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传统美食是什么(陕西有多少小吃)

商洛传统美食是什么,陕西有多少小吃?

一、肉夹馍

肉夹馍是古汉语“肉夹于馍”的简称,把馍掰开夹肉的叫肉夹馍,夹菜的叫菜夹馍,还有辣子夹馍等。2016年1月,肉夹馍入选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陕西凉皮

凉皮是陕西一种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尤其在关中各城镇大街小巷的饮食摊点上极为普遍。它以筋、光、辣香、清凉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

凉皮可以说是四季皆宜,吃法也分为热吃和凉吃,在冬天热的面皮相对来说比较受欢迎,因为可以保暖。春夏秋三个季节可以凉吃,夏天吃凉皮能消暑,春天吃凉皮能解乏,秋天吃凉皮能去湿。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三、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牛羊肉泡馍在如今在陕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种饭馆其中有汉族人经营的,也有回族人经营的。不过最富盛名的是老孙家泡馍店和同盛祥泡馍店,他们都有100年的经营历史,至今生意不衰。

四、葫芦头

葫芦头,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

葫芦头其特点是:馍块洁白晶亮、软绵滑韧,肉嫩汤鲜,肥而不腻,醇香扑鼻。吃时配以泡菜更是爽口。葫芦头特点:汤浓味醇,油香适口,老幼皆宜,即是佳肴,又是上乘补品。

五、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特色传统风味面食,是传统的陕西面食。因为制作过程中要把面块放在案板上摔打成裤带般宽厚的条状,声音就是biang、biang的,由此而得名。

六、陕西饸饹

饸饹(读音hé le),也叫河漏,又叫huó luǒ,可以说任何粮食类都可以加工成饸饹,如玉米面、小麦面、荞麦面、豌豆面、莜麦面等,只不过味道上各有不同,但最受欢迎的当属荞麦面饸饹和小麦面饸饹,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劲道、质软,烹饪方式和面条差不多。

七、臊子面

臊(sào)子面是中国陕西省特色传统面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八、锅盔

锅盔又叫锅魁、干馍,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及甘肃省武威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锅盔的特点是又大又圆像锅盖,厚度在3厘米左右。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

九、千层油酥饼

相传,油酥饼是由唐代的千层烙饼经过历代厨师不断精心改进而成。它的制作技艺十分精细,主要有制酥、和面、制饼、煎烤四道工序。历经千年,流传至今。

十、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是陕西三原地区的一种名贵的传统小吃。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

商洛传统美食是什么(陕西有多少小吃)

商洛的方言有什么特点?

方言,又称人类语言的活化石。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商洛也不例外,说到这里,让人想到了当今著名的作家——贾平凹。有人说,这两者有啥关系呢?我说有,如果贾先生回乡和村里人拉家常,肯定说的是地道的商洛方言,因为贾先生是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人。同时我们从他早期的一些乡土作品中也品味出商洛方言的特点来,如《腊月.正月》,《商州》、《浮躁》等。

因为我生于汉中,但在商洛呆过五年,对于商洛方言,多少还是熟悉些。那么商洛方言有何特点呢?有,肯定的,方言之所以称方言,在吐字发音语法习惯上肯定带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比如说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也暴露了自己的一些方言特点,这也为后世研究作品作者身世提供了依据。扯远了,现在来谈谈商洛方言:

1.商洛方言,就口语音调分,主要有两种:一是“本地话”,属于西北方言;二是“下湖话”,属西南方言,即带有湖北、四川等地的发音。本地话的语音特点是,字的读音基本近似关中(西安)话,但声调不像关中话那样生硬,吐字较轻,韵尾婉转。如说“上树耍水逮老鼠”,会说成“上富发匪逮老夫”,而有点像我们汉中方言,在汉中会说成“上富耍匪逮老处”。

下湖话的语音特点是,字的读音轻而且快,声调委婉、语音柔和,可以说是江淮方言的变异。如把“睡觉”说成“睡脚”,

“学校”说成“休校”,

“白菜”说成“百菜”等。

2.商洛市山阳、商南、镇安等县一些交通闭塞、世代偏居的村子,人们的方言中仍有许多古音和近古音。如将“钱”说成“煎”,将“麦”说成“麻”,将“盐”说成“年”,叫“姐姐”叫成“啊哉”,把“什么”说成“么义”,外人很难懂,而且许多词语,表达起来很有思想和生活情趣,如“丈夫”称作“掌柜”,“提着”称作“勾到”,“讥笑”称作“鹊薄”,这些,在咱们汉中方言里也很耳熟!

3.不过,商洛大多地区还是以本地话交流的,受周边环境影响,又兼有湖北、河南、四川方言的语音特点,吐字清柔,语音缠绵,话尾悠扬、圆润。

如把“父亲”叫作“大”,把“舅母”叫作“妗子”,诶!这点好像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到黄原搅工时也把“舅母”称作“妗子”。说明商洛方言有北方话的影子。

把“小孩”称作“细娃”,

把“下午”称为“后晌”,

把“肮脏”称为“癞兮”,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贾先生的作品里也有这些方言的应用。

4.商洛方言中歇后语较多,找几条以飨读者,如“亲家母比大腿——差不多”

“叫化子吹箫——穷快活”

“背到儿媳朝华山——出了气力惹人嫌”

“蓝田县老爷——马哒哈”

“桌上演大戏——踢不开”

5.商洛方言在语法和句法上经常运用重迭或词尾前缀或后缀。如“湿漉漉、热呵呵、冷冰冰、血糊糊”,如“老妹子、花雀儿、做媒儿、老汉头子、酸不唧唧、稀不冬冬”等。

大家了解到这里,是不是想说几句商洛方言了。

由于篇幅和发文时间所限,遗漏和偏颇之处难免,欢迎大家中肯指出,一起讨论!

商洛的地理位置属于哪里?

商洛的小吃种类繁多,擀面皮(分为黑白两种).蒸面皮.米皮.哨子面.米线.凉粉鱼.肉饼.菜盒.豆腐脑.米酒.粽子(分为大米、小米两种)油糕.红薯糕.红薯糊汤饭.洋芋糊汤饭.搅团……

商洛人文厚重,融秦风楚韵,集南北灵秀,人文荟萃,源远流长。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积淀的厚重,兼移民文化的丰富广博。形成了商州人“北国之豪放”和“南国之灵秀”的独特风格。贾平凹先生的故里,商鞅的封地。

商洛区位独特,“商於古道”贯通南北,沪陕高速.西南铁路和312国道四通八达。丹江河,是商洛人的母亲河,孕育绿水青山。一座座丹江大桥跨越南北,连接四面八方。商洛是西安的后花园,秦岭的封面,陕西的会客厅。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商洛传统美食是什么(陕西有多少小吃),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0629,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1
Next 2023-02-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