没办法写了。若论怀古诗,刘禹锡称第二,可能没人敢称第一。而我更喜欢《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几乎妇孺皆知,看起来平平淡淡,却回味无穷,可以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它里面提到了魏晋时期两个最有名的世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这两个家族有多牛呢?

《南史·侯景传》记载了一件事,侯景就是“侯景之乱”的侯景,在南朝时期也算是个人物,他想聘妻于王、谢门庭。梁武帝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意思是说:王、谢恐怕你高攀不起,还是看看别的人家吧。朱、张、顾、陆是当时江南的四大世家。唐代诗人羊士谔有诗:“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可见王、谢两家在当时如何风光。

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就是琅琊王氏的早期人物,王祥是一个大孝子,而且晚景很好,德高望重。

当然“卧冰求鲤”这事儿如果真的像书上写的似的,看起来有点儿过。

王氏真正崛起主要是在“永嘉之乱”,也就是“衣冠南渡”之后,王导于内为相,王敦于外掌兵,可以说权倾朝野。

谢氏的辉煌来自于“淝水之战”,当时谢安为相,其侄谢玄掌北府兵,以八万军力大胜苻坚八十余万的前秦军,给东晋带来了几十年的相对安宁,也使之在“五胡乱华”后得到修整和喘息。

王、谢世家在抵抗外侮,保证民族独立和续延中华文化上有着不朽的功勋。但王、谢中的琅琊王氏,最有名的不是官做得最大的,也不是最有事功的,而是王羲之,世称“书圣”。

在书法方面是不可超越的存在,可以说前无古人,也几乎可以肯定后无来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书法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王羲之的书法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是书法的巅峰。

王羲之的轶事比较多,大家熟知的东床快婿,说的就是他。

当时郗鉴为太尉,在建康时听说琅琊王氏的子侄多青年才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琊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看书,神色自若,漠不关心。”

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郗鉴这个人晚景很好,德高望重,看看他的谥号:文成,已经很不错了,王阳明的谥号也不过是文成。

王羲之的背景,才能和学识都很好,可惜在仕途上并不是很得意,政治抱负并没有得到施展,有些可惜。

王、谢两家颇多渊源,王羲之儿子王凝之的妻子,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咏絮之才谢道韫。人们熟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有的人写了很多东西,都不如这半句诗有名。谢道韫的才情究竟如何,她存世的诗太少,无法确切判断。

但在卢循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手刃数人才被抓。

只凭这一行为就可称之为女中豪杰。

谢家还出了两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谢灵运,人称大谢;另一个是谢眺,人称小谢。

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是谢灵运说的。

谢灵运怎么说的呢?“

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至今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天下第二,天下第一死了100多年了,第三没有,你们全加起来也就和我差不多。

这其实是吹自己的,可惜为他人作了嫁衣裳。不过,这并不影响大谢的名气。元好问曾夸赞过:“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小谢呢,谢脁,谢玄晖,脁是名,玄晖是字。脁就是月尾的月亮,玄晖,就是微弱的光亮。

谢脁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明王世禛论诗有“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说的就是他。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王谢两家风光数百年,算是难能可贵了。

可有开始就有结束,繁华落尽,终归平淡。

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从不缺少出色的演员,只是上演的确总是同样的剧情:“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我们的历史在迷途中不断地轮回。

同样,燕子依旧飞来,太阳依旧升起,“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温州的特产有什么?

温州的特产有灯盏糕、平阳马蹄笋、文成粉丝、平阳黄汤茶、雁荡山铁皮石斛、苍南四季柚、乌牛早茶、平阳鸽蛋、瑞安白毛茶、丁岙杨梅、苍南翠龙茶、文成贡茶、承天雪龙茶、龙川索面。

灯盏糕,在温州十大名小吃中排前三,属于油炸食品,历史久远,灯盏糕的食材是用大米和黄豆磨成稠浆,搅拌均匀后加入面粉,包裹萝卜丝为主馅料,还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加一些虾仁、蛋黄、肉末等各种配料,油炸而成。口感松嫩香酥,还有豆香。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文成市区有什么美食(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40029,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8
Next 2023-02-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