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童年美食都有什么,你还记得童年时妈妈做的最好吃的饭吗?
童年的味道永远忘不了。不管走到哪里,永远还是妈妈做的饭最好吃。
小编是一个90后,湖南张家界的。我们这边是大山地区,所以一直都是很穷的,很多90后的可能都没有种过地,干过农活吧,但是我还是做了农活的,一直到十几岁读高中之后就没有干过了。到现在家里也不在农村了,也自然不干农活了。
现在一想到小时候还是很怀念的,一想到的吃的还是腊肉炖黄鳝,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菜真的很好吃。小时候能吃到一顿肉就不错了,而且还是腊肉加黄鳝肉呢肯定更加的喜欢吃了。
那时候一有时间就是和几个小火把去田里抓鱼,抓黄鳝。每次都是几个小伙伴一起,然后抓到了的就一起分,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就是谁先选。你一条我一条的。那时候的农村,黄鳝,泥鳅,鲫鱼很多。白天的时候就去田里抓黄鳝,抓鱼,晚上就取田里抓青蛙,抓泥鳅。小时候也不感觉累,不感觉脏。
抓回了之后每次就是让母亲做腊肉炖黄鳝,我自己就是把黄鳝处理好,虽然那时候小,但是自己从小做农活,还有炒菜煮饭基本上六七岁就开始干起,那时候农村还是灶台,自己没有灶台高的饿时候,就在下面垫了一个椅子,站在椅子上炒菜。所以对于处理黄鳝这些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自己在处理黄鳝的时候,母亲就是洗腊肉,切好。然后自己处理好了就去找点紫苏,青辣椒等等。
先把腊肉炒一下,等到炒出油了之后,就加入黄鳝肉。把黄鳝肉炒到焦黄有香味了就可以了。然后加入辣椒,花椒,盐等等调料,那时候农村的调料也比较少,就是自己种的一些辣椒,花椒,在山上找的桂皮等等。然后倒水大火炖开,之后改小火慢炖半个小时。最后在吃的时候,加一点紫苏叶就可以了。当然现在炒的话,加入生抽,鸡精,胡椒,八角等等都可以的。
这个菜真的特别好吃,现在有时间了自己也会在家做的,不过现在的黄鳝都是人工养殖的额,感觉没有以前的味道了,也没有以前的好吃了。
儿时有哪些难忘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模糊又具体,说起童年脑海中首先会闪过的是一些画面,午后的课间与三两好友一起在草坪做游戏,炎热的夏天里的西瓜和风扇发出吱扭吱扭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偷偷在同学间互传的小纸条……童年的记忆由方方面面组成,零食、玩具、动画片却是覆盖了每个人的童年。
想来真的是十分怀念以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日子。“要是能有个时空隧道让我们回到过去,再吃一吃童年的小吃,玩一玩童年的游戏,看一看童年喜欢的动画片那就好了”,这也成为了许多80后、90后共同的心声。
80后、90后心心念念的那些零食
小时候真的是非常喜欢吃零食,小时候为数不多的零花钱都花在了买小零食上,上学前和放学后都要约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小卖部买小零食吃,当时大家都喜欢买的五毛钱一包的咪咪虾条,当时非常流行且珍贵的大大泡泡糖,要攒了一个星期零花钱才能买一次,吃到后面要比赛吹泡泡,冰柜里五毛钱一支老冰棍,这些不起眼的小零食成为记忆中永恒的美味。
接地气的童年游戏
游戏和玩具也在童年回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时候的玩具和游戏主要以简单和易携带为主:不倒翁、溜溜球、竹蜻蜓、老鹰抓小鸡、跳皮筋、踢毽子……课间午后与三两好友相约一同嬉戏玩耍,在那个电子娱乐电子产品缺乏的年代,这些简单小游戏为童年增添了许多欢乐。
电视机里的童年偶像
说到童年回忆不得不提的就是一些动漫影视作品了,看电视可谓是童年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了,一些动漫主人公的性格行为甚至对我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黑猫警长、西游记、家有儿女、武林外传、还珠格格……这些影视人物为我们在课余创造了许多快乐的时光,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暑假。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心灵手巧的
小时候对一些手上的小玩意儿也分外感兴趣,除了自己做来玩,还会当成礼物送给别人。以前总会折一整个玻璃罐子的纸星星或者千纸鹤送给同学当作礼物,在课间折一个东南西北和同学相互逗乐。
那时候最喜欢游泳嬉水的时光
童年时的夏天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知了整天的叫个不停,树下有三两乘凉的大人,手摇蒲扇,随意闲聊,小孩子则喜欢在天气最热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在村子的池塘里游泳嬉戏玩耍,泼水相互逗乐,在水里一泡就是一下午。
还记光着脚丫在田野里奔跑的日子吗?
以前的城市还不像现在高楼林立,在城中总有一片绿意任你撒欢奔跑。以前的我们大多数有一个远在乡下的爷爷家或者外婆家。每年暑假,最期待的日子大概就是去乡下,没有作业、没有爸妈的唠叨,撒开了脚丫子在田野里奔跑玩耍,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小伙伴。
这些美丽的记忆都慢慢远去,大家想要追忆,却又无处可去。今年夏天,乌镇乌村为大家准备了乌镇乌村民间童玩节(7.14-8.26)。童玩节以“回爷爷家过暑假”为主线,打造了一趟绵延数十年的“时光之旅”,邀请到那些陪伴80后、90后度过美好童年的“老朋友”,重现与80后、90后共同成长的“老游戏”,与我们一起共度暑期的美好时光。
带孩子“回爷爷家过暑假”——乌镇乌村推出特色农耕夏令营:三天两晚,滚动式开班,只要你有时间,就可以带上孩子一起来。一大一小共同入住,爸爸妈妈可以陪小朋友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的耕田里,穿梭在房前屋后的蔬菜里,回忆小时候的村庄生活,感受大自然生命的神奇。
更有温度DIY手作环节,在这里孩子可以亲自动手,感受纸艺与手作的魅力,更有国内外纸艺与手作大师现场课程分享,与大师零距离亲密互动,在大师的带领下遨游纸艺与手作的世界。
觉得上课的时间太枯燥,没关系!乌村还准备了许多小游戏——你可以带小朋友一起“玩爷爷玩过的游戏”,重回童年时光,领略踩高跷、抽陀螺、滚铁圈多种复古小游戏的魅力。更有专为小朋友设计的“为爷爷分担家务”环节,让孩子体验干农活,喂兔子、采摘蔬菜、抓鱼、烧柴火饭等,释放孩子内心潜藏的自然欢喜与自然力量,培养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小时候看西游记,黑猫警长,葫芦娃三位大英雄也会出现在本次童玩节中!童玩节期间,村子里的各个角落都会复刻动画片里的经典场景,国漫朋友们每天会在乌村巡游,更有主题cos大咖秀,有机会穿上黑猫警长的警服,做一回大英雄,圆童年时期一个英雄梦想。
此次童玩节,在乌村,不仅可以品尝许多江南农家特色美食—青团、茶糕、手磨豆花等,还有自助餐厅内琳琅各色的糖果,还有蛋糕,糖画创意卡通DIY美食,让你大饱口福。此外,本次童玩节特地推出童玩美食,将童年动漫形象与美食完美结合,悟空、葫芦娃、黑猫警长都会出现你的餐单里,美味又有趣。
除了童玩节的童真童趣点亮一颗你的同心,夏天你还可以重新体验童年的清凉,乌村稻田泳池周身被翠绿的稻田所环绕,自然风光秀丽优美,浸泡在清凉的泳池中,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葱茏清爽的绿意,暑意一下子就消减了许多。
泳池旁就是乌村的麦田餐厅,在泳池玩的累了就能享受精致的美食,让你“清凉”过一夏!
关于童年的记忆,回忆起来总是闪闪发光的,这个夏天,不如带着孩子来乌镇乌村,当不同年代的童年在同一个时空里相遇,说不定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你有哪些难忘的儿时记忆和抹不去的乡愁?
八零年离开故乡到新乡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了!一句句熟悉的河南林州方言,一张张憨厚、朴实的笑脸,一辆辆唯有太行山区才有的独轮小推车,一盏盏用墨水瓶自制的小油灯……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故乡的味道!
故乡——河南林州市(原林县)合涧镇刘家洼村位于太行东麓,红旗渠畔的一个小山村,地属安阳市管辖。南与河南省辉县市交界,北与河北省相邻,西行数十里可达山西省境内。虽说叫刘家洼村,可全村好像是没有刘姓人家。具体名字的来历,我也就说不清道不明了。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虽说多年不曾回去。但,那山、那树、那老屋尤其是夏日里和小玩伴们游泳嬉水的场面时时能清晰的浮现在眼前,犹如昨日一般……刚到城里的那些年每逢春节父母带着我和妹妹一家四口都要回家看看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叔叔、姑姑……。渐渐的随着爷爷、奶奶的相继离世,再以后工作、家庭的忙碌,回去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与儿时的玩伴们也慢慢的失去了联系。
淳朴的民风那是一个物质相当馈乏的年代!贫穷的村子,贫瘠的土地,纯朴的山乡,厚道的民风,繁衍了一代代朴实、憨厚的村民!那时村里人外出都不很重视关门落锁这一现在看来是至关重要的安全大事!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好像也没有这方面的必要似的。下地里干活儿把两扇门一关、门褡裢一搭、挂个锁就行了。虽说挂了个锁,可那锁也就形同虚设,还插着钥匙哩,因此也只是挂了个锁而已!走的急了索性敞开着大门,也是不稀罕的事。有时即使上了锁,也拔了钥匙,可钥匙一般都会在离门不远某个地方放着,只有家里人知道。反正我家屋门的钥匙常常是在高高的窗户台上放着的!邻居之间也是简简单单,没有那么复杂,农具之类的不凑手了互相借借,也不需急着置办。需用铁锹、扁担水桶之类的,只管开门进院去拿,事后打个招呼或用完放回原处也就行了。说实话那时候全村虽然都不很富裕但像撬门别锁之类的的盗窃案件倒很少发生!不过有小偷小摸‘’手艺‘’的主,在村里可不怎么受待见,啥时都抬不起头。 谁家有了有了婚丧嫁娶和修房盖屋的大事,邻里之间只要招呼一声也就是了。那热闹的场景也就跟着来了,来的都是客,主人家就早的在院子里砌了锅台,得做几顿好饭菜来招待招待前来帮忙的大伙儿。饭是平时不常吃的大米、面条、馒头之类的好饭,菜则是豫北农村特有的大锅菜。到吃饭时院里院外都是人,坐的、站的、蹲的各色各样。说的、笑的、吃的、喝的各类声音此起彼伏……。剩下的饭菜还要给左邻右舍送上一些,让没有来的老人和孩子们也都尝尝,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难得的美食!
热闹的饭市饭市是在豫北农村院前屋后或相对宽敞或来往方便的地方街坊邻居们自然形成的一块吃饭的地儿,每日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会聚集在这里。一到吃饭时节不用通知,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端着饭碗凑到那里去边吃边聊。站的、蹲的、坐的各色各样好不热闹。我尝尝你家的饭,你品品我家的菜……。邻里之间的小孩儿端着小碗去别人家吃饭的事儿也是常事,一点儿也不奇怪!那是的农村很少有娱乐活动,一年之中像看戏、看电影这样娱乐的事儿更是少的可怜,因此每天饭市上的东拉西扯、天南地北的高谈阔论也就是一种最好的娱乐方式了。村里田间地头的见闻,国内、国际大事及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事……都是每天饭市上议论的话题。大人说的高兴,小孩儿们听得热闹。特别是晚饭,要吃到很晚很晚,往往是在家的主妇要派孩子三番五次的催促,这晚上的饭市才算结束,因为她们在家等着洗锅洗碗呢!在当时豫北农村还有一些盲人他们背着三弦、大鼓之类的乐器,结伴游荡于各个村落,靠着演唱、算卦之类的本领混口饭吃……因此饭市上的河南坠子、评书大鼓之类的段子给当时单调的农村文化生活带来丝丝的快意。演出结束后,大家便会手捧饭碗把家里的饭菜送到他们手中……那碗里稠的稀的什么都有。只吃的他们连连说:“中了、中了‘’……。晚上饭市上的表演要很晚才能结束,最后邻居们还会牵着盲杖在左邻右舍中给他们找个晚上落脚的地方。
昏暗的油灯现在,偶尔停电了,我有时也会试着点上蜡烛,在烛光下看书写字。哈哈!已经是不习惯了,既看不成书也写不成字。而想想童年在故乡昏暗的油灯下写字做作业的日子,真是不知道怎么过来的。现在还是赶上了好时光啊!那个年代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家里的电灯一年中满打满算也亮不了半年,照明全靠煤油灯。因此,油灯、油壶是当时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物件。先说这煤油灯吧,也有好几种,有买的有自做的。买的好看,用小墨水瓶自做的简单实用。室内用的是普通的小油灯,室外用的带玻璃罩的灯笼和集市上买的马灯。蜡烛太贵,那时就是奢侈品,平常是舍不得用,往往是到了过春节停电时才用几天。再说油壶,要点煤油灯,就得有盛煤油的油壶,呵呵这油壶也五花八门,有专门从集市上买来的铁油壶或磁油壶,也有图省事便宜找个废弃的大玻璃瓶代替的。一小壶煤油是用不了多长时间的,于是就得经常提着油壶和小伙伴们结伴到几里外的叫供销社的地方去买煤油。那时农村电力紧张,晚上没电黑灯瞎火的时候是常事。学校也不例外,学校高年级也上晚自习的照明主要就是点煤油灯。于是教室里每张桌边都会放个带玻璃瓶的灯笼或自做的小油灯,整个教室可谓星光点点,别有一番景象的。下课后,男女同学都会互相指指对方被油烟熏黑的脸和鼻子。由于从学校到家还有一段儿不近的路程,我至今还记得晚自习后提着灯笼,拿着防身的棍子和同伴们说笑、打闹回家的场面……说来也怪,那时学校里戴眼镜的同学还真不多见。
顽皮的戏水游泳在豫北太行山区的农村叫凫水。直到今天也没有多少人游泳,由于没有那设施,所以就没那习惯。出于安全到目前在老家小孩儿游泳也是一向禁忌,由于是野坑,每年都小孩儿出事的。因此凡是会游泳的主,大都是那些不听话的偷偷的学会的。偷学游泳一般是在中午,我们村的西北有座小型水库,我就是在那里学的,中午大人都在家午睡,一般没人到水边来,因此儿时游泳,全是脱的光光的,一丝不挂的,小孩儿嘛,谁也不笑谁,只管尽情的玩儿。每到午饭后,想去游泳的便会用各种信号联络伙伴们结伴到村西北角水库里学嬉水,有时也到村子西头的红旗渠里。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蛙泳,自由泳,蝶泳什么的,更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我那“狗刨式”就是那时学的。水库水满时,我们排队径自从东游到西,上岸后稍稍休息,便又返回对岸。由于浇地水库里剩水不多时,我们着分班儿学着电影里尽情地捞起水底的淤泥打水仗,弄的满脸是污泥。于是往水下一潜,污泥便没了。有时遇到水蛇,又吓得要死。上面说了这一切都是背着大人偷偷去的。一旦被大人发现,便抱着衣服匆匆潜入旁边的庄稼地里,借茂密庄稼的掩护逃之夭夭了。动作不利索的话被逮住,是有可能挨揍的。不过办法好像常常有,总不会耽误第二天中午的游泳嬉水。一个夏天下来都是晒得黑黝黝的,象条泥鳅。有时为了防止游泳后家长在身上挠出白印子,游过后,我们都会穿上长袖衣服在烈日下闷出汗来,就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现在想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可惜当时是不理解的。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1980年,我随母亲和妹妹一起到了新乡市学习生活,而可爱的故乡那留恋的老家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忘不了大雪的早晨,边走边用铁锹铲雪清路的情景和雪在脚下发出的吱吱的声音;忘不了麦收时节和同伴们在地里拾麦穗场面;忘不了故乡的手推独轮车;忘不了生产队里那低矮的饲养室,那里有生产队里的骡马,因为我的爷爷是饲养员;也忘不了耕地时的犁耙,播种时的木耧,还有那憨厚的老黄牛;也忘不了晚上在丰收后麦场上放映电影的美妙时光;更忘不了从小学到初中培育过我多年的各位老师……
总之故乡是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现我已年过半百,也该挤点时间回去看看今日变化了的故乡,与儿时小伙伴们再叙叙当年,再看看村里的长辈和同宗的兄弟姐妹。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现在童年美食都有什么(你还记得童年时妈妈做的最好吃的饭吗),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5681,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