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有什么特色美食,关于范仲淹的成语划粥断齑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
君子自创之食,令人感动——范仲淹“划粥断齑、窖金遗僧”的故事(图文欣赏,连环画)
范仲淹
北宋名臣范仲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其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人格光耀千古,永为后世敬仰。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浩然正气,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和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被后人千古传诵。
范仲淹先生(989-1052年),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卒謚文正,追封楚国公。先生幼孤家贫,即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范仲淹曾遇到一位相士,问道:「你看我以后能做宰相吗?」相士说:「小小年纪,口气不小。」范仲淹又说:「那你看我能否做医生?」相士惊讶地说:「怎么相差那么大?」范仲淹回答说:「唯有良相与良医可以救人。」相士赞叹道:「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1)范仲淹“划粥断齑 (jī) ”的故事
范仲淹年少时在山东长白山醴泉寺勤苦读书,每日煮粥两升,冷却后切为四块,撒上盐和菜末,早晚各食两块,以此果腹。后来,范仲淹游学于河南应天府书院,「五年之中未曾解衣就枕,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仲淹不苦也。」
范仲淹每天煮一锅粥,放凉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上点咸菜,撒上盐末下饭。(模拟一下:)
白蒿饼(用田间地头采摘来的野菜白蒿,加上鸡蛋、面粉做成的饼)(此图转载自:Rare食记)
范仲淹曾在《齑赋》中如此描述当年吃的腌菜“齑”:
“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另类餐具:意大利Giuseppe Colarusso设计
常人苦不堪言、难以下咽的事情(如上图 ↑),范仲淹却能于日日冷粥黄齑中,吃出清新鲜亮、音韵铿锵的诗意(如下图 ↓):
▲在一清二白、一无所有中,品尝出了整个世界的滋味。
圣贤心中的甘苦,与常人所认为的甘苦,是如此不同。
【以下是一组连环画《范仲淹“划粥断齑”》:】
以下这一组图转载自:成语典故篇《划粥断齑》(河南历史文化博览)【视频截图】
范仲淹“划粥断齑”的事迹。(此图与下面两幅图来自:成语典故篇《划粥断齑》(河南历史文化博览)【视频截图】)
图为:长山县醴泉寺,当时范仲淹在寺中刻苦攻读,昼夜不倦,他”画粥断齑”、”窖金遗僧”、”昼夜苦读”的故事发生这一时期。
范仲淹每天煮一锅粥,放凉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
早晚各取两块放凉的粥块,再切上点咸菜,撒上盐末下饭。这就是“划粥”、“断齑”典故的由来。
范仲淹曾写过一首《齑赋》:“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
以上这一组图转载自:成语典故篇《划粥断齑》(河南历史文化博览)【视频截图】
(2)范仲淹“窖金遗僧”的故事——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范仲淹少年在寺院读书时,煮一锅粥,等粥冷却后,再拿刀把粥给切开来,一餐只吃一块,称为划粥为食,可以看出,他的物质生活有如此艰难。
但就是在如此坚苦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事:一天晚上,范仲淹正在月下读书,可能也没吃过晚饭,寺中长老见到了,很心疼他,就拿出一块面饼悄悄地放在石桌上走了,当时范仲俺大概得了读书三昧,入了正定了,也没发现。
这时,忽然,他听到一阵“吱吱”的叫声,才发现,一只老鼠竟叼起他的面饼拼命的跑,钻到一棵紫荆树下。
范仲淹赶忙放下书,一路追来,又好奇心起,就拿来铁锹去挖老鼠洞,掘开黄土后竟发现下面有一块石板,他将石板掀开,只见石板下竟全是灿灿的金元宝!谁见这个能不动心啊,当时又没有别人在傍边,家里又那么穷困,但他一分一厘也没拿,把石板盖好,重新埋上,直到他日后功名成就做上大官,这件事一直在他心底藏了几十年。
几十年后,有一天,当年范公读书的寺院醴泉寺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寺院长老派人前来求助。范先生想起当年的情景,写了一张纸条,让来人交给长老。上面写着:荆东一窑金,荆西一窑银,一半修寺院,一半赠僧人。
范仲淹在醴泉寺读书时,除了留下“断齑画粥”的故事,此外还有一些传说:
[转载]范仲淹妙答老僧谜
(转载自:鹦鹉岛的博客)
范仲淹“断齑画粥”之处——醴泉寺
冬去春来,范仲淹不知不觉在醴泉寺苦读了三年,寺中长老想试试他的学问如何,于是口占一联:“芳草春回依旧绿”,令其应对。范仲范心入佳境,欣然而赋:“梅花到时自然香。”长老捋须微笑,连声称好。
二人踏着黄昏暮色,来到翠竹苍苍,巨石错列的反园,长老略事沉吟,又制字谜一则:“竹林高高留僧处。”
才思敏捷的范仲淹细细一想,拱手回曰:“妙哉,妙哉”,接着便道出了谜底。 那长老频频点头,笑道“尔可出山求仕了。”
你能猜出这是个什么字? 谜底:“等”字。
范仲淹当年曾读书的醴泉寺
范仲淹“断齑画粥”给我们的启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乾卦文言。健是刚健的意思,天刚健,所以阴阳交合,万物生长,四季变化相推。君子看到这种情况,就要效法天,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字面意思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北宋僧人释文莹的《湘山野录》中曾记载过一则名为“断齑画粥”的典故:范仲淹少年求学的时候,因家境贫寒,常常食不果腹。他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范仲淹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一位家境优渥,和他相交甚笃的同窗,见其生活困顿,便让家人送饭时多捎上一份,准备赠与范仲淹。范仲淹虽然十分感激,但他却再三谢绝道:“我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骤然吃上你送来的美味佳肴,以后粥就再也吃不下了,那怎么能行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一个人最为难得的便是认清自己,我们永远无法依靠别人的帮助过好自己的一生。
《曾国藩家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正是因为这股“倔强之气”,若干年后,范仲淹不仅在政坛上叱咤风云,在文坛上堪称一代宗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千古传颂!
范仲淹断齑划粥 连环画:
1.范仲淹在继父友人的引荐下,来到长山县醴泉寺,拜寺中住持高僧为师,范仲淹在寺中刻苦攻读,昼夜不倦,他”画粥断齑”、”窖金遗僧”、”昼夜苦读”的故事发生这一时期。
2. 范仲淹”日作粥一器,分为四块,早暮取二块,断整数茎,入小盐以啖之”,每天煮一锅粥,放凉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上点咸菜,撒上盐末下饭。
有人把范仲淹的这段经历解释因太穷而不得不过苦日子,有人解释成为了”励志”自找苦吃,都有强牵附会之嫌。如果有在山野单独生活的经验,就会知道在单独一个人野外做饭相当麻烦又很费时,”画粥断齑”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
3. 他煮好粥以后,让粥冷下来凝结成块,然后在中间划个十字,分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上点咸菜,撒上盐末下饭。
4. 庙里的老火头僧很佩服他的精神。
5. 范仲淹在醴泉寺读了不少书。后来,他又风餐露宿、千里迢迢跑到当时的南都(今河南商丘),进了著名的南都学舍学习。
据《宋史》记载,范仲淹”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1011年),范仲淹二十三岁,因偶然事件得知自己原是苏州范家之子,多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范仲淹深感身世的苦楚,含泪辞别母亲,身带一琴一剑离开长山外出求学。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县),师从戚同文学习五经。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间,藏书数千卷。更主要的是这里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到这样的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况且学院免费就学,更是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的。应天府后来改名南京,应天府书院所以又叫南都学舍。
6. 同学中有个南都留守的儿子,看见范仲淹每天埋头学习只吃点儿粥,却不以为苦,觉得很稀奇。
8. 这位学友看他常年吃粥,就送一些美食给他。
9. 过了几天,同学发现送给他的食品并没被吃掉,很不高兴,就问范仲淹:“家父听说你生活清苦,特意送你食品,而你却不肯吃,这是为什么?”
10. 范仲淹长揖致谢,解释说:“我非常感谢令尊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习惯,如今吃上好的食品,恐怕将来吃不得苦,又怎么办呢?”留守的儿子听了,越发敬佩范仲淹。
11. 范仲淹在南都学舍废寝忘食地学习,据说从没睡过一宿好觉。冬季夜长,后半夜读书困倦时,他就用冷水洗脸,让头脑清醒过来,又继续钻研学问。
据史料记载,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书的生活是”凌晨一通舞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在六经寻乐”。范仲淹读书心无旁骛,真宗皇帝路过南京,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去观看,范仲淹却闭门不出,坐诵如旧,同学非常好奇,问他怎肯错过观望皇上的良机,他回答说:”日后再见,也未必晚。”
12. 范仲淹在艰苦生活中锻炼了坚强的意志,俗话说“无欲则刚”的人才能成大器。在他当了宰相以后,为国为民,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出自《孟子·告子下》。
译文大意是: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滨州有哪些特色菜?
滨州特色美食:佛跳墙、特色卷饼、芝麻糖酥。锅子饼、滨州芝麻酥糖、“欢喜团儿”、长寿糕、芙蓉果、商河熏枣、罗汉饼、千层酥、面鲜、羊尾桃、糖花蛋糕、江米枣、大蛋散、脆蛋果、绿豆糕、济南蜜三刀、高密蜜枣、临清枣脯、糖酥煎饼、高粱饴、水晶软糖、蓼花、黄河刀鱼、博兴乔庄水煎包、杜桥豆腐皮、魏集烧鸡、魏集驴肉、无棣大山烧鸡、邢家锅子饼、渤海文蛤、梭子蟹、芝麻酥糖、沾化冬枣、阳信鸭梨。
合肥有什么经典小吃?
合肥的8大经典美食,道道都是合肥人的心头爱,来看看你吃过没?
被誉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最近几年经常出现在各大头条新闻上。这座城市以一次次的风险投资获得的丰厚的回报广受关注。在笔者看来,合肥不仅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更是一个物华天宝之地。
它有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有被誉为世外桃源的肥西紫蓬山。这些地方丰富的物产更是被勤劳,淳朴的合肥人民加工成一道道鲜美多滋的美味佳肴。
接下来就让笔者为大家介绍几道合肥的经典名菜。道道都是合肥人的心头爱。
肥西老母鸡
在合肥有句谚语叫做,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母鸡。可见合肥人民对其的喜爱之情。在当地每逢佳节,宴席都会上这道名菜。它选用肥西紫蓬山的土鸡为原材料,因其质优味美,烹饪时不添加除盐以外的调料。
成菜不仅汤汁清澈,而且吃上去更是汤鲜味美。拥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
三河小炒
三河小炒源自千年古镇,三河镇。在合肥的各式餐馆基本都会有这道炒菜。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油重,味重。制作时将木耳,肉丝,芹菜,等食材入锅爆炒。成菜色泽艳丽,吃上去也酸甜可口,鲜脆爽滑。是一道十分好的下酒菜。
吴山贡鹅
在合肥,一般上班族下班没时间做饭,都会道菜市场的摊档买上半只吴山贡鹅当作下饭菜。相传这道菜是由五代十国时期吴王始创。因为其色泽清爽,鲜美醇厚在清朝被当做贡品上贡。由此吴山贡鹅便名扬天下,深受广泛好评。
麻辣小龙虾
合肥宁国路被叫做小龙虾一条街。这里开着百十家制作小龙虾的店铺。年轻人们都喜欢深夜在此寻找舌尖味蕾上的寄托。合肥小龙虾不同于盱眙龙虾五香的口味,而是麻辣,蒜泥居多。成菜不仅色泽红亮,而且吃上去更是麻辣鲜香,无比过瘾。
胡适一品锅
这道菜听上去便让人觉得温文尔雅。实际上说得脱俗一点就是大杂烩。不过这道菜选用的食材都极其鲜美。有鹌鹑蛋,猪肚,火腿,鸡肉等食材。很好的将这些食材各自的特点做到了有机结合。拿它的汤汁拌饭吃,一定比平常能多吃上一碗。
红烧甲鱼
红烧甲鱼源自于肥西县。这里沟渠河道众多,野生的甲鱼也数不胜数。当地人们便因地制宜的使用甲鱼结合徽菜有名的红烧技法制作。成菜看上去造型独特,而且吃上一口甲鱼的裙边,更是软嫩鲜香。它也是一道十分滋补营养的美味佳肴。
庐州烤鸭
庐州烤鸭原本是宫廷的御膳佳肴,在明朝时通过豪门望族流入民间。它制作选料极其严谨,通常选用以肉质鲜美,皮薄肉厚的肥东麻鸭制作。经过厨子运用精细火功的烤制,成菜看上去红润油亮。是一道来合肥游玩不可多得的伴手礼。
包公鱼
包公鱼又叫做红酥鲫鱼,因为合肥产的鲫鱼后背发黑。让人们联想到当地铁面无私的包公,故名曰包公鱼。包公鱼虽然通过热加工,但是它属于冷盘类。制作时也是讲究大火猛攻,小火焖炖。
成菜看上去色泽酱红,而且吃上去也是酥香软烂,入口即化。若是拿放置一夜的鱼冻拌粥食用,那可是绝妙的美味。
以上便是笔者为大家介绍的八道合肥经典名菜。大哉合肥,雄踞安徽省腹心。这里的美食无不兼收并蓄,中和大端。真不得不令人叹服千百年来,合肥人民将食材和绚烂的乡土风情做出的奇妙融合。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青阳县有什么特色美食(关于范仲淹的成语划粥断齑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2841,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