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童年美食是什么,你的家乡有哪些风味著名小吃?
家乡是一个具有感情的名词,我出生在重庆武隆。我很喜欢自己的家乡,有青山绿水,碧蓝的天空,还有属于我们当地的特产——羊角豆腐干、红苕粉,羊角老醋,猪腰枣,以及一些风味小吃,比如武隆碗碗羊肉,乌江鱼,洋芋花(狼牙土豆),油炸饼等等。
还记得上初中,每次进校门前总喜欢买一碗洋芋花吃,洋芋金黄有锅巴,外脆里软,加上调料和酸萝卜粒,简直不要太美味。油炸饼也是可以一次吃两个。
每年餐桌上总少不了豆腐干的影子,有麻辣的,五香的,最爱的还是麻辣豆腐干,豆腐的清香加上调料,吃不够,五香的越吃越香,对于不吃辣的人是一个选择。
每家每户都少不了醋,但是我们的羊角老醋是很香醇的醋,那酸味简直开胃。一般面条里面加点醋,凉拌菜里加点醋,真的好香。
我们这里的猪腰枣,也是出了名的好吃,香甜可口,一颗颗的红色的大枣,饱满的果肉,枣子的清香甘甜,我们这里还可以蒸熟吃,蒸了之后,皮剥掉,老人也吃得很欢,对于那些红得蹭亮的,晒干之后用来做蜜枣,存着想吃就吃,真是爱了。
红苕粉,我们这里的跟其他地方弄的不一样,我们这里有很多道工序,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费时费力,但是成品是相当诱人的。杀猪是用来炖排骨,加上香料,真的太好吃了,也可以用来炖腊的猪脚,苕粉的软糯滑弹,很下饭。
碗碗羊肉也是没得说,下饭下酒神器,羊肉得香,飘香十里,真的太好吃。
家乡还有很多小吃,只是有些我还没写出来,等你来我家乡做客,自己发现更多美食,嘿嘿!
怎么自己就是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呢?
相信这是现在很多人的真切感受:现在好吃的东西很多,但是基本都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即使是同一种东西。之前我总觉得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好吃的东西太多,人们基本想吃啥都能吃到,所以吃啥都不香了,但细想我觉得,虽然这确实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东西本身确实不是以前的老味道了,从品种、种植(生产)、保存、运输、甚至售卖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在各种蔬果、肉食动物都生长越来越快,产量越来越高,保质期也越来越长,怎么达到这些效果的?答案不言而喻。
比如西红柿,小时候的西红柿没有现在这么红,但是有浓郁的西红柿香味,瓤儿汁液丰沛,酸酸甜甜,特别好吃。现在的西红柿呢?一个个红彤彤的,又红又圆,硬邦邦的,在家里放个十来天都不会变软变坏,吃起来基本没什么西红柿的味道。实际上,为了产量更高,更便于存储和运输,现在的西红柿品种已经进行了改良,市场上基本上买不到小时候那种老品种了,吃起来自然也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了。
比如猪肉,小时候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会养几头猪,喂粮食、青草、地瓜秧,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的差事就是割猪草,煮猪食,喂猪,用玉米面、麸子煮一大锅猪食,把割来的青菜剁碎拌进去就好了,倒在猪食槽子里,栏门一开,肥猪们就争先恐后挤出来,一字排开,大口大口吞食,吃到最后必然要撕咬争抢一番。那个时候的猪都是”吃糠咽菜“长大的,一栏猪要喂整一年,到年底出栏卖掉,留下一头猪杀了吃肉,一家人过个好年。这真是用时间喂出来的猪肉啊,能不香嘛?现在的猪吃饲料长大,几个月就出栏了,能有什么肉香味?
再比如零食,以前的零食没那么多五花八门的品种,味道也很单一,但是就是好吃,为什么?真材实料啊,就比如小时候吃的虾片,那个时候真是用虾做出来的,现在的虾片除了味道像虾,其它的跟虾可能真的没什么关系 了,虽然用的都是合规的材料,但味道上却是有差别的。
当然,除了食物本身的变化,也有主观的因素。除了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记忆总是最美好的,记忆中的味道现实中恐怕永远也复制不出来。
还记得儿时最难忘的小吃是什么吗?
麦芽糖,我们小时候叫它为米糖。不定期的会有人挑着担到生活区里转一圈,手中会拿着两块铁样的东西相互敲击,只要听到那个声音,我们就知道换糖的人来了,然后一群小孩很热切地围上去。
米糖是用一把小锤子敲下来的,所以我们也叫那换糖的人为“叮叮ko”(最后这个字我不知怎么表达,音是这样的)。
那时的米糖非常的好吃,但人们很少用钱买,大多是用家里的废旧东西去换,比如用完的牙膏皮、废旧塑料等。以前的牙膏皮不像现在是塑料的,应该是铝皮的吧。用完后,我们都会攒在那儿,就等换糖的人来。穿小了或是穿破了的塑料鞋也不扔,也是可以用来换糖的。
记得有位小男孩,是他父母抱养的,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经常不停嘴地吃,养着有点浑不吝的。他把脚上一双新买的凉鞋换了米糖吃,结果晚上等他妈下班后,直接给了他一顿“竹笋炒肉”。
至今也搞不懂为什么,后来的米糖变味了,口感很泡不紧实,不太好吃了。慢慢地也不能用那废旧小东西去换糖了,再后来我们自己也长大了,那用东西换米糖的行当也彻底消失不见了。
再见米糖时,就是乡下的老人推着小车,或是挎着篮子,在人行道上默默地卖。大块的米糖,仍然是用小锤子敲下来,但不再是以物换糖,而是直接用现金购买。
其实在街上能遇见卖米糖的人也属不多见的事情,我最近见到的一回还是去年,那老人推着一小车,板子上面糖还有挺多的,有大块可以敲的,也有敲好了用小薄膜袋装好了的,还有糖饼子,带芝麻的与不带芝麻的。
我直接拿了一袋装好了的小块米糖,本能地想用手机去支付,却发现老人并不知道这个,于是拿了钱让老人找。我心中有些莫名地难过:这个行业是越来越少见到,会有人以此为生计吗?
有网友问我米糖是哪儿买的,她也想买,可我这仅仅是偶然遇上的,还真不知哪儿有卖。我想着万能的某宝上是不是会有啊,搜索了一下,果然有。告诉了那网友,也不知她买了没。
米糖,也就是现在的麦芽糖,挺有营养的。但其实我不太爱吃它,粘牙,口味也比不上现在的糖果,而且离我童年里最初的记忆始终有些距离。
只不过在街上偶遇它时,仍然会不自觉地买上一袋,自己很少很少吃,每回都让家人吃掉了。可能我想买的仅仅是那已经非常久远了的记忆吧!
生活是很真实的柴米油盐,一箪食,一瓢饮。我是笑笑的麦子,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希望您能为我点个赞,并关注我一下,最后别忘了帮我分享,转发一下!特别感谢!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现在童年美食是什么(你的家乡有哪些风味著名小吃),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40848,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