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都有什么美食,有哪些关于福建的冷知识?
1,福州有一家酒店,名字叫作阿弥陀佛大饭店,异性男女想要入住,必须要出示结婚证,每次出差,老婆都安排我住这家酒店。
2,福建人HF不分,他们永远念不出“防护服”3个字,但是有一个字永远不会搞错,那就是哈哈哈……他们笑的时候也是哈哈哈……不是发发发……
3,福建和浙江一直在争抢一座岛,争了好几十年,浙江曾经在岛上竖了一个界碑,结果被福建炸了,浙江再立碑,石碑又没了,浙江再再立碑,石碑……总之争抢很激烈,而且,这还是一座啥都没有的荒岛。
4,福建的电视台叫东南卫视,生产的汽车叫东南汽车,此外还有东南造船厂,东南快报,唯独没有东南大学,因为东南大学在南京。
5,福州鱼丸很好吃,但很多福州鱼丸是鲨鱼肉做的,鲨鱼丸嚼劲十足,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鱼丸滑嫩的口感。
6,福建有一个特产,叫做科作业纸,学生都用这样的纸写作业,他们以为全国学生都这样,其实,其他地区的学生都用作业本。
7,福建还有一个特产,叫做温书假,每逢大考之前都会有一段假期,通常是3-5天,目的是让学生温书准备考试,其实,学生都用来玩了,据说有人高考前温书假放了一个月。
8,福建的学生很幸福,有时候一本的分数线还没有其他省份二本的分数线高。
9,特步、安踏、贵人鸟、匹克、鸿星尔克等品牌都来自福建晋江,晋江鞋业没落之后,距离晋江只有半小时高铁车程的莆田鞋业,通过仿制鞋子得到了快速发展。
10,莆田的“莆”字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莆田仙游县石苍乡有一个村叫“隔壁村”。
11,福建,厦漳泉三地合称闽南,都是讲闽南语的,闽南歌有4大主题:我好想男人,我好想女人,我怎么这么惨,我一定会成功……
12,在福建,林姓是一个大姓,大街上随便喊一声老林,100个人里面至少有30个人回头,还有一些没回头的是感觉自己太年轻,不是在叫自己。
13,福建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沙县小吃创造了一个小吃帝国,只要是有人的城市,就一定有沙县小吃,甚至在外国也能见到沙县小吃的身影,而且你知道吗?正宗的沙县小吃没有蒸饺。
14,福建人说话很可爱,他们最喜欢说叠字,我要喝水水,我的杯杯呢?肉肉好好吃,汤汤也要多吃一点……类似的口语还有很多,女生这样讲的时候很可爱,男人就不太合适了。
15,飞机从福建飞往台湾,并不是直直飞过去的,而是绕了一个超大的弯儿。
16,福建人自以为自己的普通话很标准,一出省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尤其是到了北方,福建口音经常被当成台湾腔。
17,福建的电视台叫做东南卫视,而不叫福建卫视,有人说这是因为福建人HF不分,怕主持人说成“胡建卫视”。
18,外国人很喜欢福建的茶叶,据说英国人曾偷偷搞走了武夷山的茶种,并引入斯里兰卡,让斯里兰卡变成了世界一大茶叶产区,立顿红茶就来自这里。
19,福建的空气很好,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雾霾。
20,福建人基本上都会打羽毛球,而且水平都不低,因为李宗伟是福建泉州人,林丹是福建龙岩人。
21,在福建,万物皆可药膳,没有一碗药膳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有,那就再来一碗。
22,八大菜系中,闽菜是其中之一,佛跳墙源自于福州,是福州排名第一的名菜。
23,福建人几乎是不吃辣的,闽南人吃辣的能力是负数,当然,年轻一代还是很喜欢尝鲜的,各种口味的美食都能接受。
24,在福建,很多草可以吃,干草可以炖汤,青草可以榨汁做药,还有很多树根也能炖汤,甚至用草或者树根煮开水后泡澡。
25,重庆鸡公煲不是重庆菜,跟重庆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一个叫张重庆的福建人发明的。
26,在福建,红酒并不是指西方的葡萄酒,而是指红糟做的米酒。
27,福建人不会说今天天气很热,他们只会说今天太阳很大,或者说今天日头很大。
28,建窑、德化窑、漳州窑为福建大窑,建窑在宋代有御窑的待遇,后两者主营外贸瓷器,其中,建窑极品“曜变天目”在日本享受国宝级待遇。
29,福建人很喜欢喝奶茶,不仅是女生,男生也一样爱喝,大街小巷都是奶茶店,街上全是捧着奶茶杯的男男女女。
30,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这原本是夸福州女子的词句,可惜大多数人只记得了第一句,还因此产生了误解。
就先写到这,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讨论,码字不易,路过的小伙伴麻烦点个赞再走呗~
仙游小吃排行榜前十名?
1、海蛎饼
海蛎饼是一种福建风味美食,在莆田大部分地区都非常流行,是使用新鲜的牡蛎、米粉、黄豆粉等原料制作的一种油炸类小吃,
外观色泽金黄,吃起来外酥里嫩,蛎肉鲜甜,粉韧菜香,十分可口。可单独当零食吃,也可配食鼎边糊、稀饭等。
2、仙游扁食
仙游扁食其实就是燕皮扁食,和我们平时所吃的馄饨差不多,但它的馅中还加入了虾仁,汤使用的肉骨汤,所以比我们吃的馄饨更加美味可口。因经济实惠,方便快捷且再配于卤小肠青菜等料,所以倍受大众欢迎。
3、度尾草粿
度尾草粿是仙游人清明节前后制作的小吃,主要使用当地清明节前后时麦田里长的一种黄花曲草为原料,磨成粉后再加入糯米粉后蒸制而成,口感十分独特。
4、葱油饼
葱油饼也是仙游很受欢迎的小吃之一,在当地街头很常见,主要使用面粉和葱花制作,其外形美观,色泽黄亮,口感咸香酥脆,老少皆宜。
5、红团
红团是莆田仙游民间非常流行的一种小吃,主要以糯米粉和绿豆等为原料制作,放在蒸笼中蒸熟而成,不仅吃起来口感香甜而不腻,还有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6、套肠
套肠是仙游家喻户晓的一道招牌美食,主要以猪小肠和面粉、辣椒面等材料制作的一种美食,外观颜色红似火腿,味道麻辣咸香,而且容易保存,可以用来炒着吃或蒸着吃。卤制过后,可干吃,也可小炒,颇受人们喜爱。旧时都是搭配海蛎饼吃的。
7、枫亭蛏炝
枫亭蛏炝是以当地产的鲜蛏为原料,加入地瓜粉后,放在热汤中制成蛏炝,还会再加入醋和酒调味,是当地风味独特的一种小吃。
8、枫亭糕
枫亭糕产于兴化府莆田县、仙游县与泉州府惠安县交界处的枫亭镇,至今已有1000年历史,是福建省传统糕类美食。枫亭糕不仅是仙游十大小吃之一,也是莆田十大特产之一,其历史悠久,是当地传统的糕点,主要使用糯米粉、花生仁和芝麻等制作,味道十分香甜可口。老人小孩皆宜食用,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在省内外及东南亚一带颇受欢迎,其大量销往东南亚和美、英、加拿大等国家及港澳地区。
9、赤饼
赤饼是莆田市仙游县著名的小吃之一,主要使用面粉制成的面皮包上花生粉、芝麻、油条等制成,皮韧馅甜,口感独特,深受当地人喜爱。
10、仙游蓼花
仙游蓼花是莆田仙游的一道传统名点,主要以糯米、蔗糖、麦芽糖等为原料制作,吃起来酥脆可口,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早在清康熙年间,蓼花就成为逢年过节、婚庆送礼的必备佳品。
你知道关于端午的一些习俗吗?
甘肃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大中华地区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绑花绳:花绳也叫长命缕,端午节戴五彩线这一传统已经流传很久了。这个习俗始于汉代。这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制成的彩绳。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它们分别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并且能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也有的地方,戴着五彩线是为了防止蛇咬。特别是一些农村,农夫们都避免不了去田地劳动。那一头头大蛇足以吓倒人,绑个花线图个心灵安慰。也有的老人说,制成的五彩线要按男左女右的佩戴方法。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后,把花绳摘下来扔掉。这样就可以远离掉了那些烦恼、忧愁,并且一年之内都会好运。
插杨柳:甘肃人为何喜欢端午节的时候,在门口插杨柳呢?原来是他们纪念一个叫介子推的英雄。据说,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大臣介子推曾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称君,赏了所有随他流亡的大臣,惟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呢,不求做官,也不愿领赏,悄悄背着老母亲过起了隐居生活。重耳知道了此事,特别后悔,亲自到绵山寻访,但是介子推拒不出山。重耳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放火烧山,这样介子推就会出山。谁想到呢?大火活活的烧死了介子推和母亲。为了纪念介子推,每到端午节,甘肃人家家户户会在房檐上插杨柳。这就是甘肃人为何喜欢插杨柳的原因。
带荷包:端午节戴荷包的习俗涵义比较复杂。端午节的荷包所用的驱除五毒的材料是兰、芷、蘅、艾一类的香草。之前就有煎汤沐浴的习惯,所以端午节又叫“浴兰节”。从民俗信仰的角度来看,是为了除病驱瘟,收到卫生保健的作用。后来,人们便把各类香草晒干揉成粉末装在小布袋里,佩戴在身上,起到辟邪的作用。香袋就这么产生了,后来也叫香包,荷包。但也有人觉得,佩戴荷包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出众,忠贞爱国。到最后,却遭奸臣小人陷害,被楚王流放。但他到死都没离开楚国一步,最后在绝望的情况下,纵身一跃跳江。屈原流浪时经常吟诗,喜欢戴香草编织的花,表示自己高洁的人品。后世人佩戴荷包,寓意仿效屈原高尚的人品。到了端午节这几日,对甘肃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十二生肖的荷包了。每年的十二生肖荷包很走俏,小孩子脖子里戴着自己生肖的荷包,笑着像花儿一样灿烂。
吃棕子:吃棕子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粽子的由来,与屈原投江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鱼吃而损坏,人们故将粽子作为鱼饵投放。但是甘肃人呀,都比较爱包红枣粽子、豆沙粽子,多为甜味。端午节不吃棕子呀,那不叫过端午节。
吃甜醅:说到端午节吃的习俗,甘肃人少不了吃甜醅。甘肃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产糯米,也不产棕叶。所以呀,很多甘肃人都不会包粽子。但是呀,甜醅子家家都会酿制。甜醅子的原料玉麦子,小麦,青稞,将它们煮熟后,再撒上些酒曲发酵。酿好的甜醅子,加上点白糖,那滋味比南方的醪糟美妙多了。甘肃人端午节吃甜醅子的习俗,源自与我国古代用米酒敬神祭祖的旧俗。它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端午节原味的文化形态,也蕴涵着民俗文化的信息。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仙游都有什么美食(有哪些关于福建的冷知识),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3327,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