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昆明美食,云南人为什么是家乡包文化依据?
在云南常听见一句话:云南人是家乡宝。意思是云南人一般都不愿到其他省份工作,从全国来看,在外地的云南人比起其他省份来说相对也少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个人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要是气候原因。云南省气候宜人,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空气清新,蓝天白云,云南人去到省外读书工作,冬天受不了寒冷,夏天受不了酷暑,特别是四季如春的昆明人,常年气温都在20度左右,根本无法想象冬天冰天雪地的日子怎么过?夏天30几度怎么躲?因而很多人选择了宁愿回云南老家做“家乡宝”。
第二,云南的气候宜人,各民族的美食铺天盖地,加上自古云南就是充军的地方,外省人云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到云南来做生意,大街上各个省份的美食遍街都是,云南话叫做“披头盖脸呢”,这些都使得云南人很享受美食、自在、慢节奏的生活。常有来自内地的朋友会说:“你们这里的生活节奏太慢了,一点都不习惯!”也很多年轻人出去打工一两年后,就再也不想去了,有的千方百计想办法都要调回云南。
第三,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地处边疆,有很多个少数民族州市自治县,少数民族一般都是生活在自己民族的乡寨里,都有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总体来说,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走乡串寨,迎来送往,形成了云南人独特的朴实善良好客等简单的生活习惯,更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乡工作、生活,常长久以来就形成了所谓的“云南人家乡宝”一说。
云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对没去过云南的人来讲,云南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对去过云南的人来讲,云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官方对云南的宣传是七彩云南,我对云南的印象是多彩云南。
云南的气候是国内所有省市区中最奇特的,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都有。热的地方有西双版纳、红河、瑞丽和位置在北边但一样热的让你不知道冬天在哪的元谋。而冷的从丽江到中甸到德钦,沿着滇藏线走,一路的雪山让你误以为自己到了西藏。
云南一年四季可游,因为气候原因,它没什么明显的淡季,四季如春的昆明可不是白叫的。你怕冷可以去不冷的滇南或昆明一带,你怕热可以往滇西北走。你喜欢高原你可以去滇西北的横断山区,喜欢河流可以去三江并流地区。
云南也是摄影发烧友的大爱之地。从东川红土地,到罗平花海,到元阳梯田,到土林奇观……总有意想不到的美景在等着你去发掘。而滇藏线、虎跳峡、梅里雪山,更是驴友们的最爱。小资青年则更钟情于泸沽湖、大理和丽江古城、双廊这些地方。
云南的热点总是会不断地被好事的游客挖掘出来的。在全国人民都还不太知道什么叫旅游的时候,云南就有两个大热点,一是石林,二是西双版纳。等它们被游客很少再提及的时候,大理和丽江又冒了出来。然后中甸和梅里雪山又慢慢走入人们的视野。十几年前,罗平和元阳还没多少人知道,现在这哥俩已经成了云南旅游的金名片,同时红土地也不甘寂寞地挤了过来,这三个地方成了云南最佳摄影地的三大王牌。当年我去腾冲的时候,就知道这座极地边城迟早要火,果然。在高速和机场修通后,去腾冲泡澡去和顺住民宿,又成了时尚标签。接着一个《爸爸去哪儿》火了普者黑,搞到文山机场都修到那去了,真心搞不懂,一个离文山那么远的机场也叫文山机场?而这两年抚仙湖的火爆,还真是火的有点晚了。我很早就去过抚仙湖,觉得它一点不差过洱海和泸沽湖,离昆明也最近,但却一直不火,现在火也算是大器晚成了。
云南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也是其吸引游客的一个原因,无论是大理、丽江还是版纳,若不是少数民族的原因,其魅力会大减。
下一个云南的热点会是哪个?建水?还是土林?还是牛栏江大峡谷?
去云南,十次八次都不够!老少皆宜,四季可去,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爱好什么,到了云南,总有一处适合你!这就是云南!
你有哪些可以分享的昆明味道?
走进餐厅,麻辣酸苦咸,各种重口味才能安抚焦荒的味蕾。商家们绞尽脑汁将各种食物味道调制的五花八门,各种黑暗料理层出不穷,只为了迎合因工作学习生活强度越来越大而导致肝气不调口苦嘴淡的那群人!
疲惫慌乱不堪,从这些奇葩乱绽的食物里挑选一个口味给自己贴上标签,好似突出自己了的独特见地,唯独不要原味的食物。
原味,变成了最让人不屑的味道。
原味,食物最本真的,最真诚的味道。
小时候过年,南方老家的乡村家家户户都要舂饵块打糍粑,家里和村里来帮忙的女人们忙碌分工,淘洗,烧火,上蒸笼……当年新收的优质香米蒸熟,热腾腾的从蒸子里倒进抹好油的舂碓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女人轮流努力踩踏古老黑亮的碓杆,碓窝被碓杆击打发出有节奏的“哃,哃,哃”声,被舂散的熟米饭四溢的清香伴随着女人们的欢声笑语窜出农家四合院,飘到小村庄的上空,久久不散……
圆滚滚热乎乎的饵块做好,列队整齐躺在堂屋草席上,等待散去热气后好收进大瓦缸,老人们满脸喜悦的守在一边,不让家中的小狗小猫靠近,孩子们则是每人撕一块还冒着热气的饵块粑,捧着吹着,用力咬下一小口,新鲜饵块的劲道让人越嚼越甜,清香满口,家里叔伯婶娘们将自制的腐乳和面酱从屋角的坛坛罐罐里掏出,热情招呼从城里回来的我们,教我把腐乳面酱往洁白厚实的饵块粑上抹添点味儿,但每次我都不舍得,生怕一抹就夺了饵块原有的清淡香甜。当医生的爸爸解释,饵块的清甜是健康的人口腔唾液腺分泌出酶把大米分解后而产生的甜味,这份清甜就是饵块的原料:大米的原味!
从此深深爱恋上了独特的原味!
很多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味,或淡或浓,但只有在心平气和不添加任何调味品的时候,你才品尝得到这份独特的原味。
在老家,“素菜”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各种瓜瓜豆豆玉米苦菜,不放油盐,只用淡淡的清水放大火上烹煮就得,若要调味,灶窝灰里炮出的糊辣椒捣成面加盐和味精再浇上一勺素汤调成“蘸水”,吃前,将原味的“素菜”往“蘸水”里轻轻点一下,入口,“素菜”特有的清苦淡甜原味和糊辣椒的香辣各自为王,却又巧妙相辅依存,令人回味无穷。
这道原汁原味的“素菜”每天存在,只为被繁杂油腻的各色菜肴胡乱搅混的味蕾调回一片初心。
这寡淡原味的“素菜”不是佛家的斋饭,但又和佛家的斋饭相似同理,不必繁复,一切回归简单,只用简单的油盐烹制,才能尝到食物的原味,原味的清甜苦淡香。
纷扰繁杂的生活圈子犹如一口口煮沸的锅,各种底料早已备好,只等原味的你入锅,麻辣牛油的,酸甜海鲜的,大骨高汤的,清汤寡水的……曾经原味的你,愿进哪口锅?几番煎熬历练过后的你是否还保留曾经的原味?
清甜苦淡香,曾经本真,真诚的你!
—————————————————————————
全媒体:@肖育文
新媒体营销策划师,跨界自媒体人、资深摄影师。
二十多年户外旅行经历,十多年传媒工作经验。
多家机构签约摄影师和旅行顾问。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为什么选择昆明美食(云南人为什么是家乡包文化依据),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1684,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