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吃什么美食,云南的冰花男孩有了棉帽棉手套?
冰花男孩们温暖了,由衷地为他们高兴,但更希望各地举一反三,让所有类似的农村孩子都能在学校里感受到温暖。
(我家门前的大山和金沙江,许多孩子曾经要从这里走几小时山路上学,对面半山上的小路,非常狭窄,是从悬崖上凿出来的路。)
我自幼生活于与昭通一江之隔的大山里,深知在这片土地求学的艰辛。在我们村小,大约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孩子,每天要走一个小时以上的山路赶到学校,期间要经受水库碧波的诱惑、山间小路的艰难、村内恶狗的追赶……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件。直到寄宿制学校建成,孩子们才算结束了日复一日艰苦的求学路途,能够在温暖的宿舍住宿、在温暖的教室上学。
在照片上,同教室的孩子们笑得前俯后仰,而据了解,是“冰花男孩”到校后故意做了个调皮的动作。外界人视其为苦难,孩子们却早已经习惯,并真心地为这个“造型”开心,从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纯真性情。
因此,看到“冰花男孩”的这张照片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三十多年前的村小,也为小男孩头上的“冰花”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但却渐渐地泛出了泪花。我们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里学校的各种设施完备,条件优越,但是部分农村学校却连起码的取暖设备都不具备,不能在孩子们顶着冰花进入学校时,为他们消融头上的冰花,让他们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如春的温暖。
是的,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报怨,但我们却不能视其为自然。校长自然是知道这一切的,也“一直在争取”,但作为国家贫困县的鲁甸,确实也有着无法言说的困难和苦衷。毕竟在这些山区贫困县,并不只是一所转山包小学的问题,而是面临着全县农村小学基本上都有的问题。那么,上级乃至更上一级财政,是否能够先放放某些一个项目要花很多钱的“大事”,首先花点小钱统筹解决这种“小事”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基本国策,将教育放在再高的位置也不为过,为孩子投入再多也属于应当。何况很多时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取暖设备,就可以让孩子们消除一路的冰霜。
“冰花男孩”和他的同学们,因为一张照片而解决了这些“小事”。希望各地都能举一反三,让“冰花男孩”成为各地审视本地教育情况、重视农村教育、关爱农村孩子、投入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一个契机。若能如此,“冰花男孩”和他的同学们的笑脸,一定会更加灿烂阳光。
文/牙牙小语
现在农村的00后?
今年夏天去一个村里做帮扶工作,到村里的第一天我正在收拾住处,来了两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是村长找来给我帮忙的,我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只是对我笑了笑,我又接着问:“暑假作业写完了吗?”
哪知其中一个孩子回答我说:“我下学期都不想再去学校了,还做什么作业。”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先是一怔,随后又笑了笑,让他们帮我去整理东西了。
农村出来的我,太知道这种情况了,现在很多农村小孩都不愿意读书,早早地就离开了校园出去打工。自己老家也是这种情况,很多小孩初中一毕业就再也不愿意读书了,最近这几年,老家村子里再没有考上本科的学生了。
我们小时候条件很苦,大冬天去学校要走好几里山路,手和耳朵都冻裂了,也没有想过不去学校。每天靠着自己带的一点干粮,就要在学校过一天。假期里要一边写作业,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可照样没有落下学习。
和我一同长大的小伙伴,最差的也都上了大专,毕业后进了体制单位,摆脱了黄土地。也有考上985研究生的,现在在500强领着月薪上万的工资,早已让自己的生活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一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孩子对高考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高考的确让他们的眼界变得更宽,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去更大城市的机会。很多寒门学子都拼命想抓紧高考这棵稻草,希望通过高考让人生实现逆袭。
可是现在,高考这个浅浅的门槛已经被很多孩子放弃了。现在的孩子条件好多了,即使农村的学生,也有家长接送,教学条件更不能和我们那时候相比,学校有免费的营养早餐,学费、书本费都不用自己交,更不用帮家里干农活,甚至家务也不用他们做,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离高考越来越远了,甚至早早离开校园?
壹·手机的诱惑
在村子里住了几天,除了第一天见到的那两个小孩,再没见到过其他孩子。正值暑假,孩子们都去哪儿了?随着走访农户越来越多,我发现小孩子们都在家里玩手机呢。
村里很早就通了网络,现在大多数家里都不怎么看电视,取而代之的是玩手机,大人小孩人手一部,刷小视频、看直播、玩游戏,这成了大多数村里人的娱乐方式,小孩就更不用说了,拿着手机能玩一天,哪有时间和心思来学习。
老韩家里有两个孙女一个孙子,最大的孙女上初三,另外两个上初一,我刚踏进他家门,就听到从手机里传来一阵魔性的笑声,三个小孩正抱着一部手机在看,并哈哈大笑。看到我们来,三个小孩看了我们一眼算打了招呼,然后又开始捂着嘴对着手机笑。这样的情况我不是第一次遇到了。甚至有一天我去老支书家,老支书三岁的孙女也躺在床上抱着手机看,先不说她在看什么,才三岁就这么看,对她的眼睛损伤太大了。
我不知道,那些小孩在刷完几十条短视频,打完几局游戏的时候,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到底意味着什么。
贰·父母的缺位
村子里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只管孩子吃饱不出事,至于学习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管。
孩子们接触书本的时间只有在学校的课堂上,回到家就是玩手机,爷爷奶奶也不知道他们在手机上看什么。父母远在外地,问起孩子,爷爷奶奶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吃的好,穿得好,还长个子了。孩子对父母的电话也没兴趣,久而久之,父母不仅在距离上离孩子很远,在孩子心里也更远了。
也有父母在村里或者在附近打短工的,每天可以陪在孩子身边,但也仅仅是在家里而已。很多父母自己拿着手机玩,却在吼孩子去看书。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或打或骂或破罐子破摔,哪里谈得上“教育”。
村里何小军上初一,常常逃课、打架,父母在镇上开了一家五金店,店铺离学校不远,但他的父母已经对小军放任不管了。从最初跑到学校当着老师的面打小军,到现在小军几个晚上不回家都不闻不问,他们已经接受了小军不是读书的料这个事实,准备明年春天就送小军去学做奶茶。
叁·有限的格局
农村女孩子也想要漂亮的衣服,男孩子也想要新款的球鞋,可家里的条件并不能满足他们。但他们能看到村里出去打工的小伙伴,用的是新款的手机,过年回到村里出手阔绰。
他们也许知道一直读书下去也会得到他们现在想要的,但那个过程太漫长了,不能及时满足他们现在的虚荣。
于是,每年过完暑假或者过完年,都会有一批新的农村孩子进入各大工厂的流水车间,等到过年再回家的时候,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最新的鞋子,抱着他新买的手机继续笑个不停。
据调查,2009-2012年全国高考弃考人数超过300万。来自农村贫寒家庭的学生之所以彻底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主要是他们认为上大学已难以改变命运,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教育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选择,新“读书无用论”开始流行。
2019年清华大学官方数据显示,3400名内地新生中,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共656人,占比19.3%,而去除针对贫困地区的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招录的379人,清华的农村生源比例只有不到一成。
我没有找到今年高考1038万考生中有多少是来自农村,但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校中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仅为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达30%以上,这表明,近30年来,农村籍学生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下降了近一半。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目前农村孩子榜样的转换,很多年前,村里孩子的榜样是那个刻苦读书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可现在这样的榜样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他们的榜样是出去打工每月可以赚好几千块钱,早早给家里盖了新房子的邻居。
另一方面是父母观念的陈旧。农村女孩马丽娟很早就辍学,16岁出嫁,重复着之前母亲的老路,虽然也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但也挡不住父母认为“女孩嫁人才是正道”的观念,所以在女儿16岁时把女儿嫁出去,就是父母所做的选择。
帮扶工作还在继续,可我常常感到一种无力感,我们常说要先“扶志”“扶智”,而这两个正是目前农村孩子所缺失的,读书这条最简单的路他们正在放弃。看不到希望,所以放弃学习。
可我依然想说,读书未必能改变一切,但对很多普通农村孩子来说,好好读书,至少可以让你有更多的选择,保你不会跌入谷底,也许你正在放弃的课堂,就是此生命运的中转站。
你记得挨打最狠的一次是为什么吗?
谢谢邀请!小时候,我记得挨过母亲一顿狠揍。至于为什么挨打实在是不记得了,年龄太小,大概四岁左右,只记得挨打了。母亲打得狠,我嚎啕大哭,惊天动地的,所以记住了,原因却一点都记不得。也许我太皮了。
我的皮不是一般的皮啊,皮得实在是泣鬼神,罄竹难书,我能活着真的不容易。随手捡一两件说说列位就能推测我挨揍的原因了。
父亲当过兵,喜欢枪,偶尔会去打打鸟过过枪瘾,由此,客房的门后面就时常的挂着一支鸟枪(这支枪如今不见了,竟不知它是如何消失的)小时,我就像一个留守儿童,经常自己一个人玩。有一次,邻居家的男孩欺负我,我恼了进客房拿了那支枪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出来对着那男孩,男孩一看,天啊这还了得,刹时吓得魂飞魄散,一溜烟跑了,我好不得意。
再有一件是住家大院门口有个坑,我想应该是自来水厂埋设管道时留下的,经常积水。有一天被我看见了,望着这一坑水,我突发奇想,这坑水是不是可以游泳啊?然后就没记忆了,接下来记得的是父亲给我换衣服,姐姐那张哭过的脸,红肿的一双眼睛,屁股上挨打的印迹。至于我是如何躺在家里的,姐姐又是何时挨打的,我记忆空白。
类似这种闯祸的经历还挺多的,比如掉进废弃的石灰池里了,爬树摔下来了等等,看看我是不是皮得欠揍啊?!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留守儿童吃什么美食(云南的冰花男孩有了棉帽棉手套),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6747,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