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里有什么美食,米其林餐厅十大排名?
一、8Otto e Mezzo BOMBANA
8Otto e Mezzo BOMBANA餐厅,是拥有30年以上入厨经验,被冠以白松露指望称号的名厨Bombna先生2012年在上海开设的分店,总店是位于香港中环的同名三星米其林餐厅8Otto e Mezzo BOMBANA餐厅。Bombana先生曾经介绍,餐厅名字是向他最为敬佩的意大利电影大师Federico Fellini 拍摄于1963年的自传电影8 致敬。
8Otto e Mezzo BOMBANA餐厅位于上海外单圆明园路169号,始建于1923年的中国基督教两会旧址协进大楼的6楼,占地450平方米。进入餐厅大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带有19世纪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玻璃窗木门和铸铁式的楼梯。餐厅内部采取钢铁与石头的组合,在天花板上装饰着随着灯光明暗产生变化的抛光小钢片,地面上摆放着40个座位的方桌、圆桌以及各式桌椅,4个可以俯视黄浦江的独立包厢,贵宾室可根据客人的需求更改变成分别容纳6、10、12、24位客人的空间,也可将整个餐厅改造成为容纳40至80人的宴会厅或者提供100个站立位置的空间。除此以外,餐厅窖藏室可向客人提供世界顶级的火腿以及奶酪。
二、Masion Pourcel雅克红房子西餐厅
Masion Pourcel雅克红房子西餐厅是来自法国的米其林厨师兄弟Jacques Pourcel和Laurent Pourcel于2010年创立。位于上海卢湾区陕西南路35号红房子楼的6、8楼,整个Masion Pourcel雅克红房子由一家西餐厅、一家酒吧、一家雪茄吧以及三间专属的贵宾包厢组成。
Masion在法语中的意思是家,两兄弟在开业前就将 家 这个概念融入到餐厅的设计当中。La Table西餐厅位于整个餐厅的顶层8楼,Pourcel兄弟在设计上舍弃了传统西餐厅一般采用微弱灯光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整个八楼被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包围,充分引进大量的自然光。而位于6楼的酒吧,引入大量的艺术画以及几何图案装饰,配以米黄色和黑色的色调,力求呈现给顾客悠闲舒适的环境。
除此以外,餐厅内的贵宾室连通雪茄吧,客人在享受吸雪茄带来愉悦的同时,还可以欣赏Harcount摄影工作室的经典黑白名人像。
三、马丁餐厅(Restaurant Martin by Martin Berasategui)
马丁餐厅(Restaurant Martin by Martin Berasategui)是由米其林三星名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四大名厨之一的Martin Berasategui所创立,位于上海市衡山路811号徐家汇公园内的一栋3层法式小红楼,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曾是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的旧址,上海第一家录音棚就位于此地。
马丁餐厅(Restaurant Martin by Martin Berasategui)号称要做上海最好的西班牙餐厅,餐厅菜单由Martin Berasategui定期来到上海亲自制定,保证上海分店的菜式与西班牙的总店同步。其中最为出名的菜式包括伊比利亚火腿、安康鱼以及羊排。餐厅内采用全包厢的设计,配备6间贵宾包厢以及基本娱乐设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餐厅内部基本保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整栋红楼的9个壁炉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四、Jean Georges
Jean Georges上海餐厅是世界名厨Jean-Georges Vongerichten创立于纽约曼哈顿Jean Georges餐厅的复制品。在曼哈顿,Jean Georges餐厅号称是全纽约最好的法国餐厅,丹泽.华盛顿、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更是它的常客,毫不夸张地说,Jean Georges餐厅甚至可以作为纽约市内衡量身份地位的名利场。
走进Jean Georges上海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楼高5米的大楼,继而看到的是一个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用餐空间,楼高4米的用餐空间加上外滩3号独特的地理位置,顾客在用餐时向外眺望便是黄浦江的江景。再加上美洲核桃木、马鬃低靠逍遥椅、鳗鱼皮蛇行凳等家具的点缀装饰,整个餐厅被一种典雅温馨的氛围包裹着。
五、艾露(Allure)法国餐厅
艾露法国餐厅位于上海市内南京东路与西藏路交界的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十一楼。在寸金寸土的南京东路地段,艾露法国餐厅的大门(同时也是艾美酒店的大门)与其他奢侈品品牌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但走到店内,又是另一番的景象。从餐厅的露天平台望去,整个人民公园以及新世界都可以尽收眼底,让顾客可以在用餐之余欣赏到上海市貌。
艾露法国餐厅曾连续几年蝉联Best50餐厅奖项,深得Georges Blanc真传的主厨MIcheal长期在法国南部工作,因此餐厅从环境到顾客服务都一直秉承法国就餐体验的精髓。当你在就餐时,餐厅经理会时不时走过来,用带有法国腔的中文想顾客询问菜肴味道的意见,加上餐厅敞开式的厨房,顾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欣赏厨师们的精雕细琢。
六、明阁中餐厅
朗廷酒店集团Langham Hotels International是一家源于英国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旗下朗廷酒店和郎豪酒店两大品牌是享誉世界的五星级酒店品牌。其中,位于上海新天地的新天地朗廷五星级酒店曾被2012 Forbes Travel Guide Award 评为中国最佳精品酒店。
作为朗豪品牌酒店的标志食府,明阁中餐厅曾被获评米其林二星餐厅,也是全球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中餐厅之一。明阁中餐厅延续香港米其林星级食府对美食的坚持,厨艺精湛的厨师以优质食材呈献多种传统美食,亦增加创意佳馔,包括精致小碟、驰名烧腊、滋补炖品、生猛海鲜等,还有几十种传统港式点心任点任食,为宾客们缔造独一无二的飨宴体验。餐厅被选为米芝连星级粤菜餐厅外,更获香港旅游发展局评2005年度最佳食肆之一。
七、一风堂
一风堂始创于1985年,来自日本九州福冈的拉面之都博多,创始人河原成美先生从一间只设10个座位的面店发展成在全世界各地拥有80多家分店的拉面集团,分布在九州、东京和大阪,远至纽约、新加坡、南韩。2011年,一风堂开始进入中国香港,随后开始登陆台北、上海、广州、深圳,今年5月6日,其北京首店嘉里中心店也正式开业,每天座无虚席,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店内师傅的技艺使得一碗拉面从面条下锅到上桌只需几分钟的时间,但熬制这碗浓郁的汤底却需要用猪骨熬制15小时,以不同位置的猪骨经长时间慢火熬制,让骨中胶原蛋白尽溶于汤中。
八、鼎泰丰
杨秉彝于1948年来到了中国台湾,在1958年创建了鼎泰丰,自1973年聘请了上海师傅制作出了第一个小笼包,便开始了鼎泰丰小笼包秉承传统、止于至善的历程。1993年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大餐厅,是唯一一家上榜的中餐厅,许多国际名人如梅尔吉普森、苏菲玛索、成龙、巩俐、宫泽理惠、张曼玉、周星驰等也都成为鼎泰丰的座上客。
鼎泰丰从食品原料选购、加工、蒸煮到上桌鼎泰丰都有着一套严格的标准。其中,小笼包用的肉馅一律采用新鲜猪肉,绝不可用冷冻肉,虾饺、蟹黄小笼包等也都采用活虾活蟹,以保证肉质鲜嫩,不得有任何差错。另外,每道菜出场送到客人餐桌前,外场人员也必须拿出笔型温度计确认,比如元盅鸡汤和酸辣汤的最佳温度是85度,才不会烫口,肉粽则必须提高到90度,确保猪肉块熟透。
九、桃花源小厨
桃花源小厨的创办人黎有甜是清末民初时期广州江太史家厨李才的入室弟子,60年代起,他便跟随李才在恒生银行俱乐部担任主厨。在桃花源小厨,食客能吃到当年江家和银行俱乐部中的不少私房菜式,其中还包括现在几乎绝迹的太史五蛇羹。
上海恒隆店是三家桃花源中规模最大的,因开到奢侈品集中的恒隆广场,环境也顺带做了不小的升级。从入口的一树桃花映水红,到室内漫天繁星揽月辉,看似平淡无奇的商场空间,却演绎出移步换景的美景,让人叹服。8米挑高的复式空间,巧妙融合了大厅散席、四人卡座和雅致包房,中央水池的一树桃花则是整个空间的亮点。来自苏州的桃花双面绣与粤剧戏服刺绣等传统元素,与大理石地面和玻璃墙面遥相呼应,现代与古典在这儿取得绝妙的平衡。
十、利苑酒家
利苑酒家(目前成都唯一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厅)(Lei Garden),由有南天王之称的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幼子陈树杰先生于1973年创办,是香港著名企业之一。于1973年在九龙深水埗开设首间利苑酒家。由于早期陈树杰对开铺选址及营业方针一窍不通,开业6年,亏损200多万,分店于1978年结束,搬往九龙油麻地碧街自置物业。
在1980年,在旺角洗衣街开设第二间利苑酒家,其后在尖沙咀、北角及沙田开设分店。集团于1987年首次进军国外市场,在新加坡宝路华酒店开办第一间新加坡利苑酒家,到了1989年及1992年于乌节路开设两间分店。同年,集团决定专注粤菜海鲜酒家发展,结束经营16载的总统西餐厅。
与传统零售有什么区别?
新零售,“新”在哪里?
第256位造就者 黄佩华
启明创投合伙人
大家好,我是黄佩华,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在新零售领域的一些投资经验。我想先介绍一下新零售,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该概念最早由阿里巴巴提出。
阿里巴巴为什么会看到这个趋势?那是因为电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速度也开始放缓了。
大家看看2016年的零售行业数据,电商用户的同比增速回落至24%,然而电商在整个零售业的渗透率还只有15%,剩下85%的流量都在线下,所以马云非常着急要抓线下的消费。
与其同时,线下也在羡慕线上,因为线下受到线上的冲击还是挺大的。我们看到2016年9月~11月,前100位的零售企业加起来的增长只有0.6%,很多百货及大卖场的日子并不好过,在美国也出现了20年来从未有过的“关店潮”。
新零售的四个「新」
所以,大家会提出新零售的概念。新零售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对于新零售,我们到底要怎么做?又该怎么突破?对此,我谈谈对新零售的一些看法。
1.新的门店形态
新零售要考虑如何去做一个新的门店形态。首先我们先说一下整个零售的购买流程:
第一步是建立起渠道认知
第二步是激发购买欲
第三步是下订单
第四步是去支付
然后再去收货。如果是电商,还有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的环节。
我们看到,线下比线上的效率要低很多。线下往往都有层层分销体系,一个商品的售价要比其出厂成本高出5-10倍,且整个物流环节也效率低下并不优化,最可怕的是他们对于用户几乎毫无了解。
一个开连锁便利店的老板曾告诉我,他并不知道今天有谁来过,买了什么,明天又有谁会来?他们最大的烦恼就是不知道该进什么货。而线上电商就不一样了,整个线上的流程是数字化的,可以清晰知道每天的流量,还可以给用户画像。
大家会想,该怎样将线上和线下融合呢?一些做线下的人,只是简单地将SKU搬到网上卖,并没有顾虑到用户体验,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增加了负担,并没有做到1+1>2。
其实线下最强的就是在用户体验方面。盒马鲜生在此方面做了一个较好的突破。以前我们一直看生鲜电商但不敢投,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损耗特别高,其二是履约成本也很高,你可能要建整个冷链物流体系,才能做好生鲜电商。
而盒马鲜生却大大降低了这些成本,看看它是怎么做的?有两点蛮有意思。首先,将生鲜做成餐饮,定时将海鲜的损耗及成本降低;其次,将线下门店变成前置仓,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这样就不需要建冷链物流,也降低了履约成本。
盒马鲜生在整个生鲜这一块还是蛮有竞争力的,解决了以前生鲜电商不能做的事情。但这一块投入依然很高,运营难度也较大,其实很不适合投资人进入。
2.新的支付技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亚马逊推出的无人便利店Amazon Go,它将支付技术推到更极端的一边,改造了整个零售环节。
Amazon Go是一个不用排队、无需结账、拿了就走的零售业态。你只需进门后扫下手机上的亚马逊APP,让它知道你是谁,了解下你在亚马逊上的电商行为,然后你就可以到店里去选商品,拿好就走,这是一种非常创新的购物行为。
亚马逊是第一个在电商领域做到「一次点击就可结账」的电商巨头,当他想把线上体验复制到线下时,他就设计出了Amazon Go。其背后的技术是有很多摄像头、传感器等等,可以识别出你拿的任何商品、物品重量,甚至是拿的人。
技术可以把整个购物流程数字化,帮助零售业做出比较好的改造。这里有几个方面:
第一,做出需求预测。即有效预测出今天谁会来购物,明天这个人还会不会来买同样的东西,或者店家是否需要进新的商品等等。
第二,优化仓储及物流配送。比如说让店家可以看到有多少人把某样商品放入了购物篮,或者将仓库设置成可以自动补货。
第三,优化精准营销。比如说通过BI(商务智能)的软件分析、大数据分析及AI学习等,不断了解用户的需求,将商品推荐给特定的目标客户。
3.新的场景
这主要指那些传统零售无法渗透的场景,如办公室、小区、商场、地铁站等。我们一天有24小时,除了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剩下8小时可能都花在了小区或者商场里。
关于小区的场景,我投了一家叫缤果盒子的公司,他是做无人便利店的。很多人说,无人便利店只是省了人力成本,但我们看到的却并非如此。缤果盒子的创始人说过,“我不是因为无人而便利,是因为便利而无人。”
缤果盒子抓的是小区的场景,小区因为人流量不够多,所以没有能力支撑起一个便利店。但如果换成无人便利店,那就可以大大节省人力、折旧与装修成本。同时,又因为设置在小区,无人便利店的租金成本也很低。
缤果盒子通过降低所有的成本,可以在小区里很好地运营起来。也有人问,无人便利店和自动售卖机、夫妻老婆店有什么不同?跟自动售卖机比,无人便利店的SKU比较丰富;跟夫妻老婆店比,无人便利店的品质更高。
还有一个场景就是办公室。很多人去一些创业公司会看到一个无人货架,它是去年比较火的新业态,基本上依赖用户自己去扫码、支付,完成购买。它一般销售饮料、零食等等,模式虽然非常简单粗暴,但也吸引了不少投资。
4.新的扩张模式
大家有没有去抓小区的流量?去抓办公室的流量?去抓商场里某些铺位的流量?这又牵扯到新零售的第四个新,也就是一种新的扩张模式。
传统零售关键是选址,选址不好,一个店的营业额就不会特别好。但对于新零售而言,它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试错,一旦一个店铺开得不好,还可以迅速转移。
我们看到了自动售卖机,大家知道自动售卖机不是什么新东西,但他们可以迅速扩张。比如饭美美是做饭盒的,可以在办公室大堂直接加热。比如天使之橙,它做新鲜的橙汁,可以让大家有新鲜的果汁可以喝。
新零售、新探索
总结一下,新零售有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像盒马鲜生的大型商超;一种是类似缤果盒子的无人便利店;一种是类似便利购的办公室无人货架;还有一种是类似于饭美美的自动售卖机。
新零售这个行业还是太新了,大家都还在不断探索。我们常说要去获客,其实,线下的获客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去做更好的供应链?如何去优化仓储物流?如何去做好用户体验?
有人问我,缤果盒子会不会因为无人而取代收银员的工作,让很多人失业?我想转述创始人给我描述的愿景,他希望未来夫妻老婆店的店长可以在手机上管理10家店,甚至20家店,且所有的进货、防盗、管理都可以通过远程数据处理,你觉得这是不是很好的愿景?
以上就是我对新零售的一些理解,非常感谢。
编辑:方芳
校对:其奇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美国在疫情下的实情是怎样的?
疫情期间,我在美国既当老师也当学生,也去了中部的三个州,实情很魔幻。从3月到8月疫情如何一步步发展下来的?分享一下疫情下在美国的生活片段,不求全面,但求真实。疫情完全被政治化了,对于政府,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人命而是11月的选举。普通人呢?也是经历了最初的不可思议到最终接受现实。以下是我从3月份到如今的观察:
最开始学校暂时把课都转移到网上,先说是两个星期,老师和学生都手忙脚乱。普通人和投机分子各种超市抢购,抢卫生纸的画面仿佛发生在昨天。我也就去了一趟沃尔玛,跟室友一起把冰箱塞满了。然后疫情数字一直上升,网课也延期到了整个学期。饭店关门了,一些人失业,更多的人在家办公。
4-5月,疫情数字继续膨胀。纽约一度失去控制,在家办公和上课也渐渐成了常态,此时还有很多人盼着夏天疫情就结束。有家庭还有孩子的怕是最挑战的,孩子们都在家,可能还要网上办公上课。多数州都进入紧急状态,居家令,五花八门。对于我唯一的变化就是在家上班和上课,也不去饭馆了,朋友家也不去串门了,而且还种起了菜。像是提前养老一般。还好有工作和学业,不会崩溃。
5-6月,被禁在家里几个月的美国人民大呼受不了,开始上街游行,抗议,要求复工复课。疫情重灾区纽约开始缓和,其他州取而代之,更多的州加入复工流中。一些人工作拿回来了,命却丢了。到目前我还是没听说自己认识的朋友得了新冠的。学生在网上做期末考试,更多的人进入夏季学期,我的学校原本考虑可能面授的,看着疫情数字也收回了成命。
美国黑人佛洛伊德被跪杀则发生在5月底,加上民众对疫情的怨气,以及美国长期的种族歧视问题,引发了全国性的游行示威。小言住在大农村也跟国内一样只是在新闻上看到各种烧打抢杂。在芝加哥的朋友还参与到和平示威之中。我的大学也组织示威活动支持黑人运动。我该学习学习,该教课教课。一个月去一次超市买东西。美国戴口罩的人也多了起来,我在的小地方超市还是没到一半的人戴口罩。
7-8月,高校开不开门也变得政治化起来,疫情又有高峰,更多州收紧防疫工作。一会儿特朗普说国际生不准上网课,一会儿被告,撤销命令。留学生像是过山车似的。我还在家里教汉语,得知一位同事也得了新冠。他没几天就好了。
到现在8月确诊547万,死亡近17万了。我脸书上还有美国朋友觉得新冠疫情就是个政府和富人们的阴谋,用来剥夺他们的自由的,当然这些也是少数。不过去沃尔玛各个地方也贴上了必须戴口罩的通告。多数人还是自觉的。
客观的讲,美国疫情从头看到尾,还是能看出来美国人从最初的无法相信到现在接受现实。从戴口罩的态度变化也能看出来。只是因为美国的联邦制度,加上特朗普政府也不作为,各个州因为政见不同,采取的措施都很不一致。加剧了新冠疫情的传播。
比如我在的爱荷华州爱荷华市人民都很自由派,反对面对面授课,可是州长却是共和党派,在疫情丝毫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和特朗普一路,坚持学生去学校上课。搞得家长学生上街抗议。
就这样的领导力还指望好好抗议?更蠢的是很多人也跟着这些大领导走,仍然觉得新冠不过是一场感冒。
如今夏天都要过去了,美国的疫情丝毫不见好转,牢牢把握世界第一宝座。美国人也很感叹想去看看世界也变得困难起来。而抬头看看特朗普政府,正在着急着11月的竞选以及攻击竞选对手拜登和哈里斯呢。
在这样的现实下,我的底线就是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不要让自己也成为政治的炮灰。疫情过了,再回家看看。@头条国际
关注@小言老师在美国 ,看真实美国。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曼哈顿里有什么美食(米其林餐厅十大排名),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40544,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