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方吃什么美食,有人说江南古镇大同小异?
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古镇的核心或价值在于“古”,每一个古镇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历史传承,带着探索带着热情去游览你的感觉就会有所不同。如果抛弃它的内在价值、文化内涵只单纯的看外观景致,那古镇真的就是一些旧房子而已,对比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真的没什么可看的,去一次足矣。
世界上那么多的异族文明都随风而去,而中华民族能传承5000年屹立不倒,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即便有些论调“崖山之后无中华”。所以说古镇是老祖宗们留给我们无价之宝,值得我们慢慢地去欣赏去品味。越品越会惊叹古人的智慧和能力。文艺点说喜欢的就是这种情怀和闲适。
周庄~中国第一水乡。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没觉得美到无与伦比的程度,但就是赏心悦目。徜徉在古朴素雅的街道上,望着眼前静静地流淌的小河~银子浜(据说当年江南巨富沈万三曾在此藏过银子)想像着当年沈万三站立双桥,把酒临风,指点江山,何等的意气风发?感慨着他从躬耕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到家族没落的传奇。一切都生动有趣起来。
承坎~中国八卦村,高墙雕堡,犹如迷宫。据说是三国时期诸葛瑾、陆逊始建的,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传承。为了近距离感受一下这位指挥夷陵大捷逼死刘备、击败关羽、书生统帅的绝世风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村子。惊叹古人真会享福、真有才气竟人为的把一个村子修建得这么漂亮。且不说周易八卦祈福保平安,单是生活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我就羡慕不已了。
木渎古镇。迄今已有了2500年的历史。据传当年夫差为讨好西施而修建宫殿楼阁,源源运来的木材堵塞了河流,木塞于渎而有了此名。乾隆六下江南也对此情有独钟。木渎美在它的园林风格、雕栏画柱、假山亭台。严家花园、榜眼府等历经沧桑,风貌犹存。
单看图片,您觉得这三个古镇只是简单的重复吗?那你可太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和能力。还有去古镇一定要选它的黄昏和清晨,褪去日间的喧嚣与人流,这才是古镇真正的样子。
我是随意去走走,喜欢历史、喜欢自驾,希望能用余生的时间到处走走看看,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品尝各地的美食,希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可以互相关注沟通。谢谢。
江南水乡有哪些农副产品和水产?
如果是指苏南的话,无锡有水蜜桃,苏州太湖边上有太湖三宝 ——————————————————– 银鱼、梅鲚和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 银鱼 银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身长数寸,体长略圆,相传吴王食脍有余弃于水中,化而成鱼,古亦称脍残鱼(银鱼之名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银箭离弦之故)。可知太湖银鱼被开发为我国珍贵食用鱼种历史之久。 太湖银鱼有大银鱼、雷氏银鱼、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四种,前两者较大,后两者较小。整鱼除两眼为黑点外,全身洁白、透明、骨软、无鳞。产期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间是捕捞的旺季。明朝诗人王叔承所写的“冰尽溪浪缘,银鱼上急湍,鲜浮白玉盘,未须探内穴”诗篇就是对银鱼的赞咏,宋代张先写的“春后银鱼相下鲈”的诗句,则将银鱼和鲈鱼并举,列为鱼中珍品。 银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银鱼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热量41千卡,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份。 新鲜银鱼经爆晒可制成银鱼干,其形如一尾玉簪,色、香、味经久不变。苏州荡口产的银鱼干,长不到两寸,体呈扁形,肉肥骨软,色白有光,列为上品。远销欧美,享有盛誉。 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刺,无腥味,可用来烹制出多种味美可口的菜肴鲜汤。鱼嫩汤鲜的“银鱼球”和鲜嫩香肥的“银鱼摊黄菜”就是以太湖银鱼为主料,经名厨之手加工、烹制而成的两道传统名菜。食用银鱼干在烹制前,要用水浸泡,如若与鸡蛋合炒,鲜嫩味美,柔若无骨,是一道江南的应时名菜。 梅鲚 梅鲚,又名湖鲚,俗称毛叶鱼,体形略扁薄,头尖小而口大,两眼着生于头的前上端,腹部稍阔,尾则细狭,鳞细色白,整体呈窄长的毛竹叶状。 据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记载:传说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积蓄了力量,对吴国发起决战,报仇雪耻。当时吴王夫差因得西施,终日寻欢作乐,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吴军不愿为其卖命打仗,越军赢得有利战机,节节胜利,但后由于受阻于太湖水面,无法攻克吴国都城,战争相持不下。正当越军军粮快要吃尽,欲撤退之际,忽然在越军战船四周,浮游起成群结队的小鱼––即为梅鲚。越军捕捞食之,从而士气重振,很快地攻进了吴国都城(今苏州),灭了吴国。传说太湖梅鲚是由吴王夫差吃剩后倒入太湖里的脍鱼残肉、残骨而变,因其比银鱼要长,太湖渔民惯称梅鲚为银鱼的阿哥。 梅鲚每年三、四月间产卵,六月子鱼始见,随后即为捕捞汛期,民间故有“七月七,梅鲚齐”谚语,捕捞期可直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梅鲚,肉质细嫩,味极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钙、铁等无机盐。特别应提到的是,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钙质,约为银鱼的三倍,是人脑和骨髓的滋补品,尤其适合作为青年保健食品。 太湖渔民通常习惯把刚捕捞起来的梅鲚及时用木炭火缓慢烤干,制出了鲜美而无腥味的梅鲚干,为太湖著名特产,被人们视为席上珍品。 梅鲚鱼(鲜品)及其鱼干,烹调方法多种多样,清蒸或红烧均可,如取梅鲚鱼干辅以咸菜或豆腐等共烧煮,则是江南太湖一带群众的一道美味佳肴。 白虾 白虾,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属淡水虾类。体色透明,头部有须,胸部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叉形。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 太湖白虾多为生活在水草丰盛、风平浪静的浅滩处,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春季早批产卵孵化出的幼虾,经过二、三个月,六、七次蜕皮后,至六月中下旬长成大虾,八月底即可成熟产卵。无专门的汛期,通常农历六、七月间是吃虾的时令。 太湖白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据科学分析,每100克食用虾中,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以及钙、鳞、铁等无机盐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份。除食用外,还可入药。当代药学家叶桔泉在《食物中药与便方》一书中说:“虾性味甘、温,托痘疮,下乳汁,壮阳道,是一种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 以虾为主料制作的菜肴,色、香、味俱全。“碧螺虾仁”、“炒虾饼”和“三虾豆腐”等名菜均出于技艺高超的厨师之手,食后令人赞不绝口。
江南十大名菜?
1、大煮干丝
大煮干丝,又叫鸡汁煮干丝,源自江苏扬州,是淮扬菜里的一道经典看家菜。所谓的“干丝”,就是将豆腐切成细丝,加以笋丝、木耳丝、蛋皮丝等配料,再加上鸡汤烧制而成。盛盘时,还会加上熟虾仁、火腿丝、豌豆苗等配菜。
这道菜在烹制过程中,有两个重点,一是高汤要清澈鲜美,二是刀功要到位,要将干丝切到极细、又不断的程度,这时候才能更好地吸收高汤中的精华和味道。因此,别看这道菜表面简简单单,其实特别考验功夫。做好的大煮干丝,吃起来爽口开胃,无比鲜美。
2、无锡酱排骨
在咱们中国菜里,以排骨为主要食材的菜肴还真不少,像什么红烧排骨、糖醋小排、油焖小肋排等等,随口都能说出一长串。但源自江苏无锡的酱排骨,却跟这些常规的排骨菜肴不太一样。
首先从选料上,无锡酱排骨用的是“猪草排”,这个部位的排骨瘦肉较多,整头猪身上只有7、8斤;其次在佐料上,会用到黄豆酱油、白糖、黄酒、茴香、丁香、肉桂等调料;再次在做法上,还要经过2个小时的文火烧制。成菜后的酱排骨,色泽红亮诱人,咬一口酥烂入味,着实让人放不下筷子。
3、水晶肴肉
说到“肴肉”,大家不一定知道,但提起“猪皮冻”,相信或多或少都会听过,其实“肴肉”就是一种升级版的猪皮冻。因为成菜后的卤冻部分呈透明状,因此就有了“水晶肴肉”这一美称。水晶肴肉用到的主要食材为猪头、猪皮、猪蹄等,这些食材的共同特点,就是容易出胶。
将原料食材进行腌制后,配以多种佐料,用宽汤小火焖煮到食材酥烂,出锅后放阴凉处待凝冻后,就有了肉红皮白、光滑晶透的水晶肴肉。这道菜源自江苏镇江地区,会用到镇江的特产镇江香醋,口感肥而不腻,别有一番风味。
4、红烧河豚
在我国长江下游水域,有出产3种肉质非常鲜美的鱼类,被统称为“长江三鲜”,指的是河豚、鲥鱼和刀鱼。其中长江中的鲥鱼已经基本绝迹了,刀鱼也已经是少之又少,唯有河豚,现在还能在人们的餐桌上看到,特别是在江南地区。
红烧河豚,是一道江苏名菜,选用的主要食材,就是“长江三鲜”之一的河豚。在烹制之前,要对河豚进行加工处理来去毒,这一步至关重要。处理好的河豚,入油锅中,加高汤煮沸后,再转小火煮至河豚酥烂,收汁即可出锅。出锅后的红烧河豚,肉质肥嫩,口感是又鲜又甜。
5、松鼠鳜鱼
松鼠鳜鱼,是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过的一道江苏菜, 它最早源自江苏苏州地区。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苏州一家菜馆用餐,当时的厨师用鲤鱼做出了一道形状似松鼠的糖醋鱼,乾隆皇帝品尝后非常满意,于是这道菜就开始名扬苏州。
光看这道菜的外形,就知道做法不简单,对刀功的要求非常高,既要切出造型、方便油炸,又不能切破鱼片。处理好的鳜鱼,用淀粉裹匀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来后再装上鱼头、鱼尾,整体呈松鼠状,最后再淋上卤汁。做好的松鼠鳜鱼,外酥里嫩,酸甜开胃,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开。
6、软兜长鱼
软兜长鱼,乍一看这菜名,不知所以云,其实它是一道以黄鳝为主要食材的经典淮扬菜。江苏淮安一带人在招待宾朋时,餐桌上经常会安排这道菜。江淮地区盛产鳝鱼,在当地知名宴席里,还有108道菜不重样的“全鳝席”,其中软兜长鱼,是这道宴席里的主打菜。
软兜长鱼里的“软兜”,主要由三兜构成。第一兜,是要将活鳝鱼用纱布兜住,再放入沸水锅内汆烫至鱼身卷曲,然后专挑其最嫩的脊肉来进行烹制;第二兜,是菜肴上桌后,用筷子夹起鱼肉,两端垂下来,很像小孩胸前的兜肚带;第三兜,就是吃之前要用汤匙兜住。光这么一描述,就知道,没点功夫的人,是做不出这道菜的。
7、盱眙小龙虾
说到小龙虾,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小龙虾我们吃得多了,这产自江苏淮安盱眙的小龙虾,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能列入江苏10大经典名菜?首先,盱眙这个地方,刚好位于长江北岸,水质较好,污染较少,比较适宜小龙虾的生长;其次,当地政府自2000年起,每年都会举办小龙虾节,给这道菜的推广,起到了不少作用。
盱眙小龙虾的口味非常多,甚至还有当地人的创新吃法,如盐水小龙虾、冰镇小龙虾、椒盐小龙虾等等,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十三香口味的小龙虾。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盱眙的十三香小龙虾在辅料的使用上,也跟常规的略有不同,而是做了一些调整。
8、金陵盐水鸭
之前看过一个民间调侃,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出南京城。被评为全国最能吃鸭的城市,南京还有“鸭都”之称。而南京最出名的鸭子,要属金陵盐水鸭。盐水鸭,又叫桂花鸭,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江苏菜的一大代表作。
金陵盐水鸭采用的是低温烹饪的方式,将用花椒盐腌制过的鸭子,加清水用小火慢慢煮熟后,即可斩件装盘。低温烹饪的方式,可以避免因为大火过于翻腾,导致鸭肉内的水分流失过多,吃起来又干又柴。这种做法做出的盐水鸭,肉质细嫩,吃起来咸香适口。
9、砂锅鱼头
砂锅鱼头,最早是由江苏名厨朱顺才,在江苏常州天目湖一食堂做出来的,距今已有砂锅鱼头,最早是由江苏名厨朱顺才,在江苏常州天目湖一食堂做出来的,距今已有40多年。天目湖位于江苏常州的溧阳市,这里盛产鳙鱼,肉质细嫩,个大体壮,非常适合拿来烹制菜肴。因此,也就有了砂锅鱼头这道经典江苏菜。
将煸好的鱼头入沸水中,加料酒、生姜等调料后,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炖,然后再加入一些配菜,调味即可出锅。虽说烹饪步骤比较简单,但做出来的砂锅鱼头,味道却非同一般。鱼头汤被炖成乳白色,鱼肉吃起来鲜嫩不腥,清淡又有味,能让人瞬间胃口大开。
10、砂锅狮子头
提到江苏菜,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狮子头,它是由肥肉和瘦肉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各种配料后斩成肉泥,做成的拳头大小的丸子,也可以说是个头比较大的肉丸子。做好的狮子头,可以拿来清蒸,也可以拿来红烧。在烹饪容器的选择上,也比较多,其中用砂锅的做法,较为出名,因此就有了砂锅狮子头这道菜。
用砂锅做狮子头,需要小火慢烹,这样狮子头就会慢慢入味,并且会被炖得柔软滑嫩。出锅后的狮子头,色泽红润油亮,香味扑鼻而来,肉丸子和酱汁融合在一起,咬一口,鲜美诱人,着实非常下饭。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江南地方吃什么美食(有人说江南古镇大同小异),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8037,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