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汰内有什么美食,华安有哪些乡镇?
县人民政府驻华丰镇。全县辖6个镇、3个乡:华丰镇、丰山镇、沙建镇、新圩镇、高安镇、仙都镇、高车乡、马坑乡、湖林乡。 2008年,华安县下辖: 华丰镇:大同居委会、新村居委会、靖河居委会、平湖居委会、银和村、绵良村、湖底村、岩坪村、华丰村、草坂村、下坂村、赤溪村、罗溪村、高石村、半岭亭村、下田村、良埔村、半山村、大燕村、上雪村、芹岭村; 丰山镇:芹坂村、寨坂村、康山村、下尾村、银塘村、湖坪村、内角村、后壁沟村、红岩村、龙径村、浦西村、碧溪村、玉兰村、玉胜村; 沙建镇:汰口居委会、宝山村、岱山村、庭安村、上樟村、下樟村、利水村、大坑村、建美村、官古村、日新村、汰内村、沙建村、山溪美村; 新圩镇:新航居委会、新圩村、官畲村、华山村、玉山村、黄枣村、天宫村、五岳村、高宅村、下路村、绵治村; 高安镇:半岭村、三洋村、高安村、西洋村、平东村、邦都村、坪水村; 仙都镇:先锋村、中圳村、仙都村、市后村、大地村、上苑村、送坑村、招坑村、招山村、下林村、云山村、岭埔村、高村村、高车乡、际头村、高车村、前岭村、马坑乡、马坑村、下垅村、文华村、和春村、福田村、贡鸭山村; 湖林乡:西陂村、吉土村、上田村、石井村、湖林村、前坑村、大坪村、岛濑村。
华安九龙江上的传说450字?
九龙江是漳州境内第一条大江,在福建省内也是仅次于闽江的第二条大江。九龙江分西溪、北溪两干流,据《龙溪县志》载:
“北溪水源,东出于安溪、西出于延、汀,合宁、龙、平之水,下华安,历漫潭,至香洲渡,合长泰之水,出两峡,过营江,达三叉河,与西溪会;西溪水源,北自西溪永丰,南自铜壶、小溪,至南靖合流,而绕于郡城为南河,过诗浦,达三叉河,与北溪会”。“下达福河,通锦江诸流,经白石、青礁、石美,东与中南二港合纳南溪、浮宫之水入于海。”双溪流经华安、长泰、平和、南靖、芗城、龙文、龙海等七个市、县、区。干流长263公里,全长1923公里。
九龙江命名之由来,据志书上记载:“梁大同六年,有九龙昼戏于此”,地点在北溪的漫潭,故又名“九龙潭”,在雄峙岸边的峭壁上,刻有“九龙戏江处”五个大字,笔力劲峻。所谓“龙”也者,本系先民所绘之图腾,未必有实物,然而,既有人亲眼看见此物戏于江,而且竟达九只之多,定是庞然大物了。估计会是“猪婆龙”或“湾鳄之族”,孳生于此,曾为土人所见,传闻所致罢。
九龙江西、北两溪,风光各擅其胜,北溪以雄伟著,西溪以幽静称。北溪自华安来,上游三十六滩,水势冲急,两岸群山峭立,礁石亦多,行舟极为困难,在溜水滩、石壁滩等险要处,船非牵绳缆引不能上。自华安县城至岭兜一段,河流环绕于丛岭中,江中礁石棋布,自古以来不通舟楫,只有木筏可以通过。其间有倒底濑、大濑等险滩,江水由高处倾泻而下,木筏从高处漂流而下,得在激浪中沉浮十数次,只有老练的驾筏人,凭手中的一枝竹竿及一条“性命藤”才能渡过险滩。明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闽游日记》中,曾有极为生动的描写。
两溪自山城而下,水石清美,绿竹幽秀。过去曾寅仲曾写诗赞道:“估客刺船频选胜,沿溪石卵到山城。”
漳州是千年大邦,历史名城,自唐初建州以来,“科第文章,抗衡上国”。
因此九龙江流域,文物古迹,所在多有,拿北溪来说,在华安潭口附近有个“龙潭”,至今留有“九龙戏江处”,“中流砥柱”、“断石渔灯”等许多石刻,还有观音石、石纱帽、石蟾蜍、石棺材、龙舌等胜迹。附近汰内仙字潭,石壁上刻有先民的象形文字,成为千古难以破译之谜。龙潭还有个“宝珠滩”,上有石高丈余,倾泻潭中,发泡有声,夜闻如漏鼓声,故又名更鼓水。“宝珠滩”则因宋大中祥符年间,渔人邱鄯在此网得大珠而得名。附近又有宝珠石,高丈余,石顶有飞珠之穴。传说,宋亡后,宝珠又飞回原处,住穴中,月明风清之夜,珠常飞出嬉戏。顺流而下到浦南,石鼓山有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墓,他的爱将马仁、许天正、李伯瑶、林孔著等墓,均陪葬左右,还有威惠庙及松洲书院在。过蓬洲,便是宋大理学家朱熹莅漳收一得意门生,陈淳北溪先生的故里。
下来更有闽南第二名桥“江东桥”。附近又有明末大学士黄道周先生讲学处——邺山讲堂,附近又有蓬莱峡、芙蓉峡、黄龙洞、游馨等石刻(均黄氏手笔),及三近堂、乐性堂遗址。
西溪分三段,在南靖的叫荆江,流经漳州的叫芗江,到石码则叫锦江。荆江江水清澈,多卵石。在江流出口处,一山斗起叫宝珠峰,上有周濂溪祠,直立江口,奇秀异常。流三十里到天宝墨溪,因里人戴麦邨,是康熙进士,善于写诗,从游的文人骚客很多,文墨盛行,故名墨溪。又二十里到康山村,隔溪相望有座古刹,叫云溪岩,俗称三道亭,传说清初康山有三进士未仕时,在此读书过。再下一里许,就到圆山琵琶坂,这里是著名的水仙花产地。至于漳州的名胜古迹,加见他文,不再累赘了。
华安的地名来历?
周代,华丰属“七闽地”。春秋时期属越国辖地。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越人大规模入闽,和当地土著人杂处,逐渐形成了新的闽越部落。华丰地属“闽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建闽中郡,华丰地属之。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刘邦封越王勾践后裔无诸为闽越王,定都东冶县(今福州)。华丰为闽越国辖地之内。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兴师征伐闽越国,闽越国亡。故地改设冶县,隶属于会稽郡,县署设在冶(今福州市),华丰属会稽郡冶县所辖。
东汉时,冶县易名为东侯官,华丰归属不变。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以后,孙策进军福建,改名建安郡,下辖5个县,华丰属建安郡的侯官县。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三国归晋后的第三年,析建安郡地,立晋安郡,郡治设在侯官。华丰纳入晋安郡的晋安县。
梁天监中,析晋安郡地置南安郡。梁大同六年(540年)建立龙溪县,华丰为龙溪县的一部分。
南北朝,陈改南安郡为闽州,后又改称丰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
隋大业二年(606年),又称泉州为闽州。翌年又改闽州为建安郡。这时,华丰为建安郡龙溪县的一部分。
唐高祖元年(618年),隋亡唐立,华丰属岭南道(后改称江南东道泉州都督府)丰州龙溪县辖地的一部分。
贞观初,废丰州入泉州。龙溪县(包括今华安县境)又隶属于岭南道泉州。
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后批准在泉、潮二州间设置漳州。
唐上元元年(760年),漳州改隶于江南东道,华丰则为江南东道漳州龙溪县所辖属。五代十国时期,华丰属漳州龙溪不变。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陈洪进献地归宋。雍熙二年(985年),泉、漳二州隶属于福建路,纳入宋版图。华丰随漳州龙溪县入属。
北宋时,华丰为福建路龙溪县游仙乡九龙上里,统9图,辖11保:即浦西、桃源、归德、迎富、升平、龙岭、宜招、华丰、珍山、大深、蓬莱大坑。
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改龙溪县33里为30都,华丰列为龙溪县二十五都地。
华安县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元朝建立。先在闽置泉州行省,后复置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年,并泉州行省入福建省。这时漳州升为路,领4县,龙溪县(含华丰)从属。
元末,华丰地为福建行中书省漳州路龙溪县领地的一部分。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元灭,明朝建立。明初福建设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
同年漳州改路为府,领10县,华丰随龙溪县入属于漳州府。
清顺治元年(1644年)明亡,清朝建立。顺治三年华丰随龙溪县入清版图,属福建布政使司漳州府所辖。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龙溪县丞厅移驻华丰,设县丞署。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次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治为道治,并改厅、州为县。华丰为龙溪县分县,设县佐。
中华民国2年,福建省份为东、西、南、北四路。漳州龙溪县(华丰随之)属福建西路观察使所统辖。
民国3年,改路为道,废观察使改设道尹。西路道改称“汀漳道”,辖19县,龙溪县(含华丰分县)归属。
民国14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废道治。福建实行省、县二级政制。龙溪县(含华丰分县)为省直辖县。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龙溪县丞厅移驻华丰,设县丞署。1912年龙溪县设县佐于华丰。1928年置华安县。1949年11月28日和平解放,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1949年11月18日华安县解放后,撤销原来的乡(镇)保甲制,建立区、村新政权。全县设4个区:第一区(华丰)、第二区(高安)、第三区(沙建)、第四区(仙都);分辖73个村。
1951年冬,改村设乡。全县仍设4个区,下辖55个乡。1952年4月,划出一区的天宫,二区的高车,三区的五岳、宝山、蓬莱、绵治、下樟、上坪、上樟、内宁10个乡,建立第五区(绵治)。
1954年,将原有55个乡调整为65个乡。1955年9月17日,撤销第五区,第一区至第四区改称为华丰区、高安区、沙建区、仙都区。仍辖65个乡。
1956年5月24日,撤销华丰区;6月23日,正式成立华丰镇。至此,全县缩减为3个区,下辖39个乡、1个镇。1957年3月17日,改仙都区华丰镇、下坂乡、罗溪乡、草坂乡、银和乡、银坑乡、西陂乡及高安区高石乡,共1镇7乡为县直辖。
1958年3月12日,实行撤区并乡。全县并为25个大乡:高岭、溪坂、华丰、银和、文下、福春、平都、高安、高明、沙建、新建、上坪、汰内、玉兰、丰山、绵治、玉山、新圩、大岛、吉土、湖林、良村、仙都、大地、云山。
1958年9月14日,将原来25个乡(镇)、8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6个人民公社,分辖37个生产大队和5个耕作区。1959年11月,公社体制下放,全县生产大队调整为75个。1960年,生产大队缩减为68个。1961年5月至7月,将全县6个公社、68个大队改为10公社、110个大队。[1]
华安土楼
1969年,改华丰镇为五七大队,归华丰公社管理。1980年10月,撤销五七大队,恢复华丰镇建制;高车公社并入高安公社,良村公社并入仙都公社。
1984年10月,取消人民公社,实行乡(镇)建制。恢复良村、高车2个乡;华丰公社并入华丰镇;其余7个公社分别改为丰山乡、沙建乡、新圩乡、高安乡、马坑乡、仙都乡、湖林乡。至此,全县共设9乡1镇,下辖4个街道居委会、90个村。至1986年,因仙都乡增设高村村,全县增至91个村。
1990年,华安县共设1镇(华丰)、9乡(丰山、沙建、新圩、高安、马坑、仙都、湖林、良村、高车),辖4个街道居委会、91个村。
1997年,华安县面积1315平方千米,人口15.8万,辖6个镇、4个乡:华丰镇、丰山镇、沙建镇、新圩镇、高安镇、仙都镇、马坑乡、湖林乡、良村乡、高车乡。县政府驻华丰镇。
2002年9月,撤销良村乡,并入华丰镇。区划调整后,华安县辖6个镇、3个乡。
2003年,华安县辖6个镇、3个乡:华丰镇、丰山镇、沙建镇、新圩镇、高安镇、仙都镇、马坑乡、湖林乡、高车乡。
2005年,华安县辖6个镇、3个乡、1个工业集中区:华丰镇、丰山镇、沙建镇、新圩镇、高安镇、仙都镇、马坑乡、湖林乡、高车乡、华安工业集中区。
2010年,华安县辖6个镇、3个乡、1个开发区:华丰镇、丰山镇、沙建镇、新圩镇、高安镇、仙都镇、马坑乡、湖林乡、高车乡、华安经济开发区。[2]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华安县在其中。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华安汰内有什么美食(华安有哪些乡镇),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9668,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