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盛会有什么美食,中国名菜传说?
滇菜,也就是云南菜,虽然不在八大菜系之中,却因为食材丰富、菜品繁多、口味各异而有着独特的魅力。
滇菜是最丰富的,目前统计在案的滇菜品种有3700多种,实际上没统计出来的还有很多。滇菜也是最包容,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面面俱到,既不偏甜、亦不偏麻、偏辣。
不只如此,在很多滇菜的背后还有着不少离奇曲折的传说和故事,可以说是美味和传说共同成就了滇菜的盛名。今天洋芋君就挑选了十二道有故事的滇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过桥米线
1
鼎鼎大名的过桥米线的故事应该不少人都知道了。
传说清代有一秀才在南湖的湖心小岛念书,秀才妻每日都要通过石砌的小桥给夫送饭。一日,妻子念丈夫读书辛苦,炖了一只又肥又壮的母鸡,装入罐中,正准备把饭送给丈夫,但因有要事未能按时送去。当她办完事后,发现汤罐还是热乎乎的,原来是厚厚的一层黄油覆盖汤面,起到了隔热作用。于是便穿小道,走石桥,送到丈夫身边,将米线在热鸡汤里浸泡后,随即捞出放入碗里,秀才吃了十分满意。人们为了赞誉这位妻子,便将这种食品取名“过桥米线”。
汽锅鸡
2
云南菜系的“镇家之宝”,除了广为人知的过桥米线,就数汽锅鸡了。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到临安府巡视,临安知府命厨师各献一道菜,年仅24岁的杨沥将火锅的原理运用并改制成美观的汽锅。乾隆大悦,将汽锅带回宫中,从此成为国宴上的名菜。自此,汽锅鸡在滇南地区流传,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烧饵块
3
除了米线,饵块也是云南人常吃的早餐之一。烧饵块的由来,说起来也有一段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天晚上,昆明知府衙门二堂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起火,于是知府气得暴跳如雷,认定是大胆刁民故意捣乱。他马上下令,在昆明六道城门张贴布告,从当天开始,所有百姓一律不准在家升火做饭。此项禁令有效期三个月,违者严加惩处,绝不宽容。
然而聪明的老百姓们也想出了应对的方法,纷纷从家里搬出炉子,在上面烤起粑粑来,一个个吃得香极了。粑粑也就是饵块,烧饵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大救驾
4
大救驾源自腾冲,其中典故可以追溯到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攻打昆明的时候。
那时明朝永历皇帝一路逃至腾冲,饥饿难忍,当地人炒了一盘饵块送上,永历皇帝吃后赞口不绝,并非常满意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从此,家常炒饵块被世人称为大救驾。
宜良烤鸭
5
宜良烤鸭又称滇宜牌烧鸭,是云南省经典的汉族传统名肴,起源于明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明人洪武年间,朱元璋封颍川候傅友德为征南首领,率领千军万马奔赴云南,同时带上了自己的御厨——南京著名的烧鸭师傅“李烧鸭”李海山。后来等云南统一,傅友德被朱元璋赐白绫而自缢身亡。“李烧鸭”闻讯后不敢回南京,便隐姓埋名先后在宜良狗街、宜良蓬莱乡的李毛营,经营起烧鸭生意,开了家”滇宜烧鸭店”,并娶了位毛姓姑娘为妻,如今的“李烧鸭”已是第28代传人。
虎掌菌炒鸡丝
6
虎掌菌在历史上被视为珍品,是向历代王朝纳贡的贡品之一。虎掌菌炒鸡丝这道菜的由来也跟朱元璋有关。
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孙子建文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夺了王位之后,逃到了云南削发为僧,在狮子山上当和尚。朱棣派刺客到云南来行刺。一天,建文帝到南华寺传经,途中被刺客认出。刺客便暗中尾随到了南华寺外,伺机行刺。 南华寺住持南禅法师,当晚设素宴为建文帝接风洗尘。刺客探知此事,便潜入寺中厨房,在做成的“巴掌菌”里放了毒药,要毒死建文皇帝。建文帝不知“巴掌菌”中有毒,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他还一边吃着饭一边和南禅法师说着话。不一会儿,便把盘中“巴掌菌”吃得干干净净。南禅法师知道建文帝旅途辛苦,一路劳累,便请建文帝早些歇息。建文帝也觉得头昏乏力,不一会儿便昏昏而睡。
然而第二天早上建文帝并没有死,他还在寺中讲经呢。原来天上的玉皇大帝早知道有人要毒害建文帝,就派金虎星下凡营救。他来到南华寺外边山林中,把自己走过的脚印,变成了巴掌菌。这种菌子能解百毒。小和尚采回的新鲜巴掌菌,炒成了一道菜,刺客放的毒,已被消解了。所以建文帝吃了毒菌,却没有死。因为这个缘故,老百姓便把巴掌菌改称为“虎掌菌”。从此,“虎掌菌炒鸡丝”便成了流传千古的一道名贵佳肴。
鸡枞宴
7
西安有饺子宴,昆明就有鸡枞宴。昆明的鸡枞宴体现的是正经八百的烹饪技术,无论何种方式,都有其高层次的技术含量,都能做出别具特色的滇味名菜。而关于鸡枞的故事和传说就更多了。
《本草纲目》中记载:“鸡枞产云南,生沙地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可“益味、清神、治痔”。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保山,友人馈赠他鸡枞。明代新科状元杨慎流落到云南,首次喝到鲜美的鸡枞菌汤,以为这种美味不应该是人间所有,因而将其比作“仙境中的琼汁玉液”。
火把虾
8
火把虾源自彝族新年火把节。
话说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珠宝、财物和粮食,这两名大力神仗着天神的权威和自己的力气,把不愿奉献者的房屋推倒,把牛羊举起来摔死。彝族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推举了智勇双全的英雄阿提拉巴率领大家与这两个大力神斗争。
阿提拉巴不负众望,智取战胜了两名大力神。天神大怒,派遣蝗虫铺天盖地向凉山扑来,聪明的阿提拉巴立即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百姓争相仿效,顷刻间熊熊的火把在各处燃起,蝗虫通通烧死了,人们战胜了天神,保住了庄稼,获得了丰收。据说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六月廿四,从此,彝民在每年的这天,就以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作为纪念。火把虾不仅外型酷似彝族山寨中燃起的火把,而且口感和做法也别具风味。
傣味鬼鸡
9
傣味鬼鸡的由来同样与一个民族有关。
这道菜来源于西双版纳傣族当地民族危杀鸡祭鬼的习俗,菜名听起来诡异,味道却是好极了!火红的辣椒,味道浓重的大蒜,加上富有柔韧感的稚嫩鸡丝,使这道菜的色彩犹如夜晚霓虹灯般缤纷,而其浓郁香辣的地方风味更是让夏日昏睡的味蕾马上醒神。
石屏烧豆腐
10
石屏人吃烤豆腐,那更是一道奇特的景观。不管是县城、乡镇的小集镇,还是嘈杂的集贸市场、街头巷尾,你随处可以看到手拿蒲扇用木炭火精心烤制豆腐的街边小吃。关于石屏豆腐的发明者,民间有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六百多年前,石屏县城有一户人家,住着一对夫妻与母亲,可惜婆婆待媳妇并不好,日常生活中,婆婆连普通的豆浆都不愿让媳妇多饮。有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婆婆前脚刚一走,媳妇后脚便开始磨豆子、煮豆浆,但当豆浆正开锅,她满心喜悦的要舀豆浆时,院子里竟传来了脚步声。媳妇害怕是婆婆回来了,见着会挨骂,便赶忙端起了烧好的豆浆,往灶上的瓦坛里倒。
当她出门一看,进来的人其实不是婆婆,而是丈夫回来了。于是,她喜滋滋的拉着丈夫进屋喝豆浆。谁知,揭开瓦坛盖子一看,豆浆竟全部凝固成块了。原来,瓦坛子内盛着一些她刚打来不久的井水。无奈之中,夫妻俩勉强尝了尝,惊奇地发现,与过去用石膏卤水点制的豆腐不同的是,这凝固的豆浆味道竟是那样的质嫩味美。
掺入井水,并没有破坏豆浆的凝固,相反居然还变成了比平时用卤水点制的石膏豆腐还要鲜嫩的豆腐。这一惊人的旷世发现,使石屏豆腐以其独到的制作方式和别具一格的口味,一时间名噪天下,名闻遐迩,流传了数百年之久。清朝时,石屏豆腐就曾一度成为贡品,成了皇室桌上的美味佳肴。
凤山有什么旅游景点?
凤山公园位于县城翔凤山麓,占地百余亩,该园前身为和溪公园,存有“雁塔”、“灵泉”等近代名人书法石刻,因其山峰逶迤如凤翔,故曰“凤山公园”。九十年代,政府投资500万元,进行修造改造,园内崖顶“陆游亭”、“丹凤亭”、怀乡亭”、“引凤廊”等仿古建筑,出处岳池人民纪念著名诗人陆游而建。凤山脚下园林建设青丛蔚然,翠蔓交络,曲经通幽,别有洞天,设有青少年宫、荷花池、茶园、儿童游乐园等娱乐设施,园内塑有凤石雕像和凿有龙宫,构成龙飞凤舞,欢乐吉祥之意景。浏览凤园,美景应时而变,游乐无穷无尽。 凤山公园已被云南省旅游局命名为凤庆县唯一的A级旅游景区,其主要景点包括文庙、烈士陵园、凤山公园三部分。 1、文庙 文庙古建筑是凤庆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凤庆文化发展的见证。凤庆文庙始建于明万历34年(1606年),清康熙8年(1669年)重建,清光绪19年(1893年)全部完工。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文庙建筑群由鸣凤阁(魁星阁)、崇圣殿、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龙门、泮池等建筑沿一中轴线组成。大殿悬挂有“圣集大成”“斯文在兹”和“万世师表”的横匾,大成殿外悬挂有明朝“嘉靖大铜钟”一口。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合理,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和历史研究价值。曾先后被列为省、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鸣凤阁上曾有诗人郑显杨题联一付,联为:更上一层楼,看东屏乐嶂,南府龙湫;西临凤岫,北倚磐陀,况复两城烟火;四面云山,百里风光归眼底;远稽往古事,想唐属姚洲,宋名庆甸,元置土府,明设流官,益以勐氏孤忠,尚书大节,千秋史鉴注心头。 2、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位于县城西凤山中,1950年勘测,195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县委、政府决定拔款修建。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派国军中将李弥到镇康大雪山一带召集一批地主恶霸,反动武装在郭大寨、乌木龙等地策划暴动,以乡长文兴周为首的土匪在大立色纷纷武装暴动,杀害我征粮工作队和乡村干部。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O团派兵到郭大寨,雪山、乌木龙等地剿匪,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全歼文兴周土匪残部。我解放军也英雄牺牲数十名。为纪念这些共和国的卫士和征粮中英勇牺牲的同志而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并将分散在全县各地的烈士遗骸,遗物迁葬于陵园之中。陵园内筑有烈士墓16冢,正中有方型烈士纪念塔一座,塔高5.5米,上刻有征粮剿匪中英勇牺牲的46位烈士的英名及“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等题词,背面是《修建烈士碑志》。多年来,县人民政府又多次拔款增修了花园,培植了花木,修缮了石板广场225级的登山台阶等。近期又新建了烈士纪念馆,展示了当年烈士的丰功伟绩。如今烈士陵园已成为茶乡的一个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 3、凤山公园 相传很久以前,一只金凤凰飞到这里,看到这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便不顾再往前飞,落到这里变成了这只山,后人取名凤山。 凤山象一只巨大的凤凰向着东方升起的太阳展翅起飞,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天高云低,烟雾迷漫,是过去顺宁十景中的“凤岫凝烟”景观,也是人们“登山观城景,入林赏凝烟”的游览好去处。 清光绪33年(1970)赴顺宁任知府的琦磷在任六年间,勤政爱民,兴学校、创邮电、重农桑、办实业,与城绅陈维寅各捐银50两,开辟凤山茶园,推广种茶制茶,此后一年一度的清明春茶会便成为凤庆的品茶售茶的商务交流盛会,直到解放初期。 1990年,凤庆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凤山公园,十年来已修建公园大门、登山石阶、凉亭、茶花女塑像和金凤凰腾飞的雕塑,公园初具规模,已成一风景名胜。 凤山公园最佳旅游季节 是好是3-4月份去哪个时候有个茶叶节!非常热闹! 凤山公园交通 (从昆明出发的话)直接坐昆明到风庆的车,景点离凤山非常近!可以从那坐三轮车或出租车,也可以徒步上去! 凤山公园住宿 住在县城里!也可以住在离城不远的山庄! 凤山公园美食 提到美食,我想说一下凤庆的茶叶! 茶叶在当地不仅是每家每户必有食品,也是当地的一种经济作物! 你到了凤庆自然就少不了喝上一杯当地有名的茶叶!(普耳茶呀,碧罗春,女儿环等等) 当地还有一种很好吃的早点(不知道叫什么东东) 如果你去了别忘记也尝一下!
为什么会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
在中国,春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多少人辛苦一年后都赶在春节前回家一趟与家人团聚,因此也造就了春运这一中国特有现象。但是在粤西地区的茂名和湛江,却是年例大过年。
年例是什么?年例是粤西地区特有的一个风俗习惯,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茂名,年例相当普遍,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宁愿春节不回家,年例则是一定要回来的。每年茂名湛江一带的农村都会举办年例,举办时间有所差别,但都集中在春节后的农历二月,年例主要分为几个部分:最重要的就是游神,白天村民们组织了观音北帝等神像巡游指定路线,沿途信众膜拜,随后便是热闹的舞狮、舞龙、武术表演、粤剧等,可谓是热闹非凡,附近的村民都会前来参与这个盛会,同时鞭炮声锣鼓声不断,一副节日的气氛。晚上则会在村里唱大戏和举行木偶戏,同时村民都会宴请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聚餐喝酒,庆祝一年一度的年例,整个年例会持续两到三天,人们在这几天的时间内寄托了新的一年的愿望,祈祷新年顺风顺水。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何盛会有什么美食(中国名菜传说),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6337,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