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野外有什么美食,你知道哪种野菜可以吃吗?
春天的野菜,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马兰头了,这个星期还采了些,在浙江衢州这个菜是我们的特色菜,说说做法吧!很简单,首先把剪好的马兰头,洗干净,放入热开水里面过一下水,注意⚠️焯水时间不要过长,然后捞出,挤干水份下锅炒。是不是很简单,大家快试试吧!
你能写一篇赞美家乡山水田野花草树木的文章吗?
好啊。我也正想写一篇关于家乡的呢!下面我就来临屏写一篇小散文:
有一条小河叫乐溪
在莽莽苍苍的桂西丘陵腹地,有一个百来户人家的村庄,叫乐屯。乐屯原本有一个更加高大上的名字,叫安乐村。是方圆十里范围内十几个自然屯的中心屯。它的大名跟乡名连起来,就是荣华乡安乐村,外地的朋友每每听到这个名,都说起得好。可惜后来农村改制,村部几经搬迁,这个村庄就回归了它的小名,乐屯。
老人们说,叫乐屯是因为有乐溪。乐溪是一条溪水清澈、水产丰富的淡水河。发源于广西德保县与广西天等县两县交界处的大山里。由于这里森林植被覆盖,乐溪也得以常年流淌,四季不断流。春天到了,乐溪的水也更丰盈了。水里的鱼、虾、水蜈蚣、河螺也因此多了起来。平日里我们赤着脚蹚过小溪对岸,如若你走得慢,这些小鱼小虾还会来啄食你的脚板,以示亲热呢!
乐溪除了出产带鱼、鲫鱼、鲢鱼、草鱼、塘鲺鱼、河虾、蟹、水蜈蚣、鲤鱼等常见水产,还有一些我们叫不出名字的鱼,长得憨实可爱,易捉易炒。有一种总是爱贴着平滑的石头底部睡觉的小鱼儿,最大的大概有成年人的一个中指大,最小的象筷子一般细小的鱼,周身黄褐色,只有肚皮那一片地方是白的。除了两只小眼睛和憨憨的嘴巴子、一个小屁股眼之外,据说,这鱼儿连肠子和肚子都没有。也因此,小时候我们去野外游玩时,饿了就挖地里的红薯烤来吃,嫌嘴里太淡了,就会从乐溪里摸一两块石头出来,端到岸上,再把石头底部对着随身带到野外的铝皮饭盒,看看对准了,猛一把石头侧立起来,原本附在石头底部的这些小鱼儿就会啪啪啪掉到饭盆里。跟油和盐一搅,美味极了。
因为它长得特殊,因此我们连清理都不用清理,就直接在饭盒里烤来吃了。上了小学之后,我曾经在作文里把这种小鱼起名为“傻瓜鱼”,也不知道朋友们的家乡有没有这种鱼?
在我的眼里,乐溪是无所不能的。平日里,它流到村南头,因为人们要洗衣服,就在滩宽的地方那里垒起了石头蓄了水,每天里隔三差五的就有姑娘、大婶们端着盆子、提着木桶到这里来洗衣服。趁着洗衣服这当口,她们也顺便“交流了一下情报”:谁家的孩子考了第一,谁家的女婿打到了一只黄猄,谁家的表妹考上了艺术学校,谁家的养猪场今年又大赚了一笔……
到了木薯丰收的季节。乐溪就更热闹了。宽宽的河滩上面,到处是人们收来木薯后围起来的一小块一小块石圈子,把木薯往里一倒,再挽了裤脚,两只纤细的脚板子也能把一担子木薯揉搓到赤溜溜儿光。孩提时的我们并不知道,那些木薯皮经过浸泡之后,原来竟如此地好剥掉。
乐溪还有一个很大的功用。据说老辈子的人们都是靠在乐溪两岸砍到柴火和木梁子后,把它们扎成木筏,就这么从乐溪这里漂到龙须河,再顺龙须河一路漂向作登,稍事靠岸吃饭打尖,再重新解开排绳漂向平马,在平马镇上岸之后,大家三五成群地把这些木柴或者梁子抬到专门售卖木材的街头,呆上个一天半天,运气好的话当天就能卖出个好价钱。运气不好的时候,只能把这些家伙贱卖给当地二手商,他们用很便宜的价格买进之后,再转手把这些东西高价卖给那些急需的人。
乐溪也有人们不喜欢的时候。那就是夏秋之间,山洪四泄、溪水暴涨的时节。那样的时候,只见整条乐溪洪水滔滔,两岸田畴被淹、山果被浸,玉米、水稻等作物就遭受到灭顶之灾。这样的时候,人们只能望溪兴叹。好在乐溪发狂的时候不多,一般隔几年才会发作一次。善良的人们也因此只记住了乐溪的好,从来不曾怪罪于它。
记得在熬茴油比较多的年代,村里人开荒种八角的很多。也曾有过两岸青山尽被烧掉开荒变成黄土坡的时候。那些年,乐溪水变浅了,许多常年不见露面的鹅卵石都露出了头。而人们也再也不去河里洗衣服了,家家户户用上了洗衣机,引来了自来水,人们“交流情报”的地点和方式,也改为聚在了村东头的球场或者家里的WIFI上,手机里。
90年代以后,外出务工、求学、创业的人多了,村里开始变得冷清起来。乐溪两岸也渐渐恢复了青翠葱茏的面貌。乐溪水,也重新拥有了欢畅流淌的日子。只是,人们越来越不记得乐溪的好了。因为大多数人都贪恋上了城市的灯红酒绿,一年里,也难得回家见乐溪一回。但乐溪依然是我喜欢的那条乐溪。每年的三月三,我都会回到家乡,与乐溪共欢唱。
你们当地都有什么可以吃的野菜?
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龟,我来回答“春天,你爱吃哪些野菜?”这个问题。
经过一冬天的冷冻以及能量的储存,在春回大地的日子里,最先探出头的野菜浑身都饱含着营养和水分,这第一茬的野菜一定逃不掉热爱美食的吃货美女和美男的眼和手,就看谁眼疾手快,先到先得了。城市里的公园这时候便会遭殃,一些野菜爱好者们不管不顾地拿着刀铲在公园的草坪上掘土挖洞,与公园管理员上演着猫捉老鼠似的游戏。
一起来数一数春天的野菜,看看有哪些?马兰头、枸杞、荠菜、刺儿菜、水芹菜,蕨菜、香椿、野蒜、苦菜、蒲公英、灰菜、刺老芽、柳芽、榆钱…太多了数不清。
对于小龟来说,生长在北方,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土融麦根动,荠菜连田肥”,正是荠菜冒头的时候,小龟常挎着个小竹篮去远处一个有机农场的菜地旁去挖荠菜和刺儿菜,另外,清明节左右的榆钱也是小龟的最爱。下面小龟分别说说这三种野菜。
一、荠菜
荠菜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菜,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见到。它的营养特别丰富,所含的蛋白质、钙、维生素C尤多,钙含量超过豆腐,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相当,而且含有的氨基酸达11种之多。荠菜在春天和秋末左右会有二次采挖的机会,但是它很容易长大开花(花为小白色),开花的荠菜被人们认为有些老了,味道和营养都缩水,所以一定要趁它鲜嫩的时候采挖。
荠菜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吃馅:做饺子、馄饨、包子或者做汤,今天小龟介绍下荠菜做汤的方法:
–荠菜肉丝豆腐汤的做法–
原料:荠菜,内酯豆腐,猪肉丝,鸡蛋,料酒、胡椒粉、生抽、盐、生粉少许
制作方法:
1)在猪肉丝里加盐、胡椒粉、料酒,生抽、蛋清抓匀腌制15分钟。
2)荠菜摘黄叶去根,洗净后用热水焯熟,过凉水后用刀稍切二下备用。
3)内酯豆腐切小方块。
4)热锅凉油,放肉丝炒匀炒散,然后加水。
5)水开后加入豆腐块,再次煮开后加入荠菜、盐,和生粉勾芡后出锅装碗即可。
–小龟特别解释与说明–
① 能否把猪肉丝换成鸡蛋?
→可以的,一些喜欢吃清淡口味的朋友是可以直接做荠菜鸡蛋汤的。但是,小龟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荠菜本身比较干柴,如果没有猪肉的油脂滋润的话,吃在嘴里的口感不太好,这也是为什么荠菜在做馅料时会多与猪肉组合,甚至还要额外地在馅里加些猪油来调节。
② 这道汤的特点?
→这道汤主要喝的是荠菜的新鲜味,以及与猪肉和豆腐搭配后的软糯口感,所以,调料不用额外地再放香菜之类的来调味,以免抢了荠菜本真的味道。
二、刺儿菜
刺儿菜,在田埂、地头也是常见的野菜。顾名思义,刺儿菜就是在叶子和茎的边缘长满小刺的菜,而且即使在吃的时候,在嘴里也会感到刺的存在呢,所以,有些胆小的朋友是不敢吃的。刺儿菜有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刺儿菜常见的吃法是凉拌、煮水,也可以做汤或吃馅,今天小龟介绍下凉拌刺儿菜的方法:
–凉拌刺儿菜的做法–
原料:刺儿菜,大蒜、醋、生抽、香油、盐、少许
制作方法:
1)刺儿菜摘黄叶去根,洗净后用热水焯熟,过凉水后备用。
2)大蒜加少许盐放蒜臼里打成泥备用。
3)在刺儿菜里加入蒜泥、香油、盐、醋、生抽,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小龟特别解释与说明–
→虽然刺儿菜我们已经用热水焯过,但是在吃凉拌野菜的时候,小龟建议还是加些蒜泥,主要是帮助消毒杀菌,再者也能提升刺儿菜的口感,而且这道菜加了醋以后酸酸的吃起来特别开胃。
三、榆钱
榆钱就是榆树的花,圆圆的象铜钱一样,因为榆树在北方常见,所以榆钱北方人吃的应该多些。小龟小时候最喜欢生吃榆钱,直接从榆树枝上撸一串榆钱下来吃,嚼在嘴里有股清甜的香,是小孩子们的最爱。非常困难时期,榆钱也是老百姓的救命粮。
榆钱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烟酸、抗坏血酸、无机盐、以及丰富的钙、磷。吃榆钱有健脾和胃、安神助眠、止咳化痰等功效。而吃榆钱的做法也有很多:做汤、凉拌、炒菜、吃馅…仿佛涉猎很广呢,今天小龟介绍榆钱菜团子的做法:
–榆钱菜团子的做法–
原料:榆钱,玉米面,香油、盐、少许
制作方法:
1)榆钱摘洗干净,加入香油、盐搅拌匀。
2)少量多次加入玉米面,边加边与榆钱搅拌,直至能用手揉成团状即可。
3)将一个个榆钱菜团子放上蒸锅,冷水上锅,冒汽后15分钟后关火,再焖3分钟即可出锅装盘。
–小龟特别解释与说明–
① 是否需要发面?
→发不发面都可以的,有些朋友象做窝头一样把拌好的榆钱当馅包起来,这时可以用发酵的玉米面代替,而如果玉米面的粘性太差的话,可以适量加一些面粉,这样好包。
② 玉米面需不需要提前烫熟?
→玉米面(一般我们吃菜团子会选择粗一点的玉米面),如果提前用水烫熟,是方便其在蒸的过程中玉米面的颗粒更加发涨易熟,口感也柔和些。但是小龟试过玉米面不用提前烫熟也是可以包起来成团,而且口感也不错的。[见下图] 朋友们可以根据喜好来做。
以上是小龟最爱吃的三种野菜的几种做法分享,虽然野菜好吃但是也不宜多吃,比如荠菜、刺儿菜是凉性的,寒性体质的人不能过多食用。另外,在做野菜美食之前,一定要把野菜摘洗干净,不能偷懒,因为它生长在野外,泥沙特别多,基本上在吃之前都要洗上五六遍才行啊!
如果你对以上三种野菜美食有不同的看法和吃法,欢迎随时和我交流。
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龟,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欢我就请点赞支持关注我吧!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春季野外有什么美食(你知道哪种野菜可以吃吗),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8810,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