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有什么美食吃,最近各地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有反弹?
有人说,新冠病毒像一头野牛闯进文明社会,反复跳跃折腾。
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爆发,各方面单位驰援武汉还记忆犹新。如今疫情的不稳定,英国又产生病毒的变异,西方各国如火如荼。国内刚出现的几例案例让人很自然的产生疫情还会爆发反弹的感觉。如今马上踏入2020年的春节,思乡心切的人们不禁会产生一个念头,今年过节还能回家吗?
毕竟春节是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年底着急回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知道,如去年武汉封城般是有条件的,这个前提就是:病毒是否会大规模反弹爆发,人们的生命安全是否有保障。
我认为,这种封城回不了家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大概率并不会发生。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一,由目前新冠病毒在中国的抑制情况上看,中国有独特的应对经验,虽然时有个案,却不具有普遍性,并不会出现大规模感染,超比例死亡的情况:
一方面,中国是第一个爆发新冠病毒的国家。可是却在短短100天的时间,将风险控制在了最低,甚至让西方国家认为,这种数据是不可能的:
《华盛顿邮报》一篇社评恶意中伤中国对此次肺炎疫情的处理,文章说:“必须抵制威权政府掩盖问题的习性”。
可抹黑中国在隐瞒新冠病情的程度之时,打脸的却是自身。有资料可以查明,美国和意大利新冠病情已经失控,英国的新冠病毒更是出现变异的情况。同时单单美国本身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 334981人,确诊病例更是达到18957896人。要知道美国的人口一共也才3.3亿。相对比中国14亿人口,确诊96145人死亡4776人,还有4174人境外输入的数据,这更变相证明了中国控制疫情的及时,和应对策略的有效性。中国的独特经验也在影响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日本等等。
另一方面,中国自从解封以来,并未再次出现病毒大规模爆发的情况。如最近新疆和大连的感染者,几乎都是由特殊原因集会或者外面回归引起的。而且都是星光点点的出现,并未出现集体爆发和大规模感染死亡的例子。对比美国的死亡比例来看,中国的感染死亡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病毒的变异与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目前来看,并不具备在国内高强度传播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如艾滋病毒般顽强,可离开身体30分钟大部分就活不下去了。很多病毒的特性就是在人体内非常顽强,离开人类的身体,很容易就死掉了。虽然目前实验室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更喜干、冷环境,尤其在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环境中更易存活。可在中国的国情下,不一定会是有效途径:
一方面在高纬度的北半球如我国东北,天气寒冷,这种零下30-40度寒冷的气温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人们并不喜欢出门。所以干冷的外部环境反倒成了人们刻意避开的地区。农村地区甚至一直猫冬到4月份,这就让病毒无法有效传播。
另一方面,南方虽然不如北方寒冷,但是屋里面的温度很多要低于外面阳光的照射温度,在家等于自我隔离,出门的话很多人喜欢去外面晒太阳,只要不聚集,还是可以很好的预防和增加抵抗力。
同时,基于宣传的影响,口罩已成为人们出门的必须用品,更有效的抵挡住病毒的传播途径,大大减少了病毒传播的概率,也有效减少了病毒传播的条件。
三,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应对策略高效,一方面控制海产品的检验力度和境外人员隔离。另一方面疫苗的组织研发已经达到应用地步,让病毒的大规模爆发几乎不可能:
隔离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应对策略。早发现早隔离已经成了每个人心目中的共识。这一切都是基于相关部门的严谨和应对宣传。一方面国内的民众行动的每一步都要进行吉祥码的验证,做到行动轨迹全程透明化,这样一旦发生案例,可以及时知道接触过的人和去过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连锁反应处理。
另一方面对于境外回归人员,也加大检验力度,携带病毒和发病的人及时隔离治疗,未发现病毒感染的也要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就是为了避免国外如火如荼的病毒回归国内。对于一些海产品,海关也加大了管控力度。不单单严格抽检,更是做到人员与产品责任制,坚决不让病毒流入境内。
同时疫苗研发也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发现一例消灭一例,从源头上解决病毒大规模爆发的问题,让人们安居乐业。
埃及卫生部在日前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中国疫苗最后一期临床试验数据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该疫苗的总有效率为86%,其中,“中和抗体的血清转化率达到99%,预防中度和重度症状的有效性为100%”。
四,国人自律性高,只要号召,一般都能够自觉做到村村隔离,不聚集扎堆,让病毒大规模爆发失去条件:
对比美国人对新冠病毒的满不在乎,中国人十分自律。据之前疫情曾报道,唐山一户村庄用无人机空中喊话,叫村民回家不要聚集,而村民听完也自觉的回到家里。相对比美国,感染新冠的年轻人还在组织聚会狂欢,美国疫情的泛滥也就可想而知了。更进一步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先生甚至许多明星如巨石强森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一方面是病毒肆虐。另一方面也难说不是对新冠病毒不在乎的心态导致的。
而新冠病毒大规模爆发的条件之一就是人群聚集,没有防护措施,造成新冠病毒感染适合的途径。这点上看,中国人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已经十分深刻,自觉性就是证明。而满不在乎正是认知不深刻带来的反应后果。
生命的安全保障来自于新冠是否大范围集中爆发,如果病毒控制处理妥当,人员防范意识强烈,保护措施得当,也就让病毒大规模爆发失去了机会。人心便有了安全感。
总结一下:无论从中国目前对新冠疫情的把控上,还是病毒的感染标准,以及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和良性的业界卫生防范措施,甚至国民自己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以及自觉防范隔离,病毒大概率并不会大范围集中出现。而生命安全可以保障的前提下,春节这样阖家团圆的日子,回家过节就成为了可能。毕竟作为相关部门,人民的喜乐安康才是目的,他们也是一直这样做得。致敬这些最可爱的人。同时祈祷新冠这头蛮牛早日离开吧。
十一国庆8天长假就要来了?
9月24日,在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今年冬季到明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仍会继续存在并发展。而张文宏医生在9月19日的大学演讲中也提及:国内迎来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钟老还是张医生等权威人士,都认为病毒在下半年将成为常态,而国庆又是下半年最长的假期之一,所以仍然存在反弹隐患,只不过是其规模大小难以预测。
那为什么疫情会在国庆八天长假这个节点存在反弹风险?这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01:秋冬季节病毒活性加强,存活时间和传播能力得到提升
9月23日是秋分,这意味着夏季退去,秋季来临。北半球的秋冬季节从9月份开始到明年的1月份结束,气候会经过凉爽和天寒地冻这两个阶段。
而新冠病毒的特性就是耐寒而不抗热,这也就意味着在秋冬季节,病毒的活力会比在炎热夏季有所提升。而8天国庆假期恰逢秋季,怕高温、耐低温的新冠病毒可能会随着气候变凉爽而“变本加厉”——存活时间变长,传播能力加强。
02:国庆期间人员流动加剧,交通站口人员密集
去年国庆节疫情还未爆发的时候,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在出境方面,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达到198万人次,7天合计出境游突破700万人次。
时隔一年后,虽然疫情的影响还未完全褪去,但现阶段我国的疫情已初步控制住了,各地复工复产,全国大多景区有序恢复经营。数据显示:近年7-8月,全国的旅游度假区已经全部开放,接待人数同比去年已经达到90%。
所以:今年境外游人数会因为境外疫情影响下降,但国内出游数据可能仍然不好预估。虽然疫情的影响仍然存在,但今年从年初到现在都有秩序的居家隔离,很多人已经很久没能出游、散心了,所以不排除今年国内出游数据能和去年比肩,甚至是更多。
因而,理论上这么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会为病毒传播提供两良好的条件,因而疫情在国庆期间反弹就存在可能性。
03:境外输入依旧存在隐患,国庆节点可能会提供便利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国内疫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受到全球疫情的威胁,面临着境外输入的风险。
截止9.29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突破3350.7万,累计死亡数超过100万人,其中美国累计确诊736万人,印度逐步后来居上,确诊人数飙升至614万,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将近7万人。而这仅是两个国家的数据,很多国家的民众仍在疫情中煎熬,可见国外疫情形势的严峻。
全球疫情
在此背景下,国内就面临“人”和“物”两方面的压力。首先是来自于“人”方面的压力:在疫情肆虐的境外看来,我们国内就是安全区,这种对比下会有很多人想到国内躲避风险,加大了境外输入的风险;而国庆假期,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人数都会较以往时间段倍增,都会产生巨大数量的出入边境数据,在这种内外的交互活动中,病毒就有了可乘之机。
其次是“物”方面的威胁:病毒可以附着在进口冷冻海鲜产品上传播,而国内对于海鲜产品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这无疑让病毒输入的风险更大了。而国庆假期带动的不仅是旅游,还有消费,市场对于海鲜产品的需求客观会增加,因而如果从国外进口海鲜产品,则具备一定的风险隐患。
04:无症状感染者难发现、难预防,随着国庆放假很可能成为隐藏“地雷”
最近确诊的患者大都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他们没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例如发烧发热、咳嗽等,但却是个隐形的病毒携带者,提高了发现、防御的难度。假期高频人员流动,若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则可能会造成小范围内、甚至是大规模的聚集疫情。
05:部分地区、部分民众对于病毒的警惕性下降,防疫松懈
最后,由于国内疫情被有效遏制,多地新增确诊已经长期清零,所以部分民众警惕性有所下降。例如在部分人员密集地区,偶有不戴口罩者出现,但实际上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目前对新冠病毒的警惕性不能下降,但如果民众对病毒的警惕先松懈了,那在8天长假中,不仅增加了自己感染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带给他人的威胁。
总结:八天的国庆假期,是民众放松身心出游的高峰期,但客观上这个时间段仍处于疫情可能发生时期,也是病毒活性最强的时段,况且也处于国外疫情的“包夹”,如果疏于防范、民众警惕性下降,那就有可能造成疫情的反弹。
因此,口罩还是不能摘下,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勤洗手多锻炼,提高个人免疫力,这样病毒就没有可乘之机,才能把疫情反弹的可能降低为零。
突然看到这两天天津上海都出现新冠本土病例?
从病毒生命周期来说,北半球确实进入了流行感冒的高发期。而新冠病毒很大概率和感冒一起成为流行病的重灾区。从目前北美和欧洲的情况来说,也印证了秋冬季病毒卷土重来的假说。
但是,天津和上海的个案并不能证明疫情在中国又重新开始。
这是两个概念,出现确诊病例和全面重新成为灾区是不一样的,当然天凉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更大的可能性依然来自海外。
解析上海和天津两处的病例共同特性:物传人
1.上海确诊病例,来自于机场的搬运工,没有离开上海的经历。大概率出现在机场搬运行李或者是接触到有阳性病毒的物品是感染。
这就表明,依然是一起从物品向人传染的过程,并且物品来自国外。
2.天津确诊病例。目前调查结果显示,均与进口冷链食品有关。当过去几个月,多地冷链食品外包装核酸呈阳性,然后确诊病例是一个装卸工,后来的这个无症状感染者是一个拉货的司机,那么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都曾经到过“海联冷库”,但是他们两个人并没有直接的接触。
这也是一次从物品向人传染的案例。
两地出现的问题都同一指向了物品。这是最难以防范的环节。我们除了抽检之外,很难跟踪物体表面是否有新冠病毒,这对于防疫确实是一个破口和难点。
温度下降对新冠病毒防控难度提高
气温下降之后,季节性流行感冒就随之而来。这一点是需要多加注意的,很多人得感冒有可能被当做新冠来处理。
这不是大惊小怪,而是慎重。面对国内疫情管控如此良好,不能因为发生一点意外而前功尽弃。降温之后,新冠病毒的体外存活时间会正常,
那么原本的所谓14天隔离期有可能出现失效。最佳的办法是不断的检测来确保疫情的管控的有效。
可是这样做的防疫成本又有多高呢?
确实挺难,这一年来我们已经将防疫工作常态化,出门都必须戴上口罩,回家都要洗手。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恰恰证明了,我们还在谨慎的防堵着病毒。
不管是国家的大层面,还是平民的个人都是如此。大家都是一条心的要把事情做好。
发现确诊不用慌,我们的管控能力足以应付
有人会说,出现了确诊病例该怎么办?现在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操作流程
1.紧急将人员收治治疗。并且做好院内的防治隔离措施。
2.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将密切接触者找出来进行隔离。
3.生活的小区和接触过的地区进行消杀。楼层进行封锁,提升健康风险等级
4.做好14天的观察期,尽量控制病毒的扩散。
5.及时向公众发布最新的消息,让真实情况走在谣言之前。
这种做法确实能够快速的提升应急管控能力,让火苗在最初阶段就予以扑杀。
我也相信,只有像我们这样认真的对待疫情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防疫到位。
外国的小伙伴可以来学习一下,看看我们怎么做防疫的,你还需要害怕吗?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国庆有什么美食吃(最近各地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有反弹),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4921,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