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有什么(请问你们家乡都有哪些传统文化)

家乡的美食有什么,请问你们家乡都有哪些传统文化

梁山灯戏是长期流传于四川省川东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因其起源于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所以称之为“梁山灯戏”。该剧种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

梁山灯戏是因梁平区史称梁山县而得名的传统戏剧剧种,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山灯戏多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传统民俗活动期间在民众聚居区上演,特点是小、喜、闹,场面不大、情节简单、人物很少。

梁山县即今重庆市梁平县,因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更名为梁平县。

2001年12月中旬,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决赛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武警部队、全国总工会、新疆建设兵团的35支代表队展开角逐。整个赛事,244个剧目,经过10天的紧张演出、评比,结果,梁平灯戏剧团的梁山灯戏《招女婿》、《卖驴》夺得决赛金奖和银奖。

起源

大致在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梁山灯戏,起源于梁平民间灯班的“玩灯”和“秧歌戏”,综合了“玩灯”的舞蹈动作与“秧歌戏”的说唱表演形式,外地人称“梁山调”,本地人叫“端公调”、“包头戏”(解放前,女角由男性扮演,俗称“包头”)。它来源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吸取了梁平曲艺文艺的精华。

梁山锣鼓是梁平民间的打击乐,它节奏明快,声韵变换奇特,颇有现代摇滚的气势。

在旧时梁山,每年都要举行民间锣鼓大赛,而老百姓的红白喜事,更要借喧阗的锣鼓张扬。梁山锣鼓最终演变成了梁山灯戏的 闹台锣鼓。

梁山灯戏将本地民间文学、民间歌舞、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杂耍的精华溶为一体,形成了神奇的特色。它同时具备了梁山农民口头文学的风采,民歌、薅秧歌的音律,花灯、车车灯的舞姿,年画、兰花印布的美术效果,以及民间杂耍的技巧。

梁平产水稻,建国初期尚流行“艺术薅秧”,薅秧季节,薅秧锣鼓伴着薅秧歌,表演民间喜剧、人物、故事,自娱自乐。据专家考证,梁山灯戏胖筒筒腔之灯弦腔的原胚,是秧歌戏的骨干腔调。

过去,梁山灯戏的“编剧”,都是农民,自编自演生活琐事,颇具山乡风情、田园牧歌、家庭趣事、民间逸闻。剧中人物多是村姑、农夫、樵夫、侍从帮工、小手艺人、算命瞎子、和尚乞丐等下里巴人。

传统剧目多是口授心记,短小精悍,但结构宽松,利于在演出中随机再创作,即在故事情节大致不差的前提下,艺人可以在台上临时开韵子、搭韵子,甚至与观众直接对话,这就要求灯戏的道白、唱词通俗易懂,地方口语突出,且音韵平仄也极富生活气息和幽默感。

梁山灯戏的剧目较为丰富,总数在200个左右,最具代表性的有《吃糠剪发》、《送京娘》、《湘子度妻》、《请长年》等,这些剧目大都改编自民间戏曲或民间故事。灯戏表演采用方言,唱词通俗自然,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气息。此外,由于灯戏的娱乐性很强,情节夸张,矛盾突出,嬉闹诙谐,多为喜剧、正剧,但也有悲剧剧目。如今又出现《招女婿》、《卖驴》等新剧目。

演变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艺术体系。 据资料介绍,梁山灯戏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声腔形成了一个自南岭到秦岭峨眉至武夷山纵横几十万平方公里,跨越影响四川、湖北、湖南、江西、闽西、陕南、豫西南、皖南、黔东、桂北、粤北等11个省区数百个县,渗透几十个戏曲剧种的“梁山调腔系”,这在地方戏曲声腔中是首屈一指的,也是全国稀有剧种中极为罕见的。

特点

梁山灯戏,在声腔、乐器、表演 [1] 形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演

特点为“嬉笑闹”与“扭拽跳”;唱腔由“胖筒筒.灯弦腔”、“神歌.高腔”、“小调.时曲”三类组成,灯弦腔比较独特,系梁平特产;乐器主要为二胡、笛子、唢呐、锣鼓等民间乐器。它具有农民口头文学的风采,民歌、薅秧歌的音律,花灯、车车灯的舞姿和民间杂耍的技巧,是表现巴渝民间风情的综合艺术。

梁山灯戏的其剧目相当丰富,总数在两百种以上,所以演员们表演起来往往动作夸张,带有舞蹈的特性,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节庆盛会或者红白喜事,老百姓们总离不开灯戏。

当前,灯戏专业剧团的演出人员老化,会唱灯戏的老艺人已屈指可数,口传剧目大量流失。另外,灯戏用扬琴、笛子、琵琶、二胡等民乐伴奏,由于乐手流失,不得不采用电声乐器加民乐来“凑合”。年轻人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对传统的、民间的东西接受困难,灯戏的传承问题日益严重,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梁山灯戏道具

梁山灯戏造型

梁平纷繁的民间艺术样式中,著名的有梁山蓝印花布,其图案清晰,结构严谨,农家常见的门帘、帐帘、围裙图样,如金鸡报晓、丹凤朝阳、喜鹊闹梅和松、竹、梅等,均具有民间独特的粗犷、朴实风格,给人以浓浓的地域风情。这种艺术样式,后来演变成梁山灯戏的舞美造型。

伴奏

梁山锣鼓是梁平民间的打击乐,它节奏明快,声韵变换奇特,颇有现代摇滚的气势。在旧时梁山,每年都要举行民间锣鼓大赛,而老百姓的红白喜事,更要借喧阗的锣鼓张扬。梁山锣鼓最终演变成了梁山灯戏的闹台锣鼓。

梁山灯戏唱词

梁山灯戏的唱词,主要来源于梁山竹枝词(又名竹枝歌)。梁山竹枝词系唐代教坊曲名,具有语言通俗音调轻快的特点,内容上多咏当地风土人情和儿女柔情,为文人墨客所喜爱,竞相效仿,最后形成了梁山灯戏戏曲唱词的表现形式。

梁山灯戏唱腔

唱腔来源于薅秧歌。 梁山县盛产水稻,薅秧季节,薅秧锣鼓伴着薅秧歌声,响彻田野。农民在薅秧间隙,唱着薅秧歌扮演民间喜剧人物故事自娱自乐。而据专家考证,梁山灯戏胖筒筒腔之灯弦腔的原胚,正是秧歌戏的骨干腔调。

还有部分唱腔来源于梁山调。梁山调就是梁山人在山坡、田野吼唱的劳动号子、山歌、薅秧歌腔调,被民间艺人采纳,伴随花灯表演,演唱故事情节。这种调子,特别擅长叙事抒情,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河南、陕西等省的戏曲音乐,形成了梁山调腔系。

梁山灯戏台词

梁山灯戏因此被专家赞为戏曲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和艺术珍品,原因在于梁山灯戏将本地的民间文学、民间歌舞、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杂耍的精华溶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梁山灯戏题材

梁山灯戏均采用民众性题材。梁山灯戏的演编者,过去都是又种庄稼又演戏的农民,梁山灯戏《裘皮大衣》 [3]

他们都善于编演自己熟悉的山乡风情、田园牧歌、家庭趣事、民间逸闻。剧中人物多是村姑、农夫、樵夫、侍从帮工、小手艺人,以及算命瞎子、懒汉浪子、和尚乞丐等地地道道的下里巴人。这无疑使广大的观众产生亲近感,取得共鸣的效果。

“想做官想起了猫儿毛病\\捐一千大银子还未搁平\\人说是当老爷要有学问\\我拿本三字经认之不清……” 梁山灯戏明显继承了民间娱乐活动通俗易懂、轻松活泼、诙谐风趣、笑料层出不穷的传统,建立起了以喜剧为主体的灯戏剧目宝库。

灯戏剧目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编的,多是嬉闹性的生活小品。剧中人物似乎都是常见之人,故事情节似乎就发生在身边,因其夸张、讽喻得当,巧合、误会得体,既情通理顺、令人可信,又妙趣横生,惹人捧腹。“爹妈生我人一个,一个脑壳两个脚,两只脚儿闲游逛,游游逛逛骗吃喝……”(《古老六做媒》)

梁山灯戏表演

梁山灯戏不局限于戏曲“手眼身法步”五功,它有自身的表演特色——特别好动。这种好动又不同于轻歌曼舞,而是热烈、放纵、甚至粗野。尤其是女角,她在台上不知疲倦地扭动、拽(编辑:此字应为足旁,电脑里没有,下同)动和跳动。这和其嬉、笑、闹的表演特色浑然一体。

在众多的传统灯戏里,除了极少数的悲剧人物外,哪怕是庄重威严的神仙、帝王,梁山灯戏《卖驴》 [4] 也一反常态迎合“嬉笑闹扭拽 跳”,令人开怀捧腹。

梁山灯戏多用丑角,有“十灯九丑,无丑不成灯”之说。人物脸谱变形夸张,丑得可笑可爱,与“扭拽跳嬉笑闹”达成和谐,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深受观众喜爱。

丑角又称“三花脸”。桃子形脸谱以朱红加黑白外圈,在鼻梁和眼眶处涂成桃子状,因桃子象征寿和喜,此类人物多为性格开朗、“丑”得可爱的角色。

附录

梁山灯戏川北灯戏

与梁山灯戏存在渊源关系的传统曲艺还有川北灯戏。

川北灯戏,明代开始流行于今南充的阆中、南部、仪陇、顺庆等地,与其他地区的灯戏一样,它也经历了由提灯、挂灯、玩灯、舞灯到灯戏的发展阶段。川北灯戏演出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多歌颂正义,鞭挞丑恶,寓教化于嬉乐之中。其剧目一般以喜剧、闹剧为主,正剧、悲剧题材也多用喜剧表现。川北灯戏的表演粗犷简洁,诙谐通俗,载歌载舞,妙趣横生,唱词质朴健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小戏多、喜剧多、闹剧多,故丑行在川北灯戏的表演中占有特殊地位。灯戏的丑行有男丑、女丑之分,男丑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女丑又叫彩旦、摇旦、婆。丑既扮反面人物,也扮正面人物和中间人物。在众多灯戏剧目中,半数以上少不了丑。川北灯戏由花灯歌舞发展而来,其中包含有川北山乡的民歌小调、清音、神歌、端公调,同时又吸取了陕西调、吴下补缸调等曲调。它有板式变化的正调类唱腔体系,也有曲牌联缀的唱腔,如《裁缝偷布》一剧,其唱腔就是由【太平年】、【金纽丝】、【银纽丝】、【卖鲜花】、【跌断桥】、【十里墩】、【花背弓】等曲牌连缀成的。板式与曲牌联唱也可综合使用于同一剧目中。川北灯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胖筒筒”、胡琴,演奏时发出低沉浑厚的“嗡”音,所以又叫 “嗡筒筒”,除此以外还有花灯锣鼓等,后又逐渐增加了二胡、笛子等乐器。川北灯戏的表演中融进了民间舞灯及木偶、皮影、杂技等技巧,用以刻画人物、表现情节。

梁山灯戏梁山沿革

重庆市梁平区,设立于西魏元钦二年(公元553年),其后直到1952年的1500年间,一直名为梁山县,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行政地名“梁山”。至今,重庆市梁平县的县城所在地仍称“梁山镇”。

梁平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梁平县的千年文化遗产“梁山竹帘”、“梁山灯戏”、“梁平年画”均已名列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邻万州区,西连四川省大竹县,南靠忠县、垫江县,北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

梁山灯戏隶属关系

西魏元钦二年(公元553年),置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治黄土坎。

隋开皇三年(583),全国撤郡改州,以州统县,梁山县隶南州(治今万州)。

隋唐时代,万州的州郡设置变动频繁,先后更名为信州、南浦州、浦州、万州,梁山县均隶属之,直至宋初。

宋开宝三年(970),以石氏屯田务置梁山军,亦名高粱郡。

元至元二十年(1283),升梁山军为梁山州,领梁山县,隶夔州路。

民国二年2月,以道统县,梁山县隶川东道。

解放初,梁山县隶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大竹专区。

1952年12月3日,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遂以境内有平坝而更名为梁平县。

1953年3月10日,梁平县划归万县专区(地区)。

1997年6月,梁平县划归重庆直辖市管理至今。

2017年1月10日,梁平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6]

家乡的美食有什么(请问你们家乡都有哪些传统文化)

有什么好吃的美食推荐?

香汁牛蛙最解馋,还没端上桌,孩子就已经闻到那阵阵香气了。饭桌上,孩子夹着一块块蛙肉,送入口中,那陶醉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再配上一盘桔肉、橙子双拼,爽口舒服。

春季,是吃牛蛙的好时节。因其肉质鲜美、低脂肪、胆固醇极低、蛋白质含量高,特别适合人们食用。它不仅具有滋补解毒、健胃消食的功效,还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香汁牛蛙

准备材料

1.主料:牛蛙两只

2.配料:青椒20g,胡萝卜20g,洋葱20g

3.调料:料酒,酱油,盐,蒜,干辣椒

主要步骤

1.买牛蛙时,要选皮亮肚小、眼明活跃的。并让店家代为宰杀、剖皮。

2.牛蛙去腥时,首先用凉水浸泡一小时,滤出血水;其次剪掉指甲,剁成小块,更好入味;最后加料酒、老抽、蒜子,腌制20分钟。

3.锅烧热,油加多一些,到五成热(150度)时,将牛蛙倒入锅内,快速炒至断生(表面颜色全部变了就叫断生)就要马上捞出来。

4.重新起锅烧热,加入25g油,到5成热,倒入切好的洋葱片、青椒片、胡萝卜片、蒜头,大火爆炒出浓郁香味。

5.倒入“断生”后的牛蛙,继续翻炒几下,让食材间香味互相碰撞,然后要迅速改小火,以免粘锅。

6.倒入适量沸水,适量老抽,小火慢慢炖,不要盖锅,以免水蒸气滴入汤汁。炖上10分钟,让所有香味都入到蛙肉当中。

7.大火开始收汁,再加入适量盐、生抽。煮一分钟后,看汤汁变得浓郁、蛙肉已经入味时,就可以起锅装盘。

香汁牛蛙,这道私房菜,做到了鲜、香、嫩

鲜,食材加工后马上烹饪,存放时间不要久。香,大火爆炒,激出所有配料香味融于肉中。嫩,用断生滑溜、辅料爆香、小火慢炖。

孩子在家时,只要端出这盘“香汁牛蛙”,他都会吃得很开心,有时还要求下顿也吃。但我告诉孩子:“美食要懂得分享,用爱做的菜,才是天底下最有意义的美味”。

你的家乡过年都有哪些特色美食?

黄渠桥羊羔肉先后被评为“非特质遗产称号”、“地方名小吃金奖”,在2006年首届宁夏国际清真食品民族用品节被评为“最佳清真特色小吃金奖”。

黄渠桥羊羔肉肌肉呈淡红色、肌纤维细,肌间脂肪分布均匀,弹性好,丰满的肌肉、嗅之清香,不膻不腥,经烹调后色泽棕红,肉嫩鲜美,肥而不腻、无膻味,色、香、味、形俱佳。 独特内含成分:黄渠桥羊羔肉蛋白质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须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且矿物质元素种类含量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鲜肉中含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7.5%,脂肪含量不高于0.8%。与小尾寒羊、新疆细毛羊相比,黄渠桥羊羔肉羰基化合物含量最低,糖蛋白、-嘌呤、核苷酸、谷胱甘肽含量最,胆固醇含量低于其他羊肉,属低脂型肉品,营养素配比合理,是集营养滋补、保健于一体的优质肉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恶冷,五劳七伤”,可用于治疗虚劳瀛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寒、虚汗胃痛、肾虚阳衰,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之佳品。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

欢迎各位前来品尝[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家乡的美食有什么(请问你们家乡都有哪些传统文化),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0537,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1
Next 2023-02-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