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南有什么美食(古代人们过节的美食)

古代江南有什么美食,古代人们过节的美食?

吃兔兔

《万岁历》说西汉成帝“诏除正旦杀鸡与雀”,想杀只鸡逮个雀来吃庆祝元旦都犯法,汉代吃货们只能吃小兔兔。据唐人引《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记载:“腊、正旦食得菟髌者,名之曰幸,赏以寒酒。”说汉末元旦宴席上,谁吃到了兔子的膝盖骨,那是这人吉祥幸运小宇宙爆发,能得到酒水作奖励。

汉代开始流行吃啥补啥。其中一说就是脸上长出类似髋骨这类变丑的人,只要吃兔子的膝盖骨就有救了!没长的人吃等于打了变丑预防针。还有吃了兔兔膝盖骨意味着拿了“免髌刑”金牌,犯法也不会受“髌刑”的说法。

鸡和鸡蛋

据《宋书》(南朝·沈约)里说,曹魏时的何晏是始杀鸡者。在南朝《荆楚岁时记》里有记载魏时董勋的话:“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松柏,杀鸡著门户。”说到了三国时期过元旦可以杀鸡来吃了。从那时起一直到南北朝都认为元旦节杀鸡,在门口把鸡分尸就相当于请门神,可以祛病防灾哟。

《秋灯丛话》(清·王椷)里有个故事,说有人在元旦这天杀了只鸡来吃,正要下筷,忽然他魂魄就飞到城隍庙去了,他在庙堂上看到了一只鸡,一只很眼熟的鸡!城隍爷说:“鸡把你告了!”他不服:“鸡本来就是被吃的命,它凭什么告我!”鸡更不服:“等我过了年再杀不行啊!”鸡说得好有道理,城隍爷都准备为鸡出头“呼卒笞之”抽他!鸡万万没想到,人会走后门,所以免了这顿抽。

说到吃鸡,不得不说鸡蛋。《风俗通义》说:“元日食鸡子一枚,以炼形也。”爱炼丹药的东汉人认为元旦吃个鸡蛋能增加功力。魏晋时期周处在《风土记》说这鸡蛋要生吃才可以爆发补血补气补智商的小宇宙。

《炼化篇》(东晋·葛洪)有更离奇吃法,在元旦这天先吃七粒赤豆,再吃七个鸡蛋,这样能炼成百病不侵的国防身体!

过年第一美食——五辛盘

唐朝人在元旦喝椒酒时有椒盘这种道具。宋人说椒盘就是放有椒花的盘子,喝酒的时候捏一小撮放酒里。这一小撮到底是多少呢?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除夕以椒三七粒,东向侧柏七枝,浸酒一瓶饮。”除夕这一天用椒“三七”粒,折东侧的柏叶七枝,泡在同一瓶酒里制成“椒柏酒”第二天过元旦就有喝的了。其中的椒参考屠苏酒的制法,也许是川椒。

南北朝(420-589)的人有更特别过年范儿。南朝时荆楚一带大年初一流行吃敷于散。这敷于散是葛洪提到的:“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分为散,井华水服之。”井华水指清晨时打上来的第一桶井水,很多古代药方里指定吃药专用水。也许药酒和敷于散之类对正常人来说味道太艰难,所以南朝人过年时要吃糖,这糖的名字叫做胶牙饧。

过年的第一美食——五辛盘。这是南朝过元旦的国民食物,何为五辛盘?味觉里辛字头的有辛辣,辛酸,辛苦!

魏晋的周处在《风土记》中讲,五辛盘能激发五脏中的气场。佛门弟子的五辛是:“一葱,二薤(藠jiào头)三韮,四蒜,五兴蕖(色白,其臭如蒜)。”道教信徒们在《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中的五辛:“一者韭(韭菜),二者大蒜,三者小蒜,四者葱,五者薤。”

唐朝时的元旦节要向长辈献五辛盘祝长寿,也称为春盘。白居易诗中说“春盘先劝胶牙饧”,让长辈先吃口糖再吃五辛盘。

爆米花的使命

自制爆米花是宋代江南地区人们最喜爱的家庭活动,没有之一!

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在《吴郡志》里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岁之休咎。”说的是苏州一带人们过节,用糯米在锅里加热,看到糯米在锅里绽放成一朵朵米花,所以叫“爆米花”,真是活色生香。不过爆米花当时另外一个名字叫“孛娄”,而且这个完全看不出跟爆米花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孛娄”从宋朝到明清一直是元宵节爆米花的官方称谓。

范成大在他《石湖诗集》里记载,“糯米花”是北方人的叫法,“孛娄”是江南说法。

爆米花的重点是和家人一起分享。当火已生好锅已架稳,全家人就行动起来,不是一起开吃,是一起动手参与爆米花的过程。抓好属于自己的糯米,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把手里的糯米温柔的放入烧得火热锅中,然后充满期待的等待,直到听见愉悦的噼里啪啦一阵阵声响后,就可以用爆米花来占卜了。

是的!爆米花的第一功能是占卜,第二才是吃。这一锅爆米花的主人,在以后日子里的前途吉凶,都隐藏在爆米花里,直到从中解读出了玄机,爆米花才算完成了米被爆成花的终极使命,可以被吃了。然后轮到下一个人重复这个过程。

爆米花算命法,简单易学操作便利,关键是算完了还能吃,于是很快就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的节日习俗。

江南三大园林有哪些?

江南有四大园林,分别是:南京瞻园,无锡寄畅园,拙政园,留园。

TOP 1:南京瞻园

瞻园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喜欢历史的小伙伴,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来是定都南京的,后一辈才迁都北京。

瞻园也就是当年朱元璋还没有称帝前住的地方,那个时候叫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名将徐达。

瞻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瞻园中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87年版《红楼梦》,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白府等便是在瞻园取景地。

景区不是很大,但是慢慢逛,也要逛2个多小时,里面有很多的猫咪猫咪都不怕人,而且超级干净,还是不要打扰它们。

攻略:

门票分白天和晚上,晚上的要比白天贵一些。白天是30,晚上70元。

瞻园就在南京夫子庙的旁边,走路大概五分钟的样子,南京夫子庙是中国四大小吃街之一哦。

可以前在夫子庙吃些小吃,建议尝一下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和汤包,味道很南京,然后在溜溜达达的去逛一逛瞻园,喜欢明史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哦。

TOP 2:无锡寄畅园

无锡离苏州很近,也是个有山有水有古迹的好去处。

因为是秦氏家族所建,本来叫秦园。后来后代官场失意,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借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意,改园名为“寄畅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来走一圈。

皇帝都喜欢的地方,那肯定有他别致的地方。因为太喜欢,回去后还特意仿造寄畅园在颐和园里建了一个谐趣园。

寄畅园是典型的江南园林特点,园主运用水景、假山、太湖石、古树和花木来创造出素雅而富于野趣的意境。第一次去寄畅园,被里面的那一湖池水迷到了。像一面镜子一样,平铺在院子中央。无锡有个山叫惠山,惠山有闻名的天下第二泉,寄畅园就是把泉水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到了园林中。

攻略:

寄畅园是在无锡的惠山古镇里边,惠山古镇是不要钱的,就在无锡市区里,交通很方便。

景点是一个联票,包括天下第二泉、惠山寺、寄畅园、锡惠公园。寄畅园不大,快的话一个小时就可以游完。门口就可以买票,票价70元。当然也可以在网上买,便宜个十几元。

个人还是很喜欢寄畅园的,园子不大,但建造园区的手法很高超,来无锡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哦。

接下来的两个园林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苏州,苏州园林甲江南么。苏州的园林特别多,大大小小几十个,其中明代的拙政园和清代的留园属于中国的四大园林之一,同时也属于江南四大园林。

TOP 3:拙政园

小时候就有一篇课文写的苏州园林,当时就感觉这是一个什么地方。长大了发现,想去的地方好多都是来源于课本。来了苏州不去园林,好像是没来过苏州一样。

拙政园苏州的园林之首,如果非要选一个那就选最出名的。因为最有名,所有要做好人多的准备。除了旅游团队就是人头,不过静下来细细的去品味,还是很有韵味的。

相比瞻园,拙政园里就显得不那么局促,给人一种闲庭信步,怡然舒适的游玩感觉。个人建议请个导游讲解,30块钱一人。原因有两个,第一:园子太绕了,本人是严重路痴型的,走着走着就回到原来的地方了。心想古人自己住在家里不会迷路的嘛?第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说法是单纯自己游玩不能知道的,一边逛园子,一边听故事,还可以给你拍照。还可以问一下其他景点路线什么的,还是划得来的。

特别喜欢拙政园的窗,对称美发挥到了极致。细细品味拙政园里的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不亲身体会很难理解八个字的含义。

攻略:

苏州园林景区也比较集中,交通也很方便。门票的话,苏州园林都分淡旺季,差价不也是很大。70-90元,同样网上买更便宜,提前预定即可。还是那句话,园区本身就是那样,更重要的是体验,要不做一些功课,要不请一个导游,带着故事去游览才有代入感的。

TOP 4:留园

同样也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留园也是建于明朝,但属于的风格更偏向于清代。

留园的入口很小,就跟一间普通人家的大门差不多,门口会看到两个古装小哥在守门,还挺有讲究,仿佛真的是到了古时候的宅府一样。

留园其实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是在嘉庆年间有一个叫刘蓉峰的人辞官之后买下了这个庄园,并重新精心设计。在园内种植了许多“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于是主人起来名字叫“寒碧山庄”。当地老百姓因主人姓刘,而把这座花园叫做刘家花园。再后来花园易主,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新园主便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留园的房间看上去都十分气派,宽敞明亮,一副大户人家的模样。而且房间里书画很多,可以看出主人是一个爱书画之人。园内种植了杏树、桃树等,碎石路上还搭建了紫藤架,一派自给自足的农家气息扑面而来,隐约可见一丝田园气息。

园内盆景众多、大小不一,都做得十分精致,园内用竹子做栏杆分离景致和人行的道路。

攻略:

留园的门票也是在40到50元,再好的东西看多了也会生厌倦感,苏州园林去个一两个即可。留园虽然小点,但相对于拙政园反而没那么人多,可以慢慢欣赏,找一个地方发发呆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历史上有哪些已经失传了的美食的做法?

在我们罗城,人们也有清明节包艾糍粑的习惯。一般是清明节前几天,大家就会到田间、野外去找艾草,然后拿回家做艾糍粑。做糍粑的过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60后、70后、80后大部分都有体验过,90后估计就少了。你们都还会做吗?

今天小编就把做艾糍粑的过程,通过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希望能勾起你们美好的回忆,也希望想做但不会做的年轻人能学到一些步骤。

做艾糍粑步骤

01 / 到我们村附近的菜园、田边、山脚下……,去找艾草,有时候运气好我们还能找到一些野蘑菇和草药之类的,这是意外的惊喜。

02 / 将找回来的艾草用清水洗干净,再煮20分钟左右,捞出备用。

03 / 准备几斤糯米,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留着备用。

04 / 准备好糍粑叶或芭蕉叶,洗干净备用。

05 / 把艾草和糯米拿去打浆。

05 / 把打回来的糯米艾草浆揉一段时间,让它更有粘性。

06 / 然后取小份揉成圆团,记得准备一碗油,涂上一点,避免粘手。

07 /包上提前准备好的料。(主要是黄糖、花生、芝麻,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不同的料)

08 / 包好料之后再揉成圆团,用糍粑叶抱起来。

09 / 剪掉多余的叶子,一个艾糍粑就包好了!

10 / 包好的艾糍粑用篮子装在一起。

11 / 锅里面先放适量的水,然后把蒸屉放上去,糍粑放在蒸屉上面。

12 / 开火蒸糍粑。

13 / 半小时左右,一锅热气腾腾的艾糍粑,就要出锅了。

清明节去拜祖,路上吃着艾糍粑,是一种节日的味道,也是我们当地的习俗。年轻人也要多学习,传承下去。

温馨提醒:

清明雨多路滑,开车注意安全。上坟难免动刀动锄,也少不了烟火。大家要做到这“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来源:罗城趣事)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古代江南有什么美食(古代人们过节的美食),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5521,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5
Next 2023-02-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