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特色美食有什么(你喜欢江西什么美食)

安义特色美食有什么,你喜欢江西什么美食?

没有实拍图,网上找了点。凑合看下

1.瓦罐汤,拌粉南昌特色,江西各地可见,瓦罐汤2-12元不等,拌粉2.5-4元不等

我喜欢的香菇肉饼汤。这张图比较真实,就是这样,并没有多少肉╭( ̄▽ ̄)╮还有香菇肉饼汤、桂圆排骨汤、墨鱼肉饼汤、鸡蛋肉饼汤、萝卜排骨汤、海带排骨汤、冬瓜排骨汤、乌鸡枸杞汤、鸭腿汤、鸭杂汤、桂圆猪心汤、花生猪心汤、墨鱼排骨汤、黄豆猪肚汤、参芃猪肚汤、香菇排骨汤、当归羊肉汤、大枣瘦肉汤、百合老鸭汤、萝卜鸭杂汤、腐竹排骨汤、乳鸽汤、党参炖大鳝汤、桂圆肉饼汤、淮杞猪肝汤、冬菇鲜鸡汤、萝卜牛肉汤、冬瓜老鸭汤、野山椒猪蹄汤、冬瓜鸡块汤、淮杞鸡心汤、香菇鸡块汤、乌鸡桂圆汤、乌鸡大枣汤、火腿冬瓜汤、鹌鹑蛋肉饼汤、莲子鸡汤、老鸭薏米汤等等。(百度粘贴下来的)2.清明果/麻叶果(原答案“艾叶果”是以艾叶为原料制作的,浙江多见。江西基本采用鼠曲草、麻叶,荞麦三种做原料,以下贴上评论区@姚瑶同学的原文,抱歉之前误导各位啦!)艾叶果。。。科普一下,这类食品分四种:一为清明果,鼠曲草为原料(鼠曲不是水曲!),青黑色有短纤维,时令性强,不冷冻只有清明节前后才有;二为麻叶果,麻叶为原料,颜色略深于清明果,纤维感更强,无时令;三为荞麦果,荞麦为原料,灰白色无纤维,无时令;四为艾叶果,艾叶为原料,青绿色无纤维,时令性强。江西一般就前三种,艾叶果主要是浙江的(他们称清明果)。

以前都是清明节吃。几乎整个江西都有,形状不同,有些呈球状,有些呈条状,有些呈糍粑状,还有的包馅呈饺子状。比较喜欢包萝卜馅的,余江县(鹰潭下属县)这边把这个叫做“水曲包子”。

清明果(有些面粉味足一点,有些麻叶或鼠曲草味足一点,看配比。麻叶味或鼠曲草足一点的一般比较软,比较青草绿),蘸糖吃。水曲包子(饺子形状,一般萝卜馅,据吉安朋友说还有藕馅,笋馅,他们还会炸着吃)

3.茄子干,辣椒干,南瓜干,海带干多见于鹰潭,上饶,目前有很多厂家生产茄子干这类,但味道不及各自家里做的十分之一,做得好吃的通常劲道,有弹性,有一点甜味,一点咸味,有辣的和不辣的可选,个人还是喜欢吃辣的。价格十几元到三十几元一斤不等

茄子干,你们在市面上买的,像昌彪、鸽鸽、红叶之类的,是不是重来没有见过茄子是不是!有茄子的才正宗,才好吃哦!买茄子干一定要看里面的糯米馅,馅少就会偏硬不太好吃了,比如这个图1上馅就比较少。另外要尝,看自己口味啦。如果不能尝就只能看图了。南瓜干,又甜又辣最喜欢啦ヽ(*⌒∇⌒*)ノ

4.麻子,糍粑。经历泡糯米,蒸熟抹油,捶捣,捏成团多道工序,不同于汪涵在《有味》里描述的湖南糍粑会阴干,最后烤着吃,江西人喜欢捏成团后裹一层芝麻和糖,味道也是极好的。因为打麻子(就是捶捣这个步骤)是力气活,从前都是村子里谁家有喜庆事,大家相约打麻子,打累了换人,轮着打,最后做出来了再家家户户送一点,大家都沾喜气。现在多是机器捶打制作,有一些倒是口感差不多。可见于江西各地,鹰潭,上饶,新余,宜春一带都有。从前人工打的麻子是不论价的,都是亲戚朋友送的。现在机器打制的大约两元一个,一个顶饱,男生可能要吃两三个。

打麻子麻子此外说到麻子,必须得说一个衍生品,油条包麻子。就是把麻子拉成条大致油条一般长度,再把油条一折。说来也简单,但是味道真的很赞的嘛ƪ(‾ε‾“)ʃ融合了油条的香脆和麻子的香甜,说起来就饿了呢,好吃会上火哈哈~( ̄▽ ̄~)~目前只知道鹰潭、上饶、景德镇有,大约2元一个5.灯芯糕贵溪特产,感觉坐过经过鹰潭的火车的同学应该听过卖,另外贵溪还有个特产,贵溪捺菜味道也还不错,这两个都比较便宜灯芯糕贵溪捺菜

6.炸茄夹赣州特色,把茄子切成片,中间加肉末等,裹上面粉,放锅里炸,可做小吃也可做菜,特别在赣县尤为多。说起来好像很容易,食材和火候把握其实还是很难的。除茄夹外,还有类似的辣椒夹,藕夹,腊肉夹,鱼片夹(好像应该叫炸鱼饼,反正都是裹着面粉炸啦)。这个别人请吃的,就不知道价格啦!

炸茄夹炸鱼饼

7.上饶鸡腿一听就是上饶的嘛,我没在上饶吃过,没有发言权::>_<::,在上饶吃过的人都说好吃,火车站的估计也不正宗,毕竟在那儿等着你的,不是在路边店里慢悠悠烤出来的。七八元一只

上饶鸡腿

8.铅(yan,二声)山烫粉上饶沿山县特色,别处汤粉没有这个味啊,我是吃的铅山人做的但不是在那吃的,五元之内吧

铅山烫粉另外汤粉感觉应该不算什么特色,哪儿都有,不过别处吃米粉的热情绝对没有江西人高插播一个余江泡粉,主要在于海带和豆泡啊!话说以前高中的泡粉特别好吃,尤其是里面的豆泡,于是乎某同学有天和食堂阿姨说一碗粉,不要粉,然后就端着一碗特别香的豆泡回来了(´,,•∀•,,`)余江泡粉,这张图是余江的肥肠粉吧

9.炒粉讲到粉的话,不能少了炒粉啊!江西人啊,不论是南昌九江鹰潭抚州上饶景德镇新余宜春萍乡吉安的,都喜欢争的就是哪里的炒粉最好吃,谁都说自己家里的好吃。比较有名的是萍乡炒粉和南昌炒粉啦,不过萍乡炒粉有点细,作为一个鹰潭人还是喜欢吃炒粗粉啦!【(没有说赣州,是因为没有听赣州同学争过那里的好吃,有次在赣州开发区吃的确实也是不好吃)价格的话5-20不等,单纯吃肉丝炒粉,大概就是5-10块钱】

萍乡炒粉

10.冷粉景德镇特色,粉特别特别的粗,3-8元每碗

11.薯粉饺子赣州石城特色,味道不错,十块一碗,一碗八个还是十个不记得了薯粉饺子,这张图太清淡了,应该再放点酱油、醋、辣椒,这样才好看好吃嘛(๑‾ ꇴ ‾๑)

12.宁都肉丸【赣州宁都特色,比较有弹性,很顶饱,5-10元】

宁都肉丸

13.杨梅酒【赣州特色,赣州各县都有,没有酒量的不要轻易尝试,38度,和白酒一样】

杨梅酒

14.茶饼不是今天有朋友去九江,都忘记了这个,我喜欢芝麻味,可惜好吃的东西都上火

九江茶饼

15.齐云山枣糕是不是顶顶大名,还记得出去实习的时候去崇义看现场,师傅说你知道这是哪里不,齐云山枣糕就是这里的啊!想想就这么久了啊

齐云山南酸枣糕17.豆角干齐云山都上了,我觉得鹰潭的豆角干也能上了─=≡Σ((( つ•̀ω•́)つ鸽鸽豆角干等等,那还有南昌的煌上煌、鹰潭的郑新初牛肉干、大余的多味花生呢!乖乖,累死我了,这些有包装的就不更了啦,对了去绿滋肴就买买这些吧九江茶饼、齐云山枣糕、鸽鸽豆角干、郑新初牛肉、多味花生、贵溪捺菜、酒槽鱼,买来真的会吃,而且味道还可以,什么桂花糕之类的就算了吧!————————————————————————

前面都是小吃之类的,下面说说菜吧江西菜好像都不能构成什么菜系,特点就是喜欢颜色好看,有红有绿[辣椒啦]。有的地方口味会重一点,比较咸和黑[酱油啦]

几个基本江西人都喜欢的菜

1.辣椒炒肉[吃饭有这一个菜都觉得够了]

2.西红柿炒鸡蛋[身边的江西人都爱]3.小炒鱼[真的很好吃嘛,貌似赣州兴国的特色菜就是这个]4.肉沫茄子[作为一个生活成本低的娃真的很喜欢,周边也是很多很喜欢的]5.篱蒿炒腊肉[九江南昌上饶这样赣东北的喜欢]6.豆腐[如麻婆豆腐,煎豆腐]7.米粉蒸肉[每年过年不可少,在蒸肉时高压锅下面放上切好的芋头萝卜,粉蒸肉好时,下面也是一道美味,而且很顶饱]8.梅菜扣肉[江西这边摆酒宴总要看到它]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江西菜1.莲花血鸭【一直听说可惜没去吃过,去萍乡的同学可以多多关注】2.鱼丝【只在赣州吃过,赣县和兴国都有】没有找到想要的图3.芦溪鱼[已经很勉强了,做法没什么差异,就是在食材上是龙虎山那里的芦溪河里的鱼,如果非要这样说各处都能来个这样的菜]

安义特色美食有什么(你喜欢江西什么美食)

是你吃过就一辈子也无法忘掉的?

感谢邀请回答有没有什么味道,是你吃过就一辈子也无法忘掉的?

童年的食物给我们的胃打下了一辈子的基础,无论是家人做的面条馄饨,亦或是校外街边的豆皮锅盔,它们都代表着那个离我们渐行渐远的童年,代表着我们心底里最温柔美好的回忆。

不久前,因理想国出版了舒国治的《穷中谈吃》一书,勾起了主页菌有关食物的回忆,于是向大家征集【那些你念念不忘的童年美食】。文章发出后,收到许多读者留言,里面写到的食物和故事都很精彩,看得主页菌口水直流,也能感觉到文字背后,浓浓的感情和回忆。

舒国治在《穷中谈吃》中说:文明愈是先进,未必愈是有利于饮食。对比现时和童年,可能会深有感触,那些给过我们美好记忆、种类繁盛的小吃文化,如今早已让位给千篇一律的连锁快餐,再难寻觅了。

精选出留言的一部分,与大家分享,愿每个人都有这份幸运,长大后仍能寻得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

1.

“那种有爱的味道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

@竹夕

奶奶家的锅巴。那时候,草锅烧干饭,底部会产生一层焦焦脆脆的饭粒,如果能取到整块锅巴,那是相当的幸运,一张馋嘴轻轻地凑上去咬一口,嘎吱嘎吱满口香,无比的幸福!

我也更爱叫它的土话“ge’shang”(第一声与轻声),读着就很有韵味、很好吃啊!

可惜,随着电饭煲的普及,我便很少吃到了,商店里买的也再也不是我童年记忆中的味道了。

@朔风女侠

故乡在粤北,雨特多,尤其是冬天,十分湿冷。我们小学五年级时就要到镇上去上学了,骑自行车单程三十分钟左右,虽然披着雨衣,但回来时衣服常常都湿了。

雨天没办法去田里干农活,每逢那样的天气,大姐就和妈妈在家给我们几个孩子煮好一大锅粥,里面有芋头、香菇、芥菜、荷包豆等等,每次从雨里奔进家中,芳香扑鼻,赶紧换掉湿透的衣服,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抢碗筷抢椅子抢粥里的香菇,抢到了赶紧吃上一口,一身的寒意瞬间消失。

但这样的美味只享受了几个冬天,后来大姐去了东莞打工,再后来,患病离开了我们。我并非吃货,对肉什么的都不垂涎,唯独这个粥,一直在我记忆中飘香。

@四海废人

平凡人家的儿女念念不忘的只是母亲操持的饭菜。幼时中午下学,母亲从单位急急忙忙赶回,来不及做什么复杂的午饭,只是一碗面,一根筷子,一锅热水,不一会儿就是一碗劲道的“拨鱼儿”,就着西红柿鸡蛋卤,能吃两大碗。

过往已去,今天带母亲去医院治疗关节,骨科医生要安排住院手术。望着苍老的母亲,怀念变为陪伴。

@小小月

我最想念的童年美食就是爷爷腌制的咸鸭蛋。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生活经验的原因,爷爷特别会挑蛋,买的鸭蛋都是双黄的,腌制出来的鸭蛋金黄色发红,用筷子捅一下还会滋滋的冒黄油,鸭蛋清也不咸,特别特别香。

奶奶去世后我和爷爷一起住,后来我长大了回到了家里,爷爷每年还会腌制咸鸭蛋送给我,味道总是一如既往的好。但是爷爷腿脚不利索,我家又住六楼,爷爷上楼不方便,就在楼下喊我的名字,只可惜,我很长时间才能听到,因为爷爷的声音都消散在了秋风里。

我刚上小学六年级爷爷就去世了,现在我已经大三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比爷爷腌制的咸鸭蛋更好吃的蛋了,现在想想都要流口水,也流眼泪。不仅仅是咸鸭蛋,是那种有爱的味道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

@江水安流

是炒碗秃吧。我小时候很讨厌陪着妈妈逛街,每逢集市,她就会先把我带到那个炒碗秃的小摊儿上后就去采买了。我还记得那时候安静的坐在长条凳儿上,看着老奶奶用一个扁平的大勺从各种颜色的调料碗里略过,最后掂起锅上下翻炒,就做好了。

细细的土豆丝,酱油色的汤汁,带着醋以及蒜的鲜味,总也吃不腻。那种味道几乎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后来老奶奶去世了,后来我也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去了异乡工作,那种味道好像再也找不回来了。

@默默

童年美食是肉包子和油条,清晨在田间随父母劳动之后,听到卖包子油条的小贩的吆喝,能在购买途中飞奔起来。

@中年女孩Cassiel

小时候虽然家里穷,但是奶奶还是会想法子偶尔变下花样给我们做早饭。

有时候连续的白粥和自家腌制的咸菜脯,每次吃完喝口白开水,嘴里立马就已经寡然无味。有个早晨,奶奶拿出来几个鸡蛋,把鸡蛋打碎装在在盆里,把刚煮好的滚烫的白粥汤边往鸡蛋盆里倒边搅拌,一会蛋花粥就完成,再撒点白糖,吃完整个早上嘴里都是甜味。

长大后在外漂泊时,自己偶尔还是会做碗蛋花粥,怀念过去的食物、过去的时光以及过去的人。

@Rachel

我觉得喜欢吃什么与儿时的记忆相关,像收藏在嘴里胃里的密码,老家是湖北,年少时家贫,父亲离家,妈妈留守照顾我们,当然中间也有妈妈不在时,但是吃惯了妈妈弄的小咸鱼(小河鱼收拾完内脏洗净腌制再晒至少三天),老妈做的咸菜,腌萝卜,以至於到现在三十岁的我,还是偏好这些食物。

我以为只有我这样,后来才发现姐姐的喜好胃口也一样,现在即将当妈妈的姐姐说她一定要烧一手好菜,让小孩长大后也能回味妈妈的味道,善食者,善生活。

@你好小朋友

姥爷在世的时候,和姥姥一起给我包的馄饨;街角的豆腐脑店配油条;“马家荞麦”的热腾腾的荞麦,大冬天里一掀开门帘,热气香气扑面而来……

@Fenfee

家人们常拿我小时候的外号“张锅盔”来和我开玩笑,我是非常难为情有这么土气难听的外号。爸爸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在那个叫山西原平的小县城里,八十年代初,孩子们最好的甜点就是这种烤的薄脆,夹心是红糖和芝麻的大锅盔。

而我的爸爸每天早晨会买一个给我,尽管他们那时候就是普通的工人,工资只有二十多块钱。所以,我才荣幸地拥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甜蜜”外号。

现在每每吃到老家捎來的红糖锅盔时,我总会回忆起那个物质不富裕但充满爱和甜蜜的儿童时光……

@Ariy

看到是舒哥的书就马不停蹄跑来评论啦!我是个90后,从小被外婆拉扯大,童年美食就是跟外婆在一起的食光。那时候每天跟着外婆一起逛村子上唯一的市场。香蕉味的夹心饼干刚刚流行起来,我一次能吃掉两包,而外婆最喜欢的是椒盐苏打。

有个住在镇上的叔叔每天都运着三鲜鱼丸来市场,我爱吃鱼丸,外婆总是跟叔叔说多给一个,叔叔也每次都答应。偶尔奢侈还会吃一碗馄饨,外婆总是把每一个都吹凉之后再送到我嘴边。有一次她对别的孩子也那样,我就发现她真是个善良的外婆。

还有外婆炒的炒米粉、外婆做的锅巴、外婆煮的辣酱、外婆煮的菱角,外婆做的所有好吃的。我虽然没有太多零食店里买的小零食,却有外婆满满的爱呀~想外婆了!!

@Linda

想念姥姥包的豆沙包啦,小时候妈妈每次带我回去看姥姥姥爷,姥姥有时间就给做,热腾腾的包子出锅,咬一口甜甜得软软的,特别好吃……

还有奶奶炒的土豆丝,她每次切得粗一点,而且加一点酱油,特别面,很好吃呢,还有我初中那会,大姨从沈阳回来探亲,给我做早饭,她把切好的馒头片,裹上一层蛋液,放到锅里一炸,又脆又香……我想你们啦。

@晨云

爸爸妈妈的炸肉丸(故乡安徽当涂,老家话曰炸肉圆)。那是儿时除夕当日才有的美食。爸爸剁肉馅,拌草米(老家话,乃膨胀后的大米),搓肉丸;妈妈系上围裙,热油锅,开炸。我们姐弟围着灶台,拿着烫手的新炸好的肉丸,在两个掌心间反复倒腾,嘴角流着口水。暄腾,温情,幸福。

@SPAAK-COGNAC

红龟粿!应该算是厦门的特产吧~小时候总是被外婆牵着手去老菜市场买菜,买完了菜外婆总会犒劳我一块红龟粿。红龟粿就是红色的龟形糯米饼团,下面铺着芭蕉叶子。现在只依稀记得老菜市场那种潮湿又喧嚣的人气,上小学的时候老菜市场拆迁了,从此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红龟粿了!!

@早点睡多吃点

其实童年本不最爱吃饭团,但现在一说起喜欢吃的东西,最先想到的却是饭团。记忆里有甜咸两种口味。雪白的糯米,紧紧包裹着鲜红的山楂条,里面有炒熟的白芝麻和晶莹剔透的白砂糖,一口咬下,满口深津。

咸的最爱是,单独只放一根估摸筷子粗细的腊肠,腊肠较硬,细细研磨,鲜美难道其中滋味。家靠淮河,童年的饭团是搓揉成舟楫似的长条,不似上海的真揉搓成了团。

可因为喜欢的人说爱吃,自己绕道买过几回,便也能接受了团状的饭团,接收了紫米的外衣,接收了它里面的油条,咸蛋,也爱吃了起来。童年的饭团,则留在了童年,像是被尘封的老照片,偶尔才被人翻看。

2.

“美好的一天从一碗熟悉的糊涂面开始”

@张燕

酸梅粉,微小迷你包装、棕色的粉末,一毛钱可以买两包。每包里面附一把塑料小勺。一小勺一小勺往嘴巴里送,有点酸,有点甜,属于精致的快乐。或者偶尔也尝试一下将一整袋粉末倾倒入口,则刹那豪壮,又不舍得咽下去。

除了好味道,酸梅粉吸引人的是里面的小勺。有时是人物,有时是小动物,各种颜色,虽然粗糙,但不同形象的小勺,一字排开,也是一种财富。常规的居多,偶尔拆开发现一个还没见过的样子,哇,乐翻了。

@金商

咸(照乡音该念hán)肉菜饭!冬天太阳正好的时候在老家门前摆张小桌子,端上一碗咸肉菜饭边吃边晒太阳~家常做来不太讲究刀功,咸肉和青菜都大块,想来都有一寸见方,极扎实。一直觉得咸肉的精华在肥的部分,一咬真的是滋滋冒油,和清淡的青菜米饭一中和!啊!!!

老家还有那种烧柴火的大锅,烧完菜饭还能铲点锅巴吃~童年美食现在冬天回家也还能吃到,可以说我是个幸运的人了~

@光陰的故事

【酱油蒸麻雀】和【油油饭】两款私房美食刻骨铭心,究其出处,皆因上世纪年代中期那贫瘠的红朝乱世……一年到头看不到多少腥荤,外婆偶尔会托邻家的那些大点的男孩掏了逮了麻雀,去毛去内脏之后抹上筷子尖那么点猪油。

那年头,麻雀也瘦得皮包骨头,没什么油水,估计外婆也是为了让我补充点油星,放小碗里蒸熟,趁热滴上点酱油,那香气,闻着都可以刨掉半碗饭,啃完肉后的麻雀骨头,残留着肉香酱油香猪油香,我会吮上半天,难怪现如今金拱门还是开封菜里面有道著名的吮指原味鸡。

吮,绝对是众多吃相里面经典得无以复加的一个画面。

至于油油饭,更简单,刚蒸出来的米饭,拌上酱油猪油,不要菜,可以整到胀翻舷为止,如果是剩饭,则拿来做炒饭,同样是拌上酱油猪油,炒出来的缘故,饭,更香。如今儿子很爱吃这种油油饭,告诉他,这是粑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饭,算是吃货的家事传承。

这些关于美食最早的记忆,在食物匮乏的年月如山珍海味般烙在脑子里熔化在了血液里,我想,就算哪天老年痴呆了,估计也无法从记忆里彻底抹去痕迹吧。

那年,我也就两三岁或者三四岁吧~~~

@CYJ

现在想来,让我念念不忘的童年美食其实是炸饺子。一位白发老爷爷挑着扁担,挨家挨户吆喝。一毛钱可以买到个。他的炸饺子味道很棒,是父母做不出的那种。他的行踪不定,找不到规律。如果正馋时听到了他的吆喝声,那一天都变得香甜起来。现在,他的背影,颤颤巍巍的扁担都还刻在脑子里,变成了对故乡的记忆。

@曙民

在这个时节,要说起童年美食,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放学后弄堂口安义路上的阿婆做的油墩子了,秋冬的傍晚,香喷喷热乎乎的油墩子⋯⋯

那时候的功课和玩的好像都没现在那么多,懵懂的我就常常去摊边看阿婆做油墩子,先舀一勺面浆铺在模底,填满萝卜丝,再浇一层面浆,放入油锅汆至金黄色捞上来搁在锅边的架子上沥油,等稍微凉一会儿,用半掌大的纸片夹起来捧在手里就能慢慢吃了,但还是会很烫,就边吹边吃。

记得那个时候是一毛五一个,可也不是随便想吃就吃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边上看一会儿便和小伙伴们去别处玩了,哪天有一阵没吃了,馋痨虫出来了,就用零花钱去吃一个,有时候会和小伙伴一起去,有时候爷爷会去买回来,有时候爸妈下班会带回来,有时候街坊邻居的大人买多了路上遇见了也会给我一个⋯⋯

中学拆迁后就再也没见过那位阿婆和她做的油墩子,随处可见的油墩子摊也渐渐消失,成年后有吃过几次,那是在饭店的菜单上和近郊的古镇上,吃的都是怀念。

@magical

红薯干,红薯切片晒干,煮粥喝,粥极香甜。小时候我爸每到秋天就晒一堆,而且貌似只有我家这么吃红薯——我爸说他小时候家里也是这么吃。

@九穗

我可以说是那种用很大的机器爆出来的爆米花吗?小时候每个月都会有个叔叔从很远搬来机器,摆在大院子里,一群人围在旁边,每每他放进去玉米粒,旁边的小孩子就赶紧捂住耳朵.当新鲜的爆米花出炉,小孩子会溜到旁边偷偷拿起来吃……或许我怀念的只是那个大机器的声音,看到吴念真先生在《台湾念真情》也提起的时候再认同不过了。

@退思先生

美好的一天从一碗熟悉的糊涂面开始,最少的食材,最懒的做法,依旧做出了回忆里的美味。烧水至沸,搅面水下锅,再沸下面条,翻一滚,打蛋,搅动,放一点点炒好的雪菜,加盐和调料,出锅,放上一层芝麻,加一点香菜葱花,再美味不过。

软糯的面条,亮黄的鸡蛋,或隐或现的蛋白,淡青的雪菜,翠碧的葱花,焦脆的花生,香浓的芝麻,再加一点点焦黄的锅底,稠稠的一碗,少汤,稀里糊涂地就吃了一碗,忍不住再来一碗,哪一次不是吃得浑身汗,不过这才过瘾呀!

糊涂面,吃了就糊涂?抑或吃了就不糊涂?我不清楚,但那些年家家户户的糊涂面培养了一个个大学生,反而是后面的肯德基培养王者荣耀的一代。已经被迫中年的后早已看不懂时代的纷扰,只感念万里之遥的南方,有一个人不管早晚给你煮一碗面。男朋友煮不出妈妈的味道,可是,一样的爱。感谢。

@空~

学校门口的炸豆腐,外面炸成一层薄薄的金黄,里面还是嫩滑的水豆腐口感,汤是清得见锅底的骨头汤还漂浮着几粒八角,淋上一点点蒜蓉。塑料袋配一根竹签装着边走边吃,吃完刚好快到家,口腔里还散发着豆腐八角蒜蓉的香味。

五毛钱两块,元五块,吃五毛还是一块钱的,要看早餐的钱剩下多少。一放学同学们仿佛都有种百米冲刺的劲头往小摊的方向赶,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但我知道你要去的地方跟我想的是一样的,得赶紧去,晚了就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一群手里举着五毛一块钱的学生围着阿姨(豆腐摊老板娘),失望地想着明天趁早来吧。

@名净(玄渡)

牛角芋,一种扔在炭烤箱里烤得外皮黑黑里头白白,吃起来口味如芋头一样感觉的小食;还有一种叫“油酥煎”形似饺子样、内里包着花生芝麻糖等佐料为馅的小食,无论冷食还是热食,咬一口酥脆的皮,你的味蕾都会因此沉醉许久。

@dingliss

最爱吃生煎包子,83~84年初三,在校上完晚自习,爸爸接我放学,定板吃上一盘生煎包子,焦焦的皮,烫烫的汤,鲜鲜的肉,没有比它更好吃的了。后来看《请回答》,瞬间泪目。

3.

“现在基本见不到推着小车叫卖的糯米包油条了”

@

乳饼炒火腿,云南人才懂的美味。云南火腿的好吃不来云南是不知道的!云腿月饼,yummy!没吃过冰皮月饼,但大概很多人也没吃过云腿月饼吧,冰皮月饼有多好吃我不知道,但每年月饼节我都超想吃都能吃很多!今年月饼节我妈还寄了一堆云腿月饼到大学给我,想家!

还有凉品!不是饮料,不是珍珠奶茶!凉米线、凉卷粉、凉面!知道什么是面筋吗?比肉还好吃!凉面筋+特制酸汤+面(个人最爱吃面!),爱辣再配上一点油辣子,多撒些芫荽香菜,一碗宇宙无敌最好吃的凉面就可以吃了!我妈还会放些炒好的花生米,香!我一次能吃一盆面,吃完再卷一团放进汤里,吃完再放,暑假的日常,一点不开玩笑!

还有比面筋更高级的配置,凉鸡!或者说卤鸡!雪白的精瘦的卤鸡片,细腻薄片层层铺在金黄色面条上的性感,见过吗!再缀一点油辣子在肉片上,喔,扶摇直上九万里!

@魏魏呀

坐标云南曲靖,念念不忘的,炸洋芋和烧饵块,简直贯穿了整个童年和青春期。

炸洋芋是从小就爱吃的,农村孩子,享用不了高级的薯片薯条加番茄酱,于是在漫长的留守岁月里,守着一大堆刚从地里挖出泥滚滚大花脸的土豆,削皮切块,烧猪油,在滋啦滋啦地响声中下锅,炸至金黄,偶尔也会烧糊,准备好辣椒面,花椒油,干辣椒,葱花薄荷折耳根,一通儿下锅,来回翻炒,再找个扁平的大碗,装起,这就算是奢侈的零食了。

尤其爱在黄昏时吃,炊烟袅袅,万籁俱寂,躺在脚边的大白狗,有时伸伸舌头,就喂它一块。

至于烧饵块,就是中学时代经典校园故事的开头了。早上六点起床,跑早操,一堆的少年少女,瘦的喘着气,胖的流着汗,步子还没迈均匀,又撒腿溜向食堂。早餐基本靠抢,人多,胃口也大,圆圆的黑脑袋,全都挤在小小的窗口边,等着自己那一份白饵块姑娘。

内里是不一样的,有些裹胖洋芋粑粑,有些藏瘦火腿肠,吃起来,糯糯软软,重点是还饱肚子,对于这些仿佛永远吃不饱的少男少女来说,真是很大的安慰了。

上了高中,米线之外最便捷的还是这个。印象最深刻的,是到了时间紧急的高三,有个男生给同班一个女生足足带了一年的烧饵块,他喜欢她,喜欢到每次要以最快速度冲进食堂,天冷了还用手捂着那热乎乎的早点,进教室后温柔的放在她桌上,让她赶紧吃,他们没在一起,他肯定也很怀念吧。

@路西

wuli江南的一味蟹粉蹄筋真叫人百吃不厌!可惜如今做的地道的饭店也不多……

@张耕科

湖北人自古爱食糯米,特别是早餐可以说无糯不成席。糯米食物做法多样,可蒸可煮可煎可炸。而我最爱的却是其中最为简单的——糯米包油条。

现蒸的糯米,捞起擀平,撒上糖分,油条折断放上一卷就做成了。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趁着糯米的热度,裹着现炸的油条直接咬下。糯米和香脆交相呼应,十足是童年的美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学校门口的早点摊上总有一个小推车横在那里,简单写着:糯米包油条。几个字,但总是人头满满。每天糯米卖完也就收摊了,限量销售。赶早买一根,一上午都开心。

这么多年过去,各地各种小吃都基本尝试,洋早点也几乎成了日常出差必备,但都找不到当年吃糯米包油条的幸福感。更难过的是,现在已经基本见不到当年那个推着小车叫卖的糯米包油条了。

@昰荃攒钱去旅行

上海人。上海的早晨,广为人知的是所谓“四大金刚”,即大饼、油条、糍饭、豆浆,其中的大饼常与油条搭配,以饼夹油条似汉堡包状而食之。不为人知的是,除去大饼,上海尚有一物曰“米饭饼”或“糜饭饼”,夹油条而食之较大饼为更佳。

米饭饼多以籼米捣碎掺酒酿发酵后,以一特制平板锅烘制而成。成品多为两圆饼相连,一面焦红,一面雪白。食之有米香、酒香并焦香,嚼之甜而微酸,与油条搭配可谓互补。可惜近年做米饭饼的商贩、店家越来越少。若是绝迹,不可谓不可惜。

@季米

老家温州雁荡山的年糕头,成了我念念不忘的美食,小时候的记忆大慨是主要原因,味蕾中留下了她的美味,经常就会想起来。思乡主要就是想念童年的那些美食吧,难得回去一下,一定要用家乡的美食满足一下自己。

【相关图书】

《台北小吃札记》

“会玩、会吃、会讲故事”的作家,带你走遍台北,舌尖上的台北,人手一册的宝岛美食地图。

若一个年轻人,不想再忍受办公室同僚之难以公事,决心每天烘三百个葱花面包;再如主妇每日中午将精心调制的五十个便当拿到公园卖,半小时卖完回家,这皆是我所谓“理想的行业”,更别说对社会之贡献了。

本书为作者在《商业周刊》所发表专栏作品的集结,包括六十七篇有关宝岛隐秘食肆的小散文,凝聚了“台湾文艺界最独具慧眼食客”舒国治数十年来在台湾各地觅食的心得体会。

该书自2007年面世来已经成了台湾旅行和了解台湾美食的必备宝典。在任何与台湾饮食有关的论坛、网站、APP上,舒国治和《台北小吃札记》都已经成为标杆式的经典内容——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按图索骥、不谙现代营销的古朴店家则将舒国治的文章剪报张贴在店铺门口作为宣传。

假如你有志探索宝岛美食,带上这一本书就足够了。

2.

《穷中谈吃》

“终身的晃悠者”舒国治继《台北小吃札记》后,第二部谈吃之作。

吃,是亘古的活动;文明愈是新颖,愈是未必有利于吃。

故愈不文明便利的地方,往往吃得较好。讲求划一,讲求高效率收成,则吃必然遭到简化。

本书为作者近五年论吃文章之集结。最早有到1992年(《吃面摊》)与1999年(《饺子》)者。内容概为五十年来在台湾吃饭吃面之种种所见所思。

作者特别注焦于此五十年间常民的平日所吃,故而像烧饼油条、阳春面、便当、自助餐、葱油饼等食物,还有《四菜一汤》《赞泡菜》《赞萝卜》《菜码之美》《赞炒饭》等篇目,皆于本书中探讨详尽。

又恰好这诸多议题都围绕在一“穷”字上。

最高达688万元大家怎么看?

大家好,我是小尹,很高兴回答农村现天价彩礼,最高达68.8万,该怎么治理这个问题,我感觉现在农村天价彩礼是普遍的现象,我们这边一般的都在十几万。但是高达68.8万有点太多了,对普通家庭来说是负担不起的,具体的原因我感觉还是因为男女性别失衡。因为男孩多女孩子少这是最根本的原本!治理的话我感觉要从几方面去考虑!

第一,因为现在不管在哪里,一般结婚都会要房,要车,要彩礼,所以说这都是好多年流传下来的。谁家都看着谁家呢,如果政府出台政策规定彩礼的数目还有可能管点事!

第二,彩礼越来越高的原因就是钱贬值的太快了,我娶媳妇那会是2008年,只要8千八百元的彩礼,但是那会的八千八也是个钱呢,但是现在要是要八千八百元得被人笑话!所以说跟钱贬值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现在人们的收入也增长了!所以说还是要适当的多要点,但是也不要差的太多了!

第三,一般这个彩礼要这么多的原因,许多女方父母都怕自己的孩子不能跟对方走到最后,毕竟现在离婚率也是非常高的,一般要了这么多的彩礼父母也是给女儿存起来的,也不会动她的这个钱。如果女儿女婿遇到啥困难也会给拿出来救急的。所以说还是要把离婚率降下来这样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第四,还是政府应该鼓励生二胎或者三胎,然后政府出台一些鼓励政策,这样才能解决男多女少的根本的问题。尤其是农村,有好多女孩子打工进城或者上学进入大城市都不回农村了,就造成了现在一女难求的局面。所以彩礼才会一涨在涨!因为现在让人们去生二胎三胎,也有大部分人不愿意去生了因为生一个孩子养一个孩子的费用太高了,所以有些人都是不愿意要二胎三胎了!只有政府出台奖励或者优惠政策,这样人们才会去要二胎,或者三胎!

我是@乡村小厨小尹 希望大家评论!转发,也希望大家一起讨论,关注我,每天跟你分享农村的美食和新鲜事!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安义特色美食有什么(你喜欢江西什么美食),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2570,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3
Next 2023-02-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