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谐音的美食,小吃谐音字?
小痴、小池、消磁、小迟。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基本相同或相近,与小吃谐音。
西安呱呱是什么意思?
在陕西,有一种美食叫“呱呱”,它是由传统手工做面皮时锅边沾的面团制作而成,面团需要用刮板刮下来,故其原名为“刮刮”,后来改为其谐音“呱呱”。
陕西呱呱类似于年糕。以原料区分有荞麦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其中受人们欢迎的是荞麦呱呱。它表面光滑且晶透,宛如玉石一般,所以它又称玉面。其主要盛行于陕西省北五县地区,是一个地域性美食。
老夫饥来不可那?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大诗人也有吃相不雅的时候,不动地方,整个儿地吃蒸饼
食蒸饼作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诗人一腹大于蝉,饥饱翻手覆手间。
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是杨万里的《食蒸饼作》中的一句,意思是老夫饿了,走不动了,只想要整个儿的吃(蒸饼)。这是那个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杨万里吗?吃相真是不雅哟!看样子“民以食为天”,大诗人也不例外,饿急眼了也一口吞。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和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世人称之为“诚斋先生”。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真正的“四朝元老”。1206年,以八十岁高寿病逝,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的就有四千多,名副其实的高产高质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多写自然风景,语言浅显清新,也有少数描写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思想的作品,有《诚斋集》存世。
能想象出这么个一辈子当官的人也有整个吃蒸饼的时候吗?完全没有了“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的慵懒,没有了“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桑茶坑道中》)的悠闲,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还是《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累的?疲惫不堪,坐下来就想鹘仑个儿吃蒸饼?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详解
解释这句诗的意思,重点在“那”字和“鹘仑”两个字上。“那”,在这里读“nuo”,二声,动词,“移动,挪动”的意思,后作“挪”。《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原文就是“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对苔藓,耳中生薜萝。……还喜得眼睛能转动,言语虽利便,身体莫能那”,和这里的“那”是同一个意思。“鹘”,古书指隼一类的鸟,尾短,青黑色。宋•苏轼《石钟小记》里有“山上栖鹘”的句子,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里也写过“俊鹘抟水禽”。“仑”是条理,仑次。“鹘仑”也作“鹘沦”、“鹘囵”,是“整个儿,完整的”意思。宋《朱子语类•卷六五》“……然无间断,只是鹘沦一个大底物事,故曰大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澶渊之役,毕士安有相公交取鹘仑官家之说”;杨万里的另一首诗《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初头混沌鹘仑样,阿谁凿开一为两”。
这里都是“整个儿”的意思,后来演变出来的成语应该就是“囫囵吞枣”。
让杨万里这个大诗人“鹘仑吞一个”的到底是个啥?
联系诗名和上句,我们可以知道杨万里整个儿吞的是“蒸饼”,那蒸饼是个啥吃食?别看它叫“饼”,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馒头!(注:现在的馒头,因为那时也有馒头,却是带馅的;馅少的叫馒头,馅多的叫包子)。宋朝时的餐饮很是发达,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当时就有七十二家正店(大酒店),各种脚店(小店)则林林总总数不清。北方大面积种植麦子,让面食在宋朝已经成为主食,并且品种繁多,但是,大多数都叫“饼”,可以说面食小吃在宋朝的舌尖上独领风骚,“饼”字又在诸多面食里独树一帜。《倦游杂录》里说“馀谓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烧饼,水瀹而食者呼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就是说“蒸饼”就相当于现在的馒头,不过可能薄而圆一些。
吴处厚《青箱杂记》里讲宋仁宗庙讳“贞”(应作“祯”),谐音“蒸”,故避讳“蒸”为“炊”,“蒸饼”就叫成了“炊饼”。大家注意到《水浒传》里武松离家前对哥哥嘱咐的话没有?“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可见武大郎卖的“炊饼”实际上就是“蒸饼”,用“笼”蒸出来的。
“蒸饼”不是蒸出来就行的,要蒸出十字裂口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纯碱“开花馒头”。《晋书•何曾传》里“蒸饼不上坼十字不食”,就是说蒸饼不蒸出十字裂纹都不吃。可见这“十字花”是合格蒸饼的标志,所以此诗开头才会有“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蒸饼须四破”的句子,十字,破成四瓣,你要是端上来的蒸饼不这样,也不会有人吃啊!换句话,没蒸出十字花儿的蒸饼,你也不能上桌,那是赤裸裸地自己砸牌子。
延伸阅读:“鹘仑吞一个”的后果——“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饿坏了,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地吃完了蒸饼,放下筷子,露出舒心一笑(可能还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还得喝茶,光顾着吃了,噎着了!这就涉及宋朝饮食文化中的另一亮点——茶文化了。简而言之,“龙团”就是“龙团茶”,有龙纹图案的上好茶饼;“蟹眼”,是点茶时形成的蟹眼般的泡沫。肚子饱了,喝茶就不急了,可以细细地品慢慢地饮了。
总结语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字面上来说就是饿了走不动了,就想整个儿地吃蒸饼,表现出了大诗人人间烟火的可爱一面;往深了说就是宋朝的饮食文化了。
留言: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樱花号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只做分享,不修改内容中任何文字。发布者:小樱,本文标题:有什么谐音的美食(小吃谐音字),本文地址:https://www.yinghuahao.net/archives/32431,转载请注明出处!