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糖可以做成什么美食(80后最怀念的小零食有哪些)

奶糖可以做成什么美食,80后最怀念的小零食有哪些?

1、最坚挺的古董零食——咪咪条

酥脆咸香又超便宜的美食,直到现在,在一些小店,还能够找到古董级零食的“咪咪虾条”,一样的包装,还是那个金黄色,还是印了很多虾条在包装上,还是那样的锯齿状衔接着上一包与下一包,要买的时候,还是沿着这些锯齿撕下一包。价格也非常便宜,依然只要5角。

市面上总共有2种咪咪虾条,正品为汕头新星生产的马来西亚风味咪咪虾条。它绝对是80后和90后小时候最难忘的记忆之一,5角每包的价格非常亲民,吃过的举爪!

2、果丹皮

果丹皮那股酸酸甜甜的味道,记忆中始终无法忘怀。其实果丹皮就是柔软的山楂片,一卷儿一卷儿的,外面包着透明的塑料纸,写着白色的三个大字“果丹皮”。粗鲁点的,就直接咬,非常有嚼头,淑女点儿的一层一层剥着吃,也可以把楂卷摊平了从边上开始吃。用心体会那种酸甜,慢慢地融化在嘴里,最后简直让牙根都酸了。

3、痛并快乐着——跳跳糖

对于跳跳糖,很多小伙伴在小时候肯定和小记一样,觉得非常神奇。打开包装,把糖倒进嘴里,然后张大嘴巴享受糖在舌尖上跳跃的口感,妙不可言。现在,很多人肯定知道跳跳糖的秘密了,那是二氧化碳的功劳。为什么说痛并快乐着……你们感受过舌根出血的快感吗?

4、棉花糖

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经常会看到有卖棉花糖的,卖棉花糖的人现场制作并销售。棉花糖因为很像棉花而得名,它就像是一个膨大的棉花球,看起来很可爱。因为是用糖做的,所以吃起来很甜。我们这些小朋友们都喜欢买可爱的棉花糖吃,看着手中圆圆胖胖的棉花糖,总是大写的满足啊

5、中国魔力饮料——健力宝

对于成长在八十年代的人,童年里的记忆深处都会有一罐健力宝。酸甜的味道,冲劲十足的气泡儿,可是风靡大江南北的“中国魔水”啊。那个时候,仿佛饮料的代名词就叫“健力宝”。

现在的包装和以前大不相同啦,你小时候喝过的健力宝长什么样子?小时候跟着大人去赴宴,宴会上,一罐健力宝就足以让人满足。

“如今,饮料市场产品五花八门,即使现在能在超市里意外地买到一罐写着健力宝字样的饮料,但那也不再有当年的味道了。”

6、金币巧克力

如今的巧克力品种繁多,千奇百怪的都有,但是要说到最经典的,恐怕还是十几年前就有的金灿灿的金币巧克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过年时收到压岁钱,不少孩子会收到几颗金币巧克力。那时,有几颗金币巧克力在兜里,连走路都神气了,有一种一秒变成大富翁的感觉。

7、麦丽素

说起巧克力,很多八零后可能还会想起袋装的麦丽素。麦丽素价格便宜,巧克力外皮裹着有牛奶味的香酥内核,让人一吃就停不了口。一开始含入口中时有一股纯粹的巧克力味,而后随之而来的是类似于浓郁的奶味。嚼食时味道要优于含在口里慢慢融化。

但是,你知道吗——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神奇的药丸都只是一颗麦丽素,它能变解药也能变毒药,时而会有特殊的名字,伸腿瞪眼丸、绝情丹、含笑半步癫等等。

8、大白兔奶糖

1959年,大白兔奶糖诞生了,然后就风靡了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期里,大白兔奶糖一直是孩子们心目中最香最甜的零食。剥开蓝白相间的糖纸,香气扑鼻而来。圆柱形的糖上裹着薄如蝉翼的糯米纸。糯米纸入口即化,浓郁甘甜的奶香味立即在嘴里溢散开来。这大概是很多人对大白兔奶糖的回忆。

小时候得到一颗大白兔奶糖可以高兴老半天,轻易舍不得吃,总要在衣兜里放上一阵。而且每次摸着光滑的蜡制糖纸时,心里都会漾起满满的幸福感。

真的要吃了,也绝不会一口咽下。而是先揭开那张薄薄的糯米糖纸,把糯米糖纸吃掉后,再把糖果放入口中。

9、大大泡泡糖

因为如今各个品牌的泡泡糖花样太多了,大大泡泡糖现在已被逐出主流零食的范畴,已不稀奇了。但在过去,大大泡泡糖可以算是“高级货”了。吃完后留着几张大大泡泡糖纸,就夹在书中。那是一张长方形的纸,有点儿蜡纸的感觉,上面形象地画着一个小女孩,从她嘴里吹出了一个大大的泡泡。还记得一块大大泡泡糖五毛钱,看到泡泡糖会情不自禁地流口水,就觉得好吃得不得了。

10、AD钙奶

很多人在幼儿园的音乐课上,可能都学过这样一首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娃哈哈啊娃哈哈啊,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过去,娃哈哈AD钙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品。很多小伙伴都以为这首歌里的“娃哈哈”,就是平常喝的那种红绿色包装、印有笑呵呵小胖子的“娃哈哈”,觉得“娃哈哈真厉害,竟然和歌唱祖国的歌曲有关系”。

奶糖可以做成什么美食(80后最怀念的小零食有哪些)

如何评价大白兔奶糖风味牛奶?

美食坐家个人认为,大白兔奶糖风味牛奶实际上就是微甜的牛奶,这个奶让我喝出了旺仔牛奶的感觉,它的味道和旺仔牛奶太像了,但回味的时候不一样,旺仔牛奶喝完回味有点齁甜,大白兔牛奶回味是那种淡淡的奶糖味,掩盖了牛奶味本身的顺滑浓厚。当然,尝尝鲜还是可以的。

据美食坐家所知,继推出奶糖味的香水之后,大白兔又把“魔爪”伸向了牛奶届,联合光明乳业卖起大白兔奶糖风味牛奶。从这款大白兔牛奶来看,包装配色上延续糖纸经典的红蓝白,形象融入了小兔子造型,还印有光明和大白兔两个品牌logo,代表着牛奶联名款。美食坐家小时候的糖果记忆,就是甜甜的大白兔奶糖,浓浓的奶香成为我的味觉记忆。实话实说,大白兔奶糖比大白兔牛奶好。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二战中有哪些有趣的梗?

老萨谈舌尖上的抗战–拯救了二战的美国午餐肉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平时整天瞎忙,很少去逛超市。今天带着小朋友去超市购物,无意中发现有梅林午餐肉罐头卖。当时很激动,买了一罐回去。记得老萨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或者有远客来家里的时候,才会放上一盘梅林午餐肉,绝对是珍惜的食物了。那时候觉得午餐肉非常好吃,恨不得天天都吃一罐。但这次买的梅林午餐肉,却让萨沙极为失望。味道和小时候差不多,吃起来已经根本谈不上美味了,而类似于廉价的火腿肠,吃不出肉味。废话少说,来谈谈二战时期的午餐肉,以及同中国抗战的关系。

新概念食品午餐肉

午餐肉到底是什么?是一种罐装压缩肉糜。所谓肉糜,就是被打碎的肉,混合淀粉、食盐、香辛料、亚硝酸钠和少量的水。

午餐肉罐头和传统的猪肉火腿罐头,是有很大不同的。最直接不同就是,猪肉火腿罐头是成块的猪肉,添加的东西很少,吃上去基本还是猪肉的味道。但午餐肉罐头则是肉糜,肉只占其中一部分,大部分是淀粉,吃起来是淀粉的味道。

美国历史上,压根没有午餐肉的概念。

美国人的饮食,以偏重肉类为主,强调肉类的纯粹和新鲜。介绍美国饮食的书中写道:美国饮食的特色是“粗狂实在”,食用新鲜的原材料,不靠添加剂,调味剂,食 物保持原汁原味,烹调的过程不拖泥带水,无论是烤、煎、炸都没有很复杂的做工,也不讲究细火慢炖,没有太多的花俏装饰。只要放在盘子里的食物都能吃下肚 里,痛痛快快、实实在在地吃个饱。美国食物的主要结构是一二三四制,如同三角形状,最主要的一是牛肉,二是鸡、鱼,三是猪、羊、虾,四是面包、马铃薯、玉 米、蔬菜。

对于美国人来说,吃饭就是扎扎实实的吃点肉,其他都是搭配。一块优质的猪扒牛扒羊扒鱼排,比什么都重要。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经济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也有很大改善。对于一个勤恳的美国工人或者农夫来说,每天都吃一顿肉并不算什么。美国人每周吃一块优质的牛排,也不算是什么奢侈了。

遗憾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改变了一切。约四分之一的美国男性劳工失业,仅能依靠失业救济金维持全家最基本的生活开销。不失业的家庭中,收入也锐减了百分之四十。

对于很多美国事业家庭来说,一块面包、一些廉价的蔬菜就是一顿美餐。而且这些面包往往买的是隔天,而不是当天烤的新鲜面包,这样可以偏一些。当时美国时代周刊上写到: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人们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

平时的日子可以将就着过,但到了圣诞节、复活节、家庭成员的生日怎么办?美国的主妇们彻底犯了愁。原本这些节日都必须庆祝,吃一些新鲜的肉类。可是,现在连面包都快要吃不上,哪里有钱去买肉呢?

这种窘迫的悲剧,却让午餐肉脱颖而出。

地处美国明尼苏达州奥斯汀市的荷美尔食品公司(Hormel Foods, LLC),创建于1891年。这家公司开始是专门经营猪肉销售的食品企业,出售整猪、火腿和香肠制品。公司规模中等,并不算什么一流企业。

在20世纪初期,荷美尔食品公司在同美国肉类巨头的竞争中,逐步败下阵来。公司的董事们反复研究,认为几大巨头控制了美国传统的猪肉市场,荷美尔食品公司难以争取到大的市场份额,必须另外想办法。

此时,正巧遇上了1929年美国大萧条。企业领袖精明的看到了商机,尤其是公司创始人的儿子杰伊·荷美尔。

杰伊·荷美尔认为,这种困境之下,传统的猪肉销售必然遭受极大打击,却是低端猪肉商品的好机会。

猪的各部位价格不同,对于美国人来说,猪肩膀肉用处不大,一般以低廉价格销售。杰伊·荷美尔决定就用这种肉,制作成廉价的罐头销售。

杰伊·荷美尔认为,这种罐头是大萧条时期的救世主,一定会畅销。谁知道,这种叫做荷美尔五香火腿的罐头投放的第一年,在市场上遭遇惨败。

改变一个国家的传统饮食习惯是极为困难的,美国人根本不接受这种怪模怪样的食物。

老萨扯几句题外话。看过李安电影的人都知道一个菜:左公鸡!李安好几部电影里面都有这个菜,似乎是中餐顶尖菜肴的代表。左公鸡全名称为左宗棠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湘菜。左宗棠鸡的发明人是彭长贵,是一个著名的湘菜大师。有意思的事,1973年,彭长贵前往美国发展,在纽约曼哈顿东44街开设彭园餐厅,依靠的主菜就是左公鸡。这道菜在美国大受欢迎。一次著名建筑师贝聿铭邀请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到彭园用餐,基辛格甚为喜爱,后来经常前往。每次基辛格赴彭园,维安人员都基于安全考量将整家餐厅包下,结果形同彭园的免费广告。基辛格特别喜爱左宗棠鸡这道菜,加上ABC电视台报导此菜的特别节目,使此菜在美国声名大噪,ABC并在随后短短数天接到1500封来信索取食谱,各地中菜馆纷纷推出,成为美国人认知中最著名的中国菜之一。

彭长贵的餐馆,也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湘菜餐馆。有意思的事,在美国大获成功以后,彭长贵曾回到湘菜的老家长沙开设彭园餐厅。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美国餐饮界首屈一指的彭园餐厅,并不被真正的湖南人接受。以这道左公鸡为例,其实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将单纯的辣变为甜酸辣。湖南人对此极不适应,认为这不是湘菜,彭园餐厅在长沙惨淡经营1年就很快倒闭。

道理就是这样,美国人也一样。

况且,当时荷美尔五香火腿罐头价格虽便宜,因使用猪肉较多,罐头比较贵,失业家庭仍然承受不起。加上罐头没有太多防腐措施,肉的颜色灰暗,看起来像腐烂的肉,让人一看就毫无食欲,几乎上不了餐桌。

最关键的是,自称为荷美尔五香火腿,其实里面压根就没有火腿。有些客户当作火腿肉买回去,一吃发现根本没有火腿的味道,下次就不会受骗了。

第一年市场的惨败,迫使杰伊·荷美尔进行改变。

杰伊·荷美尔认为首要的就是降低成本。

猪肩膀肉虽便宜,制造罐头也需要购买很多设备和工人投入,这样一来,猪肉价格的优势就被冲抵了。

考虑再三,显然只有一个办法解决。杰伊·荷美尔决定大量加入淀粉,猪肉仅仅占其中一小部分,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罐头成本。这样一来,罐头的热量很高,价格却为普通猪肉的三分之一,仅仅卖40美分。

至于保质期短,肉的颜色难看,只能用一个办法解决,就是加入亚硝酸盐。这可以大大增加保质期,还可以让肉保持一种鲜肉的色泽。自然,亚硝酸盐有毒,控制在微量即可保证大体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

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下面还要考虑改名字。本来就不是火腿,不能随便谎称就是火腿肉。公司向社会征集方案,同时也是一种广告宣传。最终,还是一个小演员肯尼思·达格纽(荷美尔公司副总裁达格纽的哥哥)提出了一个好创意。

他提出用‘猪肩肉加火腿,(shoulder of Pork And haM)的缩写SPAM作为新产品的商标,获得了荷美尔公司100美元的奖励。

这种罐头也曾销售到中国,主要是为西餐的材料。当时中国人吃西餐基本都是午餐,于是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午餐肉。重新包装且廉价的午餐肉重新投入市场以后,逐步被美国人所接受。

到了1940年,百分之七十的美国家庭曾经吃过午餐肉。

这种肉最大特点就是便宜,远远低于鲜猪肉价格,还有猪肉的热量。很多美国失业家庭,就买这种标明为猪肉,其实是一种肉糜的廉价罐头回家。味道和真正的猪肉有差别,至少也是吃肉了。相比之前吃面包和廉价蔬菜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享受了。

于是,午餐肉作为美国一种低档次的肉类代替物,开始流行起来。美国中产阶级社会和上流社会,也曾一度流行过午餐肉野餐,不过是偶尔尝个新鲜。这种罐头,基本还是在平民中流行。

午餐肉终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商品!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好转,午餐肉的销售量会剧减,甚至会逐步沦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梅林午餐肉说是最正宗的,其实淀粉含量也非常高。老萨买的梅林午餐肉罐头,打开可以看到基本就是肉糜!

午餐肉罐头成为美军主力食品

有意思的是,战争改变了一切。

1937年,美国陆军认为全面的世界大战很有可能在几年内爆发,开始做军事上的备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战的首要部门就是军需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式,美国基本没有准备。他们的主要武器不全,到了法国才开始补充,装备了大量的法制武器,其中诸如绍沙轻机枪之类其烂无比。

好在美国国力惊人,他们后来者居上,为美国大兵提供了全世界最好的军队给养。在供应正常的时候,美国大兵每天除了肉类、面粉和豆类之外,还有土豆、梅干、炼乳、黄油、糖果和4支香烟。从1918年8月11日上午8:15的记录可以看到一个有代表性的日补给申请:125万个西红柿罐头、100万磅糖、75万个肉丁土豆罐头、60万个咸牛肉罐头和15万磅干豆。

除了这些战地补给以外,士兵随身携带一份应急口粮,包括:1磅罐头肉、1磅面包干、1盎司咖啡和3盎司糖,约1公斤重量。

只是,这些都是补给线稳定的情况下,而战时很难保证这点。在很多时候,士兵们只能吃着五花八门的拼凑军用食品。战争刚刚爆发时,由于没有准备,美国陆军紧急将生产于50年前南北战争前生产的腌肉干,送到前线。

美国水兵们对这种腌肉痛恨无比,认为他们是比德国鬼子更可怕的敌人。这种肉,在今天就是标准的僵尸肉。由于保存时间太长,腌肉坚硬无比,吃之前要用刀用力切成一片片,靠牙齿是不行的。

美国水兵们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居然将腌肉干雕刻成军舰状,打磨光滑,然后涂上油漆,挂在舱内的梁上。这种艺术品让美国海军高层哭笑不得,也被媒体强烈抨击。

同一个坑,不能连续跌倒两次。

美国军需部认为,要保证士兵的正常热量消耗,每天应该在午餐和晚餐都吃肉类食物。

不过,战场能否搞到鲜肉是没把握的,必须大力发展肉罐头作为军粮。

当时美国军需部继续要一种廉价的罐头肉类,来装备美军部队。

这种肉类第一需要有很高的热量,可以弥补士兵每天大量的身体消耗;

第二,必须要廉价,以便大量购买;

第三,就是需要一定的保质期,最少需要存在三年作用,还要易于携带。

以上都是军用品的基本要求;放在最后一位的是,这种罐头吃起来至少不会让人作呕。

对于这四点要求,最符合的显然不是美国现在流行的牛肉罐头,猪肉火腿罐头,羊肉罐头,鸭肉罐头,甚至火鸡肉罐头。

相比这些价格较高的罐头,午餐肉罐头要便宜的太多。

美国军需部毫不犹豫的将午餐肉选中,作为美军主力制式罐头。买一罐牛肉罐头的钱,可以买三四罐午餐肉罐头,傻瓜也会选择后者。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著名的K级口粮等战时口粮中有午餐肉罐头,但绝大部分午餐肉罐头是作为非紧急时候的补给,也就是B级口粮,而不是战斗补给的。

美国的军粮主要是B级,C级,K级和D级口粮。D级口粮是巧克力,C级K级口粮都是以罐头为主,是前线作战时候士兵们自己携带的口粮,是所谓应急口粮。兄弟连中,101空降师的E连空降诺曼底时,每个人携带3天份量的K级口粮。

这种都是冷食,可以直接冷着吃。自然,也可以给罐头加温食用。

一般非战斗期间,部队不会吃这些口粮,而会集体供应热餐,也就是B级口粮。B级口粮一般是美军野战厨房,用鲜肉或者半成品罐头肉制作,然后送到部队里。

美军作战的欧洲,北非等地,不是因为战争破坏,就是本来就很贫穷,搞到新鲜的肉类是很困难的。况且,美军在欧洲的数量巨大,仅仅诺曼底登陆的美军就超过百万,靠法国荷兰的小镇供应也是不现实的。

即便能够买到,鲜肉难以长时间保存,必须立即食用,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后勤部门的压力。

于是,鲜肉自然让位给午餐肉罐头。几乎所有的热餐里面,都有这种午餐肉罐头。

在战争期间最高峰,荷美尔食品公司每周向军方交付1500万罐午餐肉。生产量巨大,公司24小时轮班,人休息机器不休息。而一墙之隔的屠宰场也一样忙碌,每天都要宰杀2万头肉猪,同时还需要向其他屠宰场购买大量猪肉。

在战争期间,午餐肉罐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的热量很高,完全可以满足士兵战时热量消耗。

每罐斯帕姆午餐肉重12盎司(340克),含42克蛋白质、12克碳水化合物和80克脂肪,能提供1020大卡热量,每日所需三分之一摄入量的盐。

众所周知,士兵在非战时每天消耗热量不过2000大卡,即便战时,也不过消耗4000大卡。

换句话说,中午和晚上两个午餐肉罐头,就可以完全补充非战时的热量消耗。自然,普通美军士兵不可能一天支吃两个罐头,还有大量的饼干,麦片,葡萄干,水果糖,果酱,可可饮料粉和褐色牛奶糖等。

以午餐肉罐头为主的这种军用口粮,一天的热量高达4300大卡,什么热量消耗都可以补充。

这种不起眼的午餐肉罐头,让美国大兵没有得营养不良,个个膘肥体壮。不过,午餐肉除了高热量以外,并不含其他的东西,是一种垃圾食品。如果常年吃午餐肉,会导致人虚胖,维生素缺失,会得很多疾病。

让美国军方没有想到是,美国大兵们对午餐肉罐头却仇恨到了极点。

大萧条时代此时早已过去,美国经济大体就完全恢复了。美国大兵来自于社会各阶层,基本的饮食还是都挺不错的。在这些小伙子看来,只有牛扒猪扒这些扎扎实实的肉,才算是肉。所谓的午餐肉罐头,是大萧条时期无可奈何的垃圾食品。现在经济已经好转,谁还吃这种玩意。

况且,这些小伙子们也是美国国内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他们认为自己为国家卖命,至少有资格吃美国普通家庭的食物吧,怎么用这种廉价垃圾食品来打发他们。

萨沙看过一个美国老兵的回忆录,写的颇有意思。

这个老兵回忆午餐肉罐头,完全是魂不附体:欧洲很多小镇都毁于战火,居民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连面包都买不到。无奈之下,我们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罐头午餐肉。 连里的伙夫,将午餐肉同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起煮,最终就成为一种肉糊糊。不管配菜怎么变,都没有别的味道,就是午餐肉味。午餐肉这种东西,吃起来根本就不是肉,而是一种肉酱面粉味,难以下咽。这种东西,如果平时野餐或者没空做饭时候,偶尔吃一次还是可以的。如果天天吃这种东西,正常人是绝对受不了的。以我们为例,后来只要闻到大锅里面午餐肉的味道,就食欲全无,几乎要吐了。吃了1年多午餐肉,我的战友们都有一种午餐肉恐惧症。以为我例子,退伍以后的40多年,我从来没有吃过午餐肉。即便在超市中看到这种肉,立即转头就走,看都不想多看一眼。

美军最著名的一个午餐肉的段子,是关于艾森豪威尔的:二战结束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有一次偶然碰到了荷美尔公司的总裁。艾森豪威尔斟酌了一下,诡秘地笑着说:在二战当中,我和其他几百万大兵一样.吃了我那份午餐肉。我必须坦白,我对它有过一些不厚道的评论——当时我真想枪毙了你们。现在想起来,你知道,无论如何,我得感谢你们的斯帕姆午餐肉。不过,作为前任总司令,我想你们唯一的罪过是-你们送来的太多了,似乎永远都吃不完。

更有意思的是,不单单是美国人,中国的看法也差不多。

———————-美国午餐肉罐头品牌其实很多,但SPAM无疑是最擅长宣传的,它的广告众多。

午餐肉在其他国家的影响力

抗战初期,国军曾经采购过一小批美国午餐肉罐头,并没有装备部队,主要作为一种战略储备。国军湖南老兵卿伯金曾经在淞沪会战,用重机枪击落了一架日军飞机。他的师长非常高兴,除了奖励给他一笔钱以外,还给整个团发了一堆罐头,其中就包括午餐肉罐头,让他们大吃了2到3天。

要知道,当时国军每天就是几两米饭和萝卜白菜,能够吃上肉就是很大的奖励了。但这个班的战士居然对午餐肉罐头不太满:这些罐头都不怎么好吃!

可见,这种午餐肉真的是不好吃。

国军尚且如此,美国大兵就更别说了。他们一致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肉,而是不知道用什么东西造出来的代用肉,人造肉,下水肉。

美国大兵都说:这个午餐肉公司,肯定是美国陆军某个将军的亲戚开的。

他们还说:这种肉是比德国人的子弹,流行的性病还要可怕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美国陆军可不会管什么好吃不好吃。战争的几年内,美军花费高达3.73亿美元,采购了7亿罐斯帕姆午餐肉。如果把吃光的午餐肉罐头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

万幸的是,荷美尔食品公司对于午餐肉生产控制极为严格。虽然是廉价的罐头,利润很低,质量却毫不含糊。

就原料的选择上,病猪、配种猪、老母猪、黄膘肉猪,一律不会使用。选择猪肉上,严格选用猪肩膀肉,并不用价格更低廉的猪颈肉。为什么呢?因为猪颈上有淋巴, 而淋巴上面很可能有病毒和细菌。这种肉如果长期吃,容易让食用者得病!之后每个加工过程,都严守质量,所有的淀粉、水,研制时间,杀菌的温度等等严格控制,毫不马虎。

美军午餐肉质量很好,无论在北非的沙漠还是在苏联的极地,这种肉都保存很好,不会变质。

美国大兵对于午餐肉极为厌恶,其他国家却不是这样。

午餐肉罐头作为民主工兵厂的一部分,送到全世界各地,尤其是英国、苏联,也包括中国。

英国人在战时保守封锁之苦,不要说肉类,即便鸡蛋也变成了鸡蛋粉,蔬菜成为每家花园里种植的胡萝卜。坚硬的鳟鱼干,成为了英国人最常见肉类。著名的记者萧乾二战期间就在英国,他多年没有吃肉。停战以后,萧乾奉命去美国采访,刚刚入海关,第一件事就是和一群英国记者冲到餐馆,点了砖头一样厚的猪扒,大吃一顿。连吃了几周,这才逐步缓过劲来,不会见到肉就走不动路了。

在这种情况下,午餐肉罐头成为英国家庭的美食。英国餐馆大多关闭,只有少数高档餐馆工作,而他们供应的肉类,就是这种午餐肉罐头。在上流社会的聚餐中, 每个参与的人一般都会带一些食物交给女主人。如果客人能够带一罐午餐肉罐头,女主人就会极为高兴,这是最好的礼物了。

苏联人也极为欢迎午餐肉罐头。苏联已经饥荒横行,普通平民以土豆充饥勉强活命。在苏军中,每天的食物只是黑炭一样的黑面包,一些农村常见的圆白菜汤,最多还有一些鱼干。美国人提供给苏联肉类罐头78万2973吨之巨,占苏联生产的肉罐头总量的17%,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午餐肉罐头。

苏联士兵对午餐肉罐头极为喜爱,他们多将罐头和各种蔬菜、佐料熬成糊状,然后浇在黑面包上直接吃下。午餐肉罐头,大大提高了苏军士兵的体力,对苏军意义极大。在著名的电影《解放》中,一个苏军士兵甚至把午餐肉罐头叫做第二战场。

至于中国人,对罐头并不喜欢。

虽没肉吃,但中国人对于食物的新鲜看得很重。据统计,去年美国人均罐头年消费在 90 公斤左右,西欧约为 50 公斤,日本 23 公斤,中国仅为 1 公斤。

抗战中,美国曾经将一批午餐肉罐头运到缅甸前线,提供给中国驻印军。

驻印军官兵对这种罐头并不喜欢!之前他们吃的都是英国人提供的腌牛肉,猪肉香肠等等,都是扎扎实实的肉。他们吃的肉罐头,也是英国的牛肉罐头或者缴获日本 人的牛肉罐头!这两种罐头,前者很咸,后者很甜,但也是货真价实的纯肉!美国的午餐肉罐头,同这些牛肉罐头比起来,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美军也好,国军也罢,都吃过不少午餐肉罐头!

倒是1945年中印公路开通以后,一批午餐肉罐头运到中国国内,交给国军部队,才有完全不同的评价。国内的国军战士基本一个月吃1到2次肉,这个肉不是大块肉,而不过是肉丝或者肉末。主食一天只有1斤多米,副食就是白菜豆腐,根本不够吃。根据美国军官检测,中国国内的士兵,基本百分之百严重营养不良。尤其抗战后期,人人身体衰弱。在著名的常德会战中,后来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曾经奉命连续急行军,攻击日寇。没想到,急行军期间生病掉队甚至死亡的士兵,和作战伤亡差不多。打仗的时候,国军官兵体力不支,冲锋都追不上日军撤退,战果不佳。为什么?就是因为身体太差,长时间都有热量的大亏欠,身体的脂肪基本都消耗光了,体质极差。

那么,本来吃萝卜白菜和粗米饭的国军士兵,现在居然能够吃上午餐肉罐头,自然是狂喜不已,高兴的手舞足蹈。

在这些士兵眼中,这种午餐肉绝对是无上的美味。只是,由于运入的罐头很少,能够吃上午餐肉罐头的,基本都是国军的主力部队,而且也是偶尔吃一顿而已。

午餐肉罐头,也是中国抗战的一个功臣吧!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奶糖可以做成什么美食(80后最怀念的小零食有哪些),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5608,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5
Next 2023-02-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