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有什么美食(枞阳十大名菜排名)

枞阳有什么美食,枞阳十大名菜排名?

01.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是铜陵的“八宝”之一,在当地有着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也叫佛手姜,这种白姜姜皮为白色略呈黄色,块头大,皮薄多汁渣少,质地脆嫩,品质上乘,味辣不呛口,有着“中华白姜”的美誉。

用这种白姜做成的糖冰姜,从明代的时候,就是贡品,色白肉嫩,吃着生津开胃、强身健体,嚼之无渣。

而铜陵人是很会用白姜做菜或点心的,他们会做姜粥、姜茶、糖醋姜、酱汁姜等。

02.生付烧肉

生付烧肉是安徽铜陵市枞阳县的一道地方菜肴,这里的“生付”指的就是豆腐泡,用豆腐泡去烧制当地的黑猪肉,使肉汁的香味都融入到了生付中,看着色泽滑嫩,吃着很爽口。

03.铜陵烧饼

铜陵烧饼也叫太平街头烧饼,该烧饼是用祖辈相传的手艺制作的,在当地已有200多年历史了,做出来的烧饼只有茶杯口大小,一个个看着黄橙橙的,每个都有18层,层层酥透,咬着吃又酥又脆,喷香可口。

04.顺安酥糖

顺安酥糖是安徽省铜陵县顺安镇的一道地方名点,它主要是用纯黑芝麻、精细白糖、优质面粉,搭配上金桔饼、青梅、桂花等原料制成,口感松软甜润,成块不散,入口即化,甜而不腻。

05.红烧华鱼

红烧华鱼是安徽铜陵大通的一道滋补美食,华鱼当地人也叫华达子,鱼身修长,有着“长江美人鱼”的称号,红烧着吃口感香浓鲜辣,美味可口。

06.铜陵大肠面

铜陵大肠面是安徽铜陵的一道特色面食,里边的猪大肠吃着软糯有弹性,搭配上高汤和面条,吃着很是鲜美,面条非常有劲道,大肠肥而不腻,令人回味。

07.红汤鱼头

红糖鱼头是安徽铜陵的一道地方名菜,它主要是把当地的胖头鱼先煎后煮,最后调味而成,这样做出来的鱼肉肉香味四溢,肉质松软,滋补还不腻。

枞阳有什么美食(枞阳十大名菜排名)

粉蒸肉是哪里的菜?

全国各地都有粉蒸肉的

蒸汽,在被用作动力之前,一直被中国人用来烹饪食物。而各种具有特色的蒸菜,也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在传统的宴席当中,蒸笼里准备的,往往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大菜,也是宴席上的绝对主角。而且,这些蒸菜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认可。

粉蒸肉,可以算得上是各地都很普遍的一道蒸菜了。但是全国究竟有多少种粉蒸肉呢?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就整理了一些,如有不足,还望大家补充!

一、粉蒸肉片

原产地:湖北洪湖

选用牲猪臀尖肉为主料,其制为:将猪肉切成一寸三分长、八分宽、三分厚的肉片盛钵,加精盐、酱油、红乳汁、姜末、味精、白糖少许一起拌匀,腌渍五分钟,将大米淘净沥干,放入炒锅,在微火上炒约五分钟,至淡黄色时,加桂皮、丁香、八角再炒三分钟,起锅,磨成鱼籽大小的粉粒;然后,将腌渍好的猪肉,用五香熟大米粉拌匀后,放入笼屉内,撒上短葱,用旺火蒸十五分种后取出,丢掉短葱,盛入盘内。再把用酱油、醋、味精、葱花、湿淀粉配成的卤芡,起锅浇在蒸好的肉片上,撒胡椒粉即成。肉片盛钵,加精盐、酱油、红乳汁、姜末、味精、白糖少许一起拌匀,腌渍五分钟,将大米淘净沥干,放入炒锅,在微火上炒约五分钟,至淡黄色时,加桂皮、丁香、八角再炒三分钟,起锅,磨成鱼籽大小的粉粒;然后,将腌渍好的猪肉,用五香熟大米粉拌匀后,放入笼屉内,撒上短葱,用旺火蒸十五分种后取出,丢掉短葱,盛入盘内。再把用酱油、醋、味精、葱花、湿淀粉配成的卤芡,起锅浇在蒸好的肉片上,撒胡椒粉即成。

此菜滋味鲜美,食之不腻。

二、枞阳粉蒸肉

原产地:安徽枞阳

人们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后研磨成粉,将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渍上辣椒油、酱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调味 品,然后倒入米粉拌匀,再将粘满米粉的肉一片片叠在碗内,上笼蒸熟至烂,吃时将肉扣在盘内即可。有的在肉内又拌入适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荤素鲜腻,别有风味。

三、隆安粉蒸肉

原产地:广西隆安

既是传统家常名菜,也是隆安婚晏名菜。采用无皮肥肉、黄豆粉、砂糖、芭蕉叶、腐乳和各式佐料做成。将粘上黄豆粉、砂糖和各类佐料,用芭蕉叶包好放入碟中上笼用旺火蒸。特点是蕉叶清香、猪肉松软且肥而不腻。

四、荷叶粉蒸肉

原产地:浙江嘉兴

荷叶粉蒸肉是西塘古镇特产传统名菜,历史悠久,一菜一味。正谓五味香,此菜风味独特,具有三大特点:一香,香得纯正;二酥,酥而不烂;三肥,肥而不腻,名扬江浙一带,受到国內外游客一致好评。粉蒸肉是嘉善的特产,用荷叶包裹成“嘉兴粽子”的形状,入口清香,油而不腻。

典故:相传以前有一对夫妻以开饭店营生,但生意清淡,只能勉强度日,可是丈夫却还有个坏习气,就是喜欢-,而且经常输得精光,两口子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有一天,妻子给丈夫几个铜板,让他去买些吃饭用的碗和盐,没想到丈夫拿了钱之后又手痒,居然把钱全赌光了,最后只能空手回家。回家之后两口子当然免不了一翻争吵,妻子埋怨没饭可吃了,此时丈夫突然急中生智,想到家中还有猪肉,便把肉切成块,用酱油拌一拌,再到门前池塘里采了几张荷叶包一包,放在锅里蒸,想不到蒸完之后,剥开荷叶一闻,烧出来的肉香味四溢,口味又嫩又鲜。后来,夫妻两个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加些作料,再将肉用糯米粉裹一下,这样蒸出来的肉香糯可口,更加入味。从此以后,两口子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响,而丈夫也从此整日在店里帮妻子一起张罗,不再出去-,两口子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以后当地其他的饭店也争相模仿这种做法,逐渐成了当地的一道热门菜,而这道菜便叫做”荷叶粉蒸肉”。

五、小米粉蒸肉

原产地:湖南凤凰

在凤凰县,盛产一种带糯性的小米(粟)这种小米产量低,极富营养。由于产量不高,一般家家珍藏多用于过年或节假打粑吃用,故小米蒸肉是一种珍贵土菜。在农家,每当逢年过节,或者操办婚嫁喜事,都要备加一盘小米蒸肉,这是宴席中不可缺少的,制作时,一般选用较肥厚的细嫩猪肉,拌合浸泡好的小米,加上可口的作料,放在锅里蒸煮,待小米和肉熟透后即可。小米蒸肉极富营养价值,鲜美可口,是正竿儿女最喜吃食的一种佳菜名品。

六、苜蓿粉蒸肉

原产地:陕西丹凤

丹风县城古称龙驹寨,曾是繁华的水旱码头。这里人种植一种特殊的苜蓿,叫做香苜蓿。不是主要用作牲畜饲草的那种。那也叫苜蓿,却无香味,不冠香字。香苜蓿是主要当作调料用的,像花椒、桂皮、草果;还可与禽、肉、鱼、蔬菜一起蒸、炒、煮食。苜蓿的嫩芽也能供人们食用,但不能做调料。龙驹寨人把普通苜蓿叫做野苜蓿,而把他们的香苜蓿叫做家苜蓿。两种苜蓿形状几乎完全一样,但气味、质地和用途却有很大不同。在许多辞书上,查不出“香苜蓿”这个词来。《辞海》有“香芹”条,说亦称“洋芜荽”,鲜叶作香辛料,不知与香苜蓿有无关系。商洛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商洛特产》一书,对香苜蓿有一些有趣的记述。说香苜蓿主产地有一东水泉,泉水冬暖夏凉,清澈晶莹。一年四季都有大姑娘小媳妇云集泉畔洗衣。好事者戏呼东水泉为“赛花池”。从而有了赛花池胭脂水长出香苜蓿的趣谈。其实用东水泉浇灌的香苜蓿只有几亩,但却恰是香苜蓿中的佼佼者。摆在龙驹寨商店或菜摊上出售的香苜蓿,多以草纸包成长方锭,并用毛笔楷书“龙驹寨东水泉香苜蓿”字样,作为招徕顾主的商标。自古以来,龙驹寨人向外地亲朋敬献土仪时,多有馈赠香苜蓿的。总之,这香苗蓿是很有些趣味的。

用香苜蓿制作的粉蒸肉,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在陕西丹凤县品尝过。厨师告诉我,制作方法与普通粉蒸肉略同。将凉干的香苜蓿洗净、煮软、切段。小麦面粉炒熟。二者相拌,加猪油,加糖,加适量调料。肥猪肉去皮煮半熟后切片。像粉蒸肉一样,装碗上笼蒸制。扣人盘中时,上边是排列整齐的肉片,下边是如柔软铺垫的香苜蓿。吃时内染苜蓿香气,苜蓿之香又与肉之香相混合,别是一番香味。

七、定襄粉蒸肉

原产地:山西定襄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蒸”之烹技,晋源流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甑,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山西已“蒸谷为饭”(《古史考》),至今平定等地仍用陶甑,晋南民间以其蒸糕,称“甑糕”。《千鼎集·伊尹蒸考》有“雪鹄之蒸”,说明夏商时已有蒸肉而食。《周语》记,周定王设宴,晋襄公任相礼,以“肴蒸”款待士会。晋地民间袭此“宴礼”,改为加米与肉相蒸,成粉蒸肉,传承至今,成为山西传统“行菜”之一、民间宴席的底座菜。

晋菜中还有一道荷叶粉蒸肉,相传始于三国。《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等记载,民间传说关羽马前步将周仓,疾步如飞。关羽闻得其手脚长毛,号“飞毛”,为探虚实,对周仓说,欲能同床共眠。周仓不知是计,上床后就呼呼大睡,而手脚之毛扎得关羽一夜难寝。次日周仓得知,情急之下将手脚上的毛剃得精光。周仓此后开始掉队,还常常来不及吃饭,一次用荷叶包了蒸肉边走边吃,味道变得格外香美可口。晋人尚义,加以夏秋之际,晋祠荷叶连天碧,遂创制成荷叶粉蒸肉,成为并州古城夏令美食。柏原在《谈花说木》一书中感叹其色之艳,味之珍,赋有“曲院莲叶碧清新,蒸肉犹留荷花香”。

粉蒸肉在忻州定襄一带,加入土豆泥和面粉相制,甚是独特,被称为“忻定蒸肉”或“山西蒸肉”,是当地过去“九簋八盘”宴席的主打菜,相传阎锡山曾以此菜招待过冯玉祥、蒋介石等人。现在定襄蒸肉还被制作成礼盒美食来馈朋酬宾,成了当地名特产品。

八、德兴粉蒸肉

原产地:江西德兴

德兴米粉蒸肉是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的特色美食。德兴米粉蒸肉食之感觉瘦肉口感细腻,肥肉肥而不腻,有如入口即化,色香味俱佳。

德兴粉蒸肉是每一个餐馆都会做的一道土菜,但做的味道确全然不同。

德兴米粉蒸肉的做法:首先是选料上要选五花肉或前夹心肉,完全用瘦猪肉肯定做不好米粉肉的;其次是米粉的选用,数量上要与肥肉数量搭配好,太多则干了,太少则腻了;第三是加上一些佐料,如酱油、糖,调制好后最好用柴火灶蒸煮、文火慢烹,蒸了20余分钟后再端出用筷子翻搅一遍,再放入蒸锅中继续蒸10-20分钟,直到把肥油蒸出上溢、骨质疏脆。食之感觉瘦肉口感细腻,肥肉肥而不腻,有如入口即化,色香味俱佳。

九:丁家粉蒸肉

原产地:河南新郑

新郑丁家粉蒸肉始自清末丁家饭庄,距今有一百二十年历史,曾经皇帝 御厨指点,会南北风味精华,在传统基础上创造的一道名菜。新郑古为”九省通衢”,南北交通要道,行人很多。清末民初住在城里”察院”来往京城的皇差,常到北街丁家”萃宾楼”用饭,把南北各地风味,官府烹饪技艺传到这里。又经丁家五代一百多年来不断改进

提高,使色、味、形、质越来越好,声誉越来越高。现在制作者是丁家五世代孙六十八岁的丁广洲老师傅(红案二级厨师)。他手艺高超,制作精细,保持名菜质量,能掌握烧、扒、煨、靠、炒、拌、调、滑、炖等四十多种烹饪方法,默写出六百多种菜肴品名。

丁家粉蒸肉的用料和作法:选硬肋上猪肉一斤,有肥有瘦,切成二指宽、二寸半长、半指厚的肉块;小米或糯米三钱,淘净晒干、掺花椒炒成柿黄色,出香味,擀开;糖六钱,面酱三钱,葱、姜丝少许,用酱油拌开调好。下垫排骨,一碗十块,上笼蒸烂为止。上席时红光透亮,样如水晶,香气扑鼻,诱人食欲.

十、怀宁粉蒸肉

原产地:安徽怀宁

人们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后研磨成粉,将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渍上辣椒油、酱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调味 品,然后倒入米粉拌匀,再将粘满米粉的肉一片片叠在碗内,上笼蒸熟至烂,吃时将肉扣在盘内即可。有的在肉内又拌入适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荤素鲜腻,别有风味。

米粉蒸肉制法:

1、将猪肉洗净切成厚1公分以下片,放在盆中,用盐、绍酒、酱油、糖、甜面酱、葱末、姜丝、五香粉和香油拌匀待用。

2、把大米洗净,沥干水分后,在炒锅中用小火炒成微黄色,取出晾凉后,擀成粗颗粒米粉。

3、把米粉倒入猪肉盆里,加少许水,让米粉湿润,使每片肉都能裹上厚厚的米粉,肉皮朝下,逐片码在碗里,放入蒸锅里蒸熟,取出扣在盘里即可。

附: 猪肉要新鲜,一定要收拾干净;拌猪肉时可加入少许腐乳和腐乳汁;蒸猪肉用的碗 ,以能码下所有的猪肉片为好,成菜后才好看。

十一、上林粉蒸肉

原产地:广西上林

粉蒸肉(又名面面肉),为中国传统的待客名菜。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软、嫩、甜、香、咸,滋味丰富,食性温和。以主料带皮花肉加稻米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成菜时以老藕垫底,色泽粉红,粉糯而清香,更为添色。

清初明末崇祯皇帝微服南巡,到了郑韩,在一次郊游时,来到名岭(封后岭),天色已晚,加至腹中饥渴,天黑店远,无法回店,于是便投宿在一姓丁的农夫小店,善良的丁氏夫妇,非常好客,把家中准备过年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来,经过加工送于崇祯进食。崇祯食后大悦,当丁氏夫妇告诉他这是他们祖传的粉蒸肉时,更是留恋刚才的味道,甜中带咸;肥而不腻,回味无穷。第二天,天亮走时崇祯对丁厨说到:“食之粉肉也,妙哉;来到郑韩城不来封后岭是一大遗憾也!不食丁氏粉蒸肉又是一大遗憾也!”随后,崇祯告诉他们了自己的身份,并奉丁厨为御厨,和他一起进宫,从此丁氏粉蒸肉一直流传之今。到现在你去新郑仍能听到这段传奇故事。

十二、洛阳粉蒸肉

原产地:河南洛阳

蒸肉(亦称粉蒸肉):为老城名小吃。过去,一些大户人家改善生活做一些,通常百姓人家只有过年时,偶尔上一些用以招待客人。如今,百姓生活虽与过去有天壤之别,但传统名吃的魅力实难估量,在老城,走在大街小巷,不时有蒸肉溢香从哪家厨房飘出,激活了感官,勾起了食欲,使对一天的食物还无法选择时,顿时有了锁定。

主料:五花肉、粉条;辅料:连豆角、白面粉;佐料:大葱、生姜沫、五香大料面、盐、味精等。做法:将五花肉切片硬币大小,和以煮熟切段后的粉条,放入适量连豆角段,洒炒面粉,拌入佐料,来回搅拌至不沾手,放笼箅上铺生面皮的笼中蒸熟即可盛碗。特点:色泽剔透,絮酥软绵、流香余绕。面皮经佐料蒸浸,肉味筋润缠绵,荤而不腻为蒸肉之精品。若再佐以鸡蛋汤,更是美不胜收,堪称小家碧玉型佳肴。

十三、沔阳粉蒸肉

原产地:湖北沔阳

“沔阳三蒸”,又名沔阳粉蒸。即蒸肉、蒸鱼、蒸菜(如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同蒿、藕等数十种),是具有沔阳地方风味的名菜。至今沔阳民间请客或节宴会酒席中必有3个粉蒸菜,故名“沔阳三蒸”。

制法:

(1)猪肉1千克(按口味选择肥瘦)切成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厚3毫米的片,放入器皿内加盐,酱油少许,红腐乳汁,姜末,白酒少许,胡椒粉、味精拌匀腌渍约10-15分钟。

(2)用100克大米粉裹匀后一片片摆入垛笼内,加盖用旺火蒸约60-70分钟取出,翻扣盘内。

(3)另用1小碗放酱、陈醋、胡椒粉、味精、葱花、麻油,加少量热开水冲成卤汁,淋在蒸肉上即成。

特点:鲜美溶润,肥而不腻。

十四、西乡粉蒸肉

原产地:陕西西乡

西乡粉蒸肉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肥而不腻,配以本地红薯,回味无穷。

十五、宜春粉蒸肉

原产地:江西宜春

据说有一对恩爱夫妻,生活清贫安逸。丈夫立志发奋、寒窗苦读,妻子勤劳善良、温柔体贴。几年后,丈夫进京赶考,临行前,妻子连续三天三夜纺线织布,然后卖布买肉,当夜炒米磨粉,制做家乡米粉肉,送夫上路。谁知丈夫赴京科考,金榜题名,在外为官,数年不归。妻子思念丈夫,多次托人捎信要官人回家看看,当每次捎信都未能触动官人回乡之心。后来,妻子常常想起丈夫临行前的一幕,于是,不再托人捎信,而是请人送去一碗家乡米粉肉。

特点

色泽红亮、肉质酥烂、米粉糯软、辣香适口、味道鲜美。

十六、九江粉蒸肉

原产地:江西九江

粉蒸肉是江西九江名菜,为中国传统的待客名菜。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软、嫩、甜、香、咸,滋味丰富,食性温和。以主料带皮花肉加稻米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成菜时以老藕垫底,色泽粉红,粉糯而清香,更为添色。

十七、荷叶粉蒸肉

原产地:广西桂林

荷叶粉蒸肉是桂林地方传统节日名菜。采用带皮五花肉、绿豆、荷叶、桂林腐乳,青蒜等作原料,将五花肉煮熟,上酱、油炸、蘸上绿豆粉,用荷叶包裹成封包形,排入碟中,上笼旺火蒸熟即成。其特点是:色泽绿黄,荷叶清香,松软可口,肥而不腻。具有清热解毒,调和五脏,助脾开胃,降胆固醇之功效。

原料:

主料: 猪肋条肉(五花肉)600克

辅料: 荷叶50克 粳米100克 籼米100克

调料: 小葱30克 姜30克 沙姜1克 桂皮1克 八角1克 丁香1克 甜面酱50克 黄酒30克 酱油30克 白砂糖15克

荷叶粉蒸肉的做法:

1. 将粳米和籼米淘洗干净,沥干晒燥;

2. 把八角、山奈(沙姜)、丁香、桂皮同米一起放入锅内,用小火炒拌至呈黄色,冷却后磨成粉;

3. 刮净肉皮上的细毛,洗净,切成长6.5 厘米的均匀长方块10 块(每块约重60 克),每块肉中间剞一刀;

4. 将肉块盛入陶罐,加入甜面酱、酱油、白糖、绍酒、葱丝、姜丝搅拌后约淹渍1 小时,使卤汁渗入肉内,然后加入米粉搅匀;

5. 荷叶用沸水烫一下,每张一切成四,放入肉块包成小方块,上笼用旺火蒸2 小时左右即成。

十八、米粉蒸肉

原产地:广西南昌

南昌人每年立夏前后都喜欢蒸上一碗米粉蒸肉,据说立夏日吃了不会生痱子。人们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后研磨成粉,将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渍上辣椒油、酱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调味 品,然后倒入米粉拌匀,再将粘满米粉的肉一片片叠在碗内,上笼蒸熟至烂,吃时将肉扣在盘内即可。有的在肉内又拌入适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荤素鲜腻,别有风味。

十九、粉蒸牛羊肉

原产地:陕西西安

相传,盛唐时期,一批阿拉伯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到长安做生意。一天中午行至祁连山下茫茫戈壁,搭起帐棚做起饭来,把切好的肉块与待用的调料和面粉摆在一个小案上。不料,一阵狂风四起,吹倒了帐棚,做饭的人起忙收拾,说时迟,那时快,急伸胳膊来围住肉、调料和面粉,然而终因风大把三样东西吹得掺交到一起。为了赶路,做饭人急中生智便把这些掺在一起的肉面疙瘩放到火上蒸熟,结果大家吃了,个个喜笑颜开,都夸这顿午餐吃得好,既充饥,又润口。他们把没有吃完的饭随身带上,下午又馏了一下再吃,结果其味更佳。到了长安这个做饭人就如法炮制,在长安街头开了一家专卖这种肉的铺子,并取名“粉蒸牛羊肉”。由于随到随吃,又便于携带,很受欢迎,久而久之,成了长安的一种独特方便美食名吃,现在西安的朋友都简称粉蒸肉,这个是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小编家乡的特产,小编喜欢一碗粉蒸肉、一杯茯茶、一棵蒜、一个合页饼

二十、西安笼笼肉

原产地:陕西西安

笼笼肉是四川粉蒸肉迎合陕西人口味做的改良小吃,将粉蒸肉分成小份装在小笼子里,蒸熟后可直接吃,也可夹在荷叶饼中以“肉夹馍”的方式食用。由于他做的笼笼肉量足入味,软糯鲜香,还带着四川独有的香辣,让人尝了一口就忘不了。

二十一、粉蒸牛肉

原产地:四川眉山

四川粉蒸肉牛据传自眉山而来,他们是用小笼粉蒸牛肉,是一道有着四川风味的特色菜。小笼粉蒸牛肉的做法也是和其它的粉蒸菜是一样,四川粉蒸菜最主要的几种原料。就是采用郫县豆瓣、 辣椒粉 、花椒粉、 醪糟汁、 酱油 、二米粉、 姜未、 大米粉、 色拉油等几种原料制作而成。

二十二、重庆鲊肉

原产地:重庆武隆

关于粉蒸肉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而且各个地区都不相同。不过呢,重庆地区流传的故事则非常有意思。

时间回到宋朝,在重庆武隆地区,有一个姓朱的县官。这个人贪污受贿,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不过呢,大家也无计可施,只能忍气吞声。而当地的一家饭馆,则想出了一个办法,能够让老百姓们出口恶气。

这家饭馆做出了一种创意美食,先把猪肉切片,然后剁成肉末,再用薄面皮将肉末包好,最后在外边缠上粉条。上蒸笼,经过蒸煮后即可食用。粉条代表绳子,而猪肉则是指代这位姓朱的县官,意思就是将他剁成肉末,同时还用绳子捆绑起来。

随着消息的传开,很多百姓都慕名前来,就是为了吃这道菜,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出气。饭馆生意越来越好,最后连这位县官也知道了,于是就到这家饭馆来吃饭。因为这道“捆绑猪肉”已经成为了招牌菜,所以自然是要品尝的。

当县官询问这道菜的名字之时,店家只说这是蒸肉,其他也不敢多说。没曾想,县官却爱上了这道菜,之后就经常来这里吃。之后不久,这道蒸肉里的暗喻也被县官知道了。在知道真相之后,这位县官竟然一气之下就死在了县衙里。

想了解和学习陕西美食的朋友可以关注”唯典餐饮美食文化”哟,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

枞阳浮山的旅游发展前景怎么样?

浮山是枞阳境内最为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无论是在过去的安庆时代,还是如今的铜陵时代,都是非常受重视的。应该说枞阳浮山旅游业目前发展困难不少,但是发展前景还是可以的,不过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好好规划好思路才行。当年区划调整之前的小风波

估计不少本地人都还记得,区划调整之前,铜陵市有关部门已经在自己的官网上开始谋划枞阳的旅游,包括浮山风景区的开发等,一度引起了网上一阵小小的骚动,让安庆和铜陵两地不少的键盘侠在网上争论了很久。这段小插曲足以看出铜陵市对于枞阳旅游业发展还是非常重视的。只要重视,愿意发展,就迟早可以发展的很好。浮山景区

近年来,浮山的旅游业发展虽然呈上升的势头,不过依旧无法掩盖困难重重的事实,基本上是外地人不方便来,本地人懒得去的状态。浮山风景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周边的同类景点竞争压力确实过大,一方面是景区质量确实一般,且发展目标不明确,还有就是交通发展落后,限制了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周边的同类景点名气太大,严重挤压了浮山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周边的景区

皖南与皖西地区,山川秀丽,已经形成规模与名气的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无论是景区的质量,还是接待能力,或是交通状况都远胜浮山。除此之外,大别山,明堂山正在快速发展,巨石山也是越来越有影响力的景区,周边众多的知名景区,对浮山旅游市场的冲击也非常大。黄山云海九华山(大天台)天柱山主峰大别山(白马尖)明堂山(玻璃栈道)巨石山

由于周边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景区的竞争,浮山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本地市场无法打开,外地市场被截留。若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其次,浮山景区的质量确实一般,是最大的硬伤。

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但是事实上有几座名山不是高山呢?没有一个1000m以上的海拔,就很难有云海的景观,吸引力就不可能高,这点是浮山无法改变的硬伤。盛夏的时候,爬别的山,越来越凉爽,爬浮山越来越热,冬天的时候,别的山有雾凇,有雪景,而浮山则没有。冬天的黄山冬天的天柱山

尽管浮山身披着“千年文山”和地质公园等头衔,似乎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要打“文山”的标签,天柱山的摩崖石刻比浮山还要丰富。打地质公园的品牌,天柱山和黄山都是世界地质公园。而打宗教的品牌,九华山则完胜浮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天柱山摩崖石刻浮山摩崖石刻

加上浮山景区范围很小,正常情况下,半日游就可以游遍主要景点,景区的宾馆建设十分落后,接待能力也不高,旅游特色十分不鲜明,没有什么吸引力,这就造成了景区很难火爆。

最后,浮山景区的交通落后,进一步降低了吸引力。

浮山景区周边的交通却十分落后,虽然和过去几年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依旧还是比较差,无论是公路的宽度,还是路面的质量都比较差,特别是浮山高速路口附近的交通,坑坑洼洼,实在是差劲。本来周边的竞争对手就多,交通还修不好,可想而知能发展的有多好。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浮山景区的旅游开发多年来虽然接待人数逐年上升,但是与景区的投入完全不成正比。

在笔者看来,浮山要想在旅游业发展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一要改善交通,大力发展景区周边的交通条件,二要积极谋划,打造适合自己的旅游品牌,三要目光长远,增加对本地居民的优惠政策,并且与周边景区抱团发展。

首先,交通的完善必须要优先解决。当前,整个枞阳都在关注着G347的建设,不过一条G347对枞阳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到各个乡镇的公路也要尽快完善。以浮山的景区质量,只能发展短途旅游,所以市场必须定位在省内,如果浮山风景区到合肥,安庆,池州,铜陵市区没有良好的交通,景区无法有实质性的发展。枞阳交通大发展的时代

同时,在完善交通的同时,旅游班车必须要尽快开通,没有便利的旅游班车,仅仅靠旅行社来组织旅游,是无法从本质上提升档次的。特别是浮山这种只适合半日游到一日游的景区,必须要将旅行社游和自驾游以及旅游班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其次,发展旅游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

黄山的品牌就不用再赘述了,它已经不需要更多的标签了。天柱山,它的品牌是世界地质公园,禅宗圣地。九华山的品牌则是宗教(地藏王菩萨),就连巨石山也有自己的品牌,黄梅故里,戏剧之乡。巨石山玻璃栈道巨石山玻璃栈道

近年来,安庆市在巨石山的开发上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绞尽了脑汁”,玻璃栈道的开发大大的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今年的清明小长假,景区收入也相当不错。对比一下目前巨石山与浮山的景区质量,再看看两者的门票价格(90与120),不难想象游客会如何选择。清明节的巨石山

相比前者,浮山的特色在哪?仅仅对外宣传“文山”或者地质公园的标签显然不足以吸引游客。对于浮山,最大的特色是火山,而当下,对于火山的开发是严重不够的,必须大力开发潜在价值,包括火山遗迹,火山岩石(纪念品)等。同时,结合“桐城派”文化,打造“文山”之路,桐城、枞阳分家了不要紧,区划铜陵了也不要紧。黄梅戏也不是在安庆形成的,你谁想唱还不是照样唱,有心保护和发展,根本无所谓牌子是哪家的。浮石(传说中可以浮在水上的石头)桐城派文化

最后,鉴于浮山景区的面积不大,必须要将浮山与周边的景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游客尽兴而归。白荡湖与浮山的位置白荡湖

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是枞阳的又一个特色,湿地资源不仅仅可以开发淡水养殖,更可以开发水上旅游,城郊垂钓,大闸蟹捕捞等旅游项目。大闸蟹

捞出来卖出去是一回事,如果定期举办相应的美食节吸引外地人来观光,顺便享受美味,又是另一码事了。显然,在这一块,发展的也是明显不够的。如能将浮山和白荡湖紧密联系,山水结合,对于浮山以及枞阳旅游整体的品位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浮山景区要加大对于安徽本地民众的优惠政策,必要的节日,免费游玩也不是不能考虑。如果就天天抱残守缺,依靠着120元的死门票来发展,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看看杭州的西湖,不收门票的5A景区,每年给杭州带来了多少旅游收入。目光该长远的时候,就应该长远。

总的来说,目前浮山旅游发展困难很多,但是如果合理规划,积极拓展,将来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的。

经过了区划调整之后,毫无疑问,枞阳在过去的两年里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是有目共睹的。不过枞阳的人均产值基础很低,所以经济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西部县城即将开始引江济淮工程,港口的建设必然将会对西部县城的发展起到一次极大的提升。而对于枞阳北部和中部地区来说,山清水秀的环境如果不好好开发,显然是对不起大自然的恩赐的。魅力枞阳

枞阳,坐落在安池铜三个地级市的过渡地带,伴随着交通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好好谋划,搞好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希望枞阳的未来能越来越好!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枞阳有什么美食(枞阳十大名菜排名),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3136,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3
Next 2023-02-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