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唯有美食不可错过(中国有哪些名吃具有其诞生的历史故事)

什么什么唯有美食不可错过中国有哪些名吃具有其诞生的历史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苏轼不仅是个吃货,还是个落魄的吃货,而伴随着他人生起起落落,流传至今的,除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还有那些经典的美食。

北宋文豪苏轼,首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时,就被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赏识,年少成名,正准备要大展身手时,却因母亲病故不得不回乡守丧,回朝后又因父亲病逝再次回乡。等他再次回朝,局势已经大不相同。

苏轼在湖州知州任上,向宋神宗奏表谢恩,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的文字却被新党断章取义,说他讽刺新政。

很快苏轼便被逮捕押往京师,关押在御史台,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后来因为宋朝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逃过一死,被贬至黄州。

东坡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这首千古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写于他仕途最为失意的时候。被贬黄州,任的黄州团练副使一职并无实权,苏轼此时心灰意冷,多次游览赤壁山,写下《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

闲暇之时还开垦了一块地,偶尔种种田。更重要的是,他开始走上了吃货的道路。

“自笑平生为口忙”到了黄州之后,苏轼解锁了他的新人设—吃货。挖竹、煮鱼、做饼,十分丰富,还将这些具体烹饪法写进了诗文中,《煮鱼法》、《东坡羹颂》,最重要的是记载了东坡肉做法的《猪肉颂》。

在宋代,肉食一般以羊肉为主,猪肉并不受人待见,“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在苏东坡的影响下,猪肉开始被人们接受、喜爱,到明朝时期,猪肉一跃成为了中国吃得最多的肉食。而东坡肉这道名菜,被传承至今,享有盛名。只是到了如今,东坡肉的料理方式,与苏轼的略有不同。

现在东坡肉的做法,应该是从明朝开始传下来的。半肥半瘦的猪肉,过水后切成整齐的麻将块,放入锅中,加入酱油、糖、料酒等辅料,小火炖煮。成品菜都是红得透亮,吃起来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那苏轼煮的东坡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苏轼的《猪肉颂》中写道“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可见苏轼在煮东坡肉时没有那么多花样,并没有加其他调料,只是有一点不曾改变,那就是用微火煨炖。

羊蝎子

苏轼刚从黄州被赦免回京,不久得罪了保守派的司马光,于是又遭陷害。这次,他被流放到了广东惠州。

苏东坡被贬到惠州之后,喜欢上了当地的荔枝,在诗文中表现出了他对荔枝的喜爱,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还是这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虽然是岭南地区较为平常的水果,但毕竟不能当饭吃。因为被是贬至惠州,苏东坡还是一如既往的穷,买不起好的羊肉,于是他只能买当时十分廉价的羊脊骨,只需要几文钱,有时候屠户心情好还会免费送。

准备好羊脊骨后,切成小段,放入锅中小火煮炖,煮熟后捞出,滤干水分,再浇上黄酒,腌制一会。之后准备碳火,将腌制好的羊脊骨放在架上烤一会,再洒点盐调味,美味的羊蝎子就是从这而来。

苏东坡怕是怎么也想不到,原本没有人要的羊脊骨,千百年后会受人们喜爱,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羊蝎子”。

生蚝

在惠州待了三年之后,苏东坡再次被贬,这次是当时十分荒凉的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流放海南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海南儋州十分荒凉,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肉食是十分稀罕的东西。这时苏东坡将魔爪伸向了大海,很快,他就发现了海南独特的美食,生蚝。

苏东坡还作了一首词《食蚝》:“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苏东坡甚至还写了一封信给儿子:“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叮嘱儿子千万不要告诉朝中的士大夫,我怕他们跑来跟我抢。

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大赦,苏轼终于得到赦免,此时苏轼已经是六十四岁高龄。

1101年,苏轼在回京途中经过常州,有画师为苏轼作了一幅画像,此时苏轼感慨万千,当即自题了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当年,苏轼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的一生,无疑是悲苦的,三起三落,屡遭贬谪。但正如苏轼《老饕赋》中所作“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苏轼宠辱不惊,并不自暴自弃。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就地取材,用美食装点人生,为苦难的生命增添了几许光亮。

什么什么唯有美食不可错过(中国有哪些名吃具有其诞生的历史故事)

与美食有关的古诗词?

与美食有关的诗词,首先想到苏轼的东坡肉,这个胖子特别馋,最爱吃肉。

来来来,苏老师亲自教你做红烧肉: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学不会?没关系,下期免费再学。

苏轼是个地道的吃货,被贬黄州时,一见到竹笋,两眼放光: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哇哦,这河里鱼儿好鲜美,红烧,清蒸都不错,这漫山遍野的竹笋一定又脆又香。

笋子烧肉,苏轼最喜欢:“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苏胖子是吃嘛嘛香,就连初春时的荠菜粥,也能连喝三大碗。

“时绕麦苗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羮 ”。

说起吃,南宋陆游老师也是一个资深吃货。

咏叹佳肴的诗词,他写了上百首,而且食不厌精。

如“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

注意了注意了,这道菜可是吴地名菜啊。

隋炀帝曾誉之为“东南佳味”。

脍是薄薄的鱼片,雪白如玉,“丝莼” 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骨”是猪排,排骨用橙薤等香料拌和再烹制而成,哇哦,香气四溢。

蒸鸡和鱼鳖,也很好吃哦。

饭后来点水果吧,剥过橙子,小爪爪都很香。

“照水须眉见,搓橙?指爪香。”

杜甫嘛,比较清贫,口味清淡些,爱吃素,喜食鱼。

“青青竹笋迎船出,

白白红鱼入馔来。”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

好像在和朋友野餐,鲫鱼鲜美,芹菜清香。

不错不错。

“夜雨煎春韭,新炊间黄粱。”

冒着夜雨割来了新鲜的韭菜,刚煮熟的黄米饭喷喷香。

还有张志和的小清新: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绿水白鹭,桃花点点,鳜鱼肥美。

可惜我至今没吃过。

范仲淹也给清蒸鲈鱼打个广告——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打住打住,说了这么多,我都有点饿了。

美食,可以治愈一切的不开心。

请问,有人请我吃饭吗?

北京和重庆哪个更适合冬天旅行?

我觉得还是重庆更适合冬天旅行。

首先,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即使冬季,仍然是草木菁葱、花朵飘香。而地处北半球的北京冬天长达三四个月,最冷时白天只有零上几度,夜里则可达零下十几度。冬季不太适合旅游。

其次,重庆这些年发展迅速现代化气息浓郁,人们生活比较休闲,旅游服务保障很好,饮食特产开发得也好。相较北京,生活节奏很快,生活气息大打折扣,各方面服务水准更无法与重庆相比。

再次,重庆特色旅游景点遍布全市,各种新奇特的感觉更给旅人带来美好体验。无论是枇杷园千桌火锅,还是南滨路的渝中夜景抑或是洪崖洞、解放碑、磁器口的浓郁商业氛围和特色打造,以及夜游两江的梦幻般体验,在北京都无望其项背者。

因此,冬天的旅行,还是去重庆为好。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什么什么唯有美食不可错过(中国有哪些名吃具有其诞生的历史故事),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4745,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4
Next 2023-02-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