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爪上有什么美食文案,幼儿园孩子写字搞笑文案还不能说?
怎么不能说,这孩子写的字就好像鸡爪子一样,真的看不懂他写的是什么,老师也说孩子这字没法看。
2. 侄子写的字歪歪扭扭的,好像一个个在跳舞一样,我都不知道他这字是怎么
上班元气满满可爱文案短句调皮?
1.别人上班要钱,我们上班要命!
2.周末也要上班,给自己买点好吃的
3.一星期,总有那么七天不想上班。
4.睡不醒的老阿姨,周末也要上班。
5.我虽然上班天天迟到,可是我下班很准时啊。
6.上班是会呼吸的痛,她活在我身上每个角落
7.周末也要上班,连上12天缺觉老阿姨向生活跪拜
8.这天气,上班就得吹西北风,不上班就等着喝西北风。
9.体验到了周末也要上班的痛苦
10.想要有上班以外的生活,于是有了加班。
11.上班就像旧时代的婚姻,明明不幸福,还得长相厮守。
12.加班还是要有的,万一加薪了呢!
13.在别人荒废时间的时候学习,就好比开夜车加班。
14.在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之前,一切都还没有什么真正的结果。
15.加班到深夜还有人给你送上热气腾腾的卤鸡脚…人生简直太满足
16.周末上班也要元气满满。
17.就算周末上班,也要有好心情
18.周末也要上班,只能说呵呵!
19.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要沉重。
给你故乡的美食写下文案?
正好你问了这个问题,我是陕北人。前不久正好写了一篇关于家乡小吃的文章。
洋芋擦擦
——灵遁者
先给大家讲个笑话吧。说两个人在地里,给老板干活。一个人撂挑子说:“我不干了!”另一个人奇怪道:“干的好好的,咋突然不干了?”
这个人就噘嘴道:“好啥呀。你看看这伙食给造的,上顿土豆,下顿土豆,天天土豆。我干活都不敢使劲,生怕一使劲土豆飞出来。”
另一个人笑道:“你行了吧。找份工作不容易。就好好干吧。”
这个人扔下锄头说:“我不干了。二哥,你好好干吧。说不定明天老板改善伙食呢。给你包饺子,土豆馅的!”
这笑话听着有点夸张,但在陕北就不夸张。陕北农村的阿姨们经常说:“离了土豆,就不会做饭了。”
土豆,全世界人民都熟悉的食材,老少皆宜。在中国而言,大概尤属陕北人钟爱土豆。
而陕北的洋芋擦擦应该就是陕北土豆的“代表作。”我自己就是吃洋芋擦擦,洋芋馍馍长大的。到现在,我还会隔一段时间,自己给自己做洋芋擦擦。
做洋芋擦擦饭不难。将土豆去皮,用擦子将土豆擦成条。淘洗,沥干。然后撒上面粉,将面粉和土豆条揉捏后,入锅,大火蒸20分即可。在蒸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闲着,会做蘸料。一般以辣子,西红柿为主作蘸料。
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蘸料非常丰富。有猪肉的,鸡蛋的,辣子的,酸菜的,随你的口味来。
我现在这样写着,就想美美来上一碗。洋芋擦擦可拌着吃,可炒着吃。味道香软酥美。吃完之后,不说有多惊艳,它很普通,但吃的很踏实,很满足。
而另一种洋芋馍馍,做法和洋芋擦擦类似,但更精细。刚出锅的洋芋馍馍,劲道耐嚼,光滑爽口。大有江南“汤圆”之感。
而陕北人钟爱洋芋擦擦,其实是有历史原因。地方穷,山水贫瘠,种植来说,尤以土豆好。而洋芋擦擦,洋芋馍馍等吃了,非常耐饱,吃上一大碗,上山干活,下地,可以顶一天。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体现在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
然而土豆这样的“优点”,在新时代却遭遇了尴尬。来人待客,美美的蒸上一锅洋芋擦擦,大家都是交头称赞的。可是常吃,就不是好的了。
比如我前女友,就会这样说:“土豆,洋芋擦擦好吃,但太顶饱了。人家现在都减肥的。洋芋纤维,淀粉那么多,咱还是少吃。”
是啊,生活变了,习惯就变了。在这个不是以吃饱饭为主,而是以吃好饭为主的社会背影下,洋芋擦擦的戏份是少了些。
一道菜,就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从一个地方的文化,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人。洋芋擦擦简简单单,没有多余的添加。就像黄土高原一样,粗犷,却又深藏千沟万壑。洋芋擦擦简单,却耐人回味。把它比喻为一个女人,那它肯定不是惊艳的美,是耐看的美。
惊艳之于生活,往往不会长久。而耐看,在于她的实用性,会被久久享用。
就像土豆这样的原食材,单纯的啃土豆吃,大家都会觉得无味,甚至腻烦。可是土豆能做多少种菜,多少种花样,相信大家都吃过了很多,可还是有更多的没有吃。
现在看到了吧。我们拥有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很普通。但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让简单的变神奇,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再高档的餐厅,都不离开土豆。这是一条真理。我喜欢吃洋芋擦擦,是因为我来自黄土高原,这有故乡的味道。
即使我离开了黄土高原,走到了西安,北京,上海。我都不会彻底的对一个地方觉得害怕。因为哪里都有土豆,哪里都有白菜,哪里都有孩子。祖国处处有亲人,用物质维系生存的人,从一开始,我们就是连接在一起的。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散文作品。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鸡爪上有什么美食文案(幼儿园孩子写字搞笑文案还不能说),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5727,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