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的美食都有什么,洛阳上阳宫有多大?
在距今1300多年的唐朝,唐高宗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之滨兴建上阳宫,宫内建筑气势雄伟,园林风景秀美宜人,有诗赞曰:“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均曾在此设朝听政,或是举办宴会。安史之乱时,上阳宫遭严重破坏,后逐渐归于沉寂。
上阳宫一共有六大组团,依据地形地势分布,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六大组团分别为:观风殿、化成院、麟趾院、芬芳殿、本院及西上阳宫组团,气势雄伟,风景秀美。
依据相关文献推断,可大体了解上阳宫苑范围,即今洛河以北,涧河以东,纱厂路以南,西工金谷园路以西,约8平方公里范围内,涧河以西,今七里河及其以东为西上阳宫,合起来的总范围可能就是隋西苑十六苑的宫苑园林部分。
这个大型宫苑,除了地形占据优势,宫殿、门阙、台阁、亭观更是雕栏玉砌,极尽豪奢。韦弘机建成上阳宫后,曾因太过华丽,被弹劾免职,其美轮美奂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上阳宫之美,不仅美在奇花异木,芳草嘉树,竹木森翠,满苑秀色;也美在碧水盈池,花香满径,蜂飞蝶舞,一派春光。体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高超造园艺术。
唐代文人称颂上阳宫的锦绣华章不胜枚举。王建《上阳宫》诗云:“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白居易《洛川晴望赋》赞道:“山水隐映,花气氲冥。瞻上阳之宫阙兮,胜仙家之福庭。”李赓在《东都赋》中也是推崇备至:“上阳别宫,丹粉多状,鸯瓦鳞翠,虹梁叠状。横延百堵,高量十丈。”
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上阳宫之美。难怪一代女皇武则天会留恋此宫,终老于斯。
唐玄宗曾多次东幸洛阳,前后合计居住达十年之久。其间,他经常在上阳宫举行大型宴会,令梨园弟子演绎《霓裳羽衣》等乐曲。歌舞宴乐,欢饮达旦,热闹非凡。
1989 -1993 年间,为配合洛阳市西工区支建街住宅小区基建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 清理了一处保存较好的唐代园林遗址,发掘工作分两次进行,历时15 天,共开探方1 3个, 发掘总面积16 4 8 .6 平方米。
遗址发掘中暂没发现有关建筑物名称及年代的文字资料。这次清理的园林遗址位居隋唐洛阳城皇城西南, 北距皇城南墙40米,东距皇城右掖门约250米, 南临古洛河, 与文献中唐东都上阳宫的地望基本相符。据《大唐六典》卷之七“尚书工部”载:“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 苑之东垂也, 南临洛水, 西拒谷水, 东面即皇城右掖门之南”。《元河南志》等文献亦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见, 该园林遗址应属唐东都上阳宫内的一处建筑。
此次发掘的园林遗址仅是唐东都上阳宫内一个极小的局部。由于遗址周围已被现代建筑覆盖, 发掘面积极其有限, 该园林遗址究竟属于上阳宫内哪座建筑, 它的全貌如何, 尚待以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来解决。
(洛阳晚报 付璇)
洛川县有什么特色小吃?
在洛川地域,时头八节总会有宾客到访,当地一种传统菜肴也经常出现在寻常人家的餐桌上,被当地人称为“火碗”。“火碗”在别地称为火锅,有铜质、铁质和砂陶。
火锅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奴隶社会后期,就出现了一种小铜鼎,高不超过20厘米,口径15厘米左右,有的鼎与炉合二为一,即在鼎中铸有一个隔层,将鼎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一个开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镂空作通风的烟孔,有的鼎腹较浅,鼎中间夹一炭盘,人们称这种类型的鼎为“温鼎”,它小巧便利,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火碗了。到五代时,出现了五格火碗,就是将火锅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到清朝后,火碗这种吃法已在宫廷普遍使用,但都称其为火锅。
圪崂面
圪崂面因其所在地而得名。距洛川县城约四十里的地方就是圪崂村,210国道在村边穿过。在上世纪末年以前,210国道是南北大动脉,往来车辆如织,从西安至延安的长途距离中,铜川、洛川是往来车辆的休息地点,车洛川几乎刚刚好是中午和下午用餐的时间。圪崂村的一户村民就住在国道边,往来车辆停留歇脚,顺便讨要饮食茶水。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商业意识逐渐萌动,村民渐渐以买简单的面食开始做起饮食生意。刚刚开始货车司机居多,只要简单的面食,将炒菜直接拌进面里食用,后来直接点某某菜拌面,“圪崂面”也渐渐成为菜拌面的名称。村人便随之效仿,以致周边的村庄也在沿途盖房搭伙做起“圪崂面”的生意,短短十年时间就已发展成新的餐饮服务产业。
煎豆腐
煎豆腐是洛川最具特色的一道菜品,以豆腐为主材,耐储存的粉条、土豆、红萝卜以及大白菜为辅料,通过煎、炖做成的一道汤菜。
煎豆腐原本是当地百姓为解决人多菜少或冬季吃菜难而制作的一种“大锅菜”。 煎豆腐因制作方法简单、烹制迅速,近年来逐渐成为当地人的早餐饮食,洛川城内及周边乡镇出现很多专门经营煎豆腐的小餐馆。
老婆拢手巾
洛川是以面食为主的地区,面食艺术在这里沿承了千百年的历史,早年洛川当地人招待宾客也是根据时节、季节和事物的轻重而选择不同的面食。
洛川人称饺子为“煮角(通:饺)”,指的是带馅的饺子。还有一种面食被称为“单叶煮角”讲的是不带馅的饺子,因其形状及像农村妇女头上裹着头帕的样子,当地人还称其为“老婆拢手巾”。洛川人将包裹的动作称为“拢”,将手帕称为“手巾”。
凉粉干
洛川凉粉干制作可追溯到明朝初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由于当地荞麦种植广泛,就出现了以荞麦为原料的多种食品。其中有一种就是凉粉。凉粉干是凉粉的次生食品,人们将没有吃完的凉粉切成薄片,在阳光下暴晒成干,易于保存。食用时只需用温水浸泡软化,控干水分后加入各位调料就可食用。因荞麦有清凉泻火的功效,人们多在春末和夏季食用。
鸡血面
洛川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洛川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洛川面食种类繁多,可分为煮制面食和蒸制面食,一般家庭主妇都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荞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可是最让人过口不忘的还属蒸制面食“鸡血面”。
猪灌肠
腊月二十三日是小年,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扫屋除尘购置年货,制作年食。而洛川人的餐桌上在大年里是少不了一道美食的,那就是猪灌肠,也称血肠。
过大年杀猪宰羊是免不了的,喂养了一年的肥猪被赶出圈,杀猪的把式东家请西家叫,忙的不亦乐乎。主家招待把式酒饭后,把式借着酒劲开始杀猪,杀猪时,猪血要从刀口里流干净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用面盆或水桶接猪血,一边慢慢搅动,一边慢慢加入荞麦面,成稀糊状后再加入适量的调味料拌匀备用。将新鲜猪大肠反洗干净后开始灌肠。将猪血灌入猪大肠,大约二十公分左右中间用线绳或小肠衣扎紧在灌一段,如此反复。
漏鱼
漏鱼并非是跟鱼有关的食物,是用麦面粉、荞面、玉米面或其他淀粉做成的一种时令小吃。因其制作工具和形似小鱼而得名,当地人认为更像蛤蟆的幼子小蝌蚪,也称为“蛤蟆骨朵”,是民间另一种小吃“搅团”的细加工食品。
搅团
搅团是用麦面粉、荞面、玉米面做成的一种小吃,因其制作过程是用擀面杖不停搅拌面团而得名。
荞面粉或玉米面粉加入少量或对半的麦面粉,先舀出半碗用凉水调制成稀糊状,慢慢倒入开水锅,做成稀面汤的,再慢慢撒入干面粉,一边撒一边用擀面杖搅动,避免干面粉结成干面核,搅成稠糊状,还要不断搅动,一定要顺一个方向搅动,使面团上筋,直到面糊成面团状方可,然后盖锅盖用微火焖十几分钟就做成搅团。
延安特产是什么?
1、洛川苹果
陕西洛川,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洛川苹果,具有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贮藏等特点。
洛川县被列为中国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2、轩辕酒
轩辕酒为陕西轩辕圣地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特色的酒。轩辕酒为由中国唯一国家级白酒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轩辕酒其味、其香、其色堪称中国“幽雅复合香型”白酒典范品牌。
3、蜜汁南瓜
蜜汁南瓜为延安的一道特色小吃,使用陕北优质八棱南瓜为最佳,做法简单,口感绵软,香甜怡人。而且具有解毒,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消除致癌物质,防治妊娠水肿和高血压,促进生长发育等功效。
4、黄龙核桃
黄龙核桃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黄龙核桃适合山区种植,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
5、延川红枣
延川红枣,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红枣在延川栽培历史悠久,加之延川的海拔高度、光照时数、年均气温、绵沙土壤等非常适宜红枣生长。所产红枣肉厚核小,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特别是品种之一的狗头枣品质优异,获“后稷特别奖”,并为朝鲜领导人称赞。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洛川的美食都有什么(洛阳上阳宫有多大),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40052,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