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摄影有什么讲究(有哪些实用技巧)

美食摄影有什么讲究,有哪些实用技巧

怎么用摄影,记录生活?拍摄日常,有哪些实用技巧?

生活,可能是我们最常拍摄的场景,艺术就是从生活中而来,又因为现在手机摄影非常方便,所以大家随时就能拍摄。那怎么能拍好生活,拍好日常常见的景色呢?

摄影自学班,利用4句摄影口诀,帮大家总结了一些技巧,请看下方:

找光拍人间烟火。找墙找影拍角落。

黑白双曝更不错。正对垂直好片多。

这4句口诀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在下面:

1、找光拍人间烟火。

拍摄日常拍摄生活,可以拍摄出人间烟火的气息,那怎么拍摄呢?

(1)在拍摄的时候,我们要找好光。比如拍人、拍一些场景的时候,可以逆光拍摄,逆光的光线,会形成光雾,丰富整个画面。

(2)如果逆光拍人,要对焦在人的眼睛上,选用单点对焦,测光模式,使用点测光。让人的脸适当的向光处转一些,这样可以保证面部清晰明亮。

(3)如果拍一些场景,比如路上,可以借用路纵深向前的优势,拍摄出纵深感。还可以借用逆光情况下,马路上烧烤形成的烟,逆光可以让烟表现的更清晰,烟火气息很明显。

(4)如果在夜间拍摄,很多烧烤摊位前都会有一盏灯,当人物距离都较近的时候,再对焦在人的面部进行拍摄,这样唯一的灯光可以为人的面部进行补光,让整张画面明暗有别主体突出。

2、找墙找影拍角落。

除了拍一些生活的场景,还可以拍一些生活中的小角落,拍些小的景色。

(1)利用墙面,可以拍摄出简洁干净的背景,构图模式可以使用深入式构图,拍摄的时候不要贪多,只拍摄一个枝条就可以,且在枝条生长的方向前,进行留白。这样生活中的小景色看起来也简约,干净,又不狭窄逼仄。

(2)还可以利用光影,拍摄一些生活场景:比如一些商场的路面,一些夜市。找到光影斑驳处,等人走到光亮处时再拍摄。夜市因为人多,可以调慢快门,用三脚架稳定设备,对焦在固定不动的景物上,固定不动的景物就是清晰的,因为快门已经调慢,其他动态的景物就会形成相对的模糊,这样也会主次有别。

3、黑白双曝更不错。

很多朋友跟我反映过,把日常拍摄的照片修成双重曝光后并不理想,并不是太好看,那修双重曝光有哪些好用的方法呢?主要方法是进行留白,和把主体人物调成黑白。以下一张生活中拍摄的照片为例,为大家解说一下:

(1)用手机修图软Snapseed打开要调色的照片。

(2)先制作留白,点击工具,选择曲线。

(3)在曲线中,点击页面下方,左下角错号后面的图标,选择RGB曲线把左下角的圆点拽到左上角,让整张照片变成全白色。

(4)再利用蒙版,进行留白:点击右上角弯曲的箭头,再点击下方查看修改内容,右侧出现曲线,点中间的画笔,进入到蒙版。

(5)在蒙版界面,把页面下方曲线的数值,设置为100,对人像右侧部分进行涂抹,让人像右侧部分变成全白色。

(6)再点击工具选择黑白,在页面下方点击滤镜,选择对比滤镜,目的是让人物的轮廓更加清晰。

(7)再点击工具双重曝光,添加图片,把准备好的景色照片添加进来,点击水滴,把横线上的圆点,拽到最右侧,让后添加的景色变成不透明。

(8)再进入蒙版,点击左下角反选,把双重曝光数值设置为0,对后添加的景色,右侧进行涂抹,保留左侧部分。

(9)到这一步就调整完毕了,看下方效果图。

(10)也并不是所有朋友都喜欢留白,不留白的效果,也请看下方。

4、正对垂直好片多。

日常生活,有的时候我们去商场或者去吃饭,怎么能拍出一些好看的照片呢?

(1)商场的货架可以很好地取景,面对这种横平竖直的景色,要正对着它,拍摄时也要保证画面的横平竖直。

(2)拍摄一些美食,建议从上到下垂直俯拍,可以让美食照片体现得更丰富。细节表现得更好,而且这个角度因为不常见,照片的效果也会因为不常见而显得好看。

希望我的分享,能帮您在日常生活中,拍出或者修出漂亮的照片!

喜欢的朋友,感谢帮我点赞和转发哦!欢迎把您日常生活的作品,在留言中分享交流!摄影自学班,欢迎您点击我头像来关注,咱们一起学摄影吧!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

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摄影、摄像梦”。

要知道,摄影、摄像是一门艺术,每位摄影师都想遇到更多懂他作品的人,要成为一名大家认可的摄影师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得买一台够用的相机或摄像机,对于初学者来说,买器材可量力而行,只要使用顺手就行。

其次就是学习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了。再动手拍摄之前,要先了解一些机器的使用,比如快门,光圈,曝光时间,白平衡,感光度等等的关系,以及如何对相机进行操作。还有什么样的镜头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以及如何保养相机这些基本知识。

掌握了相机的使用,就要对摄影基础理论进行学习了,可以选择有关摄影方面的书籍,尽量找讲的比较易懂,理论叙述清楚准确的资料书籍学习,建议在网上搜搜实用的摄影技巧,看大师们是怎样在摄影。

再次,就是平时加强自身艺术修养,摄影是用图片说话,每个作品都要注入一定的思想元素,先要想想我为什么要这么拍,作品能表明什么?

练习构图能力和陶冶美学情操也是摄影最重要的一环,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作品中视觉语言的组织方式。其目的是如何把人、景、物巧妙地安排在画面中,以获得最佳的画酉。也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图片的方式来展现美,这就是构图的目的。

摄影中有各种各样的构图法,建议多看构图方面的书籍和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学习摄影摄像,应尽量釆用手动模式拍摄,刚接触摄影的时候,可用自动模式,但要出作品,真的要手动模式才行。也才能拍出更有艺术感的照片。

摄影摄像是用光的艺术,很多人习惯在自然光线下拍摄照片,我有时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喜欢逆光或夜晚暗光下拍摄,有时会收到很好的意外收获的效果。

当你达到一定水平后,还可以学习照片后期处理,后期是一门有趣的技术,通过后期处理来将照片变得更加完美。大多数照片只要拍摄没有太大的失误,都可以通过后期来完善的。

我是”深蓝”,您的点赞和评论都是给我最好的鼓励,我的发帖如有哪里说得不对,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欢迎关注,便于我们更好的交流摄影技巧。

做饭讲究荤素搭配?

【做饭讲究荤素搭配,摄影讲究什么搭配?】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提的非常的有趣!

做饭讲究荤素搭配,摄影讲究什么搭配呢?

摄影还要讲究搭配吗?

仔细回味一下这个问题,就我个人的理解就是:

所谓的这个搭配,就是利用各种构图技巧、

光影效果、色彩效果,来对画面进行构造。

既然是搭配,那么就是利用两种不同的画面元素进行构造。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种搭配不单体现在拍摄的一张图片里的手法,还包括我们在拍摄时需要用到的不同的拍摄技巧搭配,以及所使用的硬件设备的搭配使用。

所以说这个内容还是挺广泛的,不仅仅局限于拍摄一张照片里面的内容搭配,而是更全面的对整个一个拍摄活动所能涉及到的各方面的搭配,好让大家在实际拍摄中掌握更多的实用技巧。

好了,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正题吧。

由于内容较多,所以我打算还是先列个清单吧,好让大家先了解一下总体概要:

“虚”与“实”的搭配不同“角度”的搭配“竖幅”与“横幅”的搭配“黄金构图法则”与“三分法构图”的搭配“明”与“暗”的搭配不同“色彩”的搭配“远”与“近”的搭配“大”与“小”的搭配“光线”与“色彩饱和度”的搭配“逆光”与“剪影”的搭配不同“镜头”使用的搭配实用“小贴士”

详细讲解:

“虚”与“实”的搭配

根据我的经验,在平常与别人聊起摄影的话题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虚化,这个情况说明了:摄影照片的虚化效果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好像如果没有了虚化,照片就不好看了,也没什么好谈的了。

所以,文章的第一个搭配内容我就选择了虚与实的搭配,其主要内容就是:画面主体的清晰与前景/背景的虚化产生的虚实结合的搭配效果。

↑上面的人像照片中,前景虚化,被摄主体人物是对焦清晰的,而前景中的半身人像是模糊的,就形成了虚实对比关系,这样安排的好处就在于:不但交代了画面的故事情节,让观者一看就知道是人像瑜伽操练,还把主体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清晰完整的呈现给观众欣赏,同时将前景中的人物与主体人物做个对比,以此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样一个主题。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背景虚化的情况。

在拍摄前,我们需要首先挑选一个与众不同的画面主体,作为画面兴趣点进行重点表现,下图中的主体是一个相对粗壮且高大的树根,背景中的树根都是比较矮小的,作为背景是再好不过了,既可以交代场景,又可以衬托主体的特征,但是我们又不希望它们影响主体,所以采用长焦距和大光圈拍摄就是一个好的选择,我当时拍摄的参数是这样的:等效焦距-88mm,光圈-f/2.8,靠近主体进行拍摄,就把背景虚化的效果发挥到硬件的最大程度了。

不同“角度”的搭配

拍摄角度可以分为三种:第一平拍,第二仰拍,第三俯拍。

在拍摄时,我们可以对同一场景采用这三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或者针对不同的拍摄题材,进行这三种角度的有目的性的选择,然后看哪一个更适合表现作品更好的效果来进行选择。

比如说下面这三张图片就是分别使用了平拍,仰拍和俯拍三种角度进行拍摄。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三种角度的不同,画面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图 平拍角度,镜头的高度与画面主体的高度基本保持水平,与我们的视觉感受较为接近,所以在拍摄时不必担心画面内容的变形。但是平拍角度的作品一般都缺乏立体感,所以一般需要借助周围环境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图 仰拍角度,镜头的高度低于被摄主体的高度进行拍摄。仰拍角度的好处就是让主体得到突出和夸大,再辅以更长的焦距,使得主体的内部更具震撼的张力,从而获得非一般的艺术效果△/图 俯拍角度,也就是镜头高于目标主体的高度进行拍摄。俯拍的角度最适合用来表现辽阔、远大的场景。俯视角度越大,主体与周围景物间辽阔的空间感就越强烈。我们有时候所看到的特殊效果的场景就是使用这样的俯视角度拍出来的

那么在看了这三张图片以后,你感觉哪一个更好,更适合表现自己的哪一种主题,或者说你想表达的哪一种思想,也或者说你想传达给观众什么样的信息。

如果三张图片当中有一个你觉得最适合这样的表达,那么你就选择这样的拍摄角度。其实摄影并不是说让你百分之百的一次性就能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说自己想要的感觉,意境,思想,情绪,情感等等,而是在不断的摸索当中总结经验,从而让自己的技术不断的提高,也同时丰富了自己的思维,为以后拍摄更好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竖幅”与“横幅”的搭配

一般情况下,我们拍摄的图片分为两种画幅,一种是横幅图片,还有一种是竖幅图片。

竖幅取景经常用来拍摄人像,所以又被称为肖像构图。而横幅图片与我们的人眼视角相同,所以又被称之为风景构图。那么是不是拍摄人像时只能使用竖幅构图,而拍摄风景时就一定要采用横幅构图呢?当然不是。

究竟要使用竖幅还是横幅构图进行拍摄,主要取决于我们对作品的主题的需求以及拍摄者所要表达的视觉形式。因此我们在拍摄时应该多多练习使用横幅和竖幅进行拍摄,然后再观察到底使用哪一种更合适,这样就会令我们拍摄取景的构图更加的成熟。

竖幅取景用于表现画面的上下高低,远近深浅;

横幅取景用于表现画面的左右幅度,水平线条。

竖幅取景注重强调主体本身的气势,比如高层建筑、纪念碑、大树、人物等直立状态的物体。

横幅取景注重强调宽广的感受,比如用来表现视野广阔的自然风景、物品众多的场合、室内空间、大海,河流等。

举例说明

下面两张图片,拍摄的是同一个场景的不同画幅形式。第一张是竖幅构图,我们的视线在关注主体红棒结构的同时,也会顺着它的方向往画面的上方延伸,然后依次看到了背景中的绿树以及天空,在脑海中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渐进式的空间延伸感,从而就会感觉有了纵深感,令二维的图片产生空间感和立体感,也就有了人脑感知中的上下高低,远近深浅,并且主体的表现很有气势。下面这张是第二张图片,横幅构图,双眼的视野与此较为一致,看起来更加舒服自然,主体红棒结构在画面中的表现更为突出,适合表现主体突出、主题强烈的题材。

“黄金构图法则”与“三分法构图”的搭配

黄金构图法是摄影构图学里最经典的构图手法。“黄金分割”是由古希腊人发明的一种几何学公式,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一个公式,只要遵循了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都会被认为是和谐的。这个规则不但许多艺术家经常使用,对于摄影师来讲也不例外。

为了让大家对 黄金分割 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我们就来对这个几何学公式进行一番推导。

先来看看下面的几何图形↓推导公式:从一个正方形开始,以底边中心点O为圆心、线段OY为半径画圆,与底边延长线交于点X,就可以将正方形延伸成了一个长方形,A:C=B:A=5 : 8。非常庆幸的是:我们购买的全画幅相机,其幅面比例恰好非常接近这一比例:24:36=5:7.5,所以,如果我们在摄影中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个黄金分割法构图,那么就很容易的获得完美的画面。

再来看看下面的这个图形↓这个图形就是由上面推导而来的被认为是完美的矩形。我们试着将矩形中的左上角与右下角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的点向Y点做一条线段,与对角线形成一个交点,这样就把整个矩形划分成了三块区域:A、B、C。

我们在拍摄时,将取景器中的景物大致的按照黄金构图的比例安排到这三个区域,那么通常都能获得一个完美和谐的画面。

比如下面这幅图片中的路边的一排木椅,离我们最近的这张木椅就是画面中的主体,它的位置大概就是在黄金比例的那个点上,也比较符合三个区域的划分。

还有下面这幅图片,表面看起来水草好像很多很杂,但其实我们注意观察画面下面偏右一点的水草时,我们就能看出它的位置大概就是在黄金分割点上的,与上面木椅的分布其实是类似的,也是比较符合三个区域的划分的,所以整个画面看起来,还是比较和谐的。也许看了上面黄金分割构图的例子,你会觉得似乎有点麻烦,在拍摄时并不是很方便自由,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化的方法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呢?答案当然是有的。

那么这就是上面所列到的黄金分割法则与三分法的搭配使用。下面就来介绍三分法构图。

请看下面的图片↓三分法就是黄金分割法的一个简化版本,何谓三分法?三分法就是指将画面的横向或者竖向分为三等份。现在的数码相机绝大部分都有一个辅助构图线,那就是横向和竖向三分线的组合,这四条线将画面分成九格,叫九宫格。四条三分线交叉所形成的4个交叉点,可以将画面中的主体或者兴趣重心点安排在这四个点上也是摄影中经常用到的构图手法。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红色的建筑大概就位于画面横向的偏左1/3处,所以采用的是横向三分法构图,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然和谐舒服。

“明”与“暗”的搭配

明与暗的搭配,其实就是利用主体与陪体、背景与前景之间光线的明暗对比关系来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

但必须要注意的就是:由于明暗对比画面的反差较大,所以尤其要注意画面的曝光程度的控制,否则的话,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当主题周围的环境光线较为暗淡时,那么就可以使用明暗对比的手法来进行拍摄。

拍摄的技巧就在于:使用相机的点测光模式对较亮的主体进行测光,这样一来,主体的曝光正常而周围的环境则显得暗淡,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强化主体与周围环境的明暗对比程度,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明暗对比效果。所以说明暗对比的拍摄诀窍就在于测光和曝光。

举例说明。

下面这张图片就是很好的例子。三个伞状的灯光较为明亮,而背景中的屋顶则显得暗淡,所以拍摄时,将测光点对准较亮的主体进行测光,那么背景自然就黯淡下来了,然后就获得了这样一幅明暗对比比较强烈的画面,主体灯光非常的突出。

再来看看下面的这幅人像照片↓这里的明暗关系并不是整个环境中的明暗对比关系,而是说人物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的明亮与阴影之间的明暗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模特的身形在受光面的渲染下,整个身体的轮廓被有效地刻画出来,展现了她的那种自然放松愉悦的身心状态。而那些不必要的地方则处于阴影当中较暗的部分。所以我们在欣赏这幅图片时就会更加有意的去观察明亮的那一部分,从而获得对整个画面的一种意境的感知和形态的认知,从而与画面中的人物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交流与沟通。

不同“色彩”的搭配

●整块色彩搭配

整块的色彩总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拍摄构图时有意的让画面产生两种色彩的大面积搭配,那样就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总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且画面看起来也更加的简洁。●最亮丽色彩的设定搭配

同样的,色彩亮丽的画面也总是给人以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色彩亮丽。通常都是明度和纯度高的色彩。并且这些色彩的色相越接近标准色,那么它就越鲜明。但并不是越亮丽越好,同时还要注意色彩的细节层次和鲜明对比。如何获得亮丽的色彩?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可以直接在相机的设定中达到这样的效果,具体方法就是:在相机设置菜单中找到照片风格,然后提高反差和饱和度,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色彩饱和度较高,对比度也比较理想。这种设定方式比较适合于无需后期的图片,如果你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则不建议这样设定。

●色彩对比的选择搭配

有了色彩的搭配即产生色彩的对比,经过一代代摄影人的创作实践和积累,人们发现两种颜色在一起,在视觉上就具备了鲜明的刺激性,也就形成了对比色的对比,比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蓝色等。

举例说明↓

下图中的荷花与荷叶就是典型的红色与绿色的对比。在拍摄这样的画面时,不要担心红色的面积过小,反而令画面有一种生动情趣性。主要是因为红色在画面中是具有一定的跳跃性的,这种跳跃性给人的视觉感受比较强烈,所以无需担心。下面这张图片就是使用了大面积的黄色与蓝色的对比。碧蓝的纯色天空与全部金黄色的银杏树形成了大面积的黄蓝对比,整个画面简洁清爽,颜色迷人,这样就令画面具有了一定的形式感。

“远”与“近”的搭配

远与近的搭配,讲究的就是空间透视和影调透视,所参与的画面元素包括:主体,陪体,前景,背景,以及由这些画面元素所形成的远近距离,从而刻画主体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远近距离,如果空间距离过大,使得陪体或者背景显得过于模糊了,那么也就失去了搭配,也就是对比的意义啦。

下面这张图片就是使用了透视中的影调透视↓什么叫影调透视?就是指光线经过空气中的尘埃等物质的折射和反射,在到达我们的双眼后会形成这样一种画面:近处景物的色彩和明暗度较为清晰,而远处的景物色彩感偏弱、明亮度较差的现象。拍摄诸如上面这张图片的效果,我们只要对近处的树丛进行对焦拍摄,就可以将影调透视的效果自然的呈现出来了。

而下面这张图片则采用了透视中的空间透视。什么是空间透视?简单的讲,就是我们通过双眼去欣赏景物时,近处的景物大而远处的景物小。如果距离足够的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画面:近处的人物比远处的建筑都要大,你相信吗?通过上面的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距离我们最近的灯光尺寸是最大的,而越往远处看灯光就会越来越小,这就是典型的空间透视-近大远小。△/图 近大远小,在透视的情况下,足够远的建筑反而没有近处的人物来得高大

“大”与“小”的搭配

大与小的搭配我们称之为大小关系。

千万不要以为画面的被摄主体一定都是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的。在下面这张图片中,诺大的草地与宽广的天空几乎融为一体,在这样一个简洁干净的画面中,我安排了一辆轿车在画面的某个兴趣点(九宫格构图,画面横向与纵向的四条三分线交叉所获得的4个点)上。虽然这辆车看起来非常小,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庞大的场景与比例较小的主体之间却形成了一种空间距离感,给画面带来了一定的趣味性。

“光线”与“色彩饱和度”的搭配

光线可以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

这两种光线对摄影作品的色彩饱和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两种光线获得理想的照片效果?

●直射光与色彩饱和度的搭配效果

我们在使用直射光进行拍摄时,一定要掌控好它的光照强度。

直射光通常都是过于强烈的,所以它对拍摄者的干扰会大大提高,并且还会影响到照片的细节和层次。所以在遇到直射光的条件下,必须要有所选择的去寻找拍摄对象和相应的拍摄题材。

但是直射光的好处也是有的。它的优点就在于,突出被摄对象的反差变化和明暗对比。而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很难展现出高饱和度的色彩和丰富的细节。但这也是分情况而定的,比如下面这两张图片,第一张图片在直射光条件下拍摄,曝光值较高,色彩饱和度下降很明显。并且画面的高光部分的细节损失严重。而第二张图片,曝光值有所降低,但色彩表现力还是比较不错的。

●散射光与色彩饱和度的搭配效果

下面这张图片就是在阴天的散射光条件下拍摄的。散射光的特点就是光线比较均匀柔和,所以在光线塑造形态方面相对直射光来说显得有点平淡。但是它的实用性也是蛮突出的,并且在画面色彩的表现能力上,比直射光拥有绝对的优势,比如上面这张图片,对于色彩的还原非常的真实到位,所以我们看起来就像我们亲眼所见一样,自然和谐。

散射光比较适合于拍摄均衡色彩的主题画面。它的特点就是将色彩丰富的层次呈现出来。不但真实自然的还原事物的本来颜色,而且画面更趋于饱和。所以如果你比较喜欢表现那些色彩丰富的场景时,选择散射光将是很理想的光线条件。

“逆光”与“剪影”的搭配

逆光可以拍摄出很好的剪影效果。剪影效果就是我们看不到画面内容的细节,只有它的轮廓形状。

所谓逆光,就是从相机的相对方向照射来的光线,通俗点讲就是镜头是迎着光线的。这种光线的好处就是能够与拍摄对象共同产生一种纵深感。如果使用逆光来拍摄外景或者远景,那么可以获得晶莹透亮、色彩清新、富有生气的画面。

虽然拍摄对象的表面一片漆黑,但是这种高反差的效果反而使影像既简单又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得整个画面的氛围比较旖旎,具有很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下面这张图就是使用逆光与剪影拍摄的效果。当时我站在一片树林当中,高举相机仰头朝着天空拍摄高高的树木,相机的测光模式设为点测光,然后在取景器内将测光点对准天空的明亮部分进行测光,然后按下机身上面的曝光锁定按钮,将此时测得的曝光参数保存下来。然后再移动镜头调焦距进行构图,合适以后再按下快门进行对焦拍摄,就获得了这张剪影的效果。

注意点:

拍摄参数设为:Av光圈优先模式,光圈f/8,感光度ISO100。

对着天空的明亮部分进行测光是为了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使得天空的曝光准确,但是树木由于其背光面本来就比较暗,在快门越快的情况下,它的曝光就会严重不足,那么就会出现漆黑一片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这样的高反差画面,从而获得剪影的效果。这个剪影我们只看到树木的树干和树枝的各种轮廓形态,它表面的细节是看不到的。虽然丧失了这些细节,但是我们发现画面却显得更加的简洁,而且这种效果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效果,只有在逆光的情况下才能拍摄出这样的效果,极富艺术表现力。

这种剪影的拍摄手法可以适用于好多题材的拍摄上,比如说在夕阳下将天空做背景拍摄一个正在跳舞的舞者,她的优美的舞姿就可以利用剪影的效果把它记录下来,非常的震撼唯美!

为什么使用剪影的方式来拍摄这个场景呢?主要是因为我们不是为了看这个舞者她长得什么样,她的衣着或者她的相貌肤质是怎样的,这个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只想欣赏她的优美的舞姿,那么对于一个舞者来说主要是靠身体的肢体语言和跳舞时的各种动作来表现的。那么为了排除其他画面元素的干扰,我们可以使用剪影的效果,将她的这些跳舞的动作姿势优美的状态直接地记录下来,而摒弃其他的干扰元素,这样就能获得既精彩壮美又画面简洁的唯美的画面,震撼人心!

不同“设备”使用的搭配

●变焦镜头与定焦镜头的拍摄效果

下图是用变焦长焦镜头拍摄的郁金香,使用长焦拍摄,背景虚化明显,视野狭窄,可以尽量减少画面主体周围的干扰因素,尽可能的获得简洁干净的画面。下图是用定焦镜头拍摄的落日下的蒲公英,逆光拍摄,蒲公英显得晶莹剔透,散发着金光,使用定焦镜头既可以对蒲公英进行精确的对焦,获得纤毫毕现的细节,还能利用定焦镜头的大光圈(定焦镜头都具有大光圈),将背景大幅美丽虚化,画质非常感人,并且,在同档次的镜头中,定焦镜头的画质表现要好于变焦镜头。●手机与单反的拍摄效果

下面这张图片是用手机进行的即时拍摄,特别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美景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进行的实时拍摄,特别方便自由,丝毫不用担心体力跟不上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手机摄影已经越来越让众多的人所喜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手机的方便、实时传输和朋友间的亲密互动都是其它拍摄设备所无法比拟的,并且手机拍摄的图片画质也是越来越好,能不喜欢吗?

下面这张图片是用单反拍摄的,比较适合于拍摄较为正规的图片,比如用来艺术创作、商业拍摄、人像写真、图片库作品拍摄等等,这些领域对作品的质量及画质要求较高,使用单反拍摄就是理想之选了。

实用小贴士

Tips 1:俯视角度可以拍摄出绵延扩展的感觉,令画面的空间感异常强烈

Tips 2:俯视角度拍摄的作品中,画面元素的变形会比较明显一些。所以我们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被摄对象的变形程度。这样才能在表现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又尽量保持被摄对象的本来面貌

Tips 3:竖幅取景,用来表现景物的上下高度差,也可以表现远近的距离感

Tips 4:横幅取景,一般适合于拍摄宏大辽远的场景,因为这样的场景,画面里的元素和情节比较多,只有采用横幅才能容纳如此多的内容

Tips 5:空间透视和影调透视,可以呈现画面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在人的大脑中通过感知来衡量物体的坐标和远近,对于相机来说也是如此

Tips 6:在表现画面元素大与小的对比时,我们可以使用大小对比构图法,主要是为了突出主体与陪体的大小对比关系,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Tips 7:在直射光的条件下拍摄,早晨或者傍晚时候的光线对画面的表现力和渲染力大有作用

Tips 8:使用散射光进行拍摄,特别有利于还原被摄对象的真实色彩

【作者简介】

我是头条号:影像洪辰班照片点评,头条图文/悟空问答的青云计划获得者,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让我们共同见证摄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美好与幸福……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美食摄影有什么讲究(有哪些实用技巧),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5861,转载请注明出处!

Like (0)
Donate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小樱小樱
Previous 2023-02-25
Next 2023-02-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