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美食的叫什么,法式甜点是什么呢?
法式甜品造型精美,口感细腻,深受现代女性喜爱,像前段时间火的仿真水果,就属于法甜的一种,用橘子做橘子,如果有条件欢迎尝试做一下~
用料
柑橘夹心 重量单位:g柑橘果泥46橘子肉46转化糖15.5白砂糖11.4NH果胶2.5吉利丁1.8饼底全蛋20蛋黄31.8白砂糖A31.8转化糖4蛋白46.2白砂糖B15.9杏仁粉60低筋粉7.8柠檬皮少许蛋白霜蛋白50白砂糖75葡萄糖30水25慕斯体牛奶53柑橘果泥53蛋黄26.4葡萄糖36马斯卡彭124.8吉利丁2.2蛋白霜32.2
仿真水果 柑橘慕斯 (法式甜点)的做法
柑橘夹心准备工作:① NH果胶和白砂糖混合,搅拌均匀。(果胶粉很轻遇到水会浮在表面,容易结块,需要用借助砂糖的重量,更好地和液体融合)② 吉利丁提前泡发完成。③ 正方形模具尺寸:11*11CM橘子果泥和转化糖加热到40℃。
加入白砂糖和NH果胶的混合物拌匀煮开。
加入橘子果肉搅拌均匀。
降温到50℃加入泡发好的吉利丁搅拌均匀,至吉利丁融化。
倒入模具,冷冻至硬。
饼底准备工作:① 将饼底部分的杏仁粉过筛,然后和低筋粉和柠檬皮混合,步骤中统称“粉类”。② 烤盘尺寸:28*28CM③ 圆形刻模尺寸:直径4CM将蛋黄、全蛋、白砂糖A、转化糖混合,隔水加热到35℃,过程中不断搅拌。(注: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让蛋黄的脂肪受热,更加容易打发。)
用打蛋器打发,打到浓稠。过程中打到发白之后,开慢档沿着碗边缘打发,消除大气泡,最后要呈现表面没有气泡,均匀细腻的一个状态。
蛋白和白砂糖B打发。白砂糖分两次加入,开中速打到蛋白发泡,将剩下的白砂糖加入,打发到绵密细腻的状态,开高速打两圈就停。
取一半粉类,将打发好的蛋白霜取一半和蛋黄糊混合,翻拌均匀。
将粉类和剩下一半的蛋白霜同时加入到上一个步骤中,翻面条糊,搅拌均匀。(注:故意分两次是为了让材料混合更加均匀)
倒入垫有烘焙纸的烤盘中,铺平。
烘烤。上火170℃,下火165℃,烘烤13分钟。
刻模。
蛋白霜白砂糖、葡萄糖、水一起熬制到119℃。(注:等甜品到达119℃的温度了,开始打发蛋白)
蛋白稍微打发一下,把糖水分次加入,打发至不会流动的浓稠的状态。
蛋糕体准备工作:① 吉利丁提前泡发好。蛋黄和葡萄糖浆混合,搅拌均匀。
牛奶倒入煮锅中,加热到锅边出现小气泡,冒出白烟。
倒入搅拌均匀的蛋黄和葡萄糖浆物中,搅拌均匀。
隔水加热,加热到82℃,用刮刀搅拌。(注:垫一个毛巾锅边,防止热气烫手;用刮刀搅拌,不要用蛋抽,否则会有很多气泡,口感不好。)
高速打发到降温,降温到手摸盆边是温的。
过筛,备用。(注:过筛是为了让奶酱更加细腻)
柑橘果泥加热到50℃。
加入吉利丁搅拌至吉利丁融化。
将过筛备用的奶酱和融化了吉利丁的果泥混合,搅拌均匀,放置一旁降温。
降温到温凉即可,将马斯卡彭倒入到盆中,搅拌均匀到没有颗粒。(降温是为了防止马斯卡彭融化,具体温度不限制,一般手摸着温凉即可)
加入之前准备好的蛋白霜,搅拌均匀。
装入裱花袋。
组合准备工作:① 圆形刻模尺寸:直径4CM将橘子慕斯挤入模具,先挤一半,用小勺子将边缘涂抹上。
将冷冻完成的夹心取出,刻模,刻5个。
将橘子夹心放入到挤了一半的慕斯模具中。
继续挤入橘子慕斯,至模具的八九分满。
用饼底封口。
冷冻一个小时后,脱模。(注:如果冰箱冷冻温度是-40℃,那一个小时后脱模;如果冷冻温度是-17℃,那冷冻四到六小时后脱模)
上色。先喷一层橘色的可可脂,再喷一层镜面果胶。(注:可可脂调色配方,50g白巧克力加50g可可脂肪,加pcb橙色色粉,喷砂 ; 果胶配方,DGF镜面果胶50g加5g水煮开)
成品。
开吃啦
小贴士操作提示:· 以上配方约可制作5个成品;· 保存方法:密封冷冻10-15天;冷藏 1天。冷冻之后不可重复再去冷冻。(密封冷冻需要在-17℃以下)保存注意事项:喷砂之后密封冷冻可储存一个星期(主要是根据产品的情况分析,产品会因为冰箱的干燥情况造成表面喷砂脱落,建议冷冻需要食用的时候再进行喷砂。)
火腿肠是谁发明的?
【火腿肠的前世今生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erbPNn4/
火腿肠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如果谈到火腿肠是怎么来的,往往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上网搜索一下,无论是百度、知乎还是悟空都含混一词、语焉不详。
有人说是源于1945年天津的“犹太牛肉肠”、有人说是日本人按午餐肉创意调整配方换包装而来的、有人说最先起源于日本和欧美、甚至有报道说火腿肠的鼻祖是陕西泾阳县的一种小吃。
较为可信的说法是:1986年洛阳肉联厂高凤来参加国际食品机械博览会,首次见到了一套西式灌肠设备(一说是日本),他竭力说服领导引进这套世界一流的设备。并进行了无数次的研发,终于1987年8月,国内第一根被命名为“春都”的火腿肠诞生了。
春都包装车间
这就好比我买了一包火柴,并不能证明我发明了火,买一套能生产火腿肠的灌肠机就发明火腿肠,似并不太有说服力,于是我决定把这个事情搞清楚。
我们要弄清楚这东西怎么发明的,首先要弄明白这东西怎么制作的。约五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就将碎肉和佐料灌进肠衣制成香肠食用。在差不多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朝时期和西方的古罗马时期,也都出现了香肠的踪影。火腿肠的工艺也脱胎于传统香肠制作,大致分以下流程:冻猪肉→解冻→选修→绞制→搅拌腌制→斩拌→灌肠→熟制杀菌→冷却→成品→检验→贴标→入库保存。
猪肉在经过绞碎和淀粉调料混合腌制以后,会通过灌肠机灌制。灌好的火腿肠经过高温蒸熟冷却后,就是我们拿到手的产品。当然,这里面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灌肠,灌肠的关键就是灌肠机。火腿肠的诞生就来源于那台灌肠机,火腿肠的最大特点不就是塑料肠衣么。手头既没有当时的资料,也没有相关的老照片,实在无法考证当年春都第一台灌肠机是产自欧美还是产自日本。
不过翻看了其他厂家的生产照片,可以看出这种设备大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个头矮,上面有个大料斗,负责把肉糜喷出来,有点像绞肉机;另一部分个头较高,上面有个长管道,把肉糜输送到机器上的同时,把肉糜灌装进肠衣。照这样看来,这种灌肠机的产品应该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最终的产品一定模样长得像火腿肠。于是上网去查,也问了不少朋友,结果是美国没有、英国和德国也没有,一个日本朋友说日本没有火腿肠,但是有鱼肉肠,长得和火腿肠类似,不过很难吃。我倒是以前吃过这东西,味道和火腿肠差远了,腥味很重,包装和火腿肠一模一样,也是红色或黄色的塑料肠衣,两头各有一个铝封口。看模样应该和火腿肠采用了同样的生艺。
日本超市里的鱼肉肠
看到网上有人这样评价鱼肉肠“虽然鱼肉香肠给人昭和时代的印象,但在平成年代的卡通便当界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按照日本的年号,现在是“令和”,上一个“平成”,“昭和”是裕仁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是1926年至1989年。也就是说,这东西起码在1989年以前已经存了,这和春都第一根火腿肠出现的1987年仅差两年,按照这个思路我做了些功课,终于把这个事情理出了个头绪。
早在1938年,日本人就尝试利用产量丰富的鱼肉代替红肉制成香肠,以实现日餐西化和用水产加工品代替罐头食品的目的。最初,他们将鱼肉塞入胶管,再用棉纱线系住两端,由于整个过程采用纯手工,纱线常因系不紧而造成漏气。后来改用U型铝封口,并开发了使用钢丝的结扎机,但不是铝封口脱落就是胶管外壳破损,无法实现批量化生产。
西南开发株式会社早期手工灌装鱼肉肠
1949年爱媛县西南开发工业合作社,尝试将鱼糕做成肠。经过反复试验,于1950年春天商品化成功,以“烟熏肉”名称出售。同年夏天,由于台风导致工厂倒塌,只能在邻町建设工厂。1951年10月,成立了西南开发株式会社正式开始生产日本第一个鱼肉香肠。当时的原料采用八番浜渔港打捞上来的新鲜竹荚鱼,以其美味和高品质在全国销售。以这家公司为开端,其他公司也纷纷开始生产销售鱼肉香肠。目前,这家成立了七十多年的公司仍在运作。也就是说,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二年,他们就开始尝试把产量丰富且不易保存的鱼类做成保质期较长的便携食品,这是幸亏没实验成功啊,真是细思极恐。
西南开发株式会社
前面说过,早期的鱼肉肠是灌装在胶管里的,由于胶管的诸多弊端,急需一种新型的包装材料。
这就需要介绍一下PVDC(聚偏二氯乙烯)。
简单来说,PVDC是一种软化温度在160-200℃的热塑性聚合物。具有头尾相连的线性聚合物结构。再简单讲,PVDC就是在PVC结构式的基础上将氯原子一端的氢原子换成氯原子,即比PVC多一个氯原子。
1930年,世界上第一次通过实验室聚合获得线性高分子的PVDC,美国陶氏化工首先将其工业化,对就是那个和杜邦合并成全球最大化工公司的陶氏。PVDC最大优点是对众多的气体或蒸汽有很高的阻隔性,且在高度的环境下阻隔功能不会明显下降,是当今世界上塑料包装中综合阻隔性能最好的一种包装材料。并且这种材料无毒,也适合作为食品包装。由于PVDC研制生产处于二战时期,产品也主要用于武器、弹药的包装,陶氏化学公司多年不解密、不转让,所以这项技术一重属于美国黑科技。1953年,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从美国陶氏引进、吴羽化学工业研发这项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同时企业也开始实验用PVDC包装容易受潮的海苔。
你猜我是谁
1954年3月1日,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试验一颗当时威力最大的氢弹。其威力相当于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750倍,放射性物质沉在2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正好笼罩在马绍尔共和国整个国土上。在这次核试验中,距比基尼岛100公里的洋面上,一艘日本渔船正在捕捞金枪鱼,这条船上23名船员全都出现了辐射症状,其中1人因肝脏严重损伤死亡。在其后两个半月里,在这一海域先后有300多艘渔船都受到辐射污染,这就是海洋核污染史上最著名的“比基尼事件”。受此事件影响,导致日本作为生鱼片食材的金枪鱼价格暴跌。很多企业抓住这个商机,开始大量生产以金枪鱼为原料的罐头和鱼肉肠,反倒使金枪鱼罐头和鱼肉肠成为畅销的大众食品。作为1954年海洋核污染受害者,又要把福岛核事故污水排进大海,造成海洋核污染?把不安全的金枪鱼做成鱼肉罐头和鱼肉肠低价卖给老百姓?这真是看不懂!更为奇葩的是,当时的日本食品企业还广泛添加一种强致癌防腐剂AF-2,鱼肉肠也无例外的添加了这种防腐剂直到1974年日本卫生部才全面禁止使用。
鱼肉肠便当
由于PVDC的各项性能优异,随着这次大量生产鱼肉肠的风潮,厂家纷纷选择采用这种新型肠衣,并逐步改进生产技术,把手工灌肠和扎口工艺实现了自动化。直到这时候,这种塑料包装、两端用铝扎口的食品已基本定型。这种PVDC肠衣包装在日本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火箭包装”大概是看起来像根火箭,又或是当年火箭这个事物比较时髦吧。到1965年,日本鱼肉肠的产量达到峰值,达19万吨。
各种品牌的鱼肉肠
二战后的日本,物资紧缺、食物匮乏、冷链技术也不发达,于是大力发展耐储食品,方便面也是那个时代发明的。由于火箭包装的高密闭性意味着食物更不容易腐败,当时什么鱼糕、奶酪、魔芋丝、豆腐、肉酱、咸笋、椰子、蜂斗菜、竹笋、蔬菜、豆馅、煮红豆等等都可以灌装火箭包装。而且,畜肉也在可灌装火箭包装的范围。
既然如此,为什么日本市面几乎看不到类似火腿肠的红肉产品呢?大致可以这么理解,鱼肉香肠是为彻底代替肉肠作为适合面包的廉价小菜而被接受的,如果能买真的香肠,就没有必要退而求其次。另外,当时作为便当配菜的章鱼香肠显然更受欢迎。
新型号真空定量充填机
经过查找,两台核心机械分别是真空定量充填机和自动充填结扎机。经过对比,还找到了某厂目前使用的最新款真空定量充填机的生产厂家。在1986年5月,河南郑州举办了一次日本食品工业展览会主要介绍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当年是否参加了那次展会不得而知,但是在同年的某次展会上,洛阳肉联厂接触到了这种设备,并率先引进。
于是,国内第一根火腿肠诞生了。
火腿肠出现之后,给千家万户带来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美食,在神州大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中国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那段历史也成为了国人的共同记忆。
对比鱼肉肠和火腿肠生产,同样是采用了美国发明的PVDC材料和技术源头来自于欧美的蒸煮消毒等设备。日本使用本国产灌肠设备生产出了鱼肉肠;中国使用日本产的灌肠设备生产出了火腿肠。鱼肉肠公开销售初期,既没有PVDC塑料肠衣又没有自动灌肠机,但并不影响说西南开发株式会社研发了鱼肉肠。中国根据灌肠设备性能开发产品,也不影响说洛阳春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火腿肠。另外,很多报道中提到,“春都”是国内第一根火腿肠和高凤来是“中国火腿肠之父”都是含蓄且准确的。
当年的春都一去不返,这里不想再赘述火腿肠产业这些年的商海浮沉,毕竟这些内容网上太多了,喜欢的话可以搜索一下。
自1987年春都集团从日本引进生产线,生产出第一根火腿肠开始,我国就开始了 PVDC 薄膜的应用。火腿肠的出现居然让中国人实际接触和应用了一种新材料,并拉动了这项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前面我们说过,PVDC是美国陶氏化学的不传之密,除输出至日本和欧洲少数几个厂家外,不对其他国家技术转让,我国一直依赖进口。由于庞大的火腿肠产业需求,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PVDC 树脂消费市场。为满足市场需求,PVDC树脂及膜加工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并迅速实现了国产化。这种材料在我们身边广泛使用,除火腿肠外、液体包装、医用包装、真空保鲜袋、保鲜膜、电子产品包装、化工包装等领域都在使用。谁能想到这些东西都火腿肠有关呢!
恭喜你!终于看到最后了!内容太多了,写了很久很久。。。才写完。谢谢你的耐心观看!
各地都有哪些可以反映家乡文化的美食?
我是连阳地区的连州市人。连州位处广东的粤北地区,有很多山区的美食。不过,我觉得,最能代表家乡文化的美食反而是壮族和瑶族的美食。无他,因为整体来说,连阳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连南瑶族自治县),而且连州市也有三水瑶族自治乡。所以,最能代表我家乡少数民族文化的美食就要数壮族和瑶族的美食了。下面,我就为了介绍一二:
一、壮族美食逐个数
1.青精米饭
大家每天都会吃米饭。但是,壮族同胞所吃的米饭与我们平时所吃的米饭不一样。壮族同胞除了在农历三月初三之外,在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都会做青精米饭吃。青精米饭又叫做五色糯米饭,具体的做法是,用糯米泡在枫叶汁、紫蓝草汁(壮语叫“棵斩”)、红草汁(壮语叫“棵些”)、黄花汁(壮语叫“花迈 ”)里分别染成黑色、紫色、红色、黄色,加上本色(即白色)蒸制而成。
青精米饭的色香味俱全。蒸熟后的糯米饭,几种颜色混在一起,斑驳陆离,非常好看。其香乃天然清香,香气袭人,极为可爱。其味鲜美,醇正平和,且有微甘,非常好吃。青精米饭在气温不太高的情况下,可放多日而色香味不变。有的人家一蒸就是一二十斤,一时吃不完,把它晾干存放起来,到吃时,回锅炒或焖,加上一些作料,味道更加鲜美。
2.特色荷包肉
各位吃货都吃过荷包蛋,但是荷包肉估计就没有几个人吃过了。在连山,壮族同胞有一种美食叫做荷包肉,它的特点和粽子有点儿像,但是区别又很大。
具体的做法是,先将新鲜荷叶摘好,冲洗晒干备用,再用糯米和粳米适量搭配,将米炒至微黄、喷香为宜,然后将炒好的米加上适量的小茴香、八角等香料磨面粉,并将五花猪肉(肥瘦相间猪肉)切成一寸左右见方,用盐、酱油、料酒腌制一小时,将猪肉骨头熬成汤,将此汤把猪肉、米粉和湿均匀,干湿要适度,然后用荷叶把和好的肉、粉包成圆锥形,根据荷包糌的数量多少上甑蒸数小时方可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米粉和湿均匀,干湿要适度,然后用荷叶把和好的肉、粉包成圆锥形。
荷包肉具有荷叶的清香、猪肉的浓香、糯米的幽香,还有几味佐料的烈香,入口即化,香糯可口饭菜合一,绝对是过来连阳地区必尝的壮族美食之一。
二、独特的瑶族美食
1.瑶族特色野菜
在过去,瑶族同胞上山采草药,饿了就会在附近找一些野菜现摘现吃,既节省时间又可以就地取材。因为过去采药不适宜在山上待太久,一临近傍晚,山上就会产生瘴气,人还在山中就会有危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作为临时充饥的山间野菜成为了颇受人们追捧的绿色生态菜品,成为了连阳地区瑶族特色美食之一。
瑶族特色野菜通常是作为餐前开胃汤,配上连山特有的豆腐一起熬汤,将野菜特有香气和连山豆腐的嫩滑结合在一起,一道看似稀松平常的野菜汤能够品出甘、甜、清、新、鲜、滑的味道。而且豆腐并没有掩盖野菜的清、新、鲜的味道,反而以连山山水豆腐特有的滑口口感掩盖了野菜所具有一点青涩味。
2.独特的连山瑶族美食–外婆蕨糍
说起外婆蕨糍,很多外地的朋友,尤其是汉族的朋友更是听都没听过。其实,这是瑶族同胞的一种家常小吃,也是山区人民过去充饥饱腹的补充食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它逐渐成为了颇受欢迎的山区绿色美食之一。甚至舌尖上的中国2也曾经介绍过瑶族的蕨糍美食。
3.连阳地区最神秘的瑶族美食女儿香,制作过程不允许有男人在场
根据瑶族的风俗,女儿香是瑶族母亲送给女儿成年的礼物,吃过女儿香的瑶族女孩标志已经长大成人,所以制作过程才不会允许有男人在场。可以说,瑶族女儿香既是母亲给与女儿的礼物,也是女儿对家的一种感恩和回味。
其实,瑶族女儿香看起来跟我们平常见到的竹筒饭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它们无论在用材还是味道,都是完全不同。
首先,制作女儿香要选取快成为竹子的竹笋,而不是新鲜的竹子,以山泉水洗竹筒浸米,再将竹筒口堵上木塞。
其次,女儿香与竹筒饭相比,带有竹笋的清香,入 口柔软,如果配上山林里的野菜,口水都要流了。而且,在瑶族同胞的眼里,有好吃的东西从来不会自己独享,再少也要和左邻右舍一起分享,这是瑶族独特而淳朴的美食乡情!
上面就是我为你介绍的几款能够代表我家乡少数民族文化的美食,希望你会喜欢并有空过来连阳地区,尤其是连州来游玩和品尝少数民族美食!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关注我们询问或在评论区留言哦!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创造美食的叫什么(法式甜点是什么呢),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6144,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