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美食好吃的家常,有哪些懒人美食?
不瞒题主说,美食坐家就是美食坐家,一个专门坐在家里享受美食的天底下最懒的懒虫。下面就给头条友们分享几道我私藏的只需要蒸一下或凉拌一下就非常好吃的懒人美食!一、蒸蛋:
蒸蛋是像美食坐家这样的懒人的首选菜,做法非常简单。只需将鸡蛋打碎搅拌,加入鸡蛋液一倍的水,搅拌均匀,然后放到锅里蒸十几分钟即成。
二、糖拌番茄:
我敢说,糖拌番茄是宇宙无敌超简单的一道菜,正好让我这种懒人也能轻松做得美味,尤其是这夏天放它在冰箱中冰镇一下,吃上一口简直是味入骨髓,又爽口又解暑。做法:准备2个番茄,用清水洗净,去蒂,将其从中间一分为二,再用刀切成薄厚均匀的片状,然后均匀的装在盘子里,最后在上面撒上适量盐和白糖就可以开吃了。
三、蒸红薯:
提起懒人美食,哪个懒虫会放过蒸红薯,只需把红薯洗净,直接放到锅里蒸一下就行了。
四、凉拌折耳根:
这道菜对于有些人可能是不太喜欢吃的,但在我的家乡四川内江遍地都是折耳根,我们当地人是非常喜欢吃这个菜的,尤其夏天的时候来几瓶啤酒,然后来一盘折耳根,几个人在一起就能喝半天。凉拌折耳根做法是超级简单的,把折耳根洗净过水,加入调料盐、香油等等,最后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辣椒粉、胡椒粉、花椒或者别的,腌制一会,让味道浸入即可开吃。
五、凉拌黄瓜:
凉拌黄瓜做法超级简单:先用刀把黄瓜拍扁,再改刀切开,放入适量熟油辣椒、蒜丁和葱花即成。
六、蒸南瓜:
蒸南瓜不仅好吃,而且非常有营养,做法超级简单。只需把南瓜洗净切块,直接蒸一下就可以吃了。
七、蒸茄子:
茄子是我的最爱,尤其紫茄子最好吃。做法:茄子一分为二放锅里蒸熟,然后装入盛具中,调好酱汁倒在上面即可食用。
[我是美食坐家,一个专门坐在家里做美食、吃美食、写美食的年近60岁的老头,衷心感谢头条友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鼓励和点赞关注。]
中国古代最好吃的美食有哪些?
中国菜的传统派系,可以按这三大流域来观察。用地域来分,就是山东菜、江苏菜和广东菜。他的理由很具体。
先说山东菜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发端于黄河流域,但由于过度开垦,到了清代,治理黄河泛滥问题,已经是最受朝廷关注的大事了。在山东济宁,设置有一品大员“河道总督”,专门负责治河,地位要高于本地巡抚衙门。河道在清代是最大的肥差,经费没有上限,实报实销。而且闲的时候多,忙的时候少。唐鲁孙认为,正是在历任河道总督衙门的挥霍作风带动下,山东官场才形成了一种讲究排场的官府菜。北方官府菜的用料奢侈,工艺复杂,口味也偏向浓重,电影《饮食男女》里,大厨师老朱做的,就是标准的官府菜。这种饮食风格,发展成为北方高端酒席的主流。
再说江苏菜和长江流域。因为运河开凿,从隋唐时期,扬州就是江苏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清中期,因为乾隆数下江南,盐商经济的鼎盛,让讲究原汤原味、精工细作的淮扬菜名闻大江南北,成为江苏菜的代表。
粤菜的兴起也是同样的道理。广州是通商口岸,富商云集,中外文化汇聚,形成了花样翻新、精致细腻的风格。发展到民国时期,已经有了后来居上的趋势。
这三大菜系,是近两三百年来中国饮食的主流。至于今天盛行全国的川菜,则是在七七事变后,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才开始流行的。因为西南山区雾气湿重,需要多用麻辣和葱姜调味,外来者的口味,也跟着入乡随俗了。
在我们今天的印象里,四川菜、湖南菜,好像都是以辛辣见长的。但这并不是川菜、湘菜的全貌,在民国时期,成桌的高级川菜、湘菜宴席,是完全不用辣味的。
唐鲁孙是地道的老北京。对北京的吃,上自宫廷官府,下到街头小吃,都一清二楚,感情深厚。用北京话说,是个“门儿清”的大吃主。但他对北京菜的态度,却相当清醒公允。他说,北京虽然有很多小吃,但没有能力摆出一桌本地菜的宴席。除了烤鸭,几乎就没什么地道原生的北京菜。有人说砂锅居的白煮肉就是北京菜,唐鲁孙说,那是满族人在东北时候祭神用的,应该算东北菜。同样的,很多习惯上的北京名菜,都来自清真菜和山东菜。道理很简单,北京从元代建都以来,六七百年人文荟萃,包罗各地饮食,是各地口味的承接者,反而不需要建立特殊的地方食谱。当时的南京也是如此,因为是首都,反倒没有独立成桌的地方菜。
中国的饮食能够被称为艺术,是因为拥有复杂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幅员广阔,山川险阻,气候风土、饮食材料的不同,决定了口味和烹调的不同。按照唐鲁孙吃遍全国的经验,所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不尽然,但大致不离谱。从这个维度看,常常引起大家争论的各地美食谁高谁下,谁先谁后,就不是问题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在这个舌尖上的民国里,我们各地的家乡名菜,都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当年的美味,今天已经见不到了?
先来说说北京的烤鸭。烤鸭起源于明代宫廷,今天作为烤鸭代名词的全聚德,在民国时还是后起之秀。当时北京最好的烤鸭店是老便宜坊,是明永乐年间的老字号。老便宜坊从养鸭填鸭到烧烤,都有一套保密手法。凡是达不到肥瘦标准的鸭子,都卖给其他鸡鸭店,单这一点,就是当时全聚德达不到的。当年吃烤鸭,需要选一个晴天,让小风把生鸭子吹透晒干,这样才能保证烤熟的鸭皮的是脆的。
说到扬州菜,最有名的要算大煮干丝和扬州炒饭了。干丝所用的白豆腐干,是明末清初由安徽移民带到扬州的。扬州厨师学徒,都要先学切干丝,片干丝的标准是一块豆腐干片13片,高手可以片出20片来。片好后,竖切的丝,长短粗细要整齐划一。当时煮干丝的汤头比今天复杂,多达几十种。其中有一种是专门用鸡皮煮干丝,味道浓厚。而扬州炒饭并不是起源于扬州,它的发明者是乾隆年间的进士,福建人伊秉绶。唐鲁孙认为,最标准的扬州炒饭,应该用松散、少黏性的泰国、越南大米,辅料必须是金华火腿和纽扣大小的河虾。
至于唐鲁孙记载的另外一些江浙美食,今天是没法复制的。比如有个扬州富商为了夸耀财富,请他吃过一道拉皮。而所谓粉皮,并不是淀粉做的,而是把甲鱼裙边漂白成半透明胶体,用鸡油翻炒出来的。
在当年的无锡,最豪华昂贵的娱乐是租一条大船,到太湖上吃船菜。外地人对无锡菜的印象是太甜了。但船菜却和当地口味不同,因为掌勺的并不是厨师,而是高级妓院的花魁。我们知道,古代的高级妓女,都要学习琴棋书画。而在民国时的无锡,她们还必须是高明的厨师。
广东菜之下,还可以细分为广府、潮州、东江等派别。著名的顺德菜当时称为凤城菜,是广府菜的代表。本书记载的广东饮食中,最出奇的是使用七种罕见毒蛇品种的七蛇大会。据说,吃一次七蛇大会的机缘,是百年一遇的。
对各地的物产和食材,唐鲁孙都有独特见解。比如,他觉得热带或亚热带的海鲜,虽然种类繁多,但因为气温偏高,生长速度快,纤维就比较粗,鲜度也比较差。要论细腻和鲜嫩,要数东北和山东半岛的海鲜。在当时的山东日照,大对虾每只有二三两重。在海边撒细网,半天就能捕捞三四百斤。渔民们吃一顿韭菜对虾馅的饺子,比吃猪肉白菜馅还便宜。
过去在张家口外草原盛产的口蘑珍品,今天也很少见了。牧民们把吃剩的羊骨、肉汤洒在帐篷外的草场上,形成了利于口蘑生长的腐殖土。最大的口蘑,晒干以前重达一斤,散帽直径七八寸。夏末秋初湿度大时,会生出的一种颜色洁白、鲜味浓郁的小口蘑,这叫“白蘑钉”,是口蘑里最昂贵的一种,每斤要卖到三十块银元,地方政府还要对口蘑专门征税。
唐鲁孙生于1907年,出身于清代世家,家学渊源。作为珍妃的侄孙,他自幼出入宫廷。民国时期出入官场和工商界,走遍大江南北,吃遍名人家宴和各地名菜。晚年在台湾写作了大量谈中国饮食的文章,被称为“中华谈吃第一人”。
还有什么以葱为主的家常美食做法?
作为南方人对于面食的食物其实不是很敏感,但是说到葱为主的菜,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葱油饼,饼的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加上淡淡的葱香味,而且做起来也简单。
1. 取300克面粉加180克温水,加3克盐,用筷子搅拌均匀,成小面絮状,揉搓成光滑的面团,此时面团状态略粘手,是正常现象,做葱油饼面要和的软些,口感好。
盖好,饧三十分钟以上。
2.揉搓均匀,揉成长条。
3. 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剂子,每个剂子约160克左右。
4. 取一个面剂子,撒点干面粉,摁平,用擀面杖擀圆,擀薄,要薄厚均匀。一勺花生油和盐,刷匀,四周留出空间不要刷油,不然最后卷起来会漏油。
5. 均匀的撒上小葱。
6. 慢慢从一侧卷起来,卷的稍紧一些。
7. 压平后放平底锅煎至金黄就可以上桌了。
喜欢葱油饼吗?快点自己动手试试!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有什么美食好吃的家常(有哪些懒人美食),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2084,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