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吃什么传统美食,为过冬打好健康基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立秋将至,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秋”意味着暑去凉来。从立秋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便会由最热,逐渐下降。
那么,立秋时节,人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立秋将至,忌食二瓜,多吃三宝,做到四防,为过冬打好基础
立秋将至,忌食二瓜
1、西瓜
俗话说,秋瓜坏肚。也有说法指出,立秋后的西瓜最好不吃。
相关专家表示,西瓜属寒性。立秋将至,气温逐渐降低,胃肠道对寒凉食物的适应力会有所下降。
此时吃过多西瓜,会刺激肠胃功能,易引起腹痛腹泻。
所以,建议根据气温的高低,和各人的体质,选择少吃,或是不吃。
2、丝瓜
老一辈人有讲,立秋后不能吃丝瓜。
这是因为,立秋后的丝瓜开始变老,丝瓜老后纤维化,称丝瓜络。丝瓜络本身可以吃,但是老丝瓜既硬又厚。
口感不好,也咀嚼不动,所以就没人吃了。
立秋将至,多吃三宝
1、莲藕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在秋令时节,是吃莲藕的最佳时节。
立秋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
在莲藕的选择方面,尽量不要选择纯白色的,因为可能是被处理过的;最好选择米黄色的莲藕食用。
2、龙眼
龙眼,又叫福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立秋吃福圆的习惯。
立秋将至,吃些龙眼进补,是非常有益的。
可以缓解大脑疲劳,起到提高精神状态的作用,还能有效缓解秋乏的症状。
3、秋梨
《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良心、消痰降火”。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可清热解毒,润肺生津,缓解秋燥,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如果平时,嗓子不太好的人,可以多吃些秋梨,对嗓子大有益处。
立秋将至,做到四防,为过冬打好基础!
一防:秋燥
立秋将至,空气的湿度逐渐减少,皮肤、鼻、咽容易感觉干燥。
很多人,会在此时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建议:
1、吃黄色
立秋将至,可以多吃一些黄色的蔬果。
黄色蔬果,可缓秋燥,其中部分蔬果含水量高达90%,是补水大户。
胡萝卜、芒果等黄色蔬果,还富含β胡萝卜素,有助于维持皮肤、嘴唇和咽喉上皮细胞完整性,从而缓解秋燥。
2、喝茶水
想要预防秋燥,清除火气,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补水,尤其是清热去火的茶水最为适宜。
谷谷丁菊花茶:谷谷丁、菊花、金银花、桂花,搭配而成。可清火润燥,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不适等症。
谷谷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称,被中药界誉为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有清热、解毒、利尿之效。
用其泡水喝,可泻火除湿,降秋燥、去秋火等。可泻火除湿,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
菊花能够疏风,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功效。桂花有润燥作用,对皮肤干裂、声音沙哑、口腔炎等有一定疗效。
另外,桂花,性质温和,拥有独特的花香,可舒缓情绪,消除沮丧、缓和压力,帮助身体对抗秋燥。
二防:感冒
有关数据指出,立秋将至,是感冒的高发期。
虽然进入了秋季,但高温仍在,不论大人或是孩子,依然喜欢吃冷饮,喝冰水,吹空调。
这样一冷一热,便会增加感冒发烧的几率。
建议:
1、加强锻炼
中医讲,久坐伤肉,久卧伤气。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坐着,躺着,不锻炼,会导致昏沉,萎靡不振。
久而久之身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抵抗外界病毒和细菌的能力减弱,进而导致感冒频发。
所以,想要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就要坚持锻炼身体。
2、按摩鼻子
研究显示,有约5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
由于鼻咽部是最初感染的部位,所以,日常多按摩鼻子两侧,能够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
三防:风湿
不少中年人最近常觉得关节疼。为什么夏天对着空调吹一点事儿都没有,而夏天一过,这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
进入立秋之后,很多人会觉得关节酸胀、疼痛,最终引发风湿疾病。
这是因为,在夏季人体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调时间过长,寒气都集中在腿上;
秋天一到,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连走路都会觉得不舒服。
建议:
1、热水泡脚
经常用热水泡脚,可促进足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
对预防和缓解关节炎、风湿病有很大的好处。
注意泡脚水温在38℃左右,时间保持在30分钟左右即可。
2、注意保暖
立秋将至,天气转凉。人们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更要注意保暖。
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更不要贪凉,暴饮冷饮等。
四防:脾胃病
立秋将至,热度尚未褪去,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而众所周知,脾伤于湿,很多人便会在此时,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等症。
所以,立秋将至,更要养护脾胃,助力身体健康。
建议:
1、生活规律
都市人的常态:三餐不规律,熬夜,通宵,晚睡晚起等等。
其实,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这样毫无规律的生活习惯,会慢慢损伤脾胃的健康!
所以,想要脾胃健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做到作息规律,生活规律。
2、按揉穴位
中脘穴: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方法:用拇指分别对此穴进行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
作用:调理脾胃,辅助消化等。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吃三食喝三水忌三事按三穴?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8月8日,03:12:57,农历七月初八,就是立秋节气了。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秋,有哪些习俗呢?
习俗1: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习俗2:称水,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
习俗3:啃秋,又称咬秋,汉族岁时风俗,即立秋日吃瓜。
习俗4: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
习俗5:食秋桃,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明日立秋,吃三食
1、吃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立秋时间,吃点莲藕,可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
莲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淤。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佳。
莲藕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安神健脑,延年益寿。
2、吃银耳
立秋后,天气越来越干燥,要注意“防秋燥”。
此时,多吃点银耳,可滋阴作润燥,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3、吃茄子
有句俗话叫做“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说的就是,立秋时节,吃点茄子,对健康有益。
虽然到了立秋节气,但并未真正进入秋季,“秋老虎”燥热。
此时,吃点“秋茄”,不但口感细嫩,味道清香,还可清热消肿。
适当吃点茄子,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
明日立秋,喝三水
1、谷谷丁菊花茶,去火消炎
立秋后,依然炎热,并且越来越干燥,人体容易上火。
此时,用谷谷丁、菊花、金银花、桂花,一起泡水喝,可去火消炎。
谷谷丁被中药界誉为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可很好的去火消炎。
菊花,清热解毒,去火消炎,与谷谷丁搭配,清热解毒效果加倍。
金银花,可疏热散邪、清解血毒,经常和菊花搭配使用。桂花,性质温和,可中和茶性,一起搭配泡水,清热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处,对于预防改善上火,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尾参茶水,滋阴润燥
尾参,泡水喝,可滋阴止渴,补气益五脏,滋润肺部,改善干咳少痰。
《神农本草经》将其尾参列为上品,用其泡水,可改善咽干舌燥,对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舌燥有效。经常用其泡水,润肺生津,是保护肺部不错的选择。
3、山刺玫花水,养胃止痛
立秋之后,要注意保护脾胃健康。
山刺玫花,泡水喝,可暖胃止痛,改善胃脘痛。
山刺玫花,是一种野生的小玫瑰,药性温和,用其泡水喝,可养胃止痛。
《纲目拾遗》记载,将其阴干,冲汤代茶服,可治肝胃气痛。
经常泡上一杯,能治腹中冷痛,胃浣积寒,顺行血气、安神、通便,降火气,调理血气、活血化瘀,缓和情绪。
明日立秋,忌三事
1、忌吃冷饮
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节气的变化,身体各方面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所以,忌吃冷饮,避免使肠胃受寒,诱发胃肠疾病。
2,忌光脚踩地
立秋后,地面也会变得凉湿,“脚为人之根”,若光脚走路,很容易使足部受凉,让寒邪入侵,易使旧病复发。
3,忌睡觉不盖肚子
人的肚脐部位有个重要的穴位,即神阙穴。
秋季,人们易发肠胃疾病,与肚脐受凉也有关系。
所以,睡眠时,忌不盖肚子,最好保证肚脐保暖,这样还有助于留住人体内的阳气。
明日立秋,按三穴,身体安康少生病
立秋以后,就变得“燥”,此时需要注重“清养”。
此时,长按身体的三个穴位更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1)天突穴:养阴生津、润肺化痰
在颈部前面,两锁骨内侧、胸骨柄上缘有一个凹陷,这就是“天突穴”。闲暇时经常用大拇指进行点揉,可起到养阴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
(2)关元穴: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关元是“元气之本”,能够补虚、壮阳,补一身之元气,从古到今医家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按摩法:以关元穴为中心按揉腹部9分钟;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关元穴6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
艾灸法:艾灸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可隔日灸1次。
(3)足三里:补气血、祛疾病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足三里是“后天之本,气足之源”,气虚血虚、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按摩法: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
立秋必吃三大食物?
三大食物是莲藕、莲蓬和菱角,它们合称为“荷塘三宝”。在立秋这个时节这三种食物要多吃一点,都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并且一旦过了以后,就吃不到了。在过去农村这些作物种植比较多,孩子们想吃了都会去水田、鱼塘里自己采挖。可是现在基本都要去市面上购买了,这荷塘三宝每一样都不便宜。
①莲藕
每年到了夏末秋初的时候,莲藕就开始上市了。虽然现在莲藕一年四季都能销售,可是最新鲜的还是立秋节气以后的莲藕,当季的水果、蔬菜才好吃。
在我国民间,很多地方都有着“立秋莲藕胜良药”的说法,就是说立秋以后的莲藕最滋补,也是最好吃的。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因为水资源很丰富,很多的鱼塘、水库和河流里面都有莲藕,其中多数是种植的,也有些是野生的。
虽然莲藕是长在淤泥里面,但是它出淤泥而不染。
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很有名气的七孔莲藕,虽然表面看起来粗糙,肉是偏粉色的,但是吃起来口感糯而不脆,非常适合用来煲汤了。
立秋以后要贴秋膘,而且秋后的天气干燥,很多人喜欢煲汤喝,而用莲藕来煲排骨汤就最适合了。
莲藕本来营养就很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氧化酶、多酚类物质和铁、钙等微量元素,不仅能促进消化,提升食欲,而且还能驱寒暖胃,提升抵抗力,从而预防感冒。
②菱角
北方地区估计难以见到菱角,现在就连南方很多地方也比较少见到了,因为种植的人很少了。
菱角是一种奇怪的蔬菜,它也被称为“水栗子”、“水花生”,它和莲藕一样都是生长在淤泥里面,但是却能剥壳以后直接生吃。
菱角长得既不像是水果,也不像是蔬菜,不认识的人会以为它是一种玩具。因为菱角长得就和菱角一样,两边弯弯的,而中间却庞大起来。
也有点类似古代的金元宝,因此也被称为“金元宝”。
菱角在每年的立秋节气前后就开始成熟上市了,它是分批成熟的。采摘的时候,把它提起来,然后采完了又要放到水里面去,等几天之后继续采摘。
嫩的菱角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它的外壳还很嫩,是可以轻松剥开的,然后吃起来类似于板栗的味道,汁水很多,但是不如板栗粉嫩。
而稍微老熟以后,它就可以用来做菜吃了,既能炒着吃,也可以煲汤、煮粥等。
菱角的皮脆肉嫩,营养也很丰富,其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磷等矿物质。
它虽然是一种蔬菜,可美味和营养价值是可以和坚果媲美的。
过去民间常用它来煮粥喝,毕竟当时食物不多。而在秋后吃菱角有消暑解热、除烦止渴、益气健脾的作用。

③莲蓬
莲蓬就是新鲜的莲子,这个时候还没有长老,是可以当水果来吃的。
而在荷塘三宝中,莲蓬是最受人期待的,它的采收期也最短。
虽然莲子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可是新鲜的莲蓬只有短短的一个月。
莲蓬吃起来味道甘甜,剥皮以后就可以当水果、零食吃,也能用它来做菜。
莲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莲子是药食同源的食材,而莲蓬一样也是的。常吃能清热降火,促进睡眠等好处。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立秋吃什么传统美食(为过冬打好健康基础),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29582,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