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美食都有什么菜,还记得儿时最难忘的小吃是什么吗?
麦芽糖,我们小时候叫它为米糖。不定期的会有人挑着担到生活区里转一圈,手中会拿着两块铁样的东西相互敲击,只要听到那个声音,我们就知道换糖的人来了,然后一群小孩很热切地围上去。
米糖是用一把小锤子敲下来的,所以我们也叫那换糖的人为“叮叮ko”(最后这个字我不知怎么表达,音是这样的)。
那时的米糖非常的好吃,但人们很少用钱买,大多是用家里的废旧东西去换,比如用完的牙膏皮、废旧塑料等。以前的牙膏皮不像现在是塑料的,应该是铝皮的吧。用完后,我们都会攒在那儿,就等换糖的人来。穿小了或是穿破了的塑料鞋也不扔,也是可以用来换糖的。
记得有位小男孩,是他父母抱养的,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经常不停嘴地吃,养着有点浑不吝的。他把脚上一双新买的凉鞋换了米糖吃,结果晚上等他妈下班后,直接给了他一顿“竹笋炒肉”。
至今也搞不懂为什么,后来的米糖变味了,口感很泡不紧实,不太好吃了。慢慢地也不能用那废旧小东西去换糖了,再后来我们自己也长大了,那用东西换米糖的行当也彻底消失不见了。
再见米糖时,就是乡下的老人推着小车,或是挎着篮子,在人行道上默默地卖。大块的米糖,仍然是用小锤子敲下来,但不再是以物换糖,而是直接用现金购买。
其实在街上能遇见卖米糖的人也属不多见的事情,我最近见到的一回还是去年,那老人推着一小车,板子上面糖还有挺多的,有大块可以敲的,也有敲好了用小薄膜袋装好了的,还有糖饼子,带芝麻的与不带芝麻的。
我直接拿了一袋装好了的小块米糖,本能地想用手机去支付,却发现老人并不知道这个,于是拿了钱让老人找。我心中有些莫名地难过:这个行业是越来越少见到,会有人以此为生计吗?
有网友问我米糖是哪儿买的,她也想买,可我这仅仅是偶然遇上的,还真不知哪儿有卖。我想着万能的某宝上是不是会有啊,搜索了一下,果然有。告诉了那网友,也不知她买了没。
米糖,也就是现在的麦芽糖,挺有营养的。但其实我不太爱吃它,粘牙,口味也比不上现在的糖果,而且离我童年里最初的记忆始终有些距离。
只不过在街上偶遇它时,仍然会不自觉地买上一袋,自己很少很少吃,每回都让家人吃掉了。可能我想买的仅仅是那已经非常久远了的记忆吧!
生活是很真实的柴米油盐,一箪食,一瓢饮。我是笑笑的麦子,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希望您能为我点个赞,并关注我一下,最后别忘了帮我分享,转发一下!特别感谢!
农村常吃的农家菜都有哪些?
下雪天人们容易着凉受寒,这时饮食进补是保暖御寒的最好的方法。
下雪天不吃火锅吃啥,首选就是吃火锅,呼呼冒着热气的再加一瓶白酒就是终极幸福吧。
也可以选择和羊肉汤,牛肉汤,再吃点饼,也不错哦,还有就是喝混沌,下雪天,喝碗混沌,浑身都暖和,舒服。
冬季就是要吃补
所谓,秋冬进补,夏季打虎。而且适宜的进补,才会让身体有足够的资本抵抗寒冷的冬季。
下雪的时候,记得一定要约自己喜欢的人,出来走一走,因为一不小心,就一起白了头。
不管吃什么衣服多穿点才是真的!
老北京小吃都有哪些?
除了雾霾和堵车,北京还有美景和珍馐。
到北京来,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北京的小吃,也只有真正尝过北京地道的小吃之后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京味儿。
1、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可以说是听的最多的一个,一说起北京小吃,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是北京小吃中最古老的品种之一。但是为什么又叫驴打滚呢,这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做好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就像是驴在打滚时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它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然后裹上黄豆粉(黄豆炒熟后碾成的粉)再卷上豆沙馅制作而成。讲究的就是个香、甜、粘,并且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在北京各家小吃店都有供应,也是很常见了。
2、艾窝窝
艾窝窝历史悠久,最早时是宫廷糕点,因为有一个皇帝很是爱吃,后在明代流入民间。
它是由糯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晾凉后揉匀按成圆皮,然后包上已经炒好过的桃仁、芝麻仁、瓜子仁、白糖再加入青梅、金糕拌成馅。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小吃之一。
3、糖卷果
糖卷果可以算是北京小吃里的名品了,深受外来食客的喜欢,尤其是女性朋友。它主要是用山药和大枣,再配上青梅、瓜仁、桃仁等辅料制作而成。
山药营养丰富,常做中医药品,有补气、益肺等功效。大枣更是滋补品,补脾补胃,养气生津。再加上做成后的糖卷果软绵香甜,十分可口。很是受欢迎。
4、豌豆黄
豌豆黄也算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种小吃,是春夏时节时的应时佳品。但是现在不管哪个季节也能看到各家小吃店依然有供应。
它是选用白豌豆为原料,经过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这几个步骤制作而成,做出的成品颜色呈黄色,晶莹透亮。吃起来香甜可口入口即化。想当年也是深受慈禧太后喜爱的。
5、糖耳朵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叫做糖耳朵是因为形状类似于人的耳朵得以此名。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它是由面粉、红糖、花生油、碱、饴糖、蜂蜜制作而成。做出来的糖耳朵色泽光亮,吃起来松软甜蜜。最好是在春、秋、冬时节吃,夏季太热,糖会脱落,会影响到口感。
6、糖火烧
糖火烧,已有了300年的历史,也是北京人是常吃的早点之一。其原料主要是面粉和红糖,再加入芝麻酱。做出来的火烧味道香醇不粘,外皮酥脆,很适合老年人食用。
7、面茶
面茶是个老北京传统风味了。说是叫茶,但它是呈糊状物,是由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表面再淋上芝麻酱。
老北京人喝面茶从不用勺筷,而是拿手端着碗,吸溜着喝。要的就是这种每喝一口都是醇醇的麻酱香味和面茶味的感觉。
8、焦圈
焦圈算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一种小吃,颜色深黄,小巧可爱,吃起来又酥又脆,风味独特。早上吃个早点喝个豆汁儿,都少不了它。
但它是由高温油炸出来的,是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和孕妇不宜食用。
9、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算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了,很受欢迎。颜色看起来呈棕黄色,吃起来酥脆可口。据说在战国时代就有了,而且它可以久存不坏,就算搁上个十天半个月,吃起来依旧酥脆。但它也属于高热量食品,不宜多吃。
10、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是属于富有营养的小吃了,它使用上好的面粉为原料,再加入白糖、香草粉、奶油等原料制作而成,做出来的炸糕颜色金黄,外焦里嫩,还有浓郁的奶香味儿。既有营养又好消化,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11、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也叫“豆馅烧饼”。其实就是烧饼里加上豆沙馅。在烤制的过程中,烧饼会因加热而裂开来,从而露出里面的豆沙馅,样子就如同吐出来蜜一样,所以人们就称之为“蛤蟆吐蜜”。
12、姜丝排叉
它不但是北京的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顾名思义,因为原料中含有鲜姜,吃起来也是有明显的姜味儿,所以名叫姜丝排叉。
别看有姜味儿,但是营养价值不可小看,俗话说得好“生姜治百病”,可缓解疲劳、失眠、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
13、炒肝
这最后一绝,就是炒肝,相信大家最熟悉不过了,基本上都吃过,大街上也随处可见“包子炒肝”的字样。也是人们早上最爱吃的早点之一。
虽说名叫“炒”肝,但其实它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主要是用肥肠、猪肝、淀粉制作而成,吃起来味浓不腻,口口醇香。
14、豆汁
豆汁可是老北京人最离不开的美味,喝起来就像年轻人喝碳酸饮料一样津津有味。但也是一般人比较接受不了的,可能就是喝不惯。
15、爆肚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吃起来是又脆又鲜,不油不腻,口感很好。
16、灌肠
灌肠讲究用猪大肠中练出的油炸制,所以正宗的炸灌肠闻起来总有一股猪大肠的特殊味道,但现在人们出于健康的考虑已经很少用猪大肠油来炸了。炸灌肠的时候须先将成型的灌肠切片,在锅中炸至两面冒泡变脆,捞出来,蘸着蒜汁吃,又酥又脆,特别香。
17、大懒龙
类似于花卷一类的食物,所谓懒龙,就是用发面蒸出来的长条形面食,做法是把面擀薄制成长片,放上和好的肉馅,然后卷成长条形,盘于笼屉中,蒸熟后之后切开就可以吃了,就着小米粥一起,特别满足。
18、卤煮
这个也算是个著名的小吃了,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地道的北京人没几个不知道这卤煮火烧的。一般人可能还接受不了这味。
19、缸炉烧饼
是以缸横卧,内壁贴饼,外温内烘是其独特的制作方法。缸炉烧饼呈圆鼓形,色焦黄、味鲜美,香酥可口,别有风味,不过现在这个烧饼很少了有地方卖了。
20、门钉肉饼
这是北京的传统小吃了,因为形状像古时候城门上的门钉而得名。而且据说门钉肉饼有吉祥的含义。门钉肉饼是用牛油做的,油水大,而牛油容易凝固,所以最好趁热吃,这样口感才好。外皮脆脆的,里面的肉馅很嫩,但是趁热吃,却不能一口咬下去,这样容易烫着嘴,并且滋一身油。要小心。
21、褡裢火烧
褡裢火烧是老北京常见的传统小吃。味道类似锅贴,但是形状不同。形状呈长条形,颜色金黄,而且味道外焦里嫩,咬一口满满的肉馅。
22、糖油饼
这个就很常见了,普通的油饼上有着慢慢一层红糖,但是吃起来并不是特别齁,脆脆的,相当好吃。
23、芥末墩
芥茉墩是地道的百姓菜,它清爽,利口,解腻,很多人都喜欢。做芥末墩儿主要用的就是大白菜,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吃得油腻,换换口味最适合不过了。
24、麻豆腐
麻豆腐由于是制粉丝的下脚料,价钱便宜,普通百姓都喜欢吃。一般百姓炒麻豆腐要用羊油、黄酱加上黄豆芽或青豆芽以及雪里蕻要炒至黏黏糊糊的,呈灰绿色,炒好后,将炸好的红辣椒油泼在上边即成,呈红、绿、黄色,口感香醇味厚,酸咸适口,别有风味。
25、炒红果
炒红果是老北京的传统小吃。看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更是酸酸甜甜,是很地道的北京美味。主要成分是山楂、蜂蜜、白糖为主,吃起来很开胃。
26、炒疙瘩
炒疙瘩是北京的一种特色的炒面食品。炒疙瘩色泽深黄,黄绿相映成辉,食之绵软柔韧,醇香可口。制作过程中煮炒兼用。炒疙瘩颜色焦黄,配上绿叶鲜菜,黄绿相间。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
27、芸豆卷
具有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的特色,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具有提高人体血身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病能力,等功能,对肿瘤细胞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因而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28、杏仁豆腐
杏仁豆腐是一种传统食品,它既可单独成小吃,又可作为筵席的甜菜。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杏仁豆腐,但是制作方法却不尽相同。主要用甜杏仁磨浆后加水煮沸,待冷冻凝结之后切块而成,因形似豆腐而得名。
29、茶汤
相传茶汤源于明代,因用热水冲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汤,品质地细腻,味道甜香。它的冲制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再由售者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倒入碗中。
30、冰糖葫芦
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特别开胃。而且还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
31、三不沾
三不粘是用鸡蛋、淀粉、白糖加水搅匀炒成的。它不仅色彩金黄,味道甘美,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这也正是它为什么叫“三不粘”的缘由。
32、小豆凉糕
小豆凉糕是一道流传多年的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制作特别简单,主要材料就是红豆,适合在夏天食用,冰凉清甜、解暑祛湿。
33、螺丝转
这是一种面食,外皮是一根根极细的面丝,一碰即酥。主要材料就是面粉和麻酱还有盐、油一些配料。吃起来又酥又香。
34、炸咯吱
北京著名的特色传统小吃中,有很多炸货,炸咯吱就是其中之一,这炸咯吱分为软炸和脆炸。吃在嘴里,又酥又脆,“咯吱咯吱”作响。
35、咯吱盒
它是一种比老北京城还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制作原料非常广泛,麦、米、豆、谷,甚至高粱玉米均可。碾磨成粉,调水成浆,上炉火摊成薄薄的煎饼;再洒上少许香菜末和椒盐,卷成卷切成寸段,用油炸,就成了咯吱盒。
36、芝麻酱烧饼
主料是中筋面粉等,配料是芝麻酱等,调料是盐、香油、白糖等,通过烘焙烤制的做法而成。吃涮肉的时候最不可少的就是它了。
37、炸酱面
炸酱面最初起源于北京,面条一般都用手擀面,吃起来有嚼劲,炸酱是最关键的,好不好吃都靠它。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天冷讲究吃热的,就是“锅儿挑”(不过水),热天吃过水面,但汤要篦尽。而且根据季节搭配各种小菜。
38、茯苓饼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北京市出产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皮薄如纸,且颜色雪白,很象中药里的云茯苓片,故称为“茯苓饼”。里面夹心则精选多种果仁,辅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纯正云贵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适口。而且价格便宜,可作为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
北京传统小吃历史悠久,见证了那些历史文化。据记载北京小吃有着600余种。它每一个小吃的做法,味道,特点,都包含了老北京人传统的手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想知道更多北京美食美景,潮流热点,请关注小编,我这里有大把的安利等着您哟。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童年美食都有什么菜(还记得儿时最难忘的小吃是什么吗),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41306,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