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传统美食是什么,黍为什么没有像小麦和水稻一样成为现代人主粮?
水稻,小麦,黍是五谷中的三谷,
那么五谷包括那些呢?
五谷包括:粳(水稻)黍(大黄米),稷(高梁),麦,菽(大豆),
五谷由来,传说上古时候,神农氏,为解百姓的疾苦,不畏艰难险阻,拔山涉水,尝尽百草,为百姓可以食用的五谷。包括水稻,小麦其他杂粮等。
那么为什么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最终黍米,没能像小麦,和水稻一成为,现代人的主食呢?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黍米?
黍米:黍米又称糯秫,糯粟,糜子米,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农作物,被列为五谷之一,
一般来说,黍米,分为两种类型:以杆上白毛,扁穗,种子粘者为黍,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粘者,为稷。有白,黄,红诸色。
其栽培地区,主要分部,华北,西北。
黍米俗称大黄米,粘性较强,是酿造黄酒的最好的原材料。
黍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含量高出粳米1倍。蛋白质中有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等,
那么黍米为什么没有成为主食呢?
主要因为,黍米含淀粉,略低于粳米。脂肪含量高于粳米,小麦。近似玉米,主要有(棕榈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据分析,每100克黍米含蛋白质,9.6%,脂肪0.9,糖16.3%,其产生热量为,15154焦耳。并且其粘性大。难以消化,不宜过量食用。尤其是老弱病人,和胃肠功能弱者更不宜多食。对于那些患有心血管病人,血脂过高者,最好不食用。
那么为什么稻谷会成为主食呢?
主要因为谷类脂肪含量较少,主要存在于糊粉层及谷胚中,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少量的磷脂,胚芽中含有较多的维生E,具有抗氧化作用。
稻谷中含碳水化合物不但量多,约70—80%而且大部分是淀粉,稻谷的淀粉按其分子结构为,直连淀粉,粘度小,易消化,饭后不易回生,口感好,食味值高。碳水化合物利用率高,在90%以上,是人体的热能经济来源,而且是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稻谷种植分部广泛,适应种植区域,从南到北跨越十多个省份。其中包括南方双季稻,(杂交籼稻和常规稻),北方稻区以单季稻,(粳稻)为主。并且产量高,易保存,能够足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你们都知道内蒙古乌海有哪些美称和特产吗?
美丽乌海
美丽乌海是对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美称。乌海可以用四个美誉词语来形容,即黄河明珠、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黄河明珠、书法之城
黄河明珠
按照城市向黄河两岸靠拢的思路,总投资27.41亿元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于2010年4月26日开工建设,该工程建成后,将是黄河内蒙古段唯一一座调节控制性工程,具有调节水量、防凌防汛、发电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建成后将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舒缓水面。那时的乌海依山傍水,特色将更加鲜明,环境将更加优美。目前正在“依库”而建的滨河新区届时将会成为城市建设新的亮点、观光景点和商务中心。到那时,乌海已然是名副其实的“黄河明珠”。[1]
书法之城
乌海市于2008年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另有2所小学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兰亭小学”。在连续两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上,乌海市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的三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即“规模最大的书法活动”、“规模最大的青少年书法比赛”、“各民族少儿用最多灯笼拼成的‘爱祖国’大型表演活动”,“第四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暨首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也将在今年8月26日举行”。同时乌海市又与韩国忠清北道结为文化交流友好城市,地区特色文化品牌初步形成。[1]
沙漠绿洲
乌海市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比较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绿化美化成效显著,打造宜居城市迈出新步伐,被称为“沙漠绿洲”。截至目前,全市生态治理面积累计完成7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初期的0.3%提高到1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十五”期末的9.6平方米提高到10.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十五”期末的19.4%提高到30%。到2012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3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市内的最高峰甘德尔山将成为一个集历史人文、城建文化、自然山水景观于一体,且互相联系、相映成趣的综合性旅游生态景区,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生态景观重点和城市景观的核心。
葡萄之乡
乌海市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适合葡萄种植,有“葡萄之乡”的美称。黄河流经市区105公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无霜期达156~165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蔬菜瓜果生产,是国内可与新疆吐鲁蕃地区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多个葡萄品种荣获国家级奖项,被推荐为奥运会安全优质葡萄。乌海葡萄初步形成了“龙头十基地”、“企业十农户”的发展模式,汉森集团、云飞葡萄等企业成为葡萄产业的龙头带动企业 。 乌海地区自然条件好,葡萄生长旺盛,丰产,着色浓,糖度高,品质好。去乌海旅游,葡萄是必买的东西,那么除了葡萄之外,还什么特产值得买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乌海葡萄
乌海市种植葡萄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引进了无核白、龙眼等若干品种进行试验,引种成功后陆续建立了一批生产园并在庭院中同步发展。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2100多公顷,引入优良品种100多个。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有机葡萄生产基地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针对温室建设、育苗、生产种植、酿酒葡萄收购价格、贷款贴息等制定了一系列资金补贴政策。确立了2020年建成葡萄种植基地10万亩,建成酒庄(堡)、家庭酒庄、葡萄庄园100家。同时葡萄加工业大力发展,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葡萄酒的民族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汉森干红葡萄酒,享誉国内外。汉森葡萄酒多次荣获国内外博览会金奖,汉森上榜中国最具品牌价值500强。
2、内蒙古肉苁蓉
肉苁蓉属列当科濒危种,别名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红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是一项较有前景的产业。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也是历代补肾壮阳类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补益药物之一。
3、鼻烟壶
鼻烟壶造型多系扁圆、溜肩、底大、颈小的装鼻烟的小瓶。鄂尔多斯男女老少每人都有,因为它是行礼的必备之物。因此鼻烟壶在牧区很发达,有玛瑙、水晶、银、玉、石、磁、木料多种,有内绘花和外刻花的两种工艺。
4、图海
图海的样子各地不同,有的是一条银带子,近二尺长,固定在绸缎底子上。带子是由层层叠叠的银花和镶嵌在其中的大小红珊瑚组成的,很重,毁了足能打两只银碗。
5、团结新村瓜果蔬菜
海勃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乌海市东北部,辖6个街道(滨河、新华街、新华西街、凤凰岭街、海北街、卡布其)和1个镇(千里山)。
团结新村以瓜果蔬菜特色产业为主。近年来,团结新村以产业为龙头,积极引进一批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进驻团结新村,同时大力引导建立合作组织,利用“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带动农区居民增收致富,形成蔬菜、葡萄特色产业。团结新村还大力引导建立合作组织,成立了瓜果蔬菜合作社、育苗合作社等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组织。这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农区居民增收致富搭建起了坚实的平台,初步建成乌海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精品农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和休闲农业观光区。
6、马头琴
内蒙古特产—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是独具一格的当地特产。马头琴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郭小川 《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特产价值: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它不仅音色纯朴、浑厚、深受牧民和音乐艺术家的喜爱,其琴体又是一件造型欧特的艺术品。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常常供不应求。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7、乌海奇石
内蒙古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中段,西接贺兰山和乌兰布和沙漠,东依桌子山脉,黄河穿市而过,在乌海境内流程达70多公里。特殊的地形结构给乌海提供了丰富的奇石资源。内蒙古乌海市观赏石协会现有会员50余名,奇石爱好者逾千人,而且队伍正在不断扩大。乌海的奇石大体可分为黄河卵石、古生物化石、戈壁石等,本次参加中国观赏石博览会2008携手奥运北京精品展的主要是戈壁石,精美的小品组合和巨大海龟留给参观者和各方藏家深刻的印象。
8、内蒙古肴驴肉
东营市的广饶县有一远近闻名的名吃–肴驴肉。广饶肴驴肉有悠久的历史。正宗的广饶肴驴肉出自广饶县城十一村崔家肉铺。崔家多年屠宰,积累了丰富的烹制驴肉的经验,其制作工艺也独具特色。先将洗净的驴肉断成大块,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和一定比例的老汤(以往煮肉的汤汁),锅内置一布袋,内装芳香肴药一剂。有白芷、八角、肉寇、丁香等十几味。药方剂量适度,配搭讲究,有的添香味,有的去腥膻。尔后,急火攻三小时许,开始视肉肥瘦采取除油或添油的措施。肉肥则从汤中除油,肉瘦则添加老汤或油料,始终将肉与油的比例控制在一定限度内。这时,汤中仅剩一层薄油罩住热气不易蒸腾,再用石头将肉压入汤内,改用文火焖蒸四五小时即可。刚出锅的肴驴肉呈紫红色,内外一致。肉质硬实但易咀嚼,味道浓香却不油腻。因汤中配搭中药,故夏天蝇不叮虫不咬,不会变质。食用时,横刀断丝,现出均匀的肉质,让人眼见心馋,用以佐餐或下酒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广饶肴驴肉世代相传,一直保持很好的声誉。
9、蒙古馅饼
内蒙古特产—蒙古馅饼,是内蒙古的传统小吃。距今有着悠久的历史。蒙古馅饼是明朝末年,蒙古族蒙郭勒津部落定居辽宁阜新地区后创制的。最初的蒙古馅饼以当地的特产荞麦面为皮,牛羊肉为馅,用干烙水煎的方法制成。成品皮薄透亮,金黄油亮,鲜香可口。
特产功效: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睥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另外,蔬菜也含又很多的维生素,营养丰富。
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
10、清汤牛尾
内蒙古传统风味名菜。以内蒙古草原鲜牛尾为主要原料,配以鸡腿、鱼肚、海参、口蘑等煽制而成。此汤莱是解放前由已故特一级厨师吴明在绥远省省政府事厨时所创。口味咸解,清澈见底,营养丰富。
呼市的名小吃都有啥?
作为内蒙女婿,吃了很多年内蒙菜,呼市也吃过很多小吃,但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是以下这些。
一,我要首推的是呼市焙子
作为一个在呼和浩特市生活过的人,我当然要说是呼市焙子了!面饼放在烤炉里烤熟,阿姨会把焙子从中间划开,里边夹着各种咸菜,还有香肠、鸡蛋、肉、豆腐皮、豆腐干、鱼丸、肉丸子、辣条、各种豆制品……热气腾腾,散发着小麦的香气,咬一口各种食物特别满足..
二、烤面筋
烤的时候让老板烤干一点,烤好之后先撒上一层孜然,再撒一层辣椒面,再来一层芝麻,最后还要有一层葱花,但是最不能忘的就是学校门外的一家面筋摊摊,最后会撒上一层肉松!我的天,好吃到爆炸!松软的肉松点缀在滚烫麻辣鲜香的面筋上,一口咬下去,软软的面筋和缠绵的肉松交相辉映!
三、烤猪蹄
猪蹄给人以肥腻之感,但是考过之后真的很好吃,猪皮脆脆的,筋特别有嚼劲,肥一点的地方油也被考了出来,糯糯的,一点都不腻,瘦肉吸收了肥肉的油也很香。
四、奶茶
民族习惯是咸味的,为照顾来往的游客,也有了甜味的。现在市场上主要是粉装的包装产品,直接用开水冲调,味道会比熬制的要重。但在家里还是会用砖茶对牛奶慢慢的熬。游客到了正宗的奶茶馆还是会喝道熬制的。喝奶茶时有很多相搭配的东西:黄油、炒米、奶皮、奶豆腐、牛肉干、果子。可以把它们全放到熬好的奶茶里,每一种都和单独品尝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外地人不习惯可以当佐餐吃,建议除黄油外每样都放到碗里一点更好喝。
五、奶豆腐
奶豆腐是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因形状类似豆腐而得名。奶豆腐分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两种,以色泽乳白为最佳,因其形状不同,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奶豆腐可以直接食用,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柔软细腻,十分可口。也可晾干久存,出远门当干粮。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六、奶皮子
每年6、7、8月间,取鲜奶入锅煮沸后,反复用勺扬奶,至泛起泡沫再由小火慢煮至冷却。浓厚的奶脂凝结于锅面,形成一层蜂窝状麻面圆饼,即奶皮子。取出晾干后,切成若干小块,放入奶茶中食用。
七、奶酪
内蒙古是奶制品大省。最出名的也是奶酪这种小吃。内蒙古的奶酪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奶酪,一种熟奶酪。两者工艺不同,功效也不同,生奶酪是多大是放在行囊中,备以充饥解渴。熟奶酪是一种偏小吃的一种美食,是把奶酪风干以后食用的,其口味酸甜,耐储存。
八、炒米
有人说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国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暂不追究,可由此引开的话题却是颇有意趣。蒙古语称炒米为“呼日森布达”,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总会佐着奶茶、奶皮、奶豆腐、黄油,在桌上摆上一碗黄橙橙的炒米。炒米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制作糜子的食用方法出现,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开始广泛地食用炒米。
九、羊杂碎
羊杂碎在诸小吃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讲究“三料”、“三汤”、“三味”。三料又分为主三料和副三料。主三料即心、肝、肺,又称“三红”;副三料即肚、肠、头蹄肉,又称“三白”。
十、烧麦
与其他地区也有很大区别,正宗口味是纯羊肉馅,不像饺子馅种类繁多。蘸醋和辣椒末吃。 10.焖面: 菜快出锅时把面放在菜上焖熟。比较干,也是特色之一。一般卖烩菜的地方也买焖面。口味很多,油比较大。
十一、莜面
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一种面粉,它对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显著作用,内蒙莜面是将有面粉弄成团,然后做成面条形状,之后上屉蒸熟,搭配猪肉汤。鸡汤、羊汤,吃起来口感绝佳,味道独特。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乌海传统美食是什么(黍为什么没有像小麦和水稻一样成为现代人主粮),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0552,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