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人做什么美食(和我们生活了十多年的继母该怎么办)

美国老人做什么美食,和我们生活了十多年的继母该怎么办?

刘梅背着自己的行李,走出这个居住了11年的家时,没有回头,没有悲伤,只是心里百感交集,感叹自己这60年的人生,命真苦。

刘梅其实在年轻时候,人生还是有个不错的开端的,从东北农村老家考上外地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一家机械厂当技术员,然后结婚生子,可惜没过几年,厂子改制,刘梅下岗了。

然后在刘梅36岁那年儿子车祸去世,老公离婚另取。她一个人生活的很艰难,没有自己的住房,只能租房住。她不想回老家,因为觉得丢人。

由于没有正式的工作,她只能打零工养活自己,陆续也有人给她介绍过几个对象,但不是她觉得不适合,就是对方没看上刘梅。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能找到的活越来越少,最后她去了家政公司,找了个打扫卫生和当钟点工的活。在49岁那年,公司介绍她来到了张天民的家,做全职保姆。

那一年,张天民66岁,丧偶3年。

张天民是60年代的大学生,学的是半导体专业,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40岁成为教授,在自己的领域小有名望,经常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这是张天民的职业经历,算是比较风光。

在感情经历上,张天民也是人生赢家,他也是从东北农村考出来的,上大学的时候,被导师看中,毕业后,把女儿嫁给了他,婚后生了俩儿子。

张天民和妻子的感情非常好,妻子和他同岁,俩人的日子过得很温馨,妻子在一家中学当音乐老师,工作比较轻松,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

两个儿子也教育的很好,大儿子张威,二儿子张旭,都是大学毕业,事业有成。

最大的遗憾是,妻子在63岁那年,得病走了。

在刘梅住到张天民家里后,把张天民照顾的无微不至,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做的饭菜也很合老爷子口味,没事的时候就陪着张天民聊天。

他们俩算广义上的老乡,都是东北吉林省的,而且刘梅虽然这些年过得很差,但毕竟也是中专毕业,不是完全没有文化,在她上学的时候,从农村能考上中专,那也是相当厉害了。所以他们聊的不错,共同话题越聊越多。

刘梅很满足目前的生活,每天不怎么累,收入也不少,居住环境也相当不错,她自己有单独的房间,而且和老爷子还能聊到一起去,总之很满足、很舒心,这些年来的烦闷之情都开解了不少。

她希望这样的日子能越长久越好。

可惜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总是在你开心的时候,给你来个反转。

她当保姆3年多的时候,张天民得了重病,需要每隔三天去医院诊治,每次都四个多小时,张威和张旭两夫妻没有时间陪着,都是刘梅全程陪着张天民,风雨无阻,好在张天民的家离医院很近。

工作强度比之前高了不少,张天民要给刘梅涨工资,刘梅拒绝了,坦言目前的工资就不少了。

其实经过这四年多的相处,他们之间像亲人远远大于像雇佣关系。

在张天民得病一年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给刘梅一个名份,这样即使以后他走了,刘梅也能按月领取遗孀费,生活也能有一点点保障,刘梅对此表示同意。

而当张天民说出要和刘梅登记结婚的时候,张威和张旭哥俩都表示支持,因为这几年刘梅把父亲照顾的什么样,他们都看在眼里,父亲老了,他们又不能时刻陪着,有个人能照顾好父亲,陪伴父亲,是好事。

大儿媳妇心里无所谓,嘴上表示支持。

二儿媳妇心里反对,但嘴上也支持。

这就相当于全支持了,不过在二儿媳妇的引导下,在登记前,还是让张天民立了遗嘱,张天民百年之后,财产归两个儿子。

这些刘梅都不在意,她只想有个安稳的家。

就这样,他们登记结婚了,没有什么仪式,就是全家吃了顿饭。

婚后的日子和之前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刘梅家里和医院照顾张天民,这一照顾就是7年,期间张天民身体越来越差,最后一年不能走路了,都是刘梅用轮椅推着张天民。

在张天民临终之前,把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都叫到眼前,让他们保证,在他走之后,不能欺负刘梅,不要求他们如何孝敬,但只要刘梅活着,就不能把刘梅赶出去,要把刘梅当亲人对待。四个人都答应了。

这里面的情况还是那样,俩儿子是真心保证,大儿媳还是无所谓,二儿媳心里依然有不同意见。

要说这有文化的人,说话你就得听音,二儿媳每次回张天民家这边,和刘梅也都热情的聊天,聊的还都是夸奖的话,但仔细一琢磨,感觉又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她夸刘梅:“刘姨你这件衣服真好看,爸爸对你真好,我逛街时也看见了这件衣服,都没舍得买”,实际那件衣服不到200块,还是那种老年人服装。

又比如她说:“每次回到这里都是改善生活啦,吃的真饱,刘姨你的手艺这么好,有时间教教我”。

这些话听着是好话,但细想,又感觉似乎是在说刘梅花钱多,又是买衣服,又是买好吃的。

但你又说不出来她哪里错了,因为听着都是好话,语气还诚恳。

处理完张天民的后事之后,日子暂时恢复了平静,刘梅自己呆在家里,虽然没有人一起聊天了,但起码也算安稳。

不过,事情很快有了波澜,而且当然来自于二儿媳妇。二儿媳妇对刘梅一直就不太认可,她认为雇保姆就挺好,为啥非得结婚呢?老爷子在世的时候,她不敢做什么,现在老爷子不在了,她心思就活了。

在张天民去世两个月后,她来到刘梅这,先是嘘寒问暖,然后不经意的和刘梅说:“这个房子住了好多年都没装修了,太旧了,我想给你装修一下,你住着也更舒服”,刘梅自然说不用的,现在就挺好,但二儿媳妇的心思已经展开,怎么可能停下。

没过几天,她就带着装修公司的人来看现场,测量房间之类的,然后和刘梅说给她先暂时租个房子住,等装修好了,再搬回来。

刘梅这些年活的颠破流离,小心翼翼,心里多敏感啊,马上明白这是变相的赶她走,她想了几天,决定不用赶,自己走。

按说她和张天民是合法夫妻,就是不走,硬住着,最后也能有个说法,但刘梅不想那样做,她决定默默的离开。

在离开前,她最后一次把房间都打扫干净,带着她和张天民的相册,带着自己的随身衣物等物品,关好门,离开了。

没有眼泪和悲伤,很坦然的离开。她清楚,别说是对后老伴了,就是亲生儿女还有很多不孝顺的呢。

她只是遗憾,遗憾张天民走的太早,没能在一起多相处一些岁月。还有感慨,感慨自己一辈子的命苦,就没个安稳,总是东搬西挪。

她在市里租了一个小房子安顿下来,这些年她的工资基本都存着呢,登记之后,张天民也按月给她钱,临走之前又给了她一笔钱,她想过,算上每年的利息,省着点用,这辈子差不多也够了。

转过天,二儿媳妇去张天民家,发现屋里没人,刘梅的东西也不在了,知道刘梅这是走了,她的计划完成了一半。

过几天后,她借着张威张旭两家人一起吃饭的机会,不经意的说,刘梅回东北老家探亲去了,要在那边住几年。

张旭很清楚自己媳妇的性情,马上知道这是媳妇在里面搞事情了,当时就发怒了,对着自己媳妇说:“刘姨的父母都走了10多年了,唯一的一个哥哥也早就搬出东北到南方和儿女们生活去了,刘姨回东北探什么亲,看黑土地吗?”

随后拿起电话给刘梅打了过去,问明她的住处后,立即和张威赶了过去。

见到刘梅后,张旭诚恳的替媳妇道歉,希望刘梅能搬回去住。刘梅开始是婉拒的,她怕以后再被赶走更尴尬,但是两兄弟的诚心打动了她。

两兄弟说的很直白,说要是让刘梅搬出去了,他们自己的良心都过不去,这些年要是没有刘梅,他们父亲的晚年不会这么舒心,再说了,也会被街坊邻居们背后议论死。

总之一番劝说后,刘梅还是同意回去了,她心里发誓,如果再被暗示要她走,就离开远远的,不再有任何联系。

但是,让刘梅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她搬回去住的一个多月后,张威来了,给她一本房产证,上面写着她的名字。

刘梅从张威手里接过房产证,这次眼泪完全止不住,她离开的时候都没哭,现在却忍不住了,泣不成声,她流离了一辈子,晚年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小窝,还是用这种她完全想不到的方式。

最后我想说的是:

继母虽不是亲生母亲,但也是长辈,是她在你父亲最需要人的时候,陪伴在身旁十多年,不要求你有多孝敬,但是,但凡你有一口吃的,也别让她饿着,做人要厚道。

美国老人做什么美食(和我们生活了十多年的继母该怎么办)

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吗?

感谢邀请,大学老师不长胖前来答题。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紧密相关,可以说现代西方文化起始于文艺复兴,但是各自有各自的发展方向。类似于大家拥有共同的母亲,共同的发展起点,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一脉相承更偏向于继承与发展,我认为这并不适合形容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说到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关系,我想从宗教发展开始谈起。为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它沿袭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以培养教师、公职人员或贵族为主,对科学研究并不重视。宗教在欧洲文化中的影响,至今不能忽略。那么美国与欧洲宗教的区别在哪里?

我们先从基督教发展历程谈起。

基督教目前有两个主要分支,一个是天主教,一个是新教。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按照我们中国人的理解,应该是剑宗和气宗之间的关系;两派虽然并不交好,也不交恶,即使切磋也是点到为止。但是,新教和天主教不是。历史上两个教派厮杀得非常严重,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为什么同属一个教派的不同分支,矛盾如此尖锐?因为阶层不同,生存空间不同,所代表的利益团体不同。

天主教与新教的势力范围

时间回到500年前,也就是14世纪初,一位神父马丁路德,写了九十五条论纲,反对“赎罪券”。从而拉开了宗教改革轰轰烈烈的序幕。“赎罪券”是什么东西?就是底层百姓如果认为自己犯了错,去教堂忏悔完,可以再买一些“赎罪券”用来消除自己的罪恶,以求上天堂。

这个东西,使得当时的教堂和牧师非常非常富有。马丁路德作为一个神父,一个获得神学博士学位的人,旗帜鲜明地反对罗马教廷,剑指当时教堂“赎罪券”存在合法性。这对整个罗马教廷来说都是非常震撼的。虽然马丁路德本人认为自己只是从一个大学教授的角度提出了“赎罪券”的不合理性,对它的存在加以探讨而已。

但是,作为一个淳朴的中国老百姓,我们也熟知一句话:“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尤其是在当时封建社会,赎罪券是建立在罗马教廷权力合法性基础上用来“割韭菜”的利器。

马丁·路德,新教创始人

“赎罪券”只是一个引子,借由对“赎罪券”的讨伐,基督教分化为几个分支: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然后相爱相杀很多年,其中发生在德国的“宗教战争”持续了三十年(1618-1648年),德国死了近800万人,天主教徒的数量锐减,新教才逐渐取得了一定地位。

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几个教派还是“缠缠绵绵到天涯”,当然,血腥暴力的战争是不存在了。那宗教改革对文化有什么影响呢?

铺垫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文化领域的问题就是有个特点,需要追根溯源才能讲清楚,略显罗嗦,见谅)

1517年之前(也就是马丁路德提出改革之前),整个欧洲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国教的人,就是“异教徒”。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异教徒”没啥感觉,因为我们的历史那么悠久,从来没有政教合一过,更不是宗教立国的国家。北魏时期有的皇帝彪悍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北朝就开始灭佛,一灭不行,还要再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一下“三武灭佛”。管你什么神仙,干扰我的统治,我就要灭了你。这是中国古代领导人对宗教的看法。所以,异教徒在我们国家,连骂人的词都不算。连街边老百姓都知道,在中国信仰自由。我们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总有一句保留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欧洲就不一样了。“异教徒”的帽子扣下来,是要命的。信仰自由都没有,怎样思想自由?宗教改革之后,长期斗争的成果就是,天主教在十七世纪引入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产生了法国的自由主义文化;新教则自行改革,产生了资本主义精神。

那跟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有什么关系?答案来了,法国自由主义文化与天主教在欧洲茁壮成长,新教则带着资本主义精神,去了美国。都是自由,法国人文主义精神的自由,和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自由是不同的自由。

当然,对这一点如果想有更深了解,推荐大家看我另一个问答里的回答,详细介绍了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争斗原因。

大佬们有什么推荐的人一生必读的书?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808725798644629774/?origin_source=user_profile_answer_tab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是一脉相承么?

答:不是,他们是相爱相杀的产物。

它们分别是怎样的?

答:欧洲文化更重人文,美国文化更重资本。人的自由,是欧洲追求的终极目标。资本自由,是美国文化的终极目标。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大家好,我是不长胖,一名普通通的大学老师,专注回答医学教育、科研和信息传播相关问题。欢迎关注、留言、点赞互动。感谢阅读。

真实的美国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多年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入国。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加入美国国籍,相比之下选择主动放弃美国国籍的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在疫情大爆发的2020年一度出现过放弃美国国籍的人数比往年暴涨的现象。这其实都是被美国当时汹涌肆虐的疫情吓到了,可到了2021年入籍美国的人数却不减反增。截至2021年底美国已出现82万死亡病例,可同一时期入籍美国的人数却达到了85万。

2021年底美国移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加入美籍的人数大幅增加37%,而且当时还有800多万份移民文件等待处理。至于官方申请和试图非法越境的移民加起来的人数可能达到上千万。这也就是说即使在如今美国疫情肆虐的环境下每年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削尖了脑袋想要移民美国。美国到底有什么吸引着这么多人呢?真实的美国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可能有人的第一印象是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一定很高,所以每年才会吸引这么多人移民美国。从目前现有的数据来看美国的人均收入是我国的5倍多。如果仅从这点来说美国的生活水平比我国高也没错。毕竟我们还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我国已在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可当最低温饱线以下的绝对贫困已成为历史的现在相对贫困仍客观存在。

人口多、底子薄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在面上比起发达国家仍存在客观的差距。在20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48个亚洲国家的人均GDP数据中我国名列第13位。这在亚洲国家中算是处于中上游水平,但亚洲国家的经济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突出。目前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大致处于国际平均水平:不算富,也不算穷。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收入水平上与美国这种发达国家的差距仍是明显的。

当然人民生活水平也不能只看人均收入水平,因为物价指数、社会福利等因素也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比如美国的人均GDP相当于日本的1.5倍以上,而同时美国的物价水平也要比日本低得多。这样看来美国人生活水平似乎相当高于日本,但美国同样也有不如日本的地方:日本公民因为有全民医保,所以在看病方面就比美国人相对轻松。美国看似是给予个人最多自由的国家,而且为此不惜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公权力。

可公权力的被削弱也意味着政府对国民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大大减少。美国的社会福利在发达国家中其实基本上处于最低水平。被新冠疫情重创的美国是唯一没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奥巴马时期曾提出医保改革计划却遭到众议院废除。事实上在美国看病的费用是相当昂贵的,而且在美国看病的效率也并不高:除了急诊之外大多数病都需要提前预约,因此有时某些病情较轻的患者等到预约时间自己可能就好了。

在美国通常是先治病后给钱。那种所谓没钱不给治的说法其实是子虚乌有的。等到病治好了以后医院会把账单寄给患者。这时患者通常都会被高昂的治疗费用震惊到。由于美国没像我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那样的全民医保,所以美国人往往通过各种各样的商业性保险来缓解医疗负担。美国因此成为了一个各种各样商业保险极为发达的国家。美国公民即使购买了商业保险还是要在医疗方面承担不菲的金额。

美国的医院和诊所通常都没药房。美国的医生只负责给患者开处方,而患者拿着单子得去外面的药店买药。美国的药店除了卖药之外还出售各种各样的其他商品(实际上更像出售药品的便利店)。在美国能不叫救护车就尽量别叫,因为叫救护车的成本实在高得离谱。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去医院看病宁愿选择叫优步也不叫救护车。这些都显得与其他国家不大一样。

在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城市常能见到流浪汉的踪影:他们白天游荡在大街上,等到了晚上就睡在街边。据美国官方统计全国的流浪汉共有55.3万人,而美国民间的“无家可归者联盟”所统计的数字则高达350万人。这些流浪汉的存在证明美国其实并不是像有些人所想象的天堂。美国事实上是通过移民的方式增加国内财富:通过富人的移民可以达到掠夺其他国家财富这种目的。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移民的方式可以吸纳更多二等公民、三等公民……涌入美国的移民中有从事高端工作的银行家,可同样不乏跑去刷盘子、捡垃圾的底层人士。这些底层人士作为美国的二等公民、三等公民从事着最艰苦、挣钱最少的工作。即使你成为了美国公民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有照顾你的义务。在美国享受福利待遇的前提是按时纳税,而因破产、身残、失业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流浪则享受不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福利。

这样的贫富差距使美国事实上成为了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并存的国度。这不仅反映在美国的经济生活方面,同样也反映在美国的社会治安方面。在美国越是经济繁荣的地区,那么警察数量也会相应地越多。美国房价不算很高,但每年都要交1%~3%的不动产税,而不动产税很大一部分是用来给警察发工资的。富人区房价高,所以交的不动产税多,那么养活的警察也就更多。

与此同时有钱人也会自己花钱聘请保安,所以有钱人生活的高档社区的治安一般都差不到哪儿去。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全世界的富人都喜欢往美国跑,因为反正他们住的高档社区感受不到暴力犯罪活动。洛杉矶的比弗利山庄、纽约的上东区、洛杉矶海岸线的海景房都是那些年收入几十万上百万乃至几百万美元的人才住得起。像这样的富人区有大片的单独别墅,警察基本上是随叫随到,所以富人区都是相当安全的。

这里即使是晚上也可以自由跑步,不过富人区一般距离城市中心较远,所以出入都基本要开车。相比之下贫民区房价低,所以交的不动产税就少,那么所养活的警察数量也就很少。贫民区的种族、阶层结构复杂:充斥大量的无业游民、瘾君子、流浪汉。由于在大城市更容易得到富人施舍,所以美国的流浪汉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这些流浪汉中不乏瘾君子、精神病患、有犯罪前科的人员。

这些人的存在实际上构成了社会治安的隐患,然而在这些人没确实的犯罪行为之前是不能驱赶的,因为流浪本身并不违反美国的法律。所以美国大城市的贫民区往往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地方,而警察对贫民区的事也往往懒得去管。久而久之美国大城市的贫民区就逐渐发展成为了滋生犯罪活动的天然土壤。在中国最常见的坏人是骗子、小偷,抢劫算是很严重的行为了,伤人、杀人的现象很少见。

美国有组织的暴力犯罪团伙比较多,加之美国人几乎是全民持枪,所以一些整天无所事事、仇恨社会的无业游民、犯罪分子仅仅为发泄情绪就可能当街伤人。之前曾有美国媒体报道:两名美国黑人夜间驾车在城区穿梭时不断拿着手里的枪随意扫射。如果不幸中枪只能自认倒霉。这类事件一般都发生在大城市的贫民区。既然连这种当街开枪扫射的事都会不时发生,那么一般的小偷小摸现象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美国加州甚至由于盗窃案频发以及警力不足的原因直接对700美元以下的失窃案件不予立案。如果说富人区是美国的“第一世界”,贫民区是美国的“第三世界”,那么中产阶级社区则构成了美国的“第二世界”。生活在中产阶级社区的人不像富人区那么财大气粗,也不像贫民区的人那样处于社会最底层。这里的人通过努力工作能保证每个月的房租交得起,也能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但如果丢了工作就会立马陷入困窘。

这些中产阶级社区的治安状况基本介于富人区和贫民区之间:在这里前半夜基本可以出来活动,但切忌午夜之后一个人在外面闲逛,否则是真有可能会被抢的。美国人的居住形式非常分散:城市周边往往有一个个的小镇子。美国乡镇的治安比起大城市相对更好:美国大城市的贫民区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而乡村和小镇基本上没太多的流动人口。迄今为止美国的凶杀案主要发生在大城市。

相比之下小镇很少有发生过杀人案的纪录。美国的小镇和中国的农村一样是一个主要由亲戚、乡邻组成的熟人社会,相比之下反而是大都市鱼龙混杂的社会氛围更容易诱发犯罪。2017年美国发生枪击事件60091起,共造成15182人死亡、30619人受伤。2018年全年美国发生涉枪案件57103件,导致14717人死亡、28172人受伤。可以说枪支的泛滥已然成为美国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截至2020年9月美国人口约为3.32 亿,与此同时美国人拥有大约2.65亿支枪。这意味着几乎每个成年美国人平均至少有1支枪。在美国被警察叫住时必须完全配合警察的调查。因为在全民持枪的大环境中警察不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上是否带着枪,所以美国警察在执法过程如果遭遇反抗通常倾向于将嫌疑人当场击毙。美国每10万人的命案发生率是3.9,而中国的同类数据只有0.8。

也许正因为美国治安状况使一些人误以为观念开放的美国不禁黄赌毒。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的黄赌毒现象确实相对比较严重,但事实上这些行为在美国本身也是不合法的。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所以各州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美国由于挨着墨西哥这个毒品集散地,所以毒品在美国事实上是比较泛滥的,不过任何与毒品有关的活动在全美境内都是违法的。

美国50个州当中只有内华达州允许以某种形式进行卖淫,而且即使在内华达州克拉克、道格拉斯、尤里卡县、林肯、潘兴等县也禁止卖淫。同样由于美国大多数地区都禁赌,所以好赌的人往往都集中到了赌城拉斯维加斯。可能在有些人的印象中美国人对男女之间乃至同性之间的性行为都抱着一种相当开放的观念。目前同性恋在美国的确已合法化,不过事实上大部分美国家庭是比较保守的。

美国是一个由主张禁欲的清教徒建立起的国家,所以在性方面还是有一定保守态度的。在美国一部分州甚至允许警察冒充嫖客或妓女用钓鱼执法的方式扫黄。尤其是在涉及儿童色情时不要说有实质行为,即使是是讲一个涉及儿童色情的荤段子也会被认定为是猥亵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由于美国的治安环境总体上不如我国好,所以黄赌毒现象事实上相对比较泛滥,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行为在美国是合法的。

过去有人认为美国人敢在白宫门口对总统破口大骂证明美国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但在美国除了可以骂总统之外事实上几乎不可以骂任何人。如果骂黑人、穆斯林、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会因种族歧视而招来大麻烦;如果骂女性或口无遮拦地开黄色玩笑会被女权组织以蔑视女权或性骚扰的名义严正声讨;如果骂同性恋或双性恋者就等着吃官司吧;对残疾人、退伍军人出言不逊都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除了有太多特定群体不能骂之外美国也有很多政治正确是不能违反的:在骂人的过程中是不能出现对他人生命的威胁的,也就是说可以在白宫门口骂拜登是傻X,可如果骂的是“我要宰了拜登这个大傻X”就会因为对他人生命权的威胁而给自己招来麻烦。公然煽动暴力颠覆和恐怖袭击的言论也是不被允许的——如果一个学生因为和老师的矛盾而威胁制造校园暴力枪击事件等待着的将是直接被警方带走谈话。

曾几何时有一种说法在我国流传甚广:美国18岁以后就必须独立于家庭,而且孩子和父母分家居住后彼此也很少互相过问。事实上长到18岁就独立的青年无论在美国或中国都有,但事实上美国同样也有很多快30岁、40岁的人还和父母住在一起。这些人中有不少可以靠自己的工作自食其力,但和中国那些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还达不到自己买房的实力,因此而不得不继续与父母挤在一起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种现象其实不是中国特色,而是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在美国或是中国都提倡个人奋斗,然而美国和中国其实一样存在熟人社会看关系的特征。美国政坛出现过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这样的政治世家,而在美国商界代代传承的家族财团更是比比皆是。美国的政治世家、商业世家都热衷举办家庭聚会增进自家后人与其他家族的联系。谁能说美国人就不拼爹呢?谁能说美国人办事就不讲关系呢?

2016年一篇名为《川普上台,那头大象终于跑出来了》的文章披露了一个事实:近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拿不出一千美元应急。1美元 ≈6.4666人民币,所以一千美元大约就是6466.6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有近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拿不出6000多元的应急资金。疫情之前美国工薪阶层的平均月收入大概在3500美元左右,而美国的物价指数其实是相对比较便宜的。

像耐克等品牌的价格一般在十几至几十美元;5斤重的鸡腿不到10美元:肋排是2.99美元一磅……然而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没存钱的习惯。我们中国人在什么情况下可能贷款呢?事实上除了创业、买房、买车这种大宗开支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会尽可能避免借款。在美国正好反过来:借贷消费几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现象。在美国几乎每个家庭每个月都会透支,反而是从不借钱的人成为了特例。

美国家庭每个月一领到工资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还各种账单,等到把账还完之后工资也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各种生活开支就只能刷信用卡,然后下个月再还这个月的账。因此很多美国人在财务上都比较脆弱。新冠疫情爆发后很多美国人因为失业失去了偿还贷款的能力,而他们平时又没留下任何积蓄,所以生活自然也就陷于困顿之中。等待他们的往往只有破产这一种结果。

“破产”一词在我国是企业专用名词,因为在我国只听说过有企业破产,可在美国除了企业破产之外还有政府破产、个人破产。早在2009年奥巴马政府就曾在国情咨文中指出:每30秒就有一个美国人因医疗费用而破产,每年全美国有超过1000万人破产。《美国公共卫生杂志》曾提供过一个数据:没全民医保的美国每年约有53万个家庭因医疗问题而导致破产。

水涨船高的不只是医疗费用:在过去40年中大学学费也是一涨再涨,房产税的存在也加重了美国人的住房负担。在超前消费模式下美国人太容易欠银行的钱、欠医院的钱、欠房地产公司的钱。要是欠款多到还不上怎么办?这时就只有根据《破产法》的规定申请破产了。在美国个人和企业一样可以申请破产:申请破产说白了就是对外表明自己不是有钱不还当老赖,而是确实已拿不出钱来了。

申请破产必须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收入必须低于当地的中位数。申请破产以后债权人不能再去骚扰债务人,但债务人必须承诺在一定的期限内还款。在没还清欠款之前债务人的所有收入只能保留维持自己一家老小基本生活的费用,如果债务人的收入超出了这一限额必须优先用于偿还债务。破产后只能留下供家人居住的一处房产,如果有其余房产或汽车等大件物品将会拍卖掉用于偿债。

申请破产后的七年内不能有任何高消费行为,也将几乎彻底告别信用生活:破产者不能办信用卡,也不能向任何金融机构贷款。这些限制倒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名声信誉被毁了。破产在美国不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所以破产者的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轻易查到。这对后续找工作、租房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在美国破产这件事的操作空间很小,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恶意躲债的并不多,一般只有真混不下去才会申请破产。

由于美国缺乏国家主导的全民医保等社会保险,所以公民只能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一定程度缓解可能遇到的风险。因此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会购买一些商业保险。美国人靠借贷过日子的生活习惯又决定了几乎每个每个家庭都会涉及贷款。此外美国的个人所得税不是由单位代扣代缴,而是由公民自行申报并缴纳。这就决定了几乎任何一个美国家庭都会涉及到买保险、贷款、交税等活动。

由此可见美国人家庭经济生活远比我们复杂得多。美国的学校中专门开辟有家庭经济学课程教人们如何打理家庭经济生活。美国除了企业之外有些家庭也会雇佣会计师、税务筹划师帮自己对经济生活进行规划。美国的税收制度极其复杂,而普通老百姓又不可能人人都懂税法,因此往往喜欢雇专人帮自己处理税务问题。在美国一旦出现瞒报、漏报甚至仅仅只是超期申报税款的现象轻则处以数倍罚款重则追究刑责。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美国老人做什么美食(和我们生活了十多年的继母该怎么办),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5840,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5
Next 2023-02-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