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都有什么美食做法,怎么烧牛肉?
牛肉切条,加入少许油、料酒、少许盐和淀粉拌均匀腌制15分钟,生姜和蒜瓣切末,朝天椒和青椒切片,香芹切条。起锅加油,油爆生姜,倒入牛肉爆炒,加入适量酱油和蚝油翻炒,倒入朝天椒和青椒爆炒,加盐翻炒,最后加香芹爆炒,炒好出锅即可。
成都有什么好吃的特色小吃?
成都这座老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食云集之地,虽然经过了世事长久的变迁,仍留下了一批人气与口碑并存的美食老字号。这些屹立不倒的美食老字号,在这座城市留下了岁月斑驳的痕迹,也成为了成都几代人心中共同的美好记忆。一格香飘四溢的粉蒸牛肉、一碗肉质细嫩的凉拌鸡、一片刚刚沐浴了红油汤锅的新鲜毛肚对吃货来说都还不够,来成都不吃正宗地道的成都知名小吃怎么行呢?
作为吃货,我的美食版图会被扩充成什么样了是我们最关心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小吃和美食留给我的美好记忆很多。
在小长假即将到来的时候,今天我们用最可行,最高效的,最有价值的成都逛吃攻略,打开天府之国的美食和小吃地图,品尝成都风味。
一、▼成都小吃中的“老字号”集锦
1、骡马市的洞子口张老二凉粉2、春熙路的盘飧市3、骡马市的小谭豆花4、春熙路的夫妻肺片5、武侯祠的钟水饺7、春熙路的华兴街煎蛋面7、骡马市的陈麻婆豆腐8、大慈寺的闻酥园9、人民公园的廖老妈蹄花10、武侯祠的蜀九香火锅酒楼11、玉林的玉林串串香12、盐市口的老瓦房肥肠粉13、武侯祠的红星兔丁14、玉林的王妈手撕烤兔15、双楠的黄伞肺片16、春熙路的龙抄手17、春熙路的赖汤圆
▼二、细说成都代表性的“老字号”美食
盘飨市
该店建于1925年,绝对的成都老字号,咋一听这名字有些拗口,其实店名是出自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老字号自有自的气场,门店外响亮亮的招牌,店内充满历史的装修风格,逗趣的门外对联,都富有老成都气息。
盘飨市的卤水是经久的陈年老卤汤。也是传了好几代人了,据说卤料是独特的秘制香料制成,也是盘飨市经久不衰的秘诀。
地址:华兴街62-64号(近王府井)
人均:47元
洞子口张老二凉粉
洞子口张老二凉粉店,在文殊院的斜对面经营了快半个世纪,文殊院必吃美食,来逛文殊院的游客或者来烧香的老婆婆,都喜欢来一碗凉粉。
这里有每个成都人“小时候的味道”。这家的生意因为太好,常常需要排队,座位也经常被占完,好多人都是端着碗站在门边吃。
地址: 文殊院街39号
人均:11元
努力餐
努力餐,见证了成都的历史,这家店是由车耀先烈士创建,曾为中共四川省委一个秘密党组织联络点,据说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来此只需说出一菜一汤暗号便不用买单,建国后又进行了修缮。
这家餐厅还是成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很优越,吃完饭可以漫步附近著名的旅游景点宽窄巷子。装修风格很大气
每个人有需要努力,努力的去奋斗,努力的加油,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大概就是这家店名的含义。努力餐总体感觉不错,菜品味道也还不错,是一家不错的中餐厅。
地址: 金河路1号(公交站对面)
人均:104元
陈麻婆豆腐
清朝同治初年(1862年),陈麻婆豆腐在成都北郊的万福桥开业。主厨为陈春富的妻子,因为脸上有几颗麻子,大家就喊她陈麻婆,于是乎她最拿手的豆腐也就叫麻婆豆腐了。
陈麻婆的豆腐的选材软硬适中,筷子不会夹碎,入口又很鲜嫩,有一种鸭血般的质地。等豆腐完全在嘴里消失之后,那股麻劲儿才会在口腔里弥漫开来,麻得恰到好处。
地址:西玉龙街197号(近交通银行省分行)
人均:53元
带江草堂
1936年开业,设于成都市外西三洞桥畔,由四川郸县人邹瑞麟创办,以经营鱼鲜风味菜为特色。据说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都的网红店,陈毅、张大千、郭沫若、巴金都来过这里。据说张大千最喜欢他家的大蒜烧鲶鱼。
这家目前已经成了保护单位,绝对的中华老字号,川菜做得很地道,很适合四川人的口味。价格也适中。
地址:永陵路1号(西安北路口)
人均:55元
小谭豆花
大名鼎鼎的小谭豆花,是成都一家老字号了,创于1924年,绝对的成都老字号,经历四代人,以豆花闻名。一进门就能看见厨房里重重叠叠都是放好调料的白瓷碗,师傅们可以一手拿六个碗放调料,速度快而准,真是传统的手法留下的特殊痕迹。馓子豆花(咸) 软滑的豆花搭配黄豆、馓子,有盐有味,嘎嘣脆。
最早的“小谭豆花”又叫“谭豆花”,建店于1924年,谭冬生的爷爷谭光玉从一副挑子卖豆花面开始,逐渐立起了成都八大名小吃“谭豆花”的招牌。
冰醉豆花,吃惯了红糖豆花,醪糟配豆花还是第一次见到。清凉爽滑,带着淡淡米酒甜香,大热天里来一碗,绝对不比冰淇淋差。
地址:华兴正街39号(银座小吃城旁,锦江剧院斜对面)
人均:15元
白家高记肥肠粉
白家高记肥肠粉起源于清朝末年,据说清光绪年间,高家祖父在民间苦学制粉技艺,后来便在蓉城南陵的白家场开店卖肥肠粉。
双流有两样美食有着不可替代的江湖地位,一样就是白家高记肥肠粉,这家店是总店和发源地。
门口的锅盔摊位牛肉锅魁五元一个,酥、脆、香,一点不油腻,水准绝对成都前列,很巴适。它家的肥肠都有点带味儿,不过想是有意为之,肥肠洗太干净就没啥吃头了。
地址:双流西航港新街153号
人均:22元
三义园牛肉焦饼
百年老字号,生意一直很好,以前是挑担子卖的,后来才有了固定摊位,老板还说:我们卖的都是40多岁的人的回忆。一个成都阿姨,她说自己小时候从七分钱吃起。三义园~成都三代人的味道。
招牌牛肉焦饼,巴掌大小,外壳焦脆,肉馅比较湿,裹着葱花和青椒。尝一口外酥内嫩,入口化渣,外皮加了酥油,再用小火慢慢炸透,一咬开满口留香。
如果你来了成都,跟着本地人游玩必看景点,吃好经典必吃小吃,绝对没错。
不忽悠,小长假出发去成都,带上这份成都本地人力推的美食地图逛吃清单,品味成都美食知名老字号的地道风味,品尝十大本地人最爱的地道小吃,绝对不虚此行!
这里是小确幸生活美学,纯干货把它收藏起来很省心,小长假成都游必备。
如何看待中餐里过度烹饪的做法?
中餐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经过千百年总结下来的宝贵饮食经验,是符合我们体质的食物。如像火锅这样的食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现在依然是我们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就说明了我们这种涮煮的烹调方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一些老外眼里,火锅是一种过度烹饪
中餐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经过千百年总结下来的宝贵饮食经验,是符合我们体质的食物。如像火锅这样的食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现在依然是我们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就说明了我们这种涮煮的烹调方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一些老外眼里,火锅是一种过度烹饪,食物混合食用会引起食物中毒。由此可见中餐的食物安全标准是与西方的食物标准不一样的。
关于食品安全,曾经就有老外提问道:为何中国人吃中餐没事?在中国几个家庭吃过饭之后,我惊讶的发现他们完美的违反了美国食品安全建议。
举个简单的美国食品安全建议,网友可能会痛心疾首。在美国,野外的食物是不建议吃了,于是就有了亚洲鲤鱼泛滥,小龙虾泛滥了,相信这些消息我们之前很早就在网上看到过。他们在处理这些食物的时候,鲤鱼还好说可以找个地方就地掩埋了,但是小龙虾因为会打洞生命力顽强,而且还有一双大钳子,几乎没有天敌,于是他们通过冰箱冷冻的方式消灭。
但是在传统的中餐文化里,野味一项是不可多得的美味食物,像鲤鱼这种食物在我们的餐桌上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物,在我们的文化中还有“年年有鱼”一说。对于小龙虾这种食物而言,即便它在全球8个国家曾经泛滥过,但是在中国,它是最失败的一种外来生物。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吃中餐就没事呢?实际上老外吃了中餐也没事。这就很尴尬,难道说像美国的食品安全建议是伪科学?自然不能这么认为。因为从烹饪文化上来看,中餐和西餐是有很多区别的。
比如中餐烹饪讲究的热食,这就和西餐烹饪讲究的“凉食、几分熟、生食”的理念有很大不同。热食可以消灭一些食物上的细菌“实际上火是最好的消毒工具”而凉食、几分熟、生食,因为没有完全经过高温火的烹饪是有可能存在细菌的。所以从这点上来看,老外不建议吃野外食物也是有道理的,谁知道这些野外的动物吃了什么。
又比如味精这个东西,老外们总觉得我们在烹饪食物的时候放了味精对身体不好,所以他们拒绝吃放了味精的中国食品,甚至在美国还有“中餐厅综合征”一说。这可能也是这位老外提问的原因,他发现我们在烹饪食物的时候放了味精,违反了美国食品安全建议。但是,老外真正恐惧味精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味精有一个化学名字:谷氨酸钠。而且味精其实天然存在于自然界的很多食物中,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味精没有被禁止的原因。
实际上中国人吃中餐没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烹饪方式,对食材的运用,饮食习惯等等。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中餐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早就总结出了,什么食物怎么吃,如何吃才不会对身体有害的经验。所以这位老外说道的中餐完美的违反了美国食品安全建议,是不合理的。两种食物,两种烹饪理念完全不同又何来的“违反”呢?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厨师都有什么美食做法(怎么烧牛肉),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9800,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