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都有什么美食特色,徐州有哪些地方文化?
在徐州这块土地上,古往今来,出类拔萃者济济于世。汉代,是一批开国元勋的家乡,功名显赫的开国皇帝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封其弟刘交为楚王,一直延续了12代。东汉时,又封了6代彭城王。 18代楚王、彭城王的王陵及汉代一些上层统治者和皇亲国戚归葬于徐州的陵墓,构成了徐州地下文化的艺术宝库,成为两汉胜迹之集萃。兹后出身在这里的还有南朝来武帝刘裕、南唐先主;威震一时的农民起义领袖隋殪末张大彪、唐代的庞勋、元代的李二等人。 历史上,蜚声载誉的文人学者更是不乏其入。如两汉时期大政论家陆贾,著名文学家韦孟,中国目录学始祖和图书馆学奠基人刘向、刘歆父子,佛教文化著名传播者刘英;三国时期的江左文士张昭;南朝《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女诗人孝绰;唐代《通史》作者刘知凡和著名诗人刘禹锡;南唐词人李煜,宋代江西诗派中坚人物陈师道;清代《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等。在解放前夕,与杨虎城将军一起被杀害的革命志士宋绮云、宋振中(小萝卜头)也是徐州人。在这里世代人创造了一方文明,一方文明又孕育了世代英才。
徐州历称“曲艺之乡”
徐州剧艺表演璀璨斑烂,源远流长。流行于这一地区的剧种有柳琴戏、梆子戏、徽剧、京剧、柳子戏、花鼓戏、四评调、丁丁腔、皮影戏、评剧、话剧等。其中柳琴戏和江苏梆子已成为江苏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柳琴戏又称“拉魂腔”,约有200年的历史。1958年,徐州拉魂腔改叫为柳琴戏。江苏梆子戏主要流传于苏北地区的徐州及丰、沛、铜山县一代,已有300年的历史。丰、沛县素有“梆子戏窝”之称。徐州历称“曲艺之乡”。全国曲艺名星小黑姑娘、高元钧、徐玉兰、郭文秋、谭金秋、谭金芳均在徐州搭班演唱。由于徐州交通发达,文化交流频繁,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徐州文化艺术兼蓄并收形成自己的特色,徐州的地方戏曲、民间舞蹈,既有北方的高亢、刚烈、粗 犷、朴实的风格,又有南方的委婉、抒情、细腻、优美的特点。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兴盛地之一
徐州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兴盛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彩陶、精致的骨雕、栩栩如生的汉代陶塑、深沉雄浑的汉画像石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流传至今的农民画、剪纸、泥玩、布玩、面人、风筝、彩灯、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绣、木板年画、草编、柳编、刺绣织锦等30多个品种的民间美术,异彩缤纷,各具特色,是一座瑰丽的民族艺术宝库。邳州农民画、邳州农村生活剪纸、邳州纸塑狮子头、沛县泥模玩具、徐州吉祥面具,这些民间艺术精品在国内民间艺术展览中,荣获大奖。邳州市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绘画乡、全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沛县敬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大吴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农民书画之乡,睢宁被命为儿童画之乡。徐州有18位民间艺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民间面塑艺人尹吉岭、民间剪纸艺人曹瑞兰曾随徐州市友好代表团,赴法国献艺表演。
徐州食俗文化历史悠久
徐州食俗文化历史悠久。唐尧时期,黄帝八世孙彭祖受封于大彭国(即今徐州市),彭祖擅烹饪,被称为中国烹饪鼻祖,因精于炼气养生而成为中国长寿的象征。故徐州食俗至今仍或多或少存有彭祖养生保健习俗的遗风。徐州的传统小吃丰富多彩。有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的sa汤,徐州的sa汤原为天下第一羹—彭祖羹衍变而来。当时,彭祖用的是野生锦雉和麋鹿角炖制而成。徐州面食如烙馍、龟打、窝头、花卷、菜合子、壮馍等独具特色,其中,壮馍尤为徐州一绝。此外还有沛公狗肉、霸王别姬、鱼汁羊肉、羊方藏鱼等两味小吃。沛县的鼋汁狗肉伴随《大风歌》名振四海,邳州的苔干,新沂的捆香蹄,骆马湖银鱼,均以其独有的特色享誉海内外。
古来民俗尚武
徐州体育项目众多,古来民俗尚武。4000年前称“大彭国”时,即有了彭祖气功。春秋时期,游泳活动颇盛。汉画像石中有举重、摔跤、狩猎、六博、武术等生动刻绘。这些活动项目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徐州市于1958年获“全国学校体育红旗市”称号。沛县、铜山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徐州市两次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向国家、省队等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达650人,宫鲁鸣、邢爱兰等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比赛。古代足球活动于清代中叶基本停止,但徐州沛县尚有此活动。徐州也获得“足球城”的称号。沛县素有“武术之乡”之称,且武术流派多,拳路广,武术活动具有传统性。邳州 老城西北方,有一个祁家村。因为这个村里的人世代喜爱下象棋,被称为“棋村”。
节日习俗丰富多彩
正月十五赏灯
正月十五赏灯,徐州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往东至古邳、邳县一带,鞭炮和灯少了,多出了“抛扫帚”火把的游戏。再往东至新沂一带,活动方式与邳县略同,但玩火把的时间,却是在二月初二日。
娶亲习俗
娶亲之日,徐州一带女方必须在中午12时前到达男家,但丰县西北数乡、新沂东南部数乡,女方到达男家的时间则必须在日落之后。
求雨习俗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龙王庙烧香、抬龙王像游街求祈,认为“龙王一张嘴,遍地都是水”。往东至邳县,求龙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渊德公的内容。再往东至新沂,求龙王仅是第一步,随着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渊德公,求关圣帝君和地藏王菩萨。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初二龙抬头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爷),爆米花、炒糖豆表示惊蜇打雷。用柴木灰圈仓,仓中放铜元,以祈富贵,并用敲床桄、照烛光的方式诅咒毒虫。邳县一带,用草木灰圈仓,仓中埋五谷杂粮,祈五谷丰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虫。再往东至新沂一带,草木灰圈的仓中放炒熟了的杂粮,引鸟雀来啄食,名为“吃虫”,以为可以使农作物免遭虫害。
生活习俗别具特色
服饰 男子均穿长袍马褂,女子上穿大襟袄、大襟衫,腰系长裙,下穿长裤。 颜色 老年人多尚黑色,中青年爱穿蓝色,少儿服装多尚红绿鲜艳的服装。 鞋 徐州人穿鞋盛行“双道脸” 帽子 男子多毡帽、瓜皮帽、礼帽、草帽、女子多项蓝布手巾或表丝巾,儿童有“福巾”、“老头帽”。 居住 传统上讲究住”四合房“,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数家同住一大杂院
婚丧嫁娶
喜事要“闹”,越闹越喜,闹亲闹喜闹红火。不闹就没了滋味。一个“闹”字道出了徐州民俗文化的主色调。但徐州人闹而不野,有着教养上的分寸和礼数上的讲究。没有狂欢节式的歇斯底里。如徐州人的“闹洞房”,一般都较为文雅,粗俗的做法往往受到指责。这或许是徐州“近齐鲁,尚儒学”的原故吧。徐州地区兴“送房”,众人围坐八仙子,唱起《送房歌》,让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欢天喜地地目送新人佳偶入洞房。还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如《撒帐歌》:“一把麸(福)子,一把枣(早),明年生个白胖小。”闹得多有文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子孙满堂,寿终正寝的,徐州人叫“喜丧”。扬幡动乐、披麻戴孝的仪式中,确也升扬着一种隆重与庄严的气氛。
“腊八粥”
据民俗学家的介绍,农历十二月吃“腊八粥”和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重阳吃糕等习俗是同样重要的风俗习惯。每到腊八这一天,人们都要吃一顿别具风味的腊八粥,这也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所谓腊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等杂粮干果熬成的粥。民俗把这一天叫“小年”。据说,“腊八粥”(又称腊八饭)有这样的成分是顺应农民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即腊八是佛教的节日。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于是日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腊八粥”。后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 一天吃腊八粥有庆丰收之意。
徐州必吃三道菜?
1、地锅鸡
地锅鸡是徐州一道有名的风味小吃。最初的时候是渔民们外出必备的食物,味道非常好,我最喜欢的还是地锅鸡上的饼,酥脆,特别好吃。
喜欢吃地锅鸡的小伙伴可以尝一下徐州的地锅鸡,是来徐州的要尝的第一道菜。
2、霸王别姬
从这道菜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道菜肯定是为了纪念咱的楚霸王,同时也为了怀念那位大义凛然的绝代佳人虞姬,所以这道菜的名字就这么来了。
霸王别姬的汤很好喝
9、烙馍卷散子
作为地锅鸡的经典配角,烙馍卷散子绝对是来徐州必吃的一道菜,点一份地锅鸡,地锅鸡旁边的烙馍绝对是上桌就抢完了,不过徐州的烙馍单吃也很好吃。
徐州小吃街排名?
1,王陵路美食街,有生煎,饺子,甜品等。
2,富国街美食街,有佬俵食品,高姐寿司,麻辣烫。
3,博爱街美食街 ,有把子肉等很多出名的美食。
4,文亭街美食街,是有许多老字号的美食一条街。
5,民富园美食街 ,有地锅鸡,鸳鸯鸡,徐州三理鲤,羊方藏鱼等美食,味道香浓,荤素有别。
6、1818美食街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徐州都有什么美食特色(徐州有哪些地方文化),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7212,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